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来看,社会主义对市场经济没有排它性。社会经济的发展,如果从协作和劳动交换方式来划分,可分为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和产品经济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都是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历史表明,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可以超越资本主义独立发展阶段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然而,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却是任何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特别是象我国原来商品经济不够发达的国家,只有经过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充分发展,才能把经济真正搞活,实现经济的现代化和生产的社会化,大幅度地…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具有世界意义,是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普照的光”。落后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以后,必然用整整一个历史阶级,去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发展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生产力。这个历史阶段,就是不可逾越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要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和吸取资本主义的一切积极成果,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的历史任务,必须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只有这条路,才是通往富裕和繁荣之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特征,只有精神文明搞好,才能建立真正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两个文明建设都要超过资本主义,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3.
<正>我国将要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不发展市场经济,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也不可能;发展市场经济不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便会抹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区别,由社会主义道路滑向资本主义道路。如何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结合,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两条根本原则”和“两个基本点”。两条根本原则是:“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根本原则。”(《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11页。下引此书只注页数)如何正确把握这两条根本原则,邓小平同志指出,关键在于坚持两个基本点:“第一,必须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相似文献   

4.
一个时期以来,人们习惯于认为“五种生产方式”是全人类社会“普遍必经”的“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照此说来,资本主义就是走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而不经过资本主义建立的社会主义社会就是“偏离”了普遍规律的“变异”的社会主义了。这样认识是否正确呢?笔者认为,在一般地讲解社会发展史时,作为一种逻辑的推导和历史的例证,概而言之地讲人类历史上先后经历五种生产方式,是有其合理性的。但要把那五种生产方式中的当中三个阶段通通说成是全人类普遍必经的阶段和普遍规律,显然是不科学的。因为: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分别代表着马列主义传入中国后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伟大的历史飞跃。就理论本质而言 ,作为无产阶级解放和斗争的学说 ,马列主义向人类指明的是一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道路。因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与马列主义一脉相承的两个理论体系 ,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体现了自近代以来 ,中华民族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道路上所取得的卓越成就。解放和发展主产力无疑是贯穿这两大理论的一条红线。但由于所处的时代条件不同 ,它们展示的历史风貌也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6.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任何国家不可能违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顺之则昌,逆之则亡。遵循规律,中华民族辉煌灿烂。闭关自守,违背社会发展规律。延缓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遭到规律的严惩。寻求强国之路,由于违背发展规律,一次次失败。寻找和遵循中国革命的规律,建立了新中国,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寻找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遵循规律。  相似文献   

7.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吸收借鉴世界现代化文明成果,扎根于中国实际,坚持独立自主探索得来的。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由被动转为主动,走出了一条通往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同于之前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的传统模式,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发展;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超越了资本至上的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拓展了后发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化与青年现代人格的建构李羚现代化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象征,是人类不断追求的目标之一。世界现代化历史发展进程表明:以经济现代化为中心的社会现代化是一个不可逾越的自然历史过程。现代化从根本上看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而中国的现代化必须经历人格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纵观人类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人类社会的更替完全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新的生产关系代替旧的生产关系,新的社会形态代替旧的社会形态,也依赖于生产力的发展程度。社会形态不可能跨越生产力的发展而成为空中楼阁,否则只能破坏生产力的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探索,逐步建立了与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并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使中国走上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实践证明,这条道路是科学的道路,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在中国的成功运用。  相似文献   

10.
《东岳论丛》2018,(2):13-18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是顺应中国社会发展、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人类社会发展三大历史逻辑的结果。从中国社会发展逻辑来看,党的十八大开启了一个同改革开放前后两个阶段不同的新时代,我国发展的目标、方法和战略都需要进行深刻调整,需要新的理论指导。二是从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逻辑来看,世界社会主义面临着"从低谷到复苏"的历史节点,这一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结合的又一次飞跃。三是从人类社会发展逻辑来看,这一思想是对中国发展道路成功模式的总结,对人类社会下一步发展提供了启示和贡献,也超越了西方社会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11.
<正> 生产力作为一种改造自然并取得物质资料的能力,是随着科学技术和人类历史的发展而向前发展的.当科学技术水平低下,人类社会还处在农业时代时,人们用手工工具劳动,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明显,所以人们没有把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的要素来看待就是自然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蒸汽机等机器后,人类社会进入了工业时代,人们主要用机器来生产了,科学技术对生产的作用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人们也就逐渐认识到科学技  相似文献   

