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视觉文化的冲击和影响,我国当代电影人开始主动接受好莱坞电影的影响,并大胆模仿其制作电影的各种技巧。国产大片的视觉景观因此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革新,形成了兼容并收的视觉景观之路,即:“好莱坞电影视觉快感元素+民族独特的视觉愉悦元素”。同时,他们也在文化传播上做出种种努力,但总的效果不明显甚至有的失之偏颇。观众在欣赏完一道道视觉盛宴后,往往对国产大片所透露出来的思想观念与审美价值展开了激烈的批评。国产大片“叫座”的同时,通常不“叫好”。从视觉景观和文化传播两个方面分析目前的国产大片,目的是希望未来的国产大片能在全球化中有自己独特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王敏 《今日南国》2007,(12):69-70
观赏国产大片,为何总让人感到某种不快、遗憾、迷惑或是缺失?正是文化精神的缺失,创造活力的低迷,现实题材的缺位,使我们应该深思如何让延续了5000年灿烂辉煌的中华传统文化推陈出新、焕发生机,向世界亮出自己的民族旗帜。近年来,作为我国文化产业支柱的电影业迅猛发展,收获了诸多的成功和喜悦。就拿去年来说,电影产品尤其是大片的数量之多、收益之好为历年之最,国产电影票房份额继续领先进口电影,内地总票房达到26.2亿元人民币。应当说,国产大片为推动中国电影产业化、推动中国电影走向世界和未来,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历史性成就。然而,尽管如此,人们对大片的议论却从未间断,对大片的思考依然在继续。当下来看,我们的国产大片有着与国际接轨的电影制作和投资意识,有着阵容强大的明星班底,有着毫不逊色的宣传攻势和包装技巧,也更加具备了诸多电影的元素和艺术含量,总之,似乎是别人具有的我们都有了。但是,这些获得了高票房的国产大片真的具有了抵抗好莱坞、与世界电影对话的能力了吗?观赏我们的大片,为何总让人感到某种不快、遗憾、迷惑或是缺失?我们的大片究竟少了什么?  相似文献   

3.
试论中国电影的后现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文化包括两个部分 :后现代性文化和后现代主义文化。当代中国社会为中国电影提供了一种后现代语境。文章分析了后现代性电影与后现代主义电影的各自特点 ,指出后现代性电影是电影游戏 ,后现代主义电影是游戏电影 ,中国电影表现出了后现代主义的消解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高票房"与"低口碑"的悖论是当下电影大片产业链上的一种现象.从2002年的<英雄>到2009年的<赤壁(下)>,被冠以"国产大片"的这些电影无不经历了"炒作宣传-票房飘红-观众诟病"这样一个流程.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在于从中国电影大片自身出发,探索其瓶颈所在.文章从影像和叙事的关系、情节建构和人物性格的塑造、电脑特效和人文精神的缺乏三个方面阐述了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国产大片对于打破进口大片的垄断、激活低迷的国内电影市场、促进中国电影业多元化格局的形成以及电影营销理念和制作技术的进步等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创作理念和影片内容的严重缺陷,对电影界和观众形成了一定的误导,使许多观众对中国电影失去了信心.因此,反思国产大片的双重社会效应,探讨其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主流大片的话语建构与中国电影的生态命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化生态学或生态批评的视角观照当下中国的主流大片,无疑可以获得一种更为普泛的价值取向和较有成效的言说方式。也正是基于电影生态学与生态批评的理论前提,可以提出主流与非主流、大片与中小影片以及主流大片的生产与消费等之间的关系问题,并有望在积极适应、协调互动和力图创新的层面上为主流大片寻求存在的合理性及其向前迈进的依据。总的来看,一个公正、平衡的中国电影生态,需要在主流电影与非主流电影的积极适应和相互转换中逐步构建。漠视或者清除了非主流电影,主流电影也会失去健康的肌体与创新的活力。而在多元的全球化背景下,在独特的中国电影语境里,国产大片蕴涵着许多复杂的动因、具体的过程和丰富的细节,简单的是非论证和抽象的价值评判都是不太可取的;对国产大片的生存境遇和生态状况进行较具针对性的分析和探讨,正是大片话语不可推卸的职责和使命。与此相应,主流大片话语不仅跟中国整体的电影文化环境联系在一起,而且需要政界、业界、学界与媒体、观众的共同对话和交流,并在此基础上创新中国主流大片的生产与消费,使中国电影走上一条良性发展的生态平衡之路。  相似文献   

