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科信息     
正群众路线的基本问题武晟撰文指出,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是在中国工农红军时期孕育产生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正式形成的,是在解放战争时期写进党章的,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运用和完善。我们一般所讲的群众路线是指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群众史观,结合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而提出的一整套的路线理论体系,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党的三大优  相似文献   

2.
《江西社会科学》2014,(8):138-144
中央苏区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开展群众路线探索的时期,也是群众路线孕育和形成的重要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提出了群众路线的概念,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观念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工作方法,并开展了群众路线的伟大实践。中央苏区时期党的群众路线是维系党群干群关系的生命线,也是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的群众基础和根本保障,对当今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江泽民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察社会,处理问题,注重党史工作的重大作用,在领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坚持“以史为鉴”,提出了一系列学习研究、宣传中共党史的基本观点。笔者试予探讨分析。一、邓小平的中共党史观纵观邓小平有关中共党史的理论和实践,我们可以看出,他完整系统地提出的在改革开放时期研究中共党史的一系列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形成了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马克思主义党史观。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以下观点:1、学习、研究、宣传中共党史,首先必须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承认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伟大作用。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为指导,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根本思想,有助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的探索实践。  相似文献   

5.
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体现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继承、发展与创新。解放战争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与实践是党的群众路线发展史的一个重要阶段,认真总结并深入研究该时期党的群众路线历史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观照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本文拟从理论、实践以及哲学三个层面立体化、多维度地剖析解放战争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的历史特点。  相似文献   

6.
群众路线是贯穿邓小平同志理论和实践之中的一条红线,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探讨邓小平同志的群众路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邓小平同志的群众路线观邓小平同志在领导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在同群众的密切联系中,不断总结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形成了他自己独具特色的群众路线观。1.群众路线是群众观点、群众方法和群众作风的有机统一党的群众路线是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长期革命实践中总结提炼而成的。邓小平同志作为中央绍一代领导集体中的一员,他在长期的戎马生涯中,一方面…  相似文献   

7.
“以民为本”是邓小平价值观、人生观最鲜明的特征。邓小平的“以民为本”的价值理念是他相信人民、依靠人民,并始终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决策依据的爱民、利民、为民的思想表达。这一价值理念是邓小平在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体现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和人民群众的根本需要。邓小平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所做出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就是“以民为本”价值理念的实践与实现。新一届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执政理念是对邓小平“以民为本”价值理念的深化、发展和具体落实。  相似文献   

8.
群众史观是福泽谕吉(1834-1901)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他的许多史学理论和启蒙思想都是缘于群众史观的影响而产生的。在群众史观的指导下,他在当时民主资源十分匮乏的日本社会,反复提倡人民的平等、自由和独立,对日本从封建专制向民主社会的历史性转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其充满民主色彩的史学思想不仅在明治时期,即使是在今天也不失其实用性和深刻性。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社会历史是人的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人民群众历史创造活动的扩大和他们的积极性、组织性的提高,与时代杰出人物的指导是分不开的。邓小平这位中国现代史上的伟人,提出了划时代的群众史观,并...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文选》是我国社会主义伟大历史转折时期的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是党的集体智慧和群众实践的新鲜经验的结晶,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纪录和佐证。它虽然不是一部哲学理论著作,但在其中却充满了生动活泼的唯物论和辩证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毕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运用本土化的马克思主义原理带领中国人民探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伟大实践,是先锋的马克思主义者。邓小平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探索有三个标志性事件或时期,也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过程,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建设做出了历史性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民本思想的核心是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其主要内容就是着力解决民生、民富、民权问题,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并从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愿望出发来制定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邓小平民本思想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实践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民本思想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发展了人民群众的概念,科学分析并界定了领袖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先富带后富"的群众致富观,提出了尊重人民群众意愿和创造的观点,提出了群众利益是判断是非的最高标准,提出了群众监督的思想。邓小平的这些群众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继承和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上,研究邓小平群众观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密切联系群众,正确认识和处理党群关系,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优良作风。在执政条件下,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站在加强执政党建设的高度,对正确认识和处理党群关系,密切联系群众,作出了一系列精辟论述。特别是邓小平同志针对党内存在的一些错误认识而提出的几个“不能”,十分深刻。认真学习这些重要思想,对于我们党经受住执政的考验,肩负起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具有重要意义。共产党员、领导干部绝对不能同人民群众相对立。“党的组织、党员和党员干部,必须同群众打成一片,绝则不…  相似文献   

15.
经济发展观是邓小平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之中,体现着理论与实践结合中的创新思维。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长期性的正确认识是构筑邓小平经济发展观的重要思维出发点,邓小平正是在此思维基点之上形成了科学的经济发展观。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科学总结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依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从不平衡性、开放性和特色性的思维视角,站在经济全球化的战略高度,构思了一系列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与科学构想。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与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建设田苏抗日战争时期邓小平一直工作和战斗在晋冀鲁豫边区,这是他思想理论形成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邓小平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党的政策和策略,围绕对敌斗争这条主线,在根据地政权建军设、经济建设等诸方面发表了一系列富...  相似文献   

17.
胡孝四 《理论界》2006,(12):32-33
群众史观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这一观点对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党早期杰出的理论家和宣传家蔡和森同志在传播和运用唯物史观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把群众史观运用于分析和解决中国革命的一系列问题,取得了丰富的理论成果,迄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第一,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理论的中国化,也是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弘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马克思群众史观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理论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既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又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还是实现社会变革  相似文献   

19.
实践范畴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基本点,它是马克思理论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起着决定作用。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思想,创立了实事求是的实践观。一、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邓小平始终注意从群众中汲取养料,坚持群众路线,重  相似文献   

20.
百色起义时期,邓小平在领导右江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的过程中,以实事求是、灵活应对为原则,在变革生产关系、发展生产力、培养人才等方面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这些实践经验,不仅为邓小平民族经济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为党的民族经济理论体系的创立和形成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