12.
主体性的高扬──市场经济和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之一蒋永文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市场经济作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和当代中国的必然选择,必将带来我国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许多领域体制的改革和政策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实践中探索出的现代化道路,也是一条非西方的现代化新道路。这条道路的成功开辟不仅验证了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设想的可行性,而且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这一设想,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历史性地回答了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探索现代化道路这一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课题。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建构及其创造性实践大大深化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规律性认识,极大地彰显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开拓人类现代化新道路的勇气、智慧和能力。随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不断展开,中国式现代化还将以新的更大成就,对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人类的现代化历史进程产生重大而持久的影响,在人类伟大时间历史中创造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时间。  相似文献   

14.
可持续发展理论几个基本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中国21世纪议程》明确指出: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将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是中国发展的前途所在。”可持续发展理论与中国发展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这条历史的必由之路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崭新特质和光辉前景。第一,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的事实已经证明,人口、资源、环境是制约着中国发展的长期起作用的三条基本因素,本世纪末到下世纪初…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生活方式建设理论的新发展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的认识已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阶段,也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生活方式建设理论和实践的新发展。首先,邓小平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我国,现阶段的目标,就是要在21世纪中期,使经济发展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毫无疑问,伴随着这个过程,必然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现代化,必然是劳动方式和人们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的基本现代化。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使国家…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以生产力为主线、以生产方式为标准,将人类历史分为三个阶段.中国现在还处在第一个历史阶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建立起完善的市场经济,实现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历史过渡,为建设社会主义准备好经济基础.所以我们应该从以生产关系为主线、以阶级斗争为标准划分历史阶段的"五种社会形态"理论中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独立自主的探索与实践创新中实现了自身的重大发展。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关系是贯穿中国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的一条基本线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既遵循世界现代化发展的普遍规律,又探寻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普遍性与特殊性融合之路。基于中国的社会现实,中国的现代化实践既遵循历史规律,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又植根民族土壤进行独特的自主创造。在现代化阶段性推进中,中国共产党根据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把握社会主要矛盾,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持续发展,创造了现代化发展的“奇迹”。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呈现出资本主义形式与现代文明成果的历史性“剥离”进而社会主义新形式与现代文明成果的更高水平“结合”的世界历史趋势,这为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人类普遍性与中国特殊性,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人类现代文明的占有、吸收和创造进程提供了科学方法论。现代化道路的百年探索蕴含着对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深刻彰显出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想的当代价值。从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视域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的一条关键脉络就是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自觉“占有”“吸收”人类普遍的现代文明成果,并持续走向“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过程,也就是社会主义的特定社会形式不断与现代文明成果的普遍物质内容相结合的历史过程。这种历史性结合的主线在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先后与民族国家、市场经济、资本要素等现代文明成果、现代性普遍物质内容相结合。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吸收、占有乃至创造现代文明成果的历史过程,也确证和深化了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所揭示的现代文明成果与资本主义剥离、与社会主义结合的世界历史趋势。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实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现代文明在“社会主义新现代性”中的历史性结合。  相似文献   

19.
一、关注人的现代化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鲜明特色关注人、研究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出发点和一贯主张。因为“人是全部人类活动和全部人类关系的本质、基础”①。马克思研究人的问题有两个鲜明特点,其一是在人类思想史上,马克思第下次把生产力与人的本质联系起来,认为生产力的发展也即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发展,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他说:工业“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②,又说:“发展人类的生产力。也就是发展人类天性的财富这种目的本身。”③其二是马克思又把人的发展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本质联系起来,认为社会…  相似文献   

20.
张楠  桂奕菲 《江汉论坛》2023,(11):121-128
中国共产党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在中国革命实践中不断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这并不是一条既成的道路,而是一条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几经曲折、艰辛探索出来的引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中国共产党人在几个重大的历史关头审时度势,对自身发展作出深刻反思,形成三个历史决议。从这三个历史决议中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带领中国人民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不断向前推进,关键在于党具有在各个时期坚持不懈地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坚定毅力,根本原因在于党具有始终坚持反思和自我净化的政治觉悟和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