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机制是规律与制度体制政策及现象的中介。作为规律的外在表现和制度体制政策及现象的内在机理,动力、平衡和调整三种机制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精神世界之中。以三大机制及其相互关系为分析框架,可以用来分析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要义、马克思当时心目中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当代西方社会的新变化、当代中国的改革发展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髓和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根本思路等人们所关注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有一个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其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治国理政的目标指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治国理政的道路遵循,"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治国理政的总体方略,新发展理念是治国理政的理念指引,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治国理政的核心命题,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是治国理政的根本依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是治国理政思想的战略保障,党的领导是治国理政的根本保证和最本质特征。这些内容构成一个内在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以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以实现中国梦为目标,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不懈地反对腐败等治国理政思路。这些重要的治国理政思想,有助于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实现中国梦,有助于在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中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有助于通过法治建设来反对腐败。  相似文献   

4.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高度而提出的治国理政之总方略、总战略。是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治国理政的新飞跃,是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重大发展与创新,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中最核心的内容之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是简单内容组合,而是具有紧密的内在逻辑关系理论新阐述,是具体有鲜明的原创性理论的新概括。  相似文献   

5.
改革是强国富民之路。大胆探索与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改革必须牢牢把握的两项基本要求,也是贯穿改革始终的一个重大关系问题。邓小平同志对此作了全面透辟的阐述,构成他的改革理论的鲜明中国特色。一、大胆探索与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社会主义改革的内在要求我国改革既要大胆探索,又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由改革的对象、任务和目的、性质决定的。我国改革的主要对象是体制,基本的是经济体制,也包括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是全面的体制改革。而体制是基本制度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具体表现形式和运行机制,是基本制度得以实现和…  相似文献   

6.
围绕政党、国家、社会之间的基本关系,形成国家的治理体系,构筑起实现国家和社会治理中的秩序。当我们党夺取政权成为执政党,历史方位的根本转变,要求我们重新审视党、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的治理体系。治国理政成为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大课题。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性地改变党的执政环境,党的治国理政面临着新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全面"等系列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治国理政的行动纲领,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成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7.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了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封闭型社会向开放型社会的转型。本文立足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这一宏观背景,探讨了中国政治发展的动力和方向、基本目标、治国方略以及权力产生方式和运行机制的法律化、制度化。认为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政治发展,伴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经济发展,逐步确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和法理型权威,使当代中国社会的政治生活呈现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政治发展前景光明。  相似文献   

8.
庄锡福 《江汉论坛》2001,(10):63-65
运行机制在制度系统中处于枢纽地位,由此决定机制转轨在改革中的关键作用,即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本质要求,规范体制改革的方向模式。社会主义改革是制度调整、机制转轨和体制转型三位一体、是量变和质变的结合,文章还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个领域的制度调整、机制转轨和体制转型的具体分析中对机制转轨的关键作用做了说明。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以尊重民族特殊性与重视历史继承性为基础、以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核心的治国理政的科学思维方式,不仅对党和国家的领导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我们进行政治经济学研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运用习近平治国理政的科学思维方式来分析我国社会生产方式的客观实际与发展规律,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社会生产方式是在我国特殊的历史环境和文化传统所决定的,因而具有民族特殊性;同时,数千年来中国社会生产方式走着一条自我完善的创新发展之路,中国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相似文献   

10.
《东岳论丛》2017,(9):5-11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时代发展和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在领导治国理政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中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新飞跃。学习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体系,应当从战略视角来全面深刻把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新理念引领实现新发展、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样四个方面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1.
立足马克思主义讲好中国故事,有助于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马克思主义视野下讲好中国故事,一要科学把握其主要内容,讲清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故事;二要把握好贯穿其中的三条主线,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蓬勃发展的故事;三要聚焦核心问题,着力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理念和主张;四要突出最精彩的主题,讲清楚“三个为什么”命题及其内在逻辑关联。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从历史逻辑来看,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从理论逻辑来看,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当代表达和具体形态。从历史维度和理论维度的综合把握中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发展、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继续,是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起点和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3.
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治国安邦智慧和经世理政哲理,对习近平新时代治国理政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对传统文化深入地学习,为其治国理政思想奠定了坚实的文化根基;对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为其治国理政思想把握了正确的价值导向;对传统文化的灵活运用,又为其治国理政思想提供了思想启迪.深入研究和学习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中的传统文化意蕴,对于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深悟透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宋明社会与先秦汉唐社会是两个特征明显不同时期,宋明社会已经转向到"以理治国"为核心治国之道的"理治"社会时期。宋以后中国传统社会以朱子理学为宗,完成了由礼乐政刑向德礼政刑治理路径的转变,创立了儒家学说的"道统"体系,描绘了"天下平"理治社会的理想境界,并在此基础上建构起独具理论特色和现实价值的理治社会论。  相似文献   

15.
"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作为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重要讲话产生的理论成果,在实践上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青海实践,在理论上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发展和完善的一个重要环节。"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既体现了党中央对治青理政的新部署和新要求,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形成的辩证运动的组成部分。青海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提出了"一优两高"发展战略,生动地体现了青海省委化实践为理论、化理论为方法的理论水平和理政能力,形成了青海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16.
陈昱彤 《理论界》2008,(6):19-19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对于改革开放作出了总体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各方而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开放水平。因此,科学发展观是深化改革开放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改革开放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只有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开放,才能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体制和机制保障。  相似文献   

17.
《东岳论丛》2017,(3):5-14
政治就是参与和推进国家治理。无产阶级执政党治国理政,说到底就是从政治的高度正确处理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从而有效发挥政治对经济和社会的特殊促进作用。这就是治国理政所特有的政治逻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处理政治与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关系,在治国理政理论与实践中鲜明彰显了一系列特有的政治逻辑。突出体现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强固治国理政的民主政治架构;坚持国家治理与制度改革有机统一,把握治国理政的民主政治精髓;坚持发展民主与加强法治有机统一,夯实治国理政的民主政治基础;坚持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有机统一,拓展治国理政的民主政治渠道;坚持惩治腐败与立规严纪有机统一,优化治国理政的民主政治生态。  相似文献   

18.
加强对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研究对于推动社会发展与转型、制度变迁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制度变迁的最终决定力量,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人的需求与发展对制度变迁与创新起根本的推动作用,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社会意识形态是制度变迁的推动力量,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制度变迁的外部力量,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加强生态保护和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9.
中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的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国家治理体系指的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和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相互协调,日趋合理;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就是要适应时代变化,通过改革和完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促进各项制度日趋科学完善,实现国家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不断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增强依法按照制度治国理政的本领,把各方面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国家的能力与水平。为了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党的领导,转变党治国理政的方式;注重国家治理的法制化和制度化,明确各治理主体的责任;发挥党和政府的引导功能,培育各治理主体按制度办事、依法办事的意识与能力;推动全面性目标的国家治理,提高国家治理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将进一步推动和塑造着这一理论成果的丰富、发展和完善。1988年9月-1990年5月习近平在担任中共宁德地委书记期间提出了一系列具有现实针对性、理论创新性和制度设计前瞻性的思想,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最初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