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海市杨浦区人事局积极支持区人才开发调节中心与区电视中专联手对全日制中专毕业生就业进入人才市场,探索中专毕业生就业迈出新路子。通过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毕业生找到了满意的单位,三年来,就业率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 近几年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应届毕业生在人才市场择业竞争激烈,杨浦区人事局领导十分重视中专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开展了毕业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的试点。杨浦区人才开发调节中心积极组织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举办双向选择洽谈会。让毕业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自我推荐、张榜学习成绩,开展各种专业技术表演、比赛,让用人单位了解毕业生,以择优选才。用人单位向学生介绍单位情  相似文献   

2.
《人才瞭望》2008,(6):110-111
近日,漯河市人力资源配送中心正式投入运营,标志着人力资源配置服务模式实现了由“集市型”向“超市型”转变。人力资源配送是根据用人单位要求,依托网上人才库、流动人员库、毕业生人才库、专业技术人才库、企业经营人才库等8大人才信息库,为各类用人单位提供合适工作人员的一种新型人力资源配置服务。一是配送程序简单,  相似文献   

3.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如何为各类用人单位选才和毕业生就业做好服务,是人才交流中心义不容辞的责任。2008年11月29日,河南省焦作市人才交流中心举办了“全国2009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焦作现场招聘会”.为企业与毕业生之间搭建起一个沟通的平台。当天共有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的130余家用人单位入场招聘,提供就业岗位3600余个,吸引了郑州、洛阳及本市的高校毕业生7000余人上会求职,当场签订就业协议800多份,达成初步就业意向的有1900多人。  相似文献   

4.
参加人才市场就像赶大集,人如潮涌,人声鼎沸。在人山人海中,用人单位与求职者的双向选择,实际上成了求职者向用人单位投送自荐材料的单一流程,自荐材料往往成为用人单位现场遴选人才的惟一途径。而今,毕业生招聘“连锁经营”给岁末年初如火如荼的人才市场捎来了春的气息。  相似文献   

5.
《人才瞭望》2009,(10):39-39
一是积极为企业引进人才。通过举办人才招聘会、专场招聘会和大学生供需见面会.筹建网上人才市场等.多形式、多渠道为用人单位和求职个人提供全方位服务。今年来.共举办各类招聘会21场.达成就业意向18000余个.二是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就业。畅通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就业的渠道.简化高校毕业生报到程序.为高层次人才到企业工作开辟“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6.
各地传真     
人才市场春意浓数万英才择业忙———中原人才市场2000年春季人才招聘周圆满结束新春伊始 ,河南省人才交流中心于2月14日至18日在中原人才市场举办的2000年春季人才招聘周活动拉开了帷幕。来自省内外的405家用人单位到会选贤聘能 ,33600多名毕业生和各类人才进场求职择业。会上达成双向选择意向8560多人 ,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人才中心在国际互联网上(www.zyrc.com.cn)首次现场服务。对求职者和用人单位的信息在互联网上现场进行发布 ,广泛传播。200余家企事业单位在国际互联网上发布招聘信…  相似文献   

7.
5月10日至16日,河南省大分办在郑州市先后召开了3次在郑高校和省直厅局及部分中专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负责同志座谈会,并对部分外地高校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情况表明,今年河南省毕业生就业工作总体情况好于往年,毕业生思想比较稳定,就业工作进展顺利。 今年河南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呈现以下主要特点 (一)需求形势继续好转,“两极分”化”的现象更加突出。随着我国整体经济形势的好转和用人单位人才意识的增强,今年河南省需求毕业生的形势继续好转,表现在:用人单位需求毕业生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需求毕业生的数量增加,需求毕…  相似文献   

8.
郭佩德  卢宇 《人才瞭望》2007,(9):109-109
近日,第三届”中原崛起”河南省人才交流大会在该省人才市场隆重举行。这次大会,来自许继集团、宇通集团、漯河银鸽和郑州交通职业学院和甘肃省理工中等专业学校、西部环保产业发展中心、青海虎彩印刷等省内外300多家用人单位现场招聘,提供各类职位8400多个,以省内外各类往届、应届毕业生及各类行政管理人才、[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日前,阜宁县人民政府出台了99年毕业生就业政策,对部分毕业生实行“保底”就业,鼓励和支持毕业生多渠道择业和自主创业,并严禁用人单位向毕业生收取费用,从而给广大毕业生吃了一颗“定心丸”。 该县规定:凡国家普通计划招收的统配生、优等生、特困生,通过人才市场“双选”未落实单位的,由人事部门下达计划,指令性派遣到有关主管部门落实就业单位。对到三资企业、个体私营企业等非国营经济单位就业和自主创业的毕业生由县人才中心实行人事代理,保留原身份不变,工龄连续计算,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同时规定,各用人单位对接收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由于高校逐年扩招,毕业生数量显著增加,从理论上说,各类求贤若渴的用人单位是不会因为招不到人才而苦恼的。但在人才市场上,了解和看到的则是另一番景象:一方面许多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岗位,另一方面许多用人单位又招聘不到满意的毕业生。人们不禁要问,为何会出现“有人无业“和“有业无人”的供求错位呢?这虽是一个老话题,但仍需引起我们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今年来,东台市采取腾岗纳才、外出引才、开市荐才等方法多方位、多渠道拓宽本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途径,目前已有2100多名高校毕业生与本地用人单位达成用工意向协议,其中本科以上人才920多人。  相似文献   

