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报载,现任清华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王大中教授曾对人说过自己的一个感受,他做清华大学校长,时时刻刻觉得思想压力很大,非常内疚,总是感到对不起自己的学生。为什么? 他说,到清华来的孩子都是全国最优秀的孩子,优中选优的好学生。但是从清华门毕业出去的时候,都是一个模式,一个口径,缺  相似文献   

2.
青年博士杨其长由于姓杨,因此常有人开玩笑,称他为“洋”博士。他自己不无解嘲地说:“其实,我是与中国的农业和农民有着割不舍情感的地地道道的‘土’博士。”杨其长博士出生于安徽省无为县一个农民家庭,少年时的贫困生活使他渴望读书,渴望知识,渴望长大后能改变农村的面貌。1981年上大学时杨其长依然选择了农业——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工程系;1985年毕业后考入北京农业工程大学研究生,1987年8月分配到中国农业科学院从事“设施农业与生物环境工程”方面的研究至今。1996年3月通过在职攻读获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学位。十多年来,杨其长博…  相似文献   

3.
在十几年的求学生涯中,阎维方创造了许多个“第一”。他是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第一个来自新中国的博士研究生,又是该校第一个矿工出身的学生,还是……以第一名的成绩通过博士资格考试的研究生,还有一个“第一”是,在中国首批公费教育管理学留学生中,他第一个回到了祖国。“国家派我出国留学,学成以后回国服务,这是自然而平常的事情。”认为这是“自然而平常”的闽维方走过的却是一条不平常的路。他是一个“拼命”的人,1968年中学毕业在京西煤矿当矿工,他拼命地干,年年争当先进21978年恢复高考考入北师大后,他拼命地学,终于…  相似文献   

4.
2006年5月,已是世界著名结构生物学家、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最年轻的正教授施一公决心回归母校清华大学。2007年3月,施一公在清华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实验室。2008年4月,施一公人选美国著名的霍华德休斯医学中心研究员,但为了全职在清华工作,他毅然辞去了该中心的聘任。  相似文献   

5.
日前,“清华-东大周”在清华大学开幕。东京大学是清华大学合作举办大学周系列活动的第一所亚洲高校。大学周期间.两校开展了一系列的学术文化交流活动。“清华-东大周“是清华大学与东京大学加强全面合作、推动战略伙伴关系发展、合作并进、追求卓越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6.
中国政坛的﹃清华学子﹄□王学信在中国的高等院校中,还没有哪一个像清华大学那样相继涌现出如此众多的政坛人物。从中央最高决策层,国务院部委,乃至省、市、自治区的领导岗位,清华学子频频出镜,至于从中央到地方担任厅局级领导干部的,则更是不可胜数。1992年1...  相似文献   

7.
初见陈伟,都觉得他是一介书生。熟悉他了,便觉得他的骨子里透看一股韧劲与刚毅。对于干活,他是“不干则已于就要十二分地投入。”无怪乎,他成为留日学人芸芸众生中的佼佼者。陈伟喜爱体育,用他的话说,没有一样不爱玩,只是没有一样算得上精。但有一样却比许多人强:读书。他5岁起读书读到30岁,学了4个专业,算得上是一个“老童生”。高中毕业时。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哈尔滨船舶工业大学电子工程系,毕业后,几乎是无师自通,在没有导师指导的情况下。用1年的时间便通过了本校研究生的论文答辩,获得硕士学位。之后,他又顺利考入…  相似文献   

8.
从山村走向华尔街的“神童” 汪潮涌的“创业史”,是一长段顺风顺水的传奇。 15岁就以优异成绩从湖北蕲春一中考入武汉华中工学院(日后的华中理工大学,今天的华中科技大学),属千里挑一的“神童”。 19岁时,成为清华大学经营学院首批MBA班最年轻的学员。 1985年,幸运女神再次惠顾汪潮涌。有一天下午他跑步回来,看见副院长在门口等他,并小声对他说:“朱院长刚回来,带回来一个留学奖学金名额,我  相似文献   

9.
正"这是一场意外惊喜。在此之前,我从没想过会在中国待这么久。"2000年初,26岁的英国牛津大学博士马克·巴特兰姆(Mark Bartlam)第一次来到中国。作为访问学者,马克受生物学家、中科院院士饶子和的邀请来到清华大学进行为期数月的学术访问,随后回到英国。同年下半年,经过深思熟虑后的马克接受了清华大学的长期邀请,作为外籍专家来到清华大学结构生物学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这时的他,心中也只是思量着在中国待两到三年。  相似文献   

10.
“八月里的喜事儿说不完,周总理来到了清华园。天上的太阳格外暖,地上的花儿格外鲜。总理参观咱展览,满面春风笑开颜。总理拉住咱的手,千言万语说不完……”这是40年前流行在清华园中的一首歌,它生动地表达了清华人对周恩来总理的尊敬、爱戴之情。周恩来生前曾多次亲临清华大学,与清华的很多师生、校友有过交往。他自己并没有读过大学,可是对大学师生、对知识分子却爱护倍至。因此,虽然这位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已逝去二十多年,但他关心清华大学、关怀清华师生的许多佳话,在清华园中传颂至今。“我向你们订货”1958年8月,清华大学19…  相似文献   

