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中山“节制私人资本”思想是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学术界大都认为,民生主义即孙中山社会主义是“主观社会主义”,“主观上”或“名义上要社会主义,实际上是要发展资本主义。”因此,“从学理上说,是错误的和反动的”。它是一种“乌托邦”,是“反动分子的理论”。现在看来,这种评论是值得商榷的。为此,本文想谈谈孙中山关于“节制私人资本”的主张,这对于理解孙中山民生主义的性质是有帮助的。 “节制私人资本”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李永伦自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首次提出民生主义后,在近三十多年的时间里他多次在不同的情况下对民生主义作了各种不同的阐述。“民生主义者,即国家社会主义也”。“民生主义,即贫富均等,不能以富者压制贫者也。”民生主义就是“...  相似文献   

3.
<正>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即民主主义)、民生主义(即“社会主义”)构成了孙中山著名的三民主义.民生主义在三民主义中占据最为突出的地位.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所提出的一切政治要求,本质上都根源于民生主义所提出的经济要求.可以说,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基础、出发点和归宿.孙中山自己曾经指出,“民生主义若是不能实行,民权主义不过是一句空话”.1924年1月,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开会期间,孙中山在《关于民生主义之说明》中又指出:民生主义是一个“重大问题”,这“一重大问题为本党之基础问题”.  相似文献   

4.
什么叫民生主义?孙中山下过一个定义。他说:“民生主义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孙中山又说:“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即是大同主义。”①可见,尽管民生主义包含的内容很广泛,但是,孙中山首先是把它作为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的政治思想学说提出来的。对此,从民生主义学说的形成也可以得到证实。也正因为如此,民生主义不仅对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产生过重大的作用,而且对毛泽东同志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也有一定的影响。为承继孙中山“在政治思想方面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③,进一步了解民生主义,特别是它和社会主义的关系,本文对这一学说的形成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正> 民生主义,是孙中山思想中最具特色部分,也是吸引研究者最有兴味之处.自1905年孙中山提出“平均地权”口号以为革命奋斗目标以来就不断引起争议,虽然孙中山本人也多次对民生主义予以阐发,且在1924年作了较为系统的演讲,但不论是他本人或与其同时代追随者,拟或民国时代学者乃至延续今天的国内外学者,对民生主义的论释、研究均有不同,差异程度不一.对民生主义(或孙民经济思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研究,文章数以百计,成果丰硕,各成家成派.韦杰廷教授所著《孙中山民生主义新探》(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1年出版)是解放后大陆出版的第一本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专门论著,对大陆几十年来形式的一些传统观点提出不同看法,在论述上自成一派.  相似文献   

6.
论孙中山的社会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是孙中山研究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其关系到孙中山三民主义 (包括新三民主义 )而首先是民生主义的历史与时代意义的认识与评价。多年来 ,学界对孙中山社会主义的认识与评价莫衷一是 ,有些观点甚至相去甚远。从根本上说 ,对于孙中山社会主义的研究 ,至少应把握三个方面 :其一是孙中山社会主义即民生主义的本质特点 ;其二是科学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内容 ;其三是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有无时代意义。一在西方 ,社会主义一词最早出现在 1 832年圣西门的门徒乔西安尔发表在圣西门派刊物《地球》上的一篇文章中。主张社会主义的…  相似文献   

7.
民生主义经济纲领与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长期以来,我国大陆学术界大都认为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是“主观社会主义”,名为“防止资本主义”,实为“纯粹资本主义”、“十足资本主义”。这种评价,看来不一定切合实际。为此,本文想谈谈民生主义(主要是新民生主义[下同,不另注])经济纲领同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这两个经济纲领的异同、目标经济模式和阶级属性。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社会主义的性质问题,是孙中山研究中热烈争鸣的一个问题。兹略抒管见,就教于学术界前辈及同行。按照孙中山自己的表述,他所倡导的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早在1911年,孙中山曾说:“余实社会主义家也.”就连他的论敌、保皇派巨魁梁启超也公开承认:“提倡社会主义,以他为最先。”在孙中山的大量文稿中,社会主义就是民生主义的同义语。判断历史人物思想性质的主要根据,不是他本人的主观意图,而要看其思想的客观社会效果。这是马列主义经典作家们屡次教导我们的一条重要原理。评价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无疑也应遵循这个原则.  相似文献   

9.
资产阶级革命派理论家朱执信,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之一。他在阐发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时,着力论述了民生主义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采纳、吸收了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容,使他对民生主义的解释更激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一思想,作为从辛亥革命时期的思潮向共产主义思潮过渡的先声,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一在朱执信的著作中,民生主义和社会主义含义相同。而在更多的情况下,他把实现这一革命的过程,称为“社会革命”或“社会政策”。这和孙中山所说的“民生主义者,即国家社会主义也”是一致的。但朱执信对社会革命的原因、实现的道路及其内容的论述,不仅丰  相似文献   

