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路翠江 《东岳论丛》2013,(1):176-180
张炜的泛神论倾向,可从他的个人阅历与文化影响中找到形成的根源。至《刺猬歌》、《你在高原》,张炜的泛神论最终形成了人类与自然万物基于整体象征与隐喻意义上的对应性。张炜泛神论的主要文学表征有:"天人合一"的文学理想;狂放自由的文学精神;齐文化内蕴下的神秘性;充满神性的"大地"情结。泛神论为张炜的创作注入了鲜活的新内容:一是以多声部形式在叙事中确认文学的浪漫与诗性价值;二是以新的生态伦理的倡导突破人类中心主义,形成生态文学新内质。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重以海洋意象为立足点,探讨近代以来中国文学中具有崭新文化意义的海洋意象的形成与流变,力图为中国文学的"现代性"研究提供一个重要的视角.近现代中国文学中的海意象呈现出与古典文学海上仙话传统截然不同的思想蕴含,它一方面体现了创作主体感时忧国的现实意识,另一方面又反映了近现代文学不同发展阶段的内在精神.从主题史角度看,近现代文学中海意象的多元流变昭示着文学"现代性"的复杂特征.  相似文献   

3.
张炜植根民间大地的文学观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察:一是具有拥抱大地的民间情怀;二是坚持关注民间大地的创作理念,形成了独异而鲜明的民间立场和"野地"意识;三是具有朝向民间的艺术运思。张炜以民间大地为旨归的文学观,在新时期文坛上独树一帜。他以此为立足点迸发出旺盛的创作活力。  相似文献   

4.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风靡全世界;它既描述了一个光怪陆离的魔幻世界,也呈现了一片蕴含文化、充满意象的隐喻海洋。对《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从篇章、情节和意象隐喻三个层次进行文化分类解读,能够进一步发掘作品隐藏的隐喻信息,从而从文学价值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诠释这一文化现象在西方世界广泛流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金素月诗的鸟意象以表现鸟的鸣叫、羽毛、飞行、胆怯等自然特点为基础,同时包含了杜鹃、乌鸦等具体鸟类所蕴含的文化意味.金素月在其爱情、故乡、民族主题作品中,通过鸟意象表达出强烈的"回归自然"意识,即,回归自由自然的爱情;回归宁静美好的空间;回归汉文学与口传文学二元融合统一的文学传统.这种回归自然的意识源于诗人对生活现实的不满与殖民地现实的厌恶.  相似文献   

6.
花与中国文学有着不解之缘,作为意象,它经常出现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成为中国文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国古典小说压卷之作《红楼梦》在塑造林黛玉这一艺术形象时广泛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养料,特别是借鉴了传统诗词中芙蓉花、菊花、桃花、柳絮等典型花意象的文化蕴含,这些花意象或揭示黛玉隐秘的心灵世界,或衬托黛玉不俗的气质,或暗示黛玉未来命运,人物形象因此更加丰厚饱满,韵味深长。梳理林黛玉与花意象的多重联系,将有益于进一步理解这一形象的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7.
从文学角度看,"桃花流水"意象的形成有一个从物候现象向文学意象转变的过程."桃花盛开"和"雨水增多"在物候上的共时性使"桃花"和"水"建立了天然联系.水又常以流水意象的形式表现出来.魏晋南北朝时期,"桃花流水"作为一个固定表述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而成为一个文学意象.随着文学和文化的发展,这一表述逐渐成为一种经典语境,并衍生出如春景的象征、仙境的象征、超脱境界的象征、青春易逝和人生失意的感伤等多种内涵和意蕴.  相似文献   

8.
《楚辞》是我国的文学瑰宝,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自汉代开始,学者便对《楚辞》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而其中对香草美人意象的研究注释尤为丰硕,可以说意象研究是《楚辞》研究的核心。《楚辞》是我国诗人最早的有意识地运用意象来写诗并抒发感情和表达思想的著作,并且开始大量地使用了香草美人意象,这些意象都蕴藏着极其丰富的隐喻特征和象征意义。而香草美人意象的产生又与楚国独特的文化、原始巫祭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看不见的人》中的象征意蕴探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看不见的人》是现代美国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作品,被誉为一部以现代人寻求自我为主题的现代寓言小说。而蕴含在这部小说各个层面的象征,有力地深化了这个主题。“个人化”的象征体系是作品的最大特征,如结构象征、人物象征、视觉象征、身份象征以及语言层面的诸多象征意象。  相似文献   

