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3年11月,美国在西雅图会议上提出了“新太平洋构想”,它标志着美国对亚洲市场开拓的步伐在加快;欧盟也曾通过“走向亚洲的新战略”文件;近年来日本推行亚洲战略更主动积极;世界其他国家在经济上向亚洲靠拢的迹象也日趋明显。此外1996年3月在泰国又召开了亚欧会议。这些都表明,亚洲已逐渐成为当代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引力中心。  相似文献   

2.
一场席卷全亚洲的通货膨胀正在终结美国人以为永远不会失去的“低价消费体系”。据美国《纽约时报》4月上旬报道,亚洲发展银行的地区经济一体化负责人表示,“通货膨胀是亚洲国家目前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不只是中国这个承受着能源和劳动力成本增加压力的发展中国家,还包括一些更贫穷的国家。”  相似文献   

3.
郑永年 《领导文萃》2014,(21):34-36
<正>美国要保护其日益增长的经济和战略利益,就要更多地关注亚洲,这完全可以理解。但美国所宣布的"重返亚洲"显然并不是这样简单。真正的挑战来自美国自身的衰落从战略上说,这次"重返亚洲"很显然是针对中国的。当然,这也不是冷战之后美国要"重返亚洲"的第一次。在小布什任总统期间,美国外交在新保守主义的主导下,也曾经赤裸裸地把中国作为"敌人",试图通过亚洲"小北约"来围堵中国的崛起。不过,那次"重  相似文献   

4.
在2009年初由美国学者发布的“全球智库影响力研究”报告中,虽然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等8家中国研究机构人选“亚洲25强”,但按照项目研究者制定的标准,符合条件的中国智库只有74家。那么,在美国学者眼中,又是如何比较中美两国智库呢?“全球智库影响力研究”项目的负责人、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詹姆斯&#183;麦根认为:美国智库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5.
美国不会丢弃欧洲,关注亚洲是未雨绸缪美国的对手不是中国。它还没有把中国当成一个可以平起平坐的对手。中亚在地理上接近世界中心,那才是美国人最关心的地方。即使因为台湾“独立”而引发战争,美国参战,也不意味着它把战略重心放在亚洲。它的战略着力点始终在欧洲。作这个判断对中国维护“20 年战略机遇期”是非常有用的。从上世纪后几年到本世纪前4年里,世界基本没有平静过。这种  相似文献   

6.
最近由中国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了中国社科院杨斌副研究员的专著《威胁中国的隐蔽战争》。该书论述了美国谋求霸权的战略演变,剖析了美国的隐蔽经济战暗器为何能产生超过核弹的巨大破坏威力,其核心是以俄罗斯、拉美、亚洲惨遭破坏前车之鉴,探讨了中国如何防范美国隐蔽经济战的袭击,及时消除改革误区和潜伏的经济金融隐患。作者强调指出,随着美国摧毁了前苏联的工业军事实力,运用“软战争”重新控制了第三世界,美国谋求单极全球霸权的欲望日益膨胀。  相似文献   

7.
《经理人》2000,(6)
5月10——12日在上海举行第11届亚洲企业年会,由美国亚洲企业协会和美国道琼斯公司主办,上海市人民政府及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协办。年会的主题是“世界商机:世纪之交的中国和亚洲”,会议旨在探讨在新的世纪如何增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一个企业的竞争,具体议题包括资本流动、适度规模、科技发展、基础设施、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8.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中国依靠强大的内需拉动、有力的金融监管成为亚洲经济的“中流砥柱”。  相似文献   

9.
<正> 最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哈佛大学联合在美国波士顿举办了“发展战略与体制改革”研讨会,来自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中美双方的26名知名专家、学者就东亚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前景及中国可借鉴的经验等进行了研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大谷一郎认为,中国政府从1994年开始在财政、银行、外汇管理、汇率制度、对外贸易和国有企业等方面的改革进展,不仅保证了中国经济的“软着陆”,而且在亚洲金融危机中使中国的情况远好于东亚其他国家。 哈佛大学帕金教授认为,金融危机的恐慌不会在中国发生,因为中国有巨额外汇储备和经常项目盈余,中国的外债大多是长期债务,且资  相似文献   

10.
<正> “硅谷”这个高技术王国一直被视为经济快速增长、解决就业的象征。美国拥有200多个高技术园区,但并没有产生200多个“硅谷”。由此可见,“硅谷经验”是很值得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高技术企业学习的。随着21世纪的到来,中国将进入一个“高科技创业型经济”的时代。发展“高科技创业型经济”,需要在全社会“弥漫”一种创业的精神和创新的氛围。因此,中国需要尽快掌握“硅谷经验”的精髓。  相似文献   

