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北宋西北沿边的入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入中成为宋政府解决军需财用的重要办法,在西北沿边军需供给中更成为主要手段。西北沿边的入中物品并不限于粮草,还有茶、盐、布帛、瓦木铁器等。折中的方法频繁变化,主要可分为折物、折钱和折钞三种。西北沿边的入中对茶盐政策、国家财政、商品贸易、市场物价等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
北宋西北沿边堡寨商业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在西北沿边修建的堡寨,除了用来抵御西夏进攻和招抚沿边蕃部的作用外,还具有明显的商业性质。其原因主要为宋夏战争的影响和推动;以及宋朝和西北周边少数民族经济互补性的需要。沿边堡寨的商业化特征表现在多个方面,但由于西北沿边堡寨的特殊性,这种商业化还表现出先天的弱点和不足。尽管如此,北宋西北沿边堡寨的商业化在推动当时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北宋时期 ,西北吐蕃在经济、政治、军事上对北宋的依附以及文化心理上对中原王朝的认同 ,是宋朝经制吐蕃而吐蕃也愿意归属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4.
北宋政府制定了许多针对西北边区诸族的民族法律法规,但因民族和社会问题的复杂以及军政地理位置之特殊,故其处罚原则与内地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宋对边区蕃人的违法论罪,在贯彻"和断"处刑原则的同时,又将法律政策与民族政策有机结合而轻重其刑、灵活处罚,并由此形成北宋西北边区民族法律法规中刑罚原则的鲜明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5.
由于西夏的服叛不常和吐蕃势力的向背,北宋西北边疆地区的民族关系颇显复杂。宋政府通过民族立法积极展开对该地区的经略。民族立法以皇帝诏敕为主要形式,以经济和政治上的抚制结合为内容,大致包括对西北少数民族经济优待、从事边贸活动和授官任用立法等三方面。这些民族立法使北宋西北边疆地区的社会秩序得以维系、北宋国家利益得以保障。  相似文献   

6.
在北宋西北边疆地区,宋夏对峙致使这一地区民族关系复杂.这种态势直接影响到北宋在西北边疆地区的司法,即由遵从少数民族习惯法到逐步推广适用北宋国家法,而边臣的言行对民族法制运作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这些因素共同构成北宋西北边疆地区民族法制运作实践的图景.  相似文献   

7.
北宋西北边区位居宋夏边防要冲,民族分布众多、成分复杂。为了加强对西北缘边的统治,政府制定了许多针对西北边区诸族的民族法律法规,但其处罚原则与内地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本文试从处刑原则与刑罚实施、法律政策与民族政策相参为用等四个方面,探讨北宋西北边区民族法律法规中的罚则制度及其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8.
北宋后期,政府加强对西北的经营和防务。法律上,针对西北蕃部叛逃盗窃、私市私贩等违法犯罪行为,宋廷在加大"汉法"惩治力度的同时,又从西北边地社会稳定和"联蕃制夏"的国家军政战略出发,因地而宜,从轻处罚,反映了宋代民族边区法制与国情相结合、与边地民族政策相结合的鲜明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9.
区域市场是不同地区经济主体之间为了生产、消费、贸易等利益的获取,产生的市场一体化的过程,区域市场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企业扩张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企业利用其集聚优势,通过产权与产业两条路径促进区域市场的形成,利用市场竞争发挥市场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推动区域要素市场、商品市场与服务市场体系的建立,从而推动年口促进区域市场的完善。  相似文献   

10.
唐末吐蕃王朝解体后 ,历五代至宋初 ,我国西北地区的吐蕃经历了一个由极端分散 ,各自为政 ,又逐渐走上局部统一的历程。西北地区的吐蕃各部先后建立了凉州六谷部联盟和河湟地区的厮两个地方政权 ,出于抵御西夏的需要 ,这两个政权先后依附于北宋王朝 ,主动与之接纳关系。文章从北宋与西北吐蕃部落间政治、经济交往的过程入手 ,对双方间的关系作了简述。  相似文献   

