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爱的交换     
父亲以他的屈辱和艰辛同我的生存和未来做了一个交换。那往事于我是毕生的,而我却未曾对父亲提起过。那是个深秋的季节,满地落叶。那一年我十六岁。父亲刚刚从"牛棚"放出来,而我在一所中学里等待分配。我们这一届在1970年毕业的时候,居然有可能留在城里工作而摆脱上山下乡的命运。这是所有十六岁的孩子和他们的家长所梦寐  相似文献   

2.
要命的阑尾     
我的父亲以前是一名外科医生,他体格强壮,说起话来声音洪亮,经常在手术台前一站就是十多个小时。就是这样,他下了手术台以后脸上仍然没有丝毫倦意,走回家时脚步咚咚咚咚,响亮而有力。我父亲在他二十五岁那年,娶了一位漂亮的纺织女工做自己的妻子,他的妻子婚后第二年就给他生下了一个儿子,那是我哥哥,过了两年,他妻子又生下了一个儿子,这一个就是我。  相似文献   

3.
"你愿意替我把这件事告诉爸爸吗?"那是最糟糕的事。我只有17岁,要我把怀孕的事情告诉我的妈妈已经很困难,而亲口把这件事告诉我的爸爸则根本不可能。爸爸一直是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勇气来源。他总是以我为荣,而我也总是尽力以一种能够使他骄傲的方式生活着,直到发生这件事。现在,一切都会被毁掉了。我不再是爸爸的小女孩了,他绝不会再用同一种态度看待我了。我沮丧地叹了一口气,斜靠在妈妈的身上寻求安慰。"在我把这件事告诉你父亲的时候,我必须得把你送到别的地方去。你明白那是为什么吗?""是的,妈妈。"因为他可能不愿看着我,那就是原因。那天晚上,我和教堂的牧师卢教士待在一起。在那个时候,他是唯一一个令我感到舒适的人。当妈妈返回家并打电话给我正在上班的爸爸的时候,  相似文献   

4.
读懂父亲     
打小我就有些惧怕父亲,一来是父亲在我四岁时才转业至地方,加之工作特别忙,我较少接触他的缘故;更主要的是父亲素来严肃,一张黑黢黢的脸终日难见笑容,挂在嘴边最多的就是"有令则行,有禁则止"的部队纪律,活脱脱一个现代"黑脸包公",叫人不敢亲近。因此,父亲刚年过四十就被同事和朋友尊称"树爹",这固然有父亲老相的原因,恐怕其中更多的是父亲身上有着一股不怒而威的霸气。记得小时候小朋友们来我家玩,一听到父亲下班回家在  相似文献   

5.
焦晓辉 《老年人》2013,(10):36-36
父亲家和母亲娘家相隔50里,父亲兄弟姐妹七个,人多家底薄,困窘无须赘言。而母亲是独生女,独女一枝花,日子自然比我父亲过得好。父亲和母亲从小就认识,且从初小到初中都是同学。父亲读书成绩好,人又老实本分,这让我的母亲对他心生好感。父亲初中毕业那年,爷爷生了重病,父亲只得辍学回家照顾家里。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为了家人的生计,经常饿着肚子外出卖苦力。母亲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着父亲,经常独自叹息,恨自己没有能力帮助心上人。相反,父亲出身寒微,虽说也喜欢我母亲,但他从不开口提及。母亲看透了父亲的心思,知道自己如果不主动,父亲是永远也不会捅破那层"窗户纸"的。于是,等父亲一有空,母亲就约她去河边丢石子,或者说着话儿沿铁路走一阵。  相似文献   

6.
张前 《伴侣(A版)》2014,(7):15-15
我始终认为,后来,父亲在我面前表现出来的那些爱,都是虚情假意。为什么这样说呢?这要缘于十几年前发生在我们之间的一件事。那年,我五岁。快过新年的时候,出外打工的父亲从黑龙江海林市回来了。父亲看到我,分外亲热,一把将我搂在怀里,用他那胡子拉碴的嘴不停地在我脸上摩挲。而我,则本能地要从这个"陌生"男人怀里挣脱出来。  相似文献   

7.
追风的父亲     
那一年,我六岁。跟父亲从遥远的东北姥姥家往山东老家赶。那时候,家里的日子还很穷。路上的火车也很慢。坐慢车硬座,我们在火车上一待就是几十个钟头。一路上,父亲坐着,我躺着,在他暖而厚实的怀里。想睡的时候就睡,睡醒了就趴着车窗看外面闪烁不停的风景。那时还小,不知道,几天几夜的旅途对一个带着六岁孩子的父亲意味着什么。可那一年,发生在父亲身上的那一幕却永远地刻在我的心里。车到泰安站,我们下车,走出出站口。被父亲的大手牵着,我只能看到地上有无数双各种各样的脚在动。努力抬头,看到的也不过是一些大大小小的袋子和  相似文献   