10.
赵铁锁 《理论与现代化》2014,(2):F0003-F0003
韩剑锋博士所著《裕民、齐民、新民——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研究》一书,(上海三联书店2013年出版)是一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力图对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作新的历史梳理和科学评判,突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审视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无疑对我们具有开阔视野和新的启迪。  相似文献   

11.
二十世纪初叶的中国理论界,曾兴起对社会主义介绍和宣传的热潮。其中较突出的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他们中间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理论群体,这个群体中有孙中山、朱执信、廖仲恺、胡汉民、冯自由、宋教仁、汪精卫等。他们在介绍和宣传社会主义理论的同时,形成了自身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民生主义,并把它等同于社会主义而进行阐发,并有过实践的尝试。1905年,《民报》上有关社会主义的文章就有十几篇之多。而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创立的三民主义经历了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的发展阶段。在这里,我们把旧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称之为早期民生主义,并从政治经济角度就其形成过程、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作一粗浅探讨。 一、孙中山早期民生主义思想的形成 孙中山早期民生主义思想,与他的早期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思想,并不是同步产生的。孙中山于1894年11月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时,只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政治主张,尚无“平均地权”一说,即当时尚无民生主义思想。在此八年后即1903年秋,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了革命军事训练班时,才首次提出了“平均地权”的经济政治主张,从而初步形成了民生主义思想。1905年10月,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正式问世。现在我们需要探讨的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近代现代历史上,有过三次探索社会主义的热潮,一次比一次广泛、深入,也更有成效。 第一次,是在二十世纪初期,我国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一九○三年十月出版的《浙江潮》第八期署名大我的《新社会之理论》一文,首次提出了以社会主义作为建立中国新社会之主义。一九○五年孙中山建立的“中国同盟会”正式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这时革命党人认为“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孙中山曾自称中国的社会民主党人,要求加入第二国际,他们深信中国可以避免资本主义,甚至可能比欧洲更早直接进入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4.
<正>韩剑锋博士所著《裕民、齐民、新民——孙中山民主主义思想研究》一书,(上海三联书店2013年出版)是一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力图对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作新的历史梳理和科学评价,突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审视孙中山民生主义理想,无疑对我们具有开阔视野和新的启迪。第一,该书详尽的叙述了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核心理念。近代中国社会的客观实际是孙中山民生主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的社会主义研究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其关系到孙中山三民主义(包括新三民主义)而首先是民生主义的历史与时代意义的认识与评价。多年来,学界对孙中山社会主义的认识与评价莫衷一是,有些观点甚至相去甚远。从根本上说,对于孙中山社会主义的研究,至少应把握三个方面:其一是孙中山社会主义即民生主义的本质特点;其二是科学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内容;其三是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有无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韩剑锋博士近作《裕民、齐民、新民——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13年版)在仔细爬梳、认真研究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一手资料的基础上,以"裕民、齐民、新民"为主题,以形成发展、思想基础、主要内容、当代价值的逻辑为序,展现了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全貌,为孙中山思想研究开拓了新天地。一、全面解答了孙中山为什么提出民生主义思想的问题。作者从思想渊源入手,阐述了中国传统均平思想、约翰·穆勒和亨利·乔治的改良主义思想、马克  相似文献   

17.
自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揭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以来,"民生主义"立即引起世人的关注与议论。一百多年的民生主义研究,可粗分为晚清、民国、新中国三个阶段,各个阶段的研究各有特点和侧重,但仍有再研究的广阔空间,特别在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建立和谐社会的时代,全面、客观地评价民生主义,尤其必要。  相似文献   

18.
田子渝 《晋阳学刊》2012,(1):105-110
《民报》是我国最早有组织、有意识宣传社会主义的刊物。《民报》广泛介绍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不同派别的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很多著名的社会主义人物。在《民报》的文章中,包括了中国最早的马克思、恩格斯传记。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坚持认为,以民生主义为核心的平和的社会主义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民生是先秦社会理想追求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它有反专制的民本色彩和民众关怀.虽然在长期封建社会中被边缘化了,但在近代以来的社会变革中,民生问题又突出起来,形成了孙中山的民生主义.现代性的悖论使民生问题日渐与社会主义相共呜,它本身的乌托邦色彩又使之具有一种超越性和批判性.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解决民生问题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相联系,确立了理想与现实相统一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探索社会主义的政治家之一.他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看到了资本主义的社会弊病,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批判.为了预防中国资本家垄断的流弊,他提出了民生主义学说.民生主义凝聚了孙中山防患于未然的战略考虑和谋求人民"共同繁荣昌盛"的崇高理想.他的民生主义目标--"均富"、构建"小康之家"社会,与我国今天提倡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相互呼应 .虽然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同科学社会主义在哲学基础、阶级基础与策略基础上根本不同,是一种主观社会主义,但他提出的农业现代化、对外开放、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等思想,对于实现社会主义建设目标--"小康社会"、"和谐社会"仍有着极其宝贵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