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95年前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发生在湖南、江西两省边界地区以及湖北省东南部。它与南昌起义、广州起义一道,并列为土地革命战争初期的“三大起义”。起义军不仅第一次公开打出了代表中国共产党的镰刀斧头军旗,更重要的是在浏阳县文家市镇转兵南下,成为进军井冈山开创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走以“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胜利新道路的起点。毛泽东等先驱者们留下来的精神品格:忠于革命的信仰、实事求是的态度、勇闯新路的气概、团结奋斗的作风,正是秋收起义传至今日可资借鉴的时代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2.
黄坳战事     
夏梦淑 《老友》2016,(4):17-18
江西遂川县黄坳是革命根据地井冈山的南大门。当年,这里发生了多次战事,关系到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绝地重生上井冈1927年9月,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在长沙受挫后,引兵湘赣边界,向南开展游击战争。部队到达湖南酃县(今炎陵县)水口时,得知茶陵两支反动民团正分两路扑向水口。毛泽东当机立断,派遣工农革命军一团一营二、三连突袭茶陵,牵制敌人;他亲率一团团  相似文献   

3.
湘赣边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一个重要标志;井岗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这是中国革命的转折点,也是人民武装革命胜利的转折点。卢德铭是湘赣边秋收起义的组织者、领导者之一,这是人们都知道的。卢德铭是“最早为革命捐躯的我军将领”,他在秋收起义前后做了哪些工作?有过哪些重大贡献,多少年来却鲜为人知,其作用估计不足。值秋收起义65周年之际,特对卢德铭在起义中的  相似文献   

4.
伟大的广州起义,距今整整五十周年了。五十年前,英勇的广州工、农、兵革命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震撼世界的武装暴动——广州起义。这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之后,我党领导的又一次武装起义。这次起义,是对国民党反动派叛卖革命的卑鄙行径和屠杀政策的有力回击,是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路线的深刻批判,也是中国工人阶级和革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5.
八一南昌起义和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处于低潮的情况下,为了挽救革命而举行的两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它在我党我军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近几年来,史学界对这两次起义的研究,无论在深度或广度上都有很大的进展,成果亦相当丰硕。本文试图在已有  相似文献   

6.
<正> 一九二七年九月爆发的秋收起义与南昌、广州起义一道用枪杆子开辟了大革命失败后武装反抗国民党新军阀的新时代,有力地回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在白色恐怖笼罩的中国竖起了一面光彩夺目的武装斗争的大旗.在秋收起义的过程中,作为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直接领导组织——湖南省委,对起义从思想准备到组织发动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尤其是亲自指挥与部署秋收起义的毛泽东同志,为中国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伟人长眠五洲哀,丰功伟绩全球赞。”今年九月九日,是秋收起义五十周年,也是毛主席逝世一周年。我们在纪念秋收起义这一中国革命历史上的光辉篇章时,更加深切缅怀毛主席的不朽功勋。这场在当时震撼全国、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秋收起义,是毛主席亲自组织和领导的。在起义的全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毛主席运筹帷幄,指引这场起义沿着胜利的航向前进,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一、大革命失败后怎么办?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的大地上风云突变,山河改颜,“内战代替了团结,独裁代替了民主,黑暗的中国代替了光明…  相似文献   

8.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以挽救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先后组织和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革命的枪声。在三大起义的影响和推动下,在短短的两三年内,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朱德各自率领的两支起义部队在井冈山实现胜利会师,创建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发展壮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了湘赣边界"工农武装割据"的新局面.毛泽东、朱德共同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历史贡献主要体现在:(1)领导武装起义,引兵井冈山,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实现了"以城市为中心"向"以农村为中心"的战略转变,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创举.(2)井冈山斗争全面展开,连续粉碎敌军的"进剿"、"会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入全盛时期,奠定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实践和理论基础.井冈山斗争的全面开展,井冈山道路的正确开辟,给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乃至对新世纪新时期不断探索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也都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0.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向井岗山进军,是中国革命战略转变的创举,是毛泽东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有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k大实践典范。研究借鉴这一历史实践经验,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第一,秋收起义引军并岗的历史证明,右与“左”的错误都会葬送革命。要使革命和建设避免这种错误与挫折,绝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也不能离开中国实际,而必须把二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秋收起义瀑发的直接历史原因是什么?就是1927年大革命被陈独秀自动放弃党对革命领导…  相似文献   

11.
一九二七年,毛泽东同志领导的湘干边界秋收起义的伟大意义,并不是每个人都认识清楚了。在当时,曾遭到各种“左”右倾机会主义者的非难和污蔑。就是在今天,也还有些人对秋收起义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比如有人就把秋收起义看作是一次失败的起义,这是不符合实际的。秋收起义在最初虽然打了几个败仗,起义部队受到了较严重的挫折,但结果是工农革命军向井岡山的胜利进军,把紅旗高高插在井岡山上。正如毛泽东同志说的:“南昌起义、广州起义是失败了,秋收起义在湘鄂干边界地区的紅军,也打  相似文献   

12.
百色起义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著名的起义,它开辟了右江革命根据地.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是百色起义成功的原因."天时地利人和"包括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百色独特的地理环境、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右江地区群众的拥护等因素.  相似文献   

13.
井冈山会师     
1928年4月,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与朱德、陈毅领导的部分南昌起义部队在井冈山的胜利会师,史称“井冈山会师“。井冈山会师,壮大了井冈山的革命武装力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引兵井冈山,成为中国革命发展另辟蹊径的新起点,是实现党的战略重点转移的决定性步骤,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引兵井冈山深远的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二是初步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三是找到了创建新型人民军队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八一"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遭到惨痛失败的危急关头,为了挽救中国革命,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探索,这三大起义所体现出的革命精神定义为"八一"精神。它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创新和升华。  相似文献   

16.
论文精华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创造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而毛泽东在全党创造革命胜利必由之路的集体奋斗中,从理论和实践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1927年,革命形势万分危急。当秋收起义受挫,毛泽东就毅然率部向井冈山挺进,在那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开拓出一条走向胜利的新途径。他在戎马倥偬中,创造性地写了一系列光辉著作,使红色政权建立在马列主义的坚实基础之上。他从分析中国社会经济的特点出  相似文献   

17.
1927年9月20日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从文家市出发经萍乡、莲花、永新到达宁冈,开创了以宁冈为中心的湘赣边界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这一行动与中共江西省委有什么关系?江西省委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这是过去论著中很少专门提及的,本文拟就中共江西省委在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进军井冈山这这一行动中所起的作用,谈点粗浅看法,以求指正。  相似文献   

18.
一九二七年九月九日,毛主席领导了震撼全国的秋收起义,接着率领起义武装向井冈山进军,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航向。这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里程碑。在毛主席开辟的这条航线的指引下,经过二十二年的武装斗争,终于推翻了三大敌人,建立了新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今天,学习毛主席领导秋收起义和向井冈山进军的伟大革命实践,对于我们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继承毛主席的遗志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今天我们隆重纪念太平天国起义140周年,辛亥革命8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70年,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从胜利走向胜利的70年;而从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也是70年,这是从洪秀全到孙中山,中国革命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的70年。对比是如此明显,其历史经验值得深刻记取。其中主要的一项历史经验是:太平天国发动了农民,但那时还没有可以领导他们走  相似文献   

20.
70年前,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秋收起义夺取大城市受挫后,率领部队来到井冈山,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从此,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革命实际的正确道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广泛发动人民群众、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