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意象是在特定文化环境下生成的代表各个民族文化的特殊符号。在汉英两种语言文化之间存在着"同一喻体、不同喻义"和"同一喻义、不同喻体"以及"意象空缺"的差异,经常导致跨文化交际的失误。通过文化意象的移植、套译、重塑、直译加补偿和意译等五种翻译策略,译者能够有效地传递文化意象所承载的语义内涵和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2.
语言对人类精神发展起决定作用,是民族精神的外显。通过不同语言中相同能指对应的所指之对比,映射出相应民族的文化精神。即通过语言世界图景与现实世界图景之间存在的像似性,推论出不同语言词汇语义蕴涵的文化意象之异质性,其理据是:不同地理位置→不同气候→不同生活方式→不同文化→不同意识观念→不同文化意象。文章通过俄、英、汉三种语言中文化意象的显性形式-动物意象、植物意象、数字意象、彩色意象等对比分析,证明地理环境决定文化意象。  相似文献   

3.
通过阐述语言、文化与翻译之间的关系,分析了翻译的确切含义及其功能。认为翻译不仅是从原文到译文的简单的语言转换,更是一种跨越不同民族,进行文化信息的传递。语言与文化息息相关,每一种语言都体现着该民族的文化内涵。因此,笔者着重探讨了翻译主要传递了哪几种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4.
在语言体系当中,词汇是最积极、最活跃的部分。文化意象寓于语言当中,并在具体的词汇上得以体现,它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俄汉两个民族由于各自不同的生存环境、社会制度、宗教信仰、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意象。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认真分析和比较俄语与汉语词汇所包含的丰富多彩的文化意象,并对其进行立体整合,全方位解读,进而准确翻译。  相似文献   

5.
意象的文化参照越具体,翻译中要保留这一意象就越困难。如何再现传统文化中的意象,是译者应该思考的问题。基于语料库"圣人"英译的语义分布图和翻译方法图表明翻译方法与语义休戚相关,认可语义通常直译,衍生语义根据具体语境,可采用其他翻译方法或翻译方法的组合形式。基于语料库"圣人"英译异化策略远远超过归化。在传达传统文化意象时,异化有助于保留始源域文化的音形义。但归化使用得当,在不同语境中传达动态灵活的语义,能弥补异化不能传达的意象的具体含义,诸如隐喻、转喻的使用、语义注解或不译。认知语义学可有效指导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各民族语言所蕴涵的丰富的文化意象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习语中的文化意象凝聚了一个民族对客观世界和人类生活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在翻译过程中可以加以保留、替换或舍弃。译者需要兼顾源语中的文化意蕴和译入语的表达习惯,依据语境需要灵活处理习语中的文化意象,尽可能传递源语中的语义信息。  相似文献   

7.
意象是文化记录的语言符号,具有丰富的寓意,是各民族文化的历史沉淀和结晶。当今全球化的文化语境中,文化意象的翻译和传递成为文化交流和传播的重要彰式。译者在文化意象的移植过程中,应以文化翻译观为指导,以异化策略为主,必要时适度变通,从而将汉文化意蕴深长的文化意象元素展现给译语的读者,将中国文化向世界传播。  相似文献   

8.
翻译中社会文化语境制约下的语义偏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文化语境对语义内涵有制约作用,是读者建立文化系统关联并进行语义理解及迁移的重要保证和现实基础。翻译中语义的迁移也不是简单的移植过程,而是基于语境的再创造,即在对目标语读者的文化认知框架预测的基础上,进行以引申为机制的语义偏移。语义偏移分别表现在主题关联、文化意象处理、思维习惯差异、价值观差异、语义空缺等方面。翻译中的语义偏移是在语言间产生动态对应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9.
文化意象的差异往往导致传递过程中的语义缺省和冲突。本文就文化意象的传递和翻译问题进行了探讨,强调译者应提高跨文化意识,结合异化和归化两种互惠互补的翻译策略,实现文化传真。  相似文献   

