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具有解剖社会的深刻的洞察力,因而他对知识分子的解剖也是极为深刻的。他的笔下所塑造的一批灰色、黑色的知识分子形象,生动地揭示了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前后知识分子的生活道路,展现了他们各种复杂的内心世界。腐朽的封建文化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毒害着人们的灵魂,制造了许许多多的牺牲品和殉葬品。(孔乙己)中的孔乙己和(白光)里的陈士成,就是鲁迅笔下深受封建科举和封建文化教育制度毒害的牺牲品和殉葬品型知识分子。孔乙己是一个浸透了封建病毒的旧社会的知识分子形象。他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满口“之乎…  相似文献   

2.
以往学术界都认为鲁迅刻画孔乙己这一形象,是为了批判封建科举制度。其实,他的动机虽然与批判封建科举制度有关,但主要的动机还在于批判知识分子自己!孔乙己这一形象在中外文学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刻画这一形象的意义也并不局限于当时,对于当今的知识分子依然具有重要的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在“五四”时期发表的一篇作品。关于《孔乙己》的主题 ,一直是学术界众说纷纭的话题 ,近百年来对鲁迅小说《孔乙己》主题误读种种情况可以归结为两类 :一为反对封建科举制度说 ;二为等级观念说。将《孔乙己》主题的探讨纳入鲁迅作品反“看客”母题系统来加以解读 ,揭示出《孔乙己》的主旨在于揭露抨击“看客食人”的现象 ,并具体分析其“看客”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鲁迅先生的著名小说《孔乙己》中的主人公孔乙已是一个生活在旧时代的知识分子的形象。他在政治上没有地位,经济上极度贫困,思想上.受着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自从他被丁举人打折腿后,生活更加落魄不堪,成为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废人”。如果给他一个新的社会生活环境,他的命运又该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相似文献   

5.
《孔乙己》是鲁对封建科举制度进行愤怒声讨的一篇白话小说,塑造了孔乙己这个受科举制度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这篇小说没有明确地告诉人们孔乙己究竟有没有死和怎样死去的,篇末只是以小伙计的一句话作结尾:“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里的“大约”便是大概的意思,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的确”则是完全确实的意思。有人认为对于孔乙己的“死”,既说“的确”,又说“大约”,在逻辑上不免自相矛盾。其实并非如此。笔者认为恰恰相反,这一句话不仅是合乎逻辑的断定,而且正是鲁迅独具匠心之处。“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相似文献   

6.
语言文字负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文化 ,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语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有目的 ,有意识 ,有感情地用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哺育学生 ,就可以收到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之效。一、善于诱导 ,激发情感语文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 ,还应该引导学生对课文所表现出来的爱憎、善恶、美丑产生共鸣 ,甚至得到心灵的震撼 ,从而得到教益和启迪。如讲孔乙己的悲惨遭遇 ,特别是他被打断腿之后 ,再次来到咸亨酒店 ,掌柜仍同平时一样取笑他 :“孔乙己 ,又偷东西了 !不然怎么会被打断腿 ?”孔乙己低声说 :“跌断、跌、跌…”而且眼中露出恳求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立足于作者的创作目的和创作文本,对《孔乙己》的主题进行了客观的挖掘和探讨,其结论是作品具有双重主题。即:既揭露了封建教育制度(而不是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又揭示了旧社会人与人关系的凉薄。而要想改变封建的教育制度,必须改革人吃人的社会关系,这正是作品主题的深刻性所在.  相似文献   

8.
《孔乙己》是鲁迅自己最喜欢的一篇作品。鲁迅的学生孙伏园曾回忆道:“我尝问鲁迅先生,在他所作的短篇小说里,他最喜欢那一篇。”“他答复我说是《孔乙己》。”(《鲁迅先生二三事·〈孔乙己〉》)当有日文杂志的编者向鲁迅索稿时,鲁迅自己曾将这篇小说译成日文;一九三二年,他还将《孔乙己》编入他的《自选集》里。这些,也都能说明鲁迅对《孔乙己》这篇作品的态度。的确,这是一篇具有惊人的艺术概括力的作品。鲁迅以简洁凝炼的线条,从容不迫的文字,勾勒出现实生活的生动画面,刻划  相似文献   

9.
宋教仁是辛亥革命的重要领导人物,他系统地研究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组织领导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抨击封建专制统治,与袁世凯为代表的封建势力进行顽强斗争,直至被袁世凯暗害。宋教仁为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投身民主革命所做的一切,证明了他不愧为民主革命的斗士、宪政精英、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先驱。  相似文献   

10.
孙祚民的“封建政权说”在二十世纪的史学界引起了很激烈的争论,大多数是反对的声音。尽管他一开始是以“封建政权说”提出自己的观点的,而且大多数学者也是从他的“封建政权说”角度来进行商榷和批判的,事实上在他的“封建政权说”之中还包含着转化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一、从孔乙己的命名,领略鲁迅的“大家风度”鲁迅生前的挚友孙伏园先生曾经说过:“我曾问过鲁迅先生,其中(《呐喊》)哪一篇最好,他说他最喜欢《孔乙己》,所以已经译成了外文。我问他的好处。他说能于寥寥数页之中,将社会对于苦人的冷淡,不慌不忙地描写出来,讽刺又不很显露,有大家的风度。”(《关于鲁迅先生》)这可视为把握本篇美学价值的肯綮。《孔乙己》堪称鲁迅的得意之作;  相似文献   

