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纺织服装业普遍存在库存高和客户满足率低的矛盾,解决矛盾的有效方法是建立供应链快速反应机制。通过分析纺织服装供应链的特点,提出基于快速反应机制的纺织服装供应链策略。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国际分工形式限制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攀升,虽然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程度较深,深入全球生产网络的趋势在不断上升,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呈现"右偏V"型发展趋势,国际分工地位表现出向上游攀升的特征,但分工地位仍相对较低,制造业行业间差异显著。实证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对制造业竞争力提升具有促进效应,盲目地深入全球分工体系不利于制造业升级,必须依靠技术进步通过提高分工地位来推动国际竞争力的提升,进而实现制造业整体升级。中国制造业在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节点转移的过程中,需转变垂直分工到水平分工的思路,构建以技术进步主导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打造制造业价值生态体系,在多个价值环节与全球伙伴进行水平合作,增加中国国内间接附加值率,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以实现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3.
强化专业化分工、提高内部经济依存度是东亚经济体提升国际竞争力和经济增长稳定性的重要基础。通过分析东亚地区生产和消费过程的内部化程度以及产业分工模式可以得出结论(1)在东亚地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大都在区域内有明显的垂直分工;(2)东亚地区的内部最终消费比率较低,即最终消费品的内部市场依存度仍远未达到能有效降低外部冲击的水平。因此,加速一体化的推进对于东亚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使用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等指标,对广东省机电、纺织、服装、化工、钢铁等工业(品)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实证测度;并通过与其主要贸易对象美国、日及欧盟的比较,对广东工业国际竞争力水平做出总体判断;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导致其国际竞争力实际结果及未来趋势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进口中间品的角度探究了垂直专业化分工对增加值率的影响机制,并深入分析了进口中间品对增加值率影响的行业异质性和进口来源地异质性。结果表明,第一,进口中间品种类增加提高了中国制造业增加值率,出口依存度较低、垂直专业化较高行业进口中间品种类的促进作用显著,来源于发达经济体进口中间品种类具有倒“U”型影响。第二,进口中间品数量的增加同样提高了中国制造业增加值率,但这种促进作用具有“天花板效应”,且在垂直专业化较低行业中不显著。第三,垂直专业化加深将通过进口中间品数量的增加所产生的“学习效应”促进增加值率的提升,而当进口中间品数量无限扩张时,垂直专业化又将通过“竞争效应”的负向影响抑制增加值率的上升。而垂直专业化分工并未有效利用进口中间品种类效应对增加值率的积极影响,因此在未来垂直专业化分工路径选择中要提升进口贸易的扩展边际,适当推动进口贸易从数量型扩张向种类型扩张转变,推进贸易转型升级,摆脱“低端锁定”效应,提升在垂直专业化分工中的受益。  相似文献   

6.
市场势力作为企业的一种重要功能,是企业市场地位的集中体现。本文运用经修正后的Hall模型对浙江纺织服装业的国际市场势力进行了实证测度,研究发现基于产业层面的潜在国际市场势力与基于企业层面的现实国际市场势力产生了背离。文章分析了背离及企业现实国际市场势力缺失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危机期间,我国纺织业出口增速大幅下滑,而越南则保持稳定,越南在危机之前吸引纺织业转移而形成的出口高增长是重要原因。中越两国纺织业出口前景取决于沿海纺织服装业是内移还是外移,内移对我国有利。基于越南、我国沿海及中西部发展纺织服装业的优势比较,文章提出促进纺织业向中西部转移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关于纺织品服装实施名牌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名牌是企业的生命,而目前我国纺织服装国际名牌严重匮乏,由于缺少名牌,缺少中国的世界名牌,缺少世界前列的名牌,因此造成我国纺织服装企业仍处在全球产业链的最低端,赚取着微薄的加工费,在世界市场占有的份额与获得的利润完全不成比例。尽管如此,还常常遭遇反倾销、特保调查,使得中国纺织服装的出口不断遭遇贸易摩擦,纺织服装实施名牌战略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中国纺织服装业虽平稳渡过国际金融危机,但又面临着全球性贸易保护的抵制。中国纺织服装业需从改变出口驱动型政策、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质监部门标准执行力度、完善纺织服装业对外贸易预警机制等方面来加快构建贸易壁垒应对体系,促进中国纺织服装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对广西文化产业的集聚度实证分析表明,图书馆业、群众文化服务业、艺术科研机构业和其他文化及相关产业是静态集聚指数和动态集聚指数较高的产业;艺术业、艺术教育业、文化市场经营机构、文物业则为静态集聚指数和动态集聚指数较低的产业.为此,广西应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和扶持文化主导产业发展,加大力度提升产业的集中度和集聚度,逐步形成以主导产业为核心的文化产业集聚区.