11.
<正> 世界局势动荡不安,全球经济前景混沌不明,企业该如何应对?美国《财富》杂志曾集合全球300位大企业总裁,商讨如何面对不确定的未来。前通用电气总裁杰克·韦尔奇善用人才的秘诀是什么?日产汽车为何能转亏为盈?施乐又何以能走出破产阴影?一般预测,美国经济今年增长率不超过2%,欧洲也将陷入结构性调整,欧元实施所带来的繁荣会告一段落,亚洲经济也不可能好转太多。当世界把期待眼光投向中国大陆时,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教授樊纲说,“不要期待中国太深,中国国民生产毛额只占世界的2%。”  相似文献   

12.
2000年的亚洲     
随着中国经济的速猛发展,“太平洋世纪”在中国拉开序幕,几乎每个人都在密切关注一个新的经济发展中心的崛起,它的出现对西方企业界将起令人震惊的影响。亚洲已是世界最大的钢铁消费市场,也是全球发展最快的汽车市场,将来的前景更加光明,到2000年,整个东亚的经济,包括日本和印度尼西亚在内,将与美国经济相匹敌,或相当于欧洲经济共同体的五分之四。  相似文献   

13.
美国素有世界经济“领头羊”之称。有一种说法:美国经济打个“喷嚏”,世界经济就会“感冒”,中国经济也会发冷。然而,历史的时钟刚刚进入新世纪,美国经济就表现出衰退迹象。此后两年多时间里,美国经济忽冷忽热,跌跌撞撞,没有明显起色。鉴于美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核心地位,美国经济的发展前景直接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也关系到中国经济在加入WTO之后的定位。 一、问题出在哪里 经济衰退的确是一个严重的问  相似文献   

14.
<正> 亚洲的新加坡、香港、韩国、台湾这些国家和地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60年代以后,实现了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人们形象地给它们戴上了亚洲“四小龙”的桂冠。 亚洲“四小龙”经济的迅速发展,是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的有机结合,更重要的是它们有效地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5.
<正>前几年,美国的智库界开了一次讨论会,乔治城大学中国通沈大卫作为主办者提出,目前的亚洲已在兴起,亚洲的秩序对美国的利益至为重要。若亚洲成为中国的势力范围,对美国极为不利;若亚洲的各国自行其是,则亚洲很难有一个稳定的秩序。他认为,"中美共管亚洲"未尝不是可以考虑的好选择。但台湾问题乃是"中美共管亚洲"的最大障碍,只要美国继续支持台湾,阻挠中国的统一,北京就不可能信任美国,也不可能接受"中美共管  相似文献   

16.
<正> 在最近美国出版的财经杂志《福布斯》公布全球企业界前200名亿万富豪名单上,28%是亚洲人或亚洲家族,在这56个亚洲人家族中华人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其中至少有七个人或者家庭在香港,这个比例反应了亚洲经济、华人经济、香港经济生气勃勃的现状。  相似文献   

17.
正美国一直希望利用其经济与军事优势,以及对国际金融及安全机构的控制,长期在亚洲占据中心位置。然而,从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前景看,几乎所有的亚洲国家都在变得强大。这就是说,美国"迫在眉睫的威胁",不仅仅是崛起的中国,还有崛起的亚洲。  相似文献   

18.
<正> 中国——被觑视已久的一块“肥肉” 英国著名新闻评论员威廉·里斯·英格勋爵在英国《独立报》以《中国经济曙光在望》为题撰文,预言未来50年中国将与亚洲地区国家一起,加入世界富有国家之列。 斯言善哉! 中国——这条沉睡过的巨龙已经觉醒,正在积蓄着腾飞的力量。以80年深圳为首,我国已建立起193个经济发展区,日后将会成为太平洋地区工业发展骨架;过去20年,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平均每年达6——7%,而美国及欧共体只达到平均3%的水平。中国,1981年至1990年之间经济增长率高到13.5%,少则不低于  相似文献   

19.
正自2013年5月美国最早提出缩减购债规模之后,已在全球新兴市场国家中多次引发金融震荡,在亚洲更有学者重提再次引爆类似1997年那样的亚洲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如果金融危机真的爆发,必将对中国的经济、金融带来严重影响。中国以及亚太地区的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在短期内不会出现1997年那样的亚洲金融危机。因为,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国及亚太地区其他新兴市场国家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20.
1994年是后冷战时期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其主要标志是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取得了重大进展,几乎覆盖西欧和北美两大区域的经济一体化组织──欧洲联盟(EU)和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同时正式生效。而在当今世界舞台上,预示着后冷战时期世界格局走向的又一个最引人注目的事实是亚洲太平洋地区在世界格局中地位的迅速上升及美国亚洲新战略的加速推进。目前,一个经多年酝酿已准备就绪的美国亚洲新政策或新战略已正式出台,这就是加快建设新太平洋共同体,实现“NAFTA太平洋协定化”战略。本文旨在就克林顿亚太政策的这一重要动向及其战略构想作些分析与探讨,为中国制定自己的亚洲战略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