7.
21世纪以来,中国电影的成功一方面来自产业化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又借助国家强有力的保护,这种"政府+市场"的模式也是20世纪90年代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市场经济改革或者说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范本。以好莱坞大片和国产大片为导向的电影产业化之路,迅速扩大了电影产业的规模效应,但也产生了一些结构性矛盾,如,以大片为主,中小成本影片发展不足,影院观影群体过分单一等,并已经影响到中国电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中国在WTO框架下进一步放开本土电影市场,随着"中美电影新政"的实行,国产电影遭遇到更大的市场冲击。在这种情况下,与其出台更多的政策保护国产大片,不如把功夫放在加强国产电影市场的完善之上。  相似文献   

8.
商业大片不能"唯故事至上".<功夫之王>的胜利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国产主流商业大片的创作者和我国观众都应该具备类型的概念和媒介的意识以及娱乐的理念,并在此基础上更新观念,进一步解放思想,以一种务实的电影观来促进国产主流商业大片的创作繁荣和市场成功.  相似文献   

9.
“国产大片”的叙事与意识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影作为特殊的文化艺术产品,其意识形态特性是无法规避的,问题只在于如何传达意识形态。当“国产大片”试图以炫目的视觉奇观、超强的明星阵容来刺激观众的视听感官并进而达成意识形态企图的时候,我们可能恰恰忽略了一个问题:影像叙事是传达意识形态最为有效的手段。意识形态的有效传达,更多是借助有效的叙事来完成的。从创作层面来说,忽略对于影片叙事表达的重视,则有可能使电影直接成为意识形态的传声筒,而沦为抽象乏力的说教。从《英雄》到《无极》,再到《满城尽带黄金甲》和《夜宴》,“国产大片”在全知叙事/权威叙事的叙事形式背后,其文化内涵即文本意义上则呈现为“帝王”叙事或者“神性”叙事。《集结号》不但意味着“国产大片”的题材/类型转型,即由古装武侠向现代战争的转型,在叙事的意义上,也体现了导演打破权威叙事的尝试,而代之以平民视角来关注与表达战争中人物个体的命运,并由此拓展了为常规话语所界定的中国战争片模式。在中国电影中,电影叙事常常不是单纯的与影片文本有关的叙事,而是社会文化泛文本在影片文本中的一种投射。以《集结号》为标志的“国产大片”在电影叙事方面的努力,在改变票房与口碑、商业与品质之间的悖谬关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何在主流意识形态诉求、大众文化心理需求和创作者的影像/叙事表达之间建构起良性的互动关系,已经成为“国产大片”真正走出票房与口碑、商业与品质之间悖谬关系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对《申报》电影广告的一种特殊检视可以发现,20世纪40年代的市场竞争催生了大量国产商业类型电影的拍摄和放映,《申报》广告信息表明,能够在20世纪40年代与美国电影在首轮院线同步放映的国产大片,它们的放映时间、总场次和受观众欢迎的程度并不比外国电影逊色。言情、侦探、恐怖、艳情、古装、武侠等类型成为上海电影市场的主控形态。中国电影人在和美国电影的对话过程中清理了自身的类型传统,进而发掘自己的类型电影优势。中国电影自古典时期开始便从未间断过的商业电影传统,为电影艺术的每一次进步提供着各种条件。  相似文献   

11.
《金陵瞭望》2010,(30):75-76
临近岁末,一年一度的电影贺岁档即将拉开大幕。虽然今年贺岁档的首部大片《赵氏孤儿》要在12月4日才与观众见面,但几部将集中在20天内上映的国产大片已经展开了宣传攻势。《赵氏孤儿》、《让子弹飞》、《非诚勿扰2》岁末票房大战究竟花落谁家。已经吊足了观众的胃口。  相似文献   

