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论“商品拜物教”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宋福僧我于1963年写《“商品拜物教”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甘肃师大学报》,1963年第4期),1988年又写《再论“商品拜物教”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甘肃社会科学》,1988年第6期)。根据马克思关于“商品拜...  相似文献   

2.
“劳动产品一旦作为商品来生产,就带上拜物教性质,因此拜物教是同商品生产分不开的。”(《资本论》第1卷,第89页)马克思关于商品拜物教的论述,揭示了价值的本质是被物的外壳掩盖着的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阐明了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存在条件,不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精华,而且概括了商品经济的共性。我国现阶段还存在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既然凝集在产品中的劳动仍需通过商品及其价值形式来体现,那末,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难道就不存在某种拜物教性质吗?它的拜物教性质难道不随着它所反映的社会关系的根本变化而具有新特点吗?长期以来,我们回避或者否认这个事实,现在提出  相似文献   

3.
权力拜物教是封建社会的典型特征,商品拜物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典型特征,但在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两者奇妙地交杂在一起,成为我国这一特定历史阶段中的两大“痼疾”。对此,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注视。 权力、商品拜物教的特征 权力拜物教和商品拜物教都是特定的历  相似文献   

4.
商品拜物教理论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使经济理论界关于商品拜物教理论的探讨进入一个新阶段。其标志是:1、分歧争论的焦点逐渐明晰,集中在对马克思商品拜物教理论本意的理解,对商品拜物教产生根源、存在条件的认识。2、讨论的方向已经明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指导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实践。3、把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不正之风、“一切向钱看”等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有无必然联系,是否等同于商品拜物教意识的问题成为争鸣与探讨的热点。  相似文献   

5.
齐泽克提出“返回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原因有二:当代金融资本呈现出的“自主主体”现象造成了商品拜物教意识形态的新变化,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判的人本主义倾向和工具理性批判思想疏离了政治经济学。齐泽克透过精神分析发现了当代商品拜物教意识形态、康德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三者间的结构相似性,以拉康化的康德黑格尔哲学为方法论,用拉康的“症候”和佐恩-雷特尔的“真实的抽象”分析商品形式本身的秘密。这构成“返回政治经济学批判”之主要内容。但“实用唯我主义”的个体视角、过分抬高商品形式的重要性和以意识形态批判为“母题”的“返回政治经济学批判”使其同马克思相离甚远。  相似文献   

6.
货币的本质规定与拜物教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拜物教"是一种典型的文明病症,拜物教批判构成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重要内容。要正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的拜物教批判思想,必须深入到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层面;进而深入到商品价值形式及其历史运动的层面。马克思的分析表明,货币之谜源于商品之谜,货币的神秘性源于商品的神秘性,货币拜物教源于商品拜物教,而商品之谜、商品的神秘性和商品拜物教则产生于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制。因此,只有消灭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才能消除人们的拜物教意识。  相似文献   

7.
对商品拜物教的含义问题,国内外经济学界历来有三种说法:一说商品拜物教是产生于商品经济社会生产关系的一种崇拜商品的迷信观念,权且称为观念派。二说商品拜物教是商品经济社会生产关系基本特征的理论抽象,即物人格化、生产关系物化这种经济现象的形象概括,且叫作生产关系特征派。三说商品拜物教是商品经济社会生产关系物化的经济现象和由此产生的崇拜商品的迷信观念的统一,可称作综合派。第二种意见过去有过,去年又有同志撰文重申,我赞同这种观点。下面主要针对观念派说一点粗浅的看法。拜物教这个范畴,是马克思首先提出的。他是怎样提出这个范畴的呢?我们不妨重温一下《资本论》第一篇第一章的内容结构。该章共分四节,马克思从商品出发,第一节分析商品的两因素,第二节分析决定两因素的劳动二重性,第三节分析价值形式的历史发展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是否定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商品拜物教的,因此我国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教科书也从来不写商品拜物教,一般都认为它只是私有制商品经济的产物。可是事实‘对我们提出了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社会主义社会中仍然存在着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观念。我们的任务不是照述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理论把它凝固化,而是要从实际出发研究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的商品拜物教产生的条件、表现,以便科学地认识和对待它。马克思为什么否定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  相似文献   

9.
吕敬美 《北方论丛》2016,(3):115-119
随着现代性社会的兴起,物化处境也逐渐得以生成。马克思拜物教批判思想旨在回应这一物化处境。通过三位一体的拜物教批判,马克思深刻揭示了商品、货币和资本等物象对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掩盖。拜物教批判的逻辑展开,不仅是现代市民社会的政治经济学解剖,而且是意识形态批判的具体化和深刻化。马克思拜物教批判思想的方法论意义在于,一方面用关系性思维取代实体性思维来进行拜物教批判;另一方面,在现代性社会中要就现实层面和观念层面双向展开拜物教批判。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许多同志对发展商品经济与克服拜物教思想的关系重视起来,并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其中,有的同志提出了“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对精神文明建设具有两重性”的观点,认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广泛发展既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和积极影响,又有消极的一面,会导至拜物教的产生。“我国的商品经济虽然是有计划的、以公有制为基础的,但它毕竟是商品经济。而商品经济的社会存在,决定了商品拜物教这种社会意识的产生。”(见1986年6月4日《羊城晚报》《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对精神文明建设具有两重性》一文)那么,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对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1.
现代社会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高度符号化并产生了符号异化的社会,以符号拜物教形式表现出来的符号异化在现代社会里获得了蔓延的土壤.商品拜物教作为马克思社会批判的一种弄化形式与现代社会的符号拜物教紧密联系在一起.商品交换的发展是商品拜物教产生的关键因素,同时它也使符号拜物教的发展成为现实.文章试图在马克思主义语境下从商品拜物教出发来对符号拜物教的发展作一番分析和考察,以探究现代社会符号异化发展的经济动因.  相似文献   