12.
《可乐》2006,(11)
参加完鲁镇市公开选拔干部的笔试后。孔乙己就有点飘飘然,那感觉犹如当年阿 Q 摸了小尼姑的头,装了假肢的双腿也开始健步如飞。这次公开选拔笔试题目只有两道,一道议论文,一道记叙文。孔乙己的议论文是《论茴字的四种写法》,他从"茴"字的四种写法开始,深刻阐述了中国文字的演化史;孔乙己的记叙文是《我和鲁迅共度的岁月》,他从教鲁迅写"茴"字写起,详细叙述了其成为一代大家的导师的全过程。很快,《我和鲁迅共度的岁月》就获得"鲁迅文学奖"提名。孔乙己毫  相似文献   

13.
张之洞中西文化观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观张之洞的一生,在近代中西文明的尖锐冲突中,经世致用的人生取向使他朝向了西学,而儒门弟子的忠诚又使他无法放弃封建纲常的最后防线,不得不用"中体西用"的模式来表达自己的文化选择.联系当时的实际,应该说,作为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员,张之洞已经迈出了他自己所可能迈出的步伐.  相似文献   

14.
关于《孔乙己》的主题,以前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就是小说“揭露了封建文化教育、科举制度和孔孟之道的罪恶”,对此,我感到有商榷之必要。 《孔乙己》写于一九一九年三月,也就是辛亥革命失败,“五四”运动即将爆发之际,而科举制度据资料记载于一九○五年七月已正式废除,实际上早在一八九八年的维新  相似文献   

15.
一孙中山是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他为了拯救中国,“振兴中华”,倾注了自己全部心血,献出了毕生精力。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孙中山“为了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中国革命所建立的伟大业绩,将永远载入中国革命的史册。作为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孙中山的业绩不仅在于他自始至终全力投身于武装革命的实践,并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后,终于推翻了统治中国达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几千年来的封建帝制,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民主共和”的新纪元。而且,还在于他制订和提出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  相似文献   

16.
长期来多数评论都认为《孔乙己》的主题是“控诉科举制度的罪恶”。虽然有的文章也提到群众精神状态的问题,但大都视为一种背景描写而一笔带过。对《孔乙己》主题思想的这种评价显然和作品实际不尽相符。 孔乙己无疑是个科举制度的牺牲品。他一味追求功名,只会“之乎者也”,不懂任何营生。屡试不第,便生活无着,形同乞丐,最后终于在生活逼迫和丁举人之流的摧残下悲惨地死去了。这当然是对科举制度的一种揭露和谴责。 但我觉得这只是《孔乙己》思想意义的一个部分,并且不是主要的。从小说的实质看,主要是通过人物在封建统治下的不幸遭遇和真实而常见的生活画面,暴露孔乙己本人及周围群众冷漠麻木、不知觉悟的精神状态。依然是揭示人民的“病苦”“以引起疗救的注意”的意思。  相似文献   

17.
不论是从财产来源还是经营模式看,西门庆都不具备新兴商人的性质,而更多地带有封建商人的特征.他虽然亵渎封建政治,破坏封建秩序,但他破坏和亵渎的却正是封建政治、封建秩序中最符合民众利益的部分.他固守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婚姻制度,以残害女性为乐,和明代后期新兴市民以及启蒙思潮的思想家们并无共同之处.他所固守的正是封建政治和封建秩序中最丑恶的部分.他放纵的性生活,非但不具备丝毫的人文主义精神,反而是对人性的践踏和背叛.他在商业经营中表现出一些新经济的因素,但这并不足以撑起一个"新兴商人"形象,他仍然只能是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封建商人的典型.  相似文献   

18.
鲁迅先生有一篇著名的小说《孔乙己》。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叫做孔乙己的知识分子。在咸亨酒店的顾客中,他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在孔乙己的时代,穿长衫本来是阔人的标志。然而,孔乙已“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店里所有喝酒的人都把他当作耍笑的对象,连酒店里的小伙计  相似文献   

19.
再鲜艳的花朵,总有凋谢的时候。再青翠的松柏,总有枯黄的时候。而鲁迅先生的作品,却永不凋败,万古常青……在鲁迅诞生一百周年纪念的日子里,我重读他的十卷雄文,上面这几句自然浮现在我的脑际。这里,记下重新学习《孔乙己》的一些体会,算是对敬爱的先生的一点微薄的纪念。这篇小说是用主人公孔乙己的名字作题目的。其实,孔乙己本来不叫孔乙己,这是人们根据他姓孔,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相传为“上大人,孔丘一人而已”的缩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近代风云变动错综复杂的斗争中,有多少叱咤一时的风云人物,转眼化为烟云,化为粪土;又有多少革命先躯虽死犹生、名垂史册。人们不能不感叹历史的无情,也不能不敬佩那些迎风击浪始终奋进的革命者。冯玉祥出身贪苦农民,曾长期处于封建军阀营垒。他的一生充满了曲折,从“拥曹倒曹”、“迎段驱段”、“联共反共”到“联蒋反蒋”,最后成为坚强的爱国民主战士。他不是一贯正确,但却不断奋进,追求真理,象在急流险滩中的一叶小舟,历尽曲折,却不断接近彼岸。他所走过的艰难的思想旅程,反映了中国近代革命艰巨性和复杂性,、其中有许多可贵的经验教训值得记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