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1995—2009年分行业面板数据,在测算中国35个行业环境规制和垂直专业化比重的基础上,建立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实证分析了国内环境规制对垂直专业化的影响。结论表明:整体而言,提升国内环境规制强度对垂直专业化水平存在抑制作用,严格的环境规制削弱了行业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短期内,严格的国内环境规制将提高污染密集型行业中间投入品生产成本,促使其利用更多的进口中间品,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程度加深;长期内,严格的国内环境规制促使污染密集型行业提高生产率,降低国内生产成本,减少对国际市场中间产品的依赖,垂直专业化程度下降。清洁型行业的环境规制对垂直专业化比重的抑制作用更大,表明对清洁型行业采取较宽松的环境规制政策,有利于推动其参与产品内分工,融入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中国即将进入“无配额时代”。配额的取消给全球(包括中国在内)的纺织服装业提出了新的课题。本文从分析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现状出发,探讨配额取消后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发展前景和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张敏 《理论界》2006,(8):207-208
后配额时代的来临使得我国纺织品及服装出口面临着历史性的增长机遇和复杂的国际贸易形势。在新一轮贸易竞争中,我国纺织品及服装出口可采取一系列国际营销策略加以应对。包括实施多元化竞争战略,加强自有品牌建设;运用国家权力赢得国际支持;进一步建立和推进公共关系,赢得国内外组织和机构的理解和尊重。只有采取理性的应对策略,建立和谐的纺织品及服装出口秩序,才能使国内纺织服装业获得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纺织服装市场秩序:基于博弈论的过度竞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一个博弈论模型入手,分析了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市场秩序失范的内部成因.博弈论分析的结果表明,由于生产本身存在的"沉没成本"特性,使得过度竞争具备了发生的可能,同时国内企业产权的"二元结构",即国有企业与民营及外资企业并存的局面,进一步促使了过度竞争的形成.而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中国纺织服装业的过度竞争局面已从主要根源于内部因素(国有产权扭曲)转变为源于外部因素--出口的"贫困化增长",因此纺织服装产业市场秩序的治理需要着眼于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生产体系在全球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垂直分离现象,国际分工向产晶内国际分工转化.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发生和强化也给整个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对于生产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经历过1998和2009年的金融危机让中日两国纺织服装产业联系更为紧密也让竞争更为明显,在此以两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贸易数据为基础测算了两国比较优势和贸易互补性程度。结果表明:中日互为双方纺织品服装贸易的重要进出口市场,两国纺织服装产业比较优势各有不同,贸易互补性很强,产业合作会产生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17.
以企业技术能力作为中介变量,以广东省纺织服装业的173家企业作为调研样本展开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企业技术能力在产业集群机制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过程中起着传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服务业与服务贸易发生发展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务业是指为生活和生产提供服务产品的行业,它是物质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国际服务贸易的发生、发展源于国际生产分工的深化,同样国际服务贸易也支撑国际垂直分工体系的完善与深入,服务产品的专业化外包生产与服务业资本的国际流动成为国际服务贸易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9.
以企业技术能力作为中介变量,以广东省纺织服装业的173家企业作为调研样本展开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企业技术能力在产业集群机制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过程中起着传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背景下广西与越南进行农业合作,农产品贸易仍然是核心,农作物品种等交流合作项目日渐成熟,农业科技合作市场空间巨大,农村能源建设项目初见成效,但也存在农产品检验检疫工作不到位、国际分工不够细致、农业科技合作指数较低、信息和人才交流缺乏等问题,对此,应建立统一的产品质量检测标准、加大政府对双方农业合作的引导与支持、细化农业的国际分工、加大农业科技合作力度、促进双方的农业信息和人才交流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