8.
为了父亲,我献身给母亲的情人我出生于1970年,是父母的独生女。记忆中的父亲宽厚仁慈,他在武汉的一所大学任教。在他休息的日子里,总要抽出一个又一个下午陪我在楼前的草坪上玩蚂蚁。每天从学校归来,父亲都是揽下全部的家务,而母亲则悠闲地坐在椅子上看报纸。母亲是一个国有企业的工人。在我14岁以前的记忆里,父亲和母亲从未红过脸,我对双亲十分孝敬。我们的小家庭是那么的平静、温馨而又幸福。1984年6月,父亲由于车祸卧床不起。最初,母亲为父亲的不幸遭遇落了不少泪,精心地在父亲的床头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一年后,当医生宣布父亲  相似文献   

9.
我的父亲今年82岁,孤身一人住在乡下。偶尔接他进城,最多住一星期他就要找借口回乡下老家去。他放心不下的是家里的那片板栗林。那片有6亩面积的良种板栗林,是父亲花了20年时间开垦栽种的“养老林”。近10年来,他每年能从“养老林”获得纯收入3000元,父亲因此而成了当地同龄人中的“富翁”。如今父亲年岁已高,仍守着板栗林讨生活,做儿子的怎么忍心呢?一天,我带着妻子回到乡下老家,想接父亲进城。还未进家门,就听邻居说,父亲一大早便上山干活去了。我招呼妻子在家做饭,自己扛起一把锄头也上了山。说实在的,父亲栽种…  相似文献   

10.
正那次回老家,在候车室里,我坐在一老一少两个男人对面,无意中,听到了他们的谈话。年轻男子说:"爸,别担心,医生说了,没事儿,这病能治。"原来是一对父子,看他们身边的包里放着一些药物,大概是父亲生了病,儿子带着他到城里的大医院诊治,这是要往家赶呢!我不禁心生同情,多看了那父亲一眼。父亲年龄并不太大,五十岁左右的样子,只是脸色蜡黄,非常清瘦,看上去很虚弱。他穿着一件略显宽大的白衬衫,崭新的,与他黝黑的皮肤不太相称,大概是为了进城而新买的吧!旁边的儿子穿着讲究,  相似文献   

11.
父亲如梅     
刘柱石 《老年人》2014,(5):26-26
正如果说,"一岁年龄一岁心",期颐之年的父亲,早该老态龙钟了,可人称"素老"(父亲叫刘麟素)的父亲,却依然"素心"不老,志向不老。我敬重父亲的人品和才华,他让我为他感到骄傲和自豪。父亲曾于1996年(时年74岁)在宁乡县文化馆举办过一次个人书画作品展。当时我因出差在外,未能到场一睹盛况,只是后来读了美术评论家周易先生的赏析文章《人淡似菊,品逸如梅》之后,才对当时的情况略知  相似文献   

12.
父亲和祖父祖籍山东荣城,他们目不识丁。上溯十八代乃至二十八代,尽是文盲,尽是穷苦农民。父亲十几岁时,被生活所迫,随村人"闯关东"来到了哈尔滨。他是我们家族史上的第一个工人。建筑工人。他转折了我们这一梁姓家族的成分。我在小说《父亲》中,用两万余纪实性的文字,为他这个农民出身的"工人阶级"立了一篇小传。从转折的意义讲,他是我们家族史上的一座碑。父亲对我走上文学道路从未施加过任何有益的影响。不仅因为他是文盲,  相似文献   

13.
有一天回家,无意中发现父亲居然有本"葵花宝典"——那是本《皇历》。难怪每到新年前,父亲总要设法买一本,谁知他却在《皇历》上记流水账了:全是儿子们某月某日谁来看他,用了多长时间,说的什么话题,琐碎而具体。那一刻,我的心针刺般痛疼而又震惊。父亲是真的老了,无时无刻都  相似文献   