11.
北宋东京公共娱乐空间形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瑞 《南都学坛》2005,25(6):25-28
北宋东京公共休闲娱乐活动丰富多彩,娱乐空间发展曾达到过相当辉煌的水平。北宋东京公共娱乐空间要素的表现特点和分布特征,显示出东京公共娱乐空间的表现形态与地域结构。公共娱乐空间与都城空间形态的关系表现为中心复合性增强,空间形态三维方向的生长,整合了都城社会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2.
北宋官营牧羊业取得了重大发展.牧羊业主要集中在北方,以开封府界、河北、陕西路为主.官牧羊采取放牧与舍饲相结合的饲养方式.官营牧羊业不仅为政府提供了丰富的肉食,为皮毛加工业提供了必要的原料,还是官员俸禄的重要组成部分.羊及其副产品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正是北宋官营牧羊业发达的重要表现,客观上也促进了牧羊业的迅速发展.巨大的社会需求以及宋政府的主观努力,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因自然地理条件不利而造成的"官羊不兴"的缺憾.  相似文献   

13.
宪政之基本精神是以根本大法限制最高政治权力。宋代中国政治已经具有若干接近于宪政的准宪政特征:宋太祖、太宗的家法,实际上是宋代政权的组织原则,在约束皇权方面,相当于一部高级法在发挥作用;北宋皇权、相权、台谏三权并立,是有效防止权力滥用的制度敷设;北宋的文官制度,以科举考试、业绩考核、高薪养官等制度为中心,已具有现代西方文官制度的雏形;北宋的党争,以政见之不同为主要争论中心,可谓政党政治的雏形。北宋的准宪政政治对宋代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唐代与北宋边塞诗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的边塞诗代表着唐人勇于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 ,宋代也有边塞诗 ,但其风格与唐代迥然不同。就唐和北宋两代的边塞诗从内容、风格上加以比较 ,并就其形成的政治原因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北宋最高统治者为加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而采取了一系列集权与分权措施,主要有:(1)打击藩镇势力,将地方的兵权、财权和赏罚刑政之权等收归中央;(2)加强中央集权,按“分割事权”的原则设置各级政府;(3)为加强中央集权,不仅分割事权,还分散军权。分析这些措施的利弊得出如下结论:中国传统政治制度中的集权与分权的思想和实践,并不具有现代的意义,与西方社会自近代以来形成的集权分权理论具有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6.
宋代草、镇市经济得到了发展,但整体上还不高,各地的情况差别很大.根据熙宁九年全国与各路"草、镇市"保丁数推算:草、镇市两丁以上的户为230,528户,仅占全国保甲户的3.326%.若以此比例估算,则全国草、镇市户约有484,197户,比学界估计的宋神宗元丰年间镇市户(不包括草市户)66万户要低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17.
刘培是目前辞赋研究界和宋代文学研究界比较活跃的青年学者,他的宋代辞赋研究颇具特色,引人注目。其《北宋辞赋研究》是一部立足于对北宋辞赋文献的全面整理和对北宋文化的深入研究基础之上的一部力作。该书以辞赋为着眼点,对辞赋文献以及与辞赋相关的文献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对与北宋文学相关的学术文化思潮进行了深入探讨。作者力求在宋代文化发展的具体背景下,在辞赋发展的广阔背景下勾勒宋代辞赋演变的脉络。该书以学术文化的视野来关注文体发展,以文体发展的着眼点来反观学术文化的具体演进轨迹,对文体史的书写方法做了打通文史哲学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8.
修堡筑寨是北宋对西夏战争中的一项重要的战略措施。北宋政府在陕北地区修筑了大量地形和地势有机结合的堡寨。对文献资料的梳理、实地考察和对堡寨的功能和作用分析可知,北宋时期的堡寨主要分布在交通要道、地势险要以及土壤肥沃之地和有丰富水源之处。这些堡寨在当时对西夏的战争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北宋中期文人谈兵勃兴,所谈兵事涉及内容广泛,体现了文人对军事问题的兴趣及其兵学修养。文人在原生儒学中寻求文事与武事结合的契合点以打通儒、武,解决了以儒者身份谈论军事问题时对其自身身份认定的尴尬。北宋文人以儒者身份谈兵,使其谈兵之文呈现出较强烈的儒家色彩。  相似文献   

20.
北宋时期,在政府大力招诱政策的影响下,西北缘边诸多吐蕃部落相继内属而成为熟户。吐蕃内属后,宋蕃民族关系发生了新变化,北宋政府根据边情和统治的需要,对缘边吐蕃熟户实行了许多绥怀优抚的民族政策,主要包括封爵、给田免租、通贸易和恤刑等四个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