12.
在八十年代中期至末期的文化艺术长廊,一个幽灵在徘徊。这个幽灵就是文化艺术领域中的商品拜物教(简称“艺术商品拜物教”,下同)。其足迹所至,使文化艺术的崇高社会理想与审美理想陨落了,革命文艺的优秀传统消融了,艺术家的良知与社会责任感扭曲了……。进入九十年代以后,艺术商品拜物教,开始有所收敛,但余风犹存。在艺术品作为商品全面进入市场的今天,如何认识和对待这一重大而复杂的精神现象与艺术表现,是关系到社会主义文艺的命运和前途的一个重大课题,应当进行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13.
现代性在波德里亚的早期著作中主要是指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新环境,尤其是消费社会所具有的特征。波德里亚主要是从文化和符号学双重维度对消费社会进行考察。在他看来,消费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活动、一种文化。波德里亚认为消费是建立在符号编码和差别的基础上的,而不是建立在需求和快乐基础上的。因为消费及其消费品均是表达意义的符号系统,而且这种符号意义体现着现实生活的差异与等级。这使波德里亚由“商品拜物教”批判过渡到“符号拜物教”批判,建构了一个日常消费领域的异化批判。  相似文献   

14.
商品流通渠道是涉及面很广的问题,本文仅就商品流通渠道的概念、分类和格局,谈谈自己的肤浅看法。一、概念在探讨商品流通渠道的概念之前,先要解决商品流通渠道能否作为一个经济理论概念存在的问题。现在,有一部分同志以“渠道”是一种形象比喻为由,不承认“商品流通渠道”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我认为是不太恰当的。理由有二:第一,形象比喻一旦赋予它以经济学上的含义以后,就可以成为经济学的概念。比如,信奉上帝、鬼神的各种“教”,本来是宗教概念,但是,诸如“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资本拜物教”却是千真万确的经济学概念。又如“循环”、“机制”、“膨胀”、“紧缩”、“恐慌”、“复苏”等等生理学、心理学、生物学、物理学概念,经过移植和借用,就变成了“资本循环”、“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15.
对商品形式的反思与批判构成资本主义拜物教批判的核心。在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的生产与交换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商品形式也成为该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物的形式。劳动产品一旦采取了商品的形式,就获得了神秘的性质,成为资本主义拜物教产生的现实基础。资本主义拜物教批判正是要揭示商品的这一神秘性质,恢复使用价值相对于商品形式的本真性地位。随着生产时代向消费时代的转变,一种可以标示社会身份的符号价值被引入商品的内在结构当中,使价值形式产生的社会前提变得更加复杂,也使资本主义拜物教批判需要做出进一步的历史性反思。  相似文献   

16.
卢卡奇的阶级意识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物化意识”: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危机”的根源“物化意识”是资本主义社会“物化”存在的反映。卢卡奇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商品拜物教”的分析出发,对弥漫于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现象作了深入分析。1.“物化”存在及其表现。卢卡奇认为,所谓“物化...  相似文献   

17.
商品拜物教是指由于生产关系的物化而使商品具有一种不可思议的神秘性,致使人对于商品象对于宗教中的偶像一样加以崇拜。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商品拜物教第一次作了彻底的揭露。首先,马克思揭露厂商品拜物教的形成及其本质。商品的不可思议的神秘性,不在于商品的使用价值,也不在于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而在于商品形式本身。劳动产品成为商品,就使得生产商品的无差别的等同的抽象劳动不能直接表现出来,而是凝结为价值后在交换过程中才表现出来。同时,生产商品所消耗的劳动量也不能直接-丧现出来,而是在交换中通过另一种商品的一定量表现出来。所以,在商品经济中。人与人的关系就表现为商品与商品之间的物的关系,这样一来,“商品形式在人们面前把人们本身劳动的社会性质反映成劳动产品本身的物的性质,反映成这些物  相似文献   

18.
正马克思称拜物教使商品或物成为"可以感觉而又超感觉"的东西,即拜物教是一种制造物的形而上特质、使物散发出神学般的微妙的运作。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拜物教批判把重点放在拜物教得以产生的社会基础上,可是,在拜物教的运作中,物的形象或外观同样在发挥作用,它至少是把人们引向商品崇拜的一个中介。奇观化就是这一运作的核心机制。奇观化是生产可见性的机器,更是让不可见性寓于可见性之中的手段。因此,对拜物教的批判一定要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精神分析的视野分析了商品拜物教现象和其中所蕴含的颠倒逻辑,并结合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的主奴关系论述,试图阐明从黑格尔、马克思到齐泽克建立在主奴关系上的解放逻辑与建立在"症候"基础上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拜物教逻辑之间的复杂关系。从黑格尔到马克思,解放逻辑揭示了人的解放及其自由的维度;然而,源自商品拜物教的症候分析昭示,商品社会中主体必然受制于拜物教的颠倒逻辑,并以意识形态的形式显现出来。因此,如何摆脱商品拜物教的颠倒逻辑,并走向以人的自由为基础的解放逻辑则构成现代主体所面临的困惑和难题。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展现"真实"、破除"虚幻",从商品的一般性质入手,逐次对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进行批判,科学地阐明了价值的本质,深刻地揭示了被物与物关系掩盖了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可以说,马克思的拜物教理论在他的劳动价值论乃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这一理论在当今中国具有伟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