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沃格林的历史哲学对各种文明表现出西方学者中罕见的宽容与深度,成为中国思想建构的一个有益镜鉴,然而这种哲学在思想性质、秩序观、历史观等方面的限度也不可不察。在思想性质方面,它在根本上乃是一种思想史的乃至社会科学的考察,即从过往思想中总结历史规律,并以某种本身貌似自明的模型来评判历史,而没有达到哲学对这种考察方式之效力应有的更深刻反思。在秩序观方面,沃格林忽视了他心目中的一些灵知主义“典型”在现代性的边缘之处通达宇宙秩序的可能性。在历史观方面,沃格林虽然反对人的解释受到历史的主导,主张“历史的秩序来自秩序的历史”,却由于致思方式的局限,仅仅看到“历史中的哲学”,没有真正达到“哲学观照的历史”,尤其是忽略了黑格尔历史哲学与谢林肯定哲学“究天人之际”的旨趣。鉴于这些限度,加之中国文明在根本上并未遵从西方以形式感主导的构成方式,我们在沃格林之后“接着说”时不应以沃格林的论述框架为“底本”,而只应将其作为我们重新发掘中国文明“道中庸”的不同方式时的外部参照物。  相似文献   

2.
沃格林认为政治哲学的核心是意识理论 ,政治与意识之间的联系在于人的政治行动 ;政治学理论需要重构 ,因为以往关于政治学原则的意识都已丢失。他坚持历史理论与政治哲学的统一 ,认为历史的秩序就是秩序的历史 ,政治理论如果贯穿了某些原则的话 ,必须同时是一种历史理论。他认为现代性的本质是诺斯替主义 ,与极权主义相同 ,西方世界面临的危机源自诺斯替主义的兴起。沃格林还以独特的视角分析了苏联政府的合法性 ,认为民主选举制度并不能保证政府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3.
英国政治思想家托马斯·希尔·格林(1836—1886)在现代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是个颇为重要的人物。一方面,他是新黑格尔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继斯梯林之后在英国宣传新黑格尔主义,并使之得以战胜哲学经验主义和政治自由主义而在英国扎下根。另一方面,格林又是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奠基人。《大英百科全书》的编撰者认为格林的主要政治理论著作《政治义务原  相似文献   

4.
20世纪50年代发生在沃格林与阿伦特之间这场由《极权主义的起源》所引发的争论,隐约地透露出日后双方思考的走向,并在各自的思想旨趣上推进了对极权主义问题的理解与反思。沃格林与阿伦特在极权主义的研究方法、人性问题以及现代性困境的根源上存在思想分歧。重启沃格林与阿伦特之争的价值就在于,挖掘时代危机背景下两种不同思考方式的碰撞。  相似文献   

5.
重新评价谢林哲学在西方思想史上的地位是后现代的一个贡献。后现代探讨了谢林在哲学史上被遗忘的原因,引发了谢林哲学的全面复兴。沃格林和海德格尔对谢林哲学极高的评价是谢林哲学全面复兴中的两个高潮。谢林哲学被认为是后现代思想的重要起源之一。  相似文献   

6.
黑格尔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因此,我们要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使之不断地跟上时代的步伐而变成“当代世界的哲学”,科学地完成我们时代提出的伟大课题,就不能不研究黑格尔哲学。然而,黑格尔哲学晦涩艰深,很难读懂。正是基于此,张冀星和郑志宁同志翻译了美国学者沃·考夫曼的《黑格尔——一种新理解》一书,以期为读者提供一把打开黑格尔哲学奥秘大门的钥匙。该书具有以下优点:(1) 史料丰富,可供参考研究。作者比较充分地占有和利用了本世纪初以来所发现的有关黑格尔的新史料,处处让材料、事实说话,进而从中引出某些必要的结论。(2) 总体评述,便于一览全貌。作者对黑格尔的生平、历史、著作、思想都作了比较全面的叙述和评析。(3) 形式活泼,读来不乏兴味。作者对黑格尔的历史环境、家庭生平、性格特点、社会交往、著述经历,以至整个生平,都作了一定的描述和评析,因而既是一部人物传记的著作,又是一部思想研究的著作。这部译著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近40万字。  相似文献   