14.
父母离婚那年我有四岁,我清楚地记得当时父亲流着泪跪在地上求母亲不要走,母亲不停地用脚揣父亲。我平静地看着母亲头也不回地跑了,到现在我都很奇怪,为什么我那个时候没有追出去。一直到现在,我对母亲唯一的印象就是,她瘦瘦的,头发很长,特别的喜欢穿漂亮衣服,经常打我,特别是打麻将输了钱的时候。在母亲打我的时候父亲经常是用身体挡着将要落在我身上的棍棒,流着泪说,输了就输了,你打孩子干什么?后来父亲开始喝酒了,特别是在农闲的时候,一到晚上他就把自己灌得烂醉,但是他从来没有打过我,甚至发火的时候都不会骂我,只会流着泪摸着我的头呆呆地看着我。我上小学六年级的时候父亲和村里的一个寡妇结婚了,那不是件光彩的事情,那个寡妇是出了名的"扫把星",还不到三十五岁就嫁了四次,让人害怕的是只要和他结婚的男人不出一年不是生病死就是发生意外死亡,她的第三个男人和她在一起是时间最长的,结婚一年零五天就在开山炸石头的时候被炸死了,听说尸体都没有找到,而父亲就是她的第五个男人。  相似文献   

15.
"文革"前一年,一个农村少女暗恋上了县剧团的一名男演员。一次她在他卸妆后偷走了他的戏靴,这当然引起了非议,也使他大为恼火。她的父亲问她为什么要那样做,她说爱上了他,今后非他不嫁,这时她才十六岁。以后剧团再到附近演戏,她父亲便捆了她的手脚,将她锁进仓房不让她出来。而她总能磨断绳子,撬开窗棂,又光着脚板跑出十几公里去看他演戏。她感动了她的一位婶婶,婶婶有次领着她去见他,央求他给她一张照片。他没有照片,给了她  相似文献   

16.
父爱无色     
我父亲年轻时是个军人,后来复员回了老家。对我们说来,不幸的是,复员后的父亲仍然用当军人的感觉过日子。弟弟一岁时,他扶弟弟走路老"一二二",他还要求我们叠出的被子必须有棱有角。弟弟高考时报考中文系,他骂,他认为他的儿子怎么也要上军事院校。后来他气哄哄地埋怨母亲说:"这是我的儿子?!"在这样的心态下,他一直忽略我的存在。客观地讲,他并没有重男轻女的想法,可他认为管女儿是母亲的责任范围。读小学时我曾问过他几次作业,他翻翻限度说:"你妈呢,问她去。"于是我学会了排斥父亲。记得有一篇课文,写一位父亲出海打鱼养家…  相似文献   

17.
他和她彼此相握的手使我相信,这的确是一个美丽而古老的世界。父亲82岁那年,母亲去世了。他们曾经一起走过了53个春秋。在她住院卧床大概两个月的时间里,他经常每天24小时陪伴她。在葬礼后的几天里.我和父亲在斯珀简陋的高尔夫球场打高尔夫球。在第九发球点,他眺望着远处的风景:矮小而瘦削的牧豆树、衰草、沙土和一只悠闲的长耳大野兔。“这是个美丽而古老的世界。”他说。这是我所听到的最勇敢的观点。父亲知道,在他面前还有很多的考验─—孤独寂寞,日渐衰老─—但它依然是一个美丽而古老的世界。回到纽约家里之后,因为非常担心父…  相似文献   

18.
人这一辈子     
戴海 《老年人》2009,(12):26-27
1976年11月,父亲在上班途中,因突发脑血栓昏迷了过去。我从外地赶回长沙,在医院陪护了几天后,父亲终于醒过来了。他睁开眼睛望着我,若有所思,却没有力气说话。不知过了多久,他轻轻叹息了一声,说:“人这一辈子,也容易完……”那年我还未满40岁,只当是父亲自叹,不曾深思细想,心中触动不大。现在若有所悟,父亲的话其实是一种交流,一个启示,而我当时竞没有一声回应。  相似文献   

19.
吴兴英 《老年人》2006,(5):30-30
我决绝地把父亲给的5000块钱塞回他的口袋,并把他送上了返回老家的汽车。旁边一位大爷见了,问我父亲:“老伙计,这是你儿子吧?”父亲笑着说“:是的,他送我回家。”可我分明看见父亲笑得勉强。长途客车徐徐出站,我对着父亲挥手。父亲坐在窗边,一副倦怠失落的样子,并没有往常的热情。车走远了,也带走了我对父亲的牵挂。回想起这天清晨,我和妻子刚刚起床,父亲就大汗淋漓地敲响了我家的门。正是春耕农忙时节,父亲的突然到来让我有些吃惊。难道家里出事了?因为父亲向来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平时很少进城找我,而且他在老家还种着几亩水田,这时的农…  相似文献   

20.
普通人     
父亲去世已经一个月了。我仍为我的父亲戴着黑纱。1984年至1986年,父亲栖居北京的两年,曾在五六部电影和电视剧中当过群众演员。在北影院内,甚至范围缩小到我当年居住的十九号楼内,这是司空见惯的事。父亲被选去当群众演员,毫无疑问最初是由于他那十分惹人注目的胡子。父亲的胡子留得很长,长及上衣第二颗纽扣。总体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