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贵明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36-41
“译作乃是新作”是庞德从译作的接受角度和文学翻译的意义出发提出的翻译原则。这一翻译思想对西方翻译界影响很大。本文通过分析庞德的诗歌翻译原则和艺术性来阐明诗歌翻译的艺术原则和个性特征 ;同时强调加深对庞德的中国文学和文化译作及其翻译理论形成的背景和现当代翻译理论发展动态的了解, 从而以文学翻译的多元视角来认同多元文化语境中的文化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王贵明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2):36-41
“译作乃是新作”是庞德从译作的接受角度和文学翻译的意义出发提出的翻译原则。这一翻译思想对西方翻译界影响很大。本文通过分析庞德的诗歌翻译原则和艺术性来阐明诗歌翻译的艺术原则和个性特征 ;同时强调加深对庞德的中国文学和文化译作及其翻译理论形成的背景和现当代翻译理论发展动态的了解, 从而以文学翻译的多元视角来认同多元文化语境中的文化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张曦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29-135
诗歌翻译历来是文学翻译中的难题。翻译的文化研究理论为诗歌翻译开辟了新视角,使诗歌在不可译争论的困境中展现了生机。诗歌"移植"研究认为,诗歌并非不可译,却需译者将诗歌从语言符号中解放出来,为诗歌的种子寻找适合的新土壤,使其自然成长、开花结果,进而成为目的语文学系统中的奇葩。本文通过研究庞德诗歌译本中的文化"迁移"现象,说明诗歌翻译的"移植"策略:在目的语中寻找空白,确定诗歌移植的适合土壤;解构诗歌组成要素,确定首要还原要素成为移植种子;深入体会原诗诗境,采用有机翻译过程,令译诗自然成形,成为形神兼备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4.
舒晓兰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7(5):142-143
本文对诗歌的意象进行简要的论述,并说明了只有在译作中传达出原诗的意象,才能译出原诗的意境.以庞德及其译作为例,介绍翻译诗歌意象的策略是在理解原诗的基础上而不受原诗字面意义的约束进行诗歌再创作. 相似文献
5.
赵传递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4):394-395
庞德翻译的中国古典诗歌一直是争议的焦点。有些学者认为他的翻译不仅不忠实于原文,而且有许多"误译"和"叛逆"。重新审视庞德的翻译及其误译,其实有些是对原作的忠实性创造。体现了庞德的诗歌理想,是实现其翻译目的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刘伟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18):81-83
庞德对许多中国古典诗歌进行了英译,其荚译作品对美国诗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生态翻译学这个全新的视角来分析庞德的中国古典诗歌翻译,有助于明晰其翻译中国古典诗歌的原因、过程以及影响,有助于我国的文学作品被更多的外国读者所接受,并最终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8.
房玉靖 《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2):85-89
美国诗人庞德翻译过大量的中国古典诗歌,他利用现代英语诗歌的形式对中国古典诗歌进行了创造性阐释,译文自然流畅,韵味十足。本文从意象再现的角度,分析庞德对中国古诗的创造性翻译方法及其效果,从而以文学翻译的多元视角认同多元文化语境中的文化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3)
在主题为诗·自然·生态的2018汕头大学诗歌节的研讨会上,顾彬和舒婷、明迪、袁绍珊、唐晓渡、姚风和杨炼这6位国际诗人探讨了诗歌创作与自然山水的关系,其中自然又包括外在自然和内在自然,同时反思了现代性问题。研讨会上,还探讨了诗歌与语言、翻译问题。 相似文献
10.
作为比较文学的重要分支,比较诗学基于文化的可比性进行文学对比研究,旨在揭示研究对象的一般规律和相互关联。意象是诗歌的灵魂,是情感表达的载体。因语言特征和文化思维的差异性,中西对意象的认知有互通之点,更有殊异之处。以比较诗学为理论支撑,从意象与意境美、意象与节奏美两种关系和维度来分析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翻译中的诗学认知,研究发现,源于对诗歌意象深刻而透彻的诗学认知,庞德得以充分再现中国古典诗歌的诗学要素和美学风貌。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与庞德现代主义诗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贵明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6):86-90
埃兹拉·庞德以其译作《华夏集》为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与西方现代主义诗学的结合创造了契机,为汉学西渐作出了贡献。本文通过对庞德的诗歌和汉诗英译作品中所体现的现代主义诗歌美学与唐诗美学所体现的现代诗性特征进行对比分析,阐明中国古典诗歌美学和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美学的互通性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2.
倪蓓锋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1):101-104,114
比较庞德与理雅各对《论语》的不同翻译,可知庞译《论语》有用拆字法翻译中国汉字、提供多种译文和创造性的翻译等特点;从翻译即改写的角度可探讨该特色的原由;并且,从庞德《诗章》中的《论语》思想可见庞译《论语》的影响及地位。 相似文献
13.
葛纪红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8(2)
20世纪英美意象派诗歌的创始人埃兹拉.庞德深受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以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为支撑,庞德提出了以"意象"为其核心范畴的意象派理论。由于中西文学在社会文化、历史背景和审美价值体系等方面存在差异,庞德在接受中国古典诗歌影响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两者诗学理论主张有别,庞德意象诗与中国古典诗歌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周建新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153-156
庞德翻译思想的核心是忽视原文的现实存在,尊重和提倡译者生命本体与原文生命本体的交流互动,他的译文是两者激情邂逅的结果,是翻译与创作的完美结晶。正因如此,他的译文从翻译角度看是不忠的翻译,从创作的角度看又是美的创造。 相似文献
15.
朱晓菁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1):24-25,30
诗是内容与形式高度融合的有机统一体。诗歌的翻译尤为困难。本文试图探索诗歌翻译的方法和途径 ,以使译诗不仅能准确传达出原诗的内容 ,也能尽可能相似地模拟原诗的形式 ,达到以原诗风格与神韵的再现。 相似文献
16.
魏理的汉诗英译及其与庞德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程章灿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03,40(3)
阿瑟·魏理是20世纪英国伟大的翻译家和汉学家,早在1913年左右,他就与庞德相识并共同成为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子的一员。庞德很重视魏理的英译汉诗,想方设法请魏理为他主编的刊物撰稿,但实际上两人的诗学观点颇不相同、翻译汉诗更有不同的旨趣和风格。 相似文献
17.
论诗歌的模糊性及其翻译中的模糊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红玲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6(1):122-124
诗歌具有模糊性,其模糊语言创造模糊美。模糊美作为诗歌美的一部分在译作中应得到表现,译者的任务是在目的语中找到恰当的语言表达式,即能激发读者想象和联想的语言,再现原诗的模糊美。汉诗英译的模糊处理在翻译中有着特殊的功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