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四川省历史学会、省社科院、省民研所、金堂县政府等单位联合发起的《宋元之际的四川》学术讨论会于1988年11月23至11月26日在金堂召开。来自省内外的史学专家、教授、方志工作者及文物工作者七十余人参加了会议,主要围绕宋元之际四川的石城在其时的政治、军事上的意义及宋元之际四川的经济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一、宋元之际石城在四川的政治、军事上的意义 宋元之际,元军凭借自己在军事上的绝对优势,对南宋展开了全面进攻,中原各地次第 相似文献
2.
上海在宋末由村设镇,元初由镇升县,迅速崛起。上海设镇时间在宋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年)到宝祐四年(1256年)之间,最有可能是1255年。上海主要是在长江三角洲取代了江阴的地位,因而得以兴起,而非前人认为上海取代华亭县内青龙镇的地位。宋末上海市舶分司兼管上海镇,上海市舶分司长官有蔡起莘、陈壁,其中蔡起莘也是上海的武官,由提举上海市舶分司兼任上海监镇,江阴市舶务在1255年裁并。宋末上海长官兼管海防,辖有招安海盗张瑄的船队,职务重要。元初上海的因漕立县,主要体现在豪族聚居与漕粮激增这两方面。漕运豪族是上海县的支配者,与上海县互相依存。宋末和元初上海迅速发展的经济基础都是航运业,宋元之际的上海发展是连贯一体的。 相似文献
3.
乱点传筹杀六更,风吹庭燎灭还明。 侍臣奏罢降元表,臣妄签名谢道清。 这是宋末诗人汪水云讽刺谢太后在1276年(德祐二年)啣壁出降的一首七绝。这首诗活画出了谢太后忧心忡忡、无可奈何的矛盾心情。又过了三年,即1297年(祥兴二年)2月,陆秀夫在广东厓山抱九岁的皇帝赵昺蹈海自杀,宋朝宣告覆亡。从此,风云变色,江山易主,开始了元朝近九十年的统治。在这朝代递嬗、社稷鼎革之际,慷慨死节者有之,隐居林泉者有之,覥颜迎降者有之,这其间知识分子的表现如何,这就是本文所要考察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5.
对于李贺诗风的推崇和仿效,是宋元之际江南诗坛的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本文对宋元之际李贺诗风在江南地区的流衍情况进行了梳理,并对流衍的方式、特点以及流衍的原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6.
周弼《三体唐诗》、范唏文《对床夜语》、方回《瀛奎律髓》是宋末元初三部重要的诗学理论著作。三者都是就近体诗或着重就近体诗而言的;三部书都以“情景论”为其重要理论基础。但在诗学旨趣、理论核心、宗法对象、排击对象上又有差异。周弼和范唏文在反江西诗派的取径上,以及范唏文和方回在都宗杜诗的前提下,对杜诗的取法上,差别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宋元之际,以吴澄为代表的江西地区的文学批评有特殊的风尚。他们肯定宋诗的新变,反对盲目拟古,主张诗要表现真我。这种主变、主今、主我的见解,对当时笼罩整个诗文批评领域的复古思潮,是有力的针砭和批判。这一理论上新的探讨,对晚明性灵说的兴起自有其先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宋 元之 际,民 族矛 盾 激化 ,官 学 衰退 ,书院 在社 会 教化 中 扮演 了重 要的 角 色。 元 政府 推行 “汉化 ”政策 ,又借助 书 院强 化了 社会 教 化功 能 ;书 院社 会 教化 有 许多 途径 ,如面 向 士庶 ,宣 传 民众 ;敦亲 睦族 ,稳 定乡 里;祭 祀先贤 ,承 传精 神;培 养学 生 ,表率 社 会等 。这 一 切对 宋 元之 际的 社会 起 了重 大 的影 响,即 使对 于 今天 也 有一 定的借 鉴 意义 。 相似文献
9.
宋元之际江西词人群是一个重要词人群,清人对这一词人群的接受可从统治者、词人诗人、词评家对这一词人群的接受等方面看.清统治者对这一词人群及其诗词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持接受态度,甚至对曾经抗击过元蒙贵族统治者的词人也在一定程度上持接受态度.清词人诗人对这一词人群及其诗词的接受较注重其气节、风骨.清词评家对这一词人群及其词作的评论,也注重其气节、风骨,同时有的注重词的艺术性.清词人、诗人、词评家注重这一词人群的气节、风骨,与他们自身的民族情结有关. 相似文献
10.
诗歌选本是诗歌思潮的载体之一。《瀛奎律髓》等诗歌选本是宋元诗学发展过程中在诗歌选本领域所收获的重要成果。它们在宋、元宏阔的诗学背景下应运而生,与同一时期的诗歌创作与批评实践互相促进,生成独特的宋元之际诗坛风貌。《瀛奎律髓》等诗歌选本在宗宋、宗唐以至唐宋双宗的诗学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尤其是在唐、宋诗接受历程中价值独具。 相似文献
11.