10.
诗歌翻译中文化意象的传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人们对诗歌翻译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无论多么好的译文,如果失落或者歪曲了原文的文化意象,就会导致文化意象的错位.传递文化意象的问题,从根本上而言就是如何正确处理翻译中原作的形式与内容的问题.文化意象问题的提出,实际上是要求译者在翻译时不但要译出原作的语义信息,而且还要译出原作的内在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1.
商务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包括不同国家的商务传统习俗,商务礼仪习惯等.在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由于民族文化意象经常失落或被歪曲,造成人们对其它文化的误解.导致交易失败.本文从文化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商务英语翻译中的文化意象问题,进而提出了解决商务英语翻译中文化意象错位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文化意象的差异往往导致传递过程中的语义缺省和冲突.本文就文化意象的传递和翻译问题进行了探讨,强调译者应提高跨文化意识,结合异化和归化两种互惠互补的翻译策略,实现文化传真.  相似文献   

13.
汉、英习语语义的不对应性包括汉英习语指称意义以及联想意义的不对应性.这种不对应性导致习语翻译中出现了三种翻译错误类型:文化信息错译、文化信息欠额和文化信息超额.跨越习语翻译障碍的途径主要有:直译,意译,及直译加注.  相似文献   

14.
框架语义学作为一种意义理论综合性地考虑了包括语境、原型、感知以及个体经验等元素,并为语义构建提供了较为全面的解释,因而对于翻译研究具有相当的解释力和应用价值。由于一些文化意象对于特定民族具有唯一性,会给译者翻译带来困难。此时译者可以充分调动其主体性,运用由框架语义学中的视角转换概念所构建的创造性翻译策略完成意象传递,力求让目标意象与原意象之间实现功能或语用对等。  相似文献   

15.
文化意象的产生、传承、积淀与本民族人民的生活、历史、文化紧密相关。不少文化意象在本民族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到了其他民族文化中往往就会发生淡化、消隐、变形、扭曲、遗失等各种拓变。在文学翻译中,文化意象究竟怎样拓变及为什么会发生这些拓变值得思索、探究。本文从译介学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以几种常见的文化意象为例,分析了文化意象在文学翻译中发生各种拓变的情况,并归纳总结了其原因。  相似文献   

16.
诗歌是一国语言的精华,是一种文化的结晶。诗歌翻译是不同民族间深层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诗即意象,译诗即译意象。本文试图从文化视角,通过移植和改写两种方式来对诗歌意象成功传译的例子进行剖析,意在说明怎样更好地传达原诗的文化意象,最大限度地减少诗歌翻译中的文化走失。  相似文献   

17.
论翻译中的文化缺损与形象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英汉互译中,由于不同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难于找到文化共核而进行形象转换,往往造成对原语文化意象的损害,因此,要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分析翻译中的文化缺损和形象转换。  相似文献   

18.
文字是一个符号系统,而文字符号的本质是任意性、社会性、心理性和文化内涵。由文字符号将意象物化以及从物化意象还原本初意象都涉及到这个本质。鉴于民族文化间的差异,相同的客观事物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中所形成的主观意象是不同的。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尽可能弄清与历史典故、民族特色、宗教习俗等密切相关的语言现象,谨慎处理各种特定的文化意象。  相似文献   

19.
文化意象的翻译是个棘手的问题,承载着一国文化特征,不能轻易为另一国人所了解,因而如何处理文化意象的翻译也就具有研究意义。本文以保罗·怀特(Paul White)所译《菜根谭》为例,采用定性与定量的分析方法,举例说明文化意象的处理方法及其效果,并通过数量统计表明该方法的应用,证实此译本对文化意象的翻译存在文化缺失问题,并指出要确定文化意象翻译方法,可借助纽马克(Peter Newmark)的语义成分分析方法,适当采取不同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翻译被看作是人类交流的基本行为之一,在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中起重要的作用,它与语言、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作为社会的动力影响着人类生活以及人类文明的发展。根据当前翻译现状,结合传统翻译学理论指导,对中国特色文化词语进行细致全面以及系统的研究,定义规范中国特色文化词语的内涵和范畴,并总结出针对中国特色文化词语的新翻译方式以及新的翻译策略,认为要强化对于文化传播理念及意识的关注、打破跨越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差异的壁垒、遵循译入语受众语言的表达方式、并实现与民族风俗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