7.
美国科学促进会1959年芝加哥会议在心理学、政治和經济科学、历史和科学哲学等学科方面的活动,据美国《科学》杂志(1959年11月20日)报道,主要议程如下:(1)心理学12月29日举行关于“口头学习与意义”的討論  相似文献   

8.
现代历史哲学可以说是从1938年开始的,因为阿隆(Raymond Aron)的《历史哲学入门》和曼德尔鲍姆(Mau—rice Mandelbaum)的《历史认识的问题》(1938年)两书都是在该年出版的。这两本著作在当时已预料到目前在因果解释和历史认识的关系上展开的各种讨论中出现的许多论点和问题。1938年时,  相似文献   

9.
博赞克特(B·Bosanguet 1848—1923)是格林之后新黑格尔主义的最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博赞克特的国家思想,继承了格林的思想传统,清除了格林思想中的自由主义成份,使新黑格尔主义国家理论更能适应帝国主义时代的需要.正是因为这样,博赞克特在现代西方政治思想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被誉为“英国一代哲学的中心人物”,他的阐述国家思想的主要著作《国家的哲学理论》,则被视为“英语著作中不可多得的研究社会哲学的经典书籍.”研究博赞克特的国家恩想.对它进行科学的评析,对于我们全面了解新黑格尔主义,从而把握帝国主义思想体系形成和演变规律,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明的冲突”与“文明的共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文明的冲突”论与“新帝国”理论1993年夏季号美国《外交事务》 (ForeignAffairs)发表了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 ?》一文 ①,我于 1994年撰写了《评亨廷顿〈文明的冲突 ?〉》(刊于《哲学研究》 ,1994年第 3期 ) ,批评了以亨廷顿为代表的美国“霸权主义” ,在此期间  相似文献   

11.
书刊简讯     
美国《哲学杂志》发表美国哲学会东部分会第58届年会论文美国哲学会东部分会第58届年会于1961年12月27日至29日举行,美国《哲学杂志》(1961年10月12日及26日),发表了在年会上提出的论文。在“决定学说及其哲学意义”的讨论方面,有:苏披士(P.Suppes)的“决定学说和哲学的关系”,列维(I.Levi)的“决定学说和证实”;在“现象学”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一、审美哲学作为官方哲学“一元独尊”在美国,“作为审美教育的音乐教育”(musiceducatio-nasaes the ticseducation(本文简称为审美音乐教育哲学或审美哲学),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以《音乐教育的基本概念》(NelsonB.Henry主编,1958年)和《音乐教育的理论基础与基本原则》(CharlesLeonhard与RobertHouse合著,1959年)两本书的出版为标志。当时,处于二战、冷战之后的美国正进行着轰轰烈烈的教育改革,所有学科都强调学科价值。音乐教育也不例外,在美国音乐教育全国大会的发起下,一些卓有影响的音乐教育家们达成共识,将审美作为音乐教育的哲学基础。所以,60年代美国的一些世人瞩目的音乐教育会议,几乎成为审美哲学理论的传播与普及途径。而1966年创刊的《审美教育杂志》(Jour-nal of Aesthetic Education)也为审美哲学提供了学术交流与研究的平台。而审美哲学发展真正进入体系化阶段,则是以1970年贝内特.雷默所出版的《音乐教育的哲学》为标志,本书成为美国审美音乐教育哲学的集大成之作。雷默是在莱昂哈德和豪斯等审美哲学先驱者的影响下...  相似文献   

13.
一西田几多郎在接触英国新黑格尔主义者格林的哲学以前读过休谟、康德等人的著作,后来又读过詹姆士、胡赛尔等人的著作,这些哲学家对西田都有过不同程度的影响。然而从整个西田哲学体系来看,他们对西田的影响有的仅在某一个时期,而且是在并非主要的方面,对于西田哲学只是起着充实、丰富或者证明的作用,与上述哲学家不同,格林的哲学在西田哲学的形成过程中起了超乎寻常的作用。西田哲学特别是他的伦理学,基本上是按照格林哲学的模式建立的。日本有人认为西田的处女作《善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美国《人格主义者》杂志(1961年夏季号)和《哲学与现象学研究》(1961年6月号)介绍说,本书讨论了伦理自然主义的三种形式;(1)“古典伦理自然  相似文献   

