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纪之交 ,把什么样的高等教育带向 2 1世纪 ,这是摆在全国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研究课题。德育在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中居于首要地位 ,它决定着办学的方向 ,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 ,正确定位德育目标体系既是时代的要求 ,又是培养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高等院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认为多元化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学内涵多元化是高等教育多元化的核心体现,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课堂教学等方面阐释了多元化的教育思想,强调多元化理论应是实现本科生培养质量提升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一、加强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所谓素质教育,就是要利用后天教育充分发挥提高人的身心发展潜力。它是针对“应试教育”克服高分低能而提出的。它是培养学生具有适应社会生存和发展,改造社会所需的全面素质,包括思想品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教育、身心素质教育、文化艺术素质教育及劳动技能素质教育等方面。总的说来,就是提高人的整体素质。 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摇篮。高校培养的人才应是具有广博的知识结构、有很强的业务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4.
环境教育是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形势下提出环境教育,即注重人文生态的培养,强调环境因素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性,目的是从教育的本质出发,针对社会价值观念和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提出应对措施,使高等教育在促进社会进步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学术能力和非学术能力是大学生、研究生必须具备的两部分能力。二者辩证统一 ,在主体的认识过程中互相作用、互相促进。非学术能力是每一个人成就事业所不可缺少的能力。高等教育要坚持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观 ,强调、重视大学生、研究生的非学术能力及其培养 ,使其学术能力和非学术能力达到和谐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学术研讨会在盐城工学院召开,论文主要从小康社会的概念梳理、教育公平、制度创新、创新人才的培养、高校的社会职能、高等教育的结构优化、高等教育质量、终身教育、民办高等教育、地方高等教育等方面展开论述,认为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大业息息相关,呼吁业内外人士协力同心,促使高等教育改革加快步伐,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对于学生的发展,其重要的方面是让学生得到不能忘却的素质.素质作为人的禀赋,是可以在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下形成和发展的,并形成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结构.素质教育是培养人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活力与动力,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文明从社会整体角度来看是指“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杨叔子:《永必求真,今应重善》,《高等教育研究》1997年第1期)。从个体角度来看就是指一个人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继承、发展的程度和在思想、品德和情操等方面的修养(黄麟雄等:《中国21世纪需要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6年第5期)。它不仅表现在物质上,而且表现在文化与伦理道德上。现在在高等教育中,大家都在谈实施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目标是要把大学生,包括研究生培养成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包括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其集中表现是一个人的…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全面发展──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价值观的体现1、理论根源: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教育观的核心内容,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同一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紧密相联,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和生产关系相适应,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前提下,才能实现。这就为党的教育方针的制定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2、指导思想:党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同我国具体国情和…  相似文献   

10.
当前 ,高等职业教育被《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确定为今后一个时期高等教育事业大发展的重点。高等职业教育是在完成高中阶段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门教育 ,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普通高校应充分发挥其办学优势 ,进一步解放思想 ,抓住机遇 ,深化教学改革 ,努力培养出适应生产、服务、管理等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和我国教育方针中的全面发展及人的全面发展与全面发展的教育这两组概念,其各自内部及其相互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在马克思那里,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哲学、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概念,它指向于人类个体与整体的全面发展以及两者的协调统一与和谐发展,而我国教育方针中的全面发展则是一个教育学的概念,它指向于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同样,在马克思那里,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一个经济学的概念,其着眼点指向于培养合格的劳动力,而我国教育方针中全面发展的教育则是一个教育学的概念,其着眼点指向于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无论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还是我国教育方针中的全面发展,都包含了人的全面发展与全面发展的教育两个意思,前者是目标和方向,后者是途径和方法,它们是一体两面、不可分割的整体。  相似文献   

12.
美国大学通才教育的历史演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高等教育的理想。为社会培养专业人才,也是高等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美国大学通才教育的产生正是为了调和两者的矛盾。通才教育模式在美国大学历史演进中的复归表明,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受教育者在社会中的选择越来越复杂、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要求日益提高的情况下,通才教育是值得借鉴的模式。  相似文献   

13.
《蔬菜栽培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能力是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性能力,也是高等教育推行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而现行高等教育制度存在着种种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因素.因此,应从加强实践环节、推进教学体制改革、引导学生转变观念等方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借鉴"三线一圆"企业管理理论,把高校看作一个"生产"人才的特殊"企业",将该理论中用于描绘企业生存和发展美好蓝图的业务线、制度线、声誉线和文化圆这四个抽象的管理元素用于构建高校教育管理的新模式.指出在高等教育工作中,通过强化高等教育事业的业务质量线、制度管理线、品牌声誉线,夯实校园文化内涵圆,从而构建全面造就人,综合发展人,科学培养人这一高等教育管理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5.
我国加入WTO以后 ,对高等教育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更有效地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 ,素质教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关键。高校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并非只是培养大学生具备某些实践能力 ,而是要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人格健全的人 ,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水准 ,发现、发扬和爱护学生的个性 ,使每个学生都能做到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相统一  相似文献   

16.
王凤玲 《中南论坛》2009,4(1):11-13
探讨大学素质教育目标首先须明确其确立的依据即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高等教育对象的特殊性、社会科技与经济发展的特点、高等教育面临的新形势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这些因素,笔者认为大学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必须体现在四个方面:(一)培养生动活泼、全面发展的人;(二)培养合格的现代公民;(三)培养具有一定专业学科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17.
人的全面发展是高等教育的本质要求和最高价值取向,是人的能力提升、道德完善和价值判断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更是大学生人文素质提升的目标指向.文中旨在从人的全面发展视角,探究独立学院大学生骨干人文素质提升的新路径,从而增强高校人才培养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判断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一流大学群体的水平和质量决定了高等教育体系的水平和质量。因此,为了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增强我国在世界上的核心竞争力,近些年,党中央作出了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一系列战略决策,以期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而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关系着“高校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和“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这两个根本性问题。可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更应将一流的思想政治工作视为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志,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的全过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不懈努力。面临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势、新内涵、新要求,加之部分大学生价值观扭曲、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高校不良风气滋生、社会非主流声音宣扬、媒体“碎片化”负面舆论营销诱导等各种新挑战,高等学校尤其是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应紧紧把握“四新”,剖析时势,探究如何更...  相似文献   

19.
高等院校的课程体系与人才的培养方案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从学生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出发,根据培养方案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构建一套符合高等教育规律、具有民办高校特色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关于“基础化、专业化、精细化、综合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性思考,旨在加强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与创新能力培养。通过文化素质课程的教改实践,为民办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一个具体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0.
建构中国高等教育人文精神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进程中 ,文明的整合与知识的全球传播使中国高等教育面临重视人的价值 ,有效开发和培养人的全面能力的挑战 ,为适应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 ,也为不断提升良好学术氛围 ,中国的高等教育应建构人文精神 ,其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 ,特别是深化对教育的双重价值及人文社会科学地位与作用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