12.
海风  泓泉 《人才开发》2006,(4):34-34
最近,笔者从桐庐县人事局获悉,今年以来,该局通过优惠的人才政策和提供优质的人才服务,积极招聘引进了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高校毕业生1027名,为桐庐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受到当地用人单位和各类人才的好评。认真落实人才政策措施。该局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桐庐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和大力开发和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13.
正7月3日至12日,湖北省副省长、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梁惠玲率领湖北省人才工作代表团访问了英国、法国、比利时。代表团先后在英国伦敦、法国巴黎举行了两场大型海外人才恳谈会,吸引了426名海外高层次人才代表和留学生前来参加,现场共有33名海外高层次人才与用人单位签订用人协议,205名海外人才及科研团队与用人单位达成初步协议。同时,达成校际、技术和科研合作项目27个。外国专家对湖北尚贤爱才的引智氛围和开放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文化产业的振兴、艺术类毕业生数量的增大、用人单位对人才要求的提高,以及艺术类毕业生具有“高期望”“慢就业”的就业状态,很多艺术类院校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面临更大的压力。基于此,为实现艺术类院校毕业生职业可持续发展、成功就业创业,艺术类院校建立有效的就业指导体系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据3月14日的《大众日报》报道:为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搞好毕业生的“促销”,最近,青岛大学推出了毕业生就业先过“诚信关”的新举措。许多用人单位对青岛大学的这种诚信育人的做法十分赞赏。 近年来,有些大中专毕业生在求职就业时,由于学校管理不严,对学生的诚信教育重视不够,在求职材料中过分包装美化自己,弄虚作假,制造假材料,欺骗用人单位,有的学校片面强调就业率,甚至对造假求职材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管不问,这样就使得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求职材料的可信度产生怀疑,反而影响了对人才的需求。据《人民日报》报道,有人从用人单位得知,在某  相似文献   

16.
卢宇 《人才瞭望》2016,(11):12-14
2016年2月17日-21日,河南省2016年春季大型综合人才招聘会在河南人才市场举行。此次招聘会由河南省人社厅主办,河南省人才交流中心具体承办,各省辖市人才交流中心给予了大力协助。招聘会依托网络和媒体支持,实行全省联动,采取网上与现场同步的立体服务方式,为各类人才与用人单位搭建平台,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和现场服务,3万余人通过本次招聘会达成了初步就业意向。  相似文献   

17.
如何对待新毕业大学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健燕 《人才瞭望》2003,(11):49-50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和加入WTO带来的挑战,资本的竞争往往体现为人才的竞争。引进应届大学毕业生是用人单位人才战略的重要一环,不少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录用一般都采取试用制,试用期短则几个月,长则一年,一般有专人负责管理和考核。用人单位都希望能够通过试用期选拔到满意的优秀毕业生,但每到年底之前,都会有些学生愤而辞职去考研,或者被单位解聘,重新加入“求职大军”,还有一些大学生在忍耐与困惑中徘徊,不仅使大学生遭遇挫折,影响到他们的信心和勇气,同时对用人单位也是一种损失。对新录用大学毕业生的心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人才开发》2010,(7):7-7
日前、金融类人才培养模式研讨会在广东金融学院举行,广东金融学院在会上发布《珠三角财经类人才需求状况调查报告》。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人才需求集中在本科学历,对高学历的博士需求仅在0.2%,40.3%以上的用人单位并不要求应届毕业生专业对口。是否有实习经历显得日益重要。58.9%以上的用人单位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时要求毕业生一定要具有实习经历。而在大学生综合素质调查中,毕业生的团队精神和诚实守信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差距较大。  相似文献   

19.
由于人才与用人单位双方在信息上存在“不对称”,特别是用人单位对人才资源信息的缺乏,使传统的人才识别形成了一系列不健全的识别标准与制度,出现了用人单位学历崇拜、职称崇拜、名校崇拜、“海归”崇拜、证书崇拜等现象,人才的识别成了“硬件”的识别,忽视了人才能力、品质、道德等“软件”的考虑。既影响了人才资源的开发,也滞后了人才制度的建设。俗话说:“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人才的识别是一项系统的复杂工程,为了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为了促进人才的开发利用,就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人才识别机制。由于人才与用人单位存在信息不对称,可以依据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的“分离均衡理论”建立健全人才识别机制,根据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等不同的特征,建立一个反映人才能力与用人单位需求相吻合的综合认识体系,  相似文献   

20.
, 《国际人才交流》2012,(12):65-65
11月24日,络绎不绝的外籍人才前往北京友谊宾馆—友谊宫参加浙江外籍人才招聘会。这次招聘会由浙江省外国专家局举办,国家外国专家局国外人才信息研究中心负责宣传推广来自杭州、宁波、湖州等地的24家企业推出100多个高薪岗位,吸引了260余名来自美国、德国、意大利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外籍人才,其中160余人与浙江省用人单位达成初步就业意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