15.
书刊简讯     
本书作者马文·法勃现任美国宾夕凡尼亚大学哲学教授兼哲学系主任、国际现象学会机关刊物《哲学与现象学研究》主编。美国《伦理学》杂志(1960年10月)介绍称,法勃认为,现象学作为一种方法来说  相似文献   

16.
《美国经济学和社会学杂志》(1960年7月号)发表了马里坦近年在纽约新社会研究学院所做的题为“科学和哲学的统一”的演讲摘要,其文如下:“由于学术超越国界而统一起来,我们所面临的实在,是思想劳动的普遍性和天然精神性的实在。因为人既是肉欲的人又是精神的人,所以科学、哲学、艺术和诗歌,是生根在这一或那一特定国家所特有的心理和历史土壤之中。“但作为人类精神成果,科学、哲学、艺术和诗歌  相似文献   

17.
书刊简讯     
美国、西德、法国哲学杂志发表胡塞尔百年誕辰专輯去年是現象学主要代表胡塞尔的百年誕辰,美匡《哲学与現象学研究》(1959年12月号)、西德《哲学研究杂志》(1959年4~6月号)及法国《法国与外国哲学杂志》(1959年10~12月号)都发表专辑。《哲学与現象学研究》上的文章題目和作者如下:(1)胡塞尔后期哲学中的型(Type)与象(Eidos),薛茲;(2)现代現象学与存在问題,威尔德;(3)胡塞尔与維特根斯坦,范普生;(4)社会科学中的現象学研究,尼塞;(5)胡塞尔对休謨理性特征概念的批  相似文献   

18.
沿着恩格斯的《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开辟的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轨道,沃洛希诺夫的《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哲学》和詹明信的《语言的牢笼》成为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承前启后的宝贵思想财产.沃洛希诺夫在批判了个人主观主义语言观和抽象客观主义语言观之后,提出了个人言语的对话理论;詹明信在批判了英美经验主义语言观和欧陆结构主义语言观之后,提出了辩证主义语言观,即在更高的层次上辩证地将两种语言观融合起来.马克思强调的是语言的"实践性",沃洛希诺夫突出的是语言的"对话性",詹明信凸显的是语言的"辩证性".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的建立,为两种对立的语言哲学流派提供了融合、对话的可能,为我们重新审视英美经验主义语言学和欧陆先验语言学传统提供了超越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对卡尔·波普尔的哲学的兴趣正在增加,书刊上陆续发表了一些介绍和评价的文章。这是一个好现象,反映了哲学界闭耳塞听的局面有了进一步的打破。但是对于波普尔的哲学思想的某些评价是值得商榷的。本文仅从科学哲学的角度,对这些评价提出不同意见。 1980年4月出版的《自然辩证法通讯》第2卷第2期中,周发勤同志在他的《放眼国外科学的哲学研究》一文中说:“美国研究科学的哲学两个主要流派是美国自己的实用主义和维也纳学派发展而来的实证主义和新实证主义。当前在美国最有影响两个哲学家是英国的波普尔和美国自己的库恩。”从行文来看,作者认为波普尔是“由维也纳学派发展而来的实证主义和新实证主义”,至于为什么?文章没有说。下面又有一段说:“历史上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互相吸取对方长处的现象并不是只有过去才有,波普尔的例子也许是对这个问题的一个最新例证。”显然,这是说波普尔是唯心主义。为什么,也没有论证。 5月29日夏基松同志在光明日报上的《批判理性主义》一文中说,波普尔的哲学观点“有些与它(指逻辑实证主义——引者注)针锋相对,有些观点又十分近似。故又称为后  相似文献   

20.
书刊简讯     
《一元論者》复刊据美国《哲学杂志》(1962年1月4日)报道,于1888年由黑格勒(Edward C.Hegeler)創办并由公开諭坛出版公司(Open Court Publishing Company)出版了四十三年的哲学杂志《一元論者》(The Monist),将于1962年10月作为探討一般哲学的季刊重新出版。公开論坛出版公司总編輯弗里曼(E.Freeman)担任该杂志編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