12.
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的上映标志着中国电影的“现象级”蜕变。它的成功是处于起步转型阶段的中国电影工业与科幻文艺“双核驱动”的结果。以电影《流浪地球》为代表的国产类型电影大片的审美突破,既有效地提升了民族电影工业的制作水准,又为热门科幻文学IP的影视化改编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3.
中国武侠片中的神怪元素与电影高新技术的结合,催生了魔幻武侠电影,通过对武侠电影类型元素的继承而与武侠文化建立起关联。中国式魔幻武侠电影孕育的土壤是中国悠远的神话传统与"剑仙文化",从20世纪20年代神怪/武侠片热潮到当下中国魔幻武侠大片都在其中汲取资源,与域外魔幻片强调恒久的"善恶对立"主题相异,国产魔幻片也在本土慈悲世界观的宽恕包容和世俗化情爱母题中不断耕耘。?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4.

进入21世纪,中国电影产量逐年增长,电影票房持续走高,已逐步成为世界电影大国;在此过程中,本土生产的商业大片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这些大片真是拯救中国电影免被好莱坞完全吞并的“救命符”吗?通过文本分析,比较好莱坞“高概念”电影《拯救大兵雷恩》(1998)和国产大片《金陵十三钗》(2011)的美学风格和叙事手段,借此期冀对这个问题提供某些思考与启示:中国电影要在好莱坞“狼逼门前”的威胁声中真正“走出去”,需认真思考如何平衡本土与世界(故事题材、主题意义方面)、繁复与简洁(叙事结构、美学风格方面)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献礼大片电影是一种特殊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文化现象.此种电影与当前体制与社会有着莫大的关系,对于当代公共生活的构建更是意义重大.文章讨论了当代献礼片电影作为一种现象和当代体制下的社会组织民俗问题,并着重以献礼大片电影《建国大业》为案例,折射当前社会体制内的群体行为、世风民俗、习性乃至国民性的问题,同时也简要回顾了过去电影中民俗题材的表现与样本价值.  相似文献   

16.
生态批评反对启蒙运动以来的人类中心主义立场,期待以一种更为广阔的视野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工业文明时代的和谐共生。新时代类型电影中,灾难片仍然是一片生态荒漠,英雄主义的成功塑造遮盖了本应出现的生态批评和反思;喜剧大片和动画片展现出基础的环保理念,带来一定教育作用;女性电影和少数民族电影采取了与生态批评相似的立场,实现了国产类型电影中的生态救赎。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电影大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新中国电影60年的发展历程中,新世纪以来从《英雄》开始的中国电影大片现象引人注目:"大片"的票房成就和文化意义,"大片"概念的约定俗成及相关电影观念的深入人心。作为新中国电影发展60年之重要成果的中国电影大片,已经初步成为了一个中国电影的重要新类型。《集结号》是中国大片的一个转折。大片逐渐呈现出若干类型性特征。从类型的角度看,中国电影大片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影大片类型。但一些大片在类型定位上并没有遵循类型电影的规则,自觉或不自觉的非类型或反类型实践,使得大片留下一些矛盾和尴尬。尽管中国大片问题仍多,但当下的中国电影事业是需要大片的,大片可以带动电影市场。当然,大片类型需要成熟和优化,需要妥善平衡艺术/商业,本土/国际等复杂二元对立。  相似文献   

18.
约翰·福尔斯的《法国中尉的女人》作为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其电影改编同样大获成功。本文从文学文本和电影作品两种媒介出发,研究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电影改编问题,从电影的套层结构、固定结局和镜像关系三个方面分析小说的后现代主义特性在电影改编中的表现和变化,探讨该小说的电影改编实践,并为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电影改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中国电影的产业化之路充满了机遇和陷阱。在纷繁复杂的电影现象中,对“第五代”的陨落与国产大片的兴起做出逻辑叙述和判断,对“新生代”的回归与国内市场的冷遇做出理性分析和前瞻,实际上是抓住了当下中国电影中两个最为活跃的创作群以及两种具有代表性的创作观念。并且,将它们纳入史学框架中进行思考,可以在纵深的时间维度上寻找参照,避免从现象到现象的平移。  相似文献   

20.
金礼平 《中华魂》2008,(5):49-51
电影《集结号》自去年12月在全国上映以来,引起了广泛反响。不少媒体对该片进行了重点宣传,称其为近年来难得的主旋律好影片,对今后国产大片的生产具有导向作用。但是,同时出现的还有完全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