10.
"神"意象是一个文学批评理论范畴,其定位为文学的文化意象批评,与神话形象、一般的文学意象、文学原型有区别.从神话传说、哲学宗教、民风民俗等不同的文化扇面对这一理论范畴的文化批评意义进行梳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约翰·厄普代克在《兔子,跑吧》中描写了四个意象:网、逃离、体育、性爱。网是对"兔子"的生活困境的展示;逃离是"兔子"对个人理想展开的追求;体育和性爱是"兔子"难以实现个人理想,到处碰壁之后企图摆脱社会现实的途径。通过对这些意象的描绘,作家成功地揭示了美国文学的传统主题,即个人理想和社会现实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12.
以钟嵘《诗品》中的流水意象为例,剖析其中蕴含的某些社会历史印迹及人文精神,阐明流水意象由其前身———自然物象演进为审美意象这一诗学流程。  相似文献   

13.
在文学意象、母题的主题史流变规律中,每当一个意象内蕴发展到了相当丰富的阶段,就会产生同主流形态较大差异的同族类型,千里马文学意象也有病马老马慢马意象家族作映衬,其往往更加别致地表现了文人的落魄而又不甘寂寞,以及对名驹快马价值的钦羡向往.这类咏叹揭示了马意象所暗示的文人功业情结--成就动机是马文化的精神基石.它在"骐骥人才"、"宝马英雄"等先在模式的映照下,虽显得较为黯淡,却是必要的补充参照,加以统观,可较全面地了解古代文人心态.  相似文献   

14.
张爱玲擅用意象,抽象意象不同于实意意象,是以意象所产生结果作为意象考察的分类。此项考察至今在文学研究中仍然是一项空白。"封住"意象、"割裂"意象和"隔断"意象是张爱玲抽象意象的诠释手段,也是张爱玲独有的风格体现。这种抽象意象结合心理学理论使张爱玲创伤性记忆得以外显,通过一系列的"忧"之情节的诠释,解读张爱玲文字背后的情感内蕴和人性纠结。  相似文献   

15.
张岩  刘欣 《齐鲁学刊》2007,(4):98-101
"命运观念"是古希腊文学和哲学的核心概念。古希腊悲剧被称之为命运悲剧,它以神谕这一感性的意象形式抒写着命运的神秘可畏,以及人与命运冲突的悲剧必然性;在希腊哲学中,毕达哥拉斯的"数",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以及柏拉图的"理念",其实都是"命运"这一意象的哲学表达。现代基因理论从分子这一微观水平上较为科学地解释了什么是命运,基因从某种意义上说即人类的现代命运。从古希腊文学的命运悲剧到现代基因理论对命运观念的科学阐释,西方文学似乎完成了一个有意味的循环。  相似文献   

16.
中华文化艺术中的意象思维,以物象心灵化和心灵物象化的交融,使文化母题得以神奇地生长和演进.新加坡从"鱼尾狮"意象到"花园都会"图像的变迁,正好从一个方面演绎了海外华文文学从特色意象催生文化想象的过程,从而呈现出母题嬗变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炜创作的理想精神使其创作方式上表现出突出的特点:纷呈的意象,无边的倾诉,独特的视角,这些特点使张炜作品在艺术上弥漫着浓重的浪漫、诗意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徐蔚 《北方论丛》2021,(2):112-117
"意象"是中国美学、艺术学领域中的重要范畴。其萌芽于中国原始思维中的"感物—象数"传统,"数"与"德"构成了"象"所承载的原型意义;魏晋至唐代是哲学意象论向审美意象论滑移的过渡时期,"境象不一"由艺术领域的泛化所指,向文学领域的确定所指靠拢;文学意象论完成于明清,意象在文学批评和理论言说中被普遍使用,对其主客统一、情景交融的认知已经全面渗入日常话语体系。与此同时,明中叶以后叙事文学中"形象"的凸显,以及西方话语的冲击,导致五四以后学界一度以西方视角审视意象。辩证地看,也为这一范畴的现代化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9.
杨琦 《兰州学刊》2012,(9):205-207
神女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意象,也是中国文人士大夫心目中难以割舍的情结。神女意象的形成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逐渐累积的过程。神女首次大面积地出现在文学中是在被称为中国浪漫主义源头的屈赋中。屈赋中的神女一扫之前文学作品中神女面目可憎、神鬼不分的形象,而被赋予了极为丰富的情感内涵。文章主要剖析屈赋中神女的原型,并分析屈赋中的神女"美"和"情"的情感品格。  相似文献   

20.
C.S.路易斯不仅是杰出的文学史家和批评家、基督教神学家,还是深受欢迎的科学幻想家和儿童文学作家。《纳尼亚传奇》是其代表作之一。该作品以奇幻的想象力、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流畅的语言、隽永的象征和多变的结构给予读者审美愉悦和文学感染力,但同时该作品借助神话这一文学形式来叙事,蕴含众多原型,因此,本文运用弗莱圣经原型批评的理论和方法,从意象、主题和叙事结构三个视角来解读文本和圣经文学的关系,进一步揭示文学的整体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