曾国藩是晚清时期提倡汉学与宋学兼容互补的代表人物,其古文理论体系的建构以桐城派的传统文论为基础,以宋学讲求的义理为中心,注重经济,兼采汉学,主张以精确之训诂作古茂之文章,认为古文之道与骈体相通,具有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从欧阳修所说的“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及在古文家中扬韩抑柳看,他是提倡先道而后文,充道以为文的。但“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又非以道代文,实为有前提的文道并重观念。尤其是他提出传记文写作的“事信”与“言文”两大基本要求,并对骈体文有全面客观的认识,这更可看出他的文道并重观念 相似文献
13.
宋元之际"诗史"与"崇雅"是两个重要的、也是其时普遍流行的对诗学观念进行的考察。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诗史"观是遗民的观念,更确切地说,是遗民思想的体现;同时随着元政权的逐步建立和稳定,"崇雅"的观念为越来越多的士人接受,而到延祐开科取士,"崇雅"就成为一时风气了。本文希望揭示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这些诗学观念所呈现出的特定理论内涵,更重要的是,揭示理论内涵背后蕴含的社会、历史、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4.
明代中叶以后,中国封建社会进入了晚期。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的发展,晚明的思 想界 也非常活跃,古老的中华大地上腾涌起了近代化的启蒙思潮。尽管这种思潮在一定程度上仍 是通过对传统思想作新的注释而实现的,但其对传统思想已经有了一个重要的突破——即高 扬个性成为这一思潮的明显特点。无论是徐渭的“真我”,汤显祖的“至情”,李贽的“ 情 性”、“童心”,还是袁宏道的“性灵”说,都主张抒写作家真实的个人情感。晚明人士独 抒性灵的旨趣、清新鲜活的语言、无所拘碍的风格,与传统的沉闷、压抑形成鲜明的对照。南京大学思想… 相似文献
15.
《北齐书·刘昼传》记载了传主求取秀才、作文献赋的经历,刘昼对举秀才的执着既来源于身边师友的示范,又受到当时人对秀才观感的潜在影响。同时,他不甘察举入仕的失败,采用献赋邢卲、魏收的方法试图混迹士林,亦未成功,终于发出“恨不学属文”的感慨。北魏中期以降文雅大盛的局面是古人基于其所处官场、士林的运作逻辑,在日常行为中做出有利于自己的选择,形成合力而产生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的"以时文为古文"即"以八股文为古文".其理论概括指向三个方面一是从文章学的角度出发,认为八股文写作要素有助于古文,丰富了古文的表现技巧;二是从"文以载道"的传统观念出发,认为八股文"代圣贤立言",为古文树立了征圣宗经的榜样;三是从功能和价值判断出发,认为时文有害于古文,降低了古文的品位.对三种不同的理论指向应给予辨证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7.
宋元时期商业繁荣,城市不断发展,市民阶层日益壮大,随之整个社会的文化重心开始下移,审美风尚趋于通俗化,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成为小说创作的重要题材,因此宋元小说中出现了一大批儿童人物形象.这些儿童形象从一个侧面对宋元时期的社会生活给予了形象的透视,再现了"孝亲"的家庭伦理关系,反映了商业经济的发展与娱乐文艺的兴盛,折射了佛教思想的流行及民间宗教信仰的活跃. 相似文献
18.
刘纲纪的实践美学观以实践本体论为哲学基础,以创造自由论为理论核心,以审美反映论为艺术本质,三者构成一个完整的美学问题域。刘纲纪对中国美学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其实践美学观也有不可避免的缺陷。如,把美定义为实践对自然的改造所取得的自由,这有着明显的人类中心论特征;况且,用自由的哲学含义去界定审美活动并不合适;至于力图在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的统一中规定美的特性,认为美是人类物质实践的产物,又是人的个性才能自由发展的表现等观点,暴露出了刘纲纪美学中存在诸多难以圆说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清代学人的学统意识比较明显.桐城派合程朱道统与韩欧文统于一身,成为清代文论的中坚.章学诚生当桐城派兴盛之际,其以史统文的学术取向遂与桐城派在古文理论上产生了争论.鉴于桐城派文论学者论述已多,本文着重阐述章学诚的古文理论,从学统与文统,学与文,义法与清真等方面比较章学诚与桐城派尤其是与姚鼐古文理论之异同. 相似文献
20.
无目的的目的——20世纪中国唯美主义文学思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初,正是中西文化大碰撞、大交流的时期,唯美主义文学在中国的出现,一方面是西方唯美主义思潮冲击和影响的结果,一方面也源于中国文学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在近百年的流程中,中国唯美主义文学构成了具有独特风貌的文学潮流,对中国20世纪文学产生了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