11.
100年来,清华大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在清华17万毕业生中,很多成为了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世界上首获诺贝尔奖的两位华人,杨振宁和李政道先生也曾在清华学习。在清华培养的人才中,还有钱学森、朱光亚、钱三强等著名学者,他们为中国的科学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耶鲁以清华大学为荣,因为耶鲁从清华大学建校初期就与清华有紧密联系,清华的前5任校长有4位部曾在耶鲁学习过。  相似文献   

12.
挑选学生,我更看重他是否对我的科研感兴趣,是否有毅力去从事一件很难却有趣的事。1月16日下午,清华大学主楼后厅里座无虚席,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清华大学客座教授布赖恩·科比尔卡(BrainK.Kobilka)为清华大学的师生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1月12日晚,科比尔卡携夫人田东山(Tong Sun)再次如约返回清华,顾不上休  相似文献   

13.
清华大学与12所美国高校联合开展的”中美大学生暑期教育扶贫社会实践活动”在7月22日正式启动,来自清华大学和12所美国大学的师生共计520人参与了本次活动,中外师生在清华集中后分组奔赴52个贫困县,以当地清华大学教育扶贫现代远程教学站为依托.深入农村为当地中小学师生进行英语培训、计算机辅导、举办专题讲座等。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高校引进海外知名教授的热浪推动下,美国高盛集团的首席运营官约翰桑顿(John Thomton)宣布辞去公司现职并接受清华大学邀请,从今年7月1日起就任该校经济管理学院的全职教授,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接受清华大学全职教授的非中国籍人士,也是世界顶级企业家首次来中国任教,其意义非同一般。去年年薪达1120万美元的桑顿被认为是最成功的顶级公司主管,他在高盛任职期间一直致力于中国经济的研究,有浓厚的中国情结,2001年在朱基总理的当面要求下,桑顿促成在清华大学启动高级管理人士培训项目,这是他与清华的最初的合作,也促成他最终来清华…  相似文献   

15.
清华的魅力     
编者按:一直被誉为东方的“麻省理工学院”的清华大学几十年来不仅培养了数以万计的科学技术、工程、教育英才,还培养出了一批举足轻重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清华现象”是人们经常谈论的一个话题。本刊特邀清华大学毕业的教育史专家吕文浩、黄延复撰写“清华的魅力”一文,他们对清华的育才之道自有比他人更深的理解。0此生有幸,在清华园里读了几年书,此后一直在母校工作了几十年。开阔的地面,庄严凝重的建筑,错落有致的满园花木,如茵如席的草坪,映照垂柳的婉蜒小河,这一切秀丽的绝的景色仿佛在向人无声的诉说:大学就是应该这样的…  相似文献   

16.
清华大学于2007年9月开设了“清华海外名师讲堂”,在国内高校中首次尝试将海外名师资源纳入全校选修课体系,这成为清华大学探索学生国际化培养新模式的创新之举。  相似文献   

17.
正2012年4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分子和细胞生理学教授布赖恩·科比尔卡(Brian K.Kobilka)在清华的工作正式启动。他从清华大学副校长袁驷手中接过聘书,正式受聘为该校客座教授。他在清华的实验室、仪器全部到位,招收博士生的工作也开始了。2012年10月,科比尔卡因为在G蛋白偶联受体(GPCR)方面的卓越成就,与他的博士后导师罗伯  相似文献   

18.
成都一位留美博士学成归来,放弃公司经理不做,毅然当起了一群人的家庭教师。他的学生中,年龄最小的仅几岁,最大的有60多岁……留美博士缘何要去做家教,他又是怎样施教的呢?学有所成,他打算回国发展经济濮军1964年出生于成都一个书香门第,祖父濮成德曾经是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前身)的教授,父母也都是大学毕业生。但是,他1980年参加高考时却名落孙山。跨出校门后,他成了一名待业青年。后来好不容易有工作了,在一家百货公司当售货员,可他内心深处的空虚与失落却依然存在。特别是看到昔日的同窗好友从大学毕业出来后那种春风得意、备…  相似文献   

19.
在新世纪到来之际,一项对中国若干个大城市13岁至17岁的青少年关于对新世纪的畅想与愿望的调查中,许多孩子不约而同地表示,新世纪自己最大的愿望是能考上像清华这样一流的大学。的确,考上清华是无数孩子心中一个金色的梦,能成为这所大学的研究生、博士生更是莘莘学子孜孜以求的目标。清华大学是荣誉而辉煌的,作为其骨干院系之一的清华经济管理学院,无疑是这辉煌中分外亮丽的组成部分。该院以其专业设置完善、成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而吸引了清华乃至全国的优秀学子、业界人才在此学习深造。数千名本科生,1000多名MBA从这…  相似文献   

20.
2001年10月7日,就在“9·11事件”所引发的美国对阿富汗空袭开始的时候,美国工程院院士、美国普渡大学工业工程系萨文迪(GavrielSalvendy)教授坐上了从底特律飞往北京的飞机。10月11日,在清新俊逸的清华园,萨文迪教授从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院士的手里接过聘书。这是历史性的一刻:他成为新中国清华大学第一位年薪10万美金的讲席教授,清华大学建国以来第一位“洋”系主任也就此产生了。在清华工业工程系成立大会上,这个长着金黄色头发、戴着眼镜、身材健硕的美国院士用他那洪亮的声音激动地向来宾发表了就职演说,他的热情深深感染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