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今废除死刑制度已成为国际趋势,中国刑法中仍规定五十多个罪名适用死刑,死刑制度有很大的弊端,例如死刑会激发犯罪、死刑制度可能是某些冤假错案无法挽回、死刑制度过于残酷等。中国应该逐渐从事实上废除死刑,使每个中国人能都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相似文献   

2.
焦蕾 《决策与信息》2011,(10):25-26
当前在世界范围内,打击腐败犯罪已经逐步上升为国际间刑事司法协助的重要内容,国际社会,包括中国在内的众多国家正面临来自腐败犯罪的严峻挑战。这类犯罪分子通常采用犯罪后逃往外国的方式以期逃避制裁,而且在我国司法实践申,由于死刑的存在和各国在死刑认识上的差异,死刑不引渡原则成为签订引渡条约的障碍,阻碍了对腐败犯罪的制裁。为了有效制裁腐败犯罪,谋求长远解决方式是一种务实和必然的选择。本文通过深入分析旧制,博众家之长,提出了包括尽可能与外国签订双边引渡条约、扩大引渡法律依据的范围、建立承诺和保证系统以及某种监督机制等对策,力求解决死刑犯不原则与反腐败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3.
《领导文萃》2010,(4):12-14
<正>英国毒贩阿克毛2009年12月29日在中国被执行死刑。此事"引爆"了欧洲媒体,震动了世界舆论,更引起了许多国家对死刑制度的激烈争辩,但争论更多的却是"死刑该不该被保留。"自意大利刑法学家贝卡里亚1764年在《论犯罪与刑罚》中提出废除死刑的呼吁以来,世界各国有关死刑存废已经争议了200多年。仅仅在几十年前废除死刑的欧洲人,现在却以"死刑是剥夺人权"为由向世界其他国家施压。但即使是  相似文献   

4.
一直以来,毒品犯罪都是我国重点打击的对象,而将毒品犯罪严刑峻法也是我国始终坚持的目标。我国作为少有的几个毒品犯罪死刑适用的国家,频繁和普遍的适用死刑,也给司法和社会带来一定的困扰,为了追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兼顾宽严相济的政策,文章根据《全国部分法院审理毒品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规定,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概括近年来导致毒品犯罪案件从死刑立即执行改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法律     
《领导文萃》2010,(12):8-9
中国加强法治强力禁毒 中国将毒品、性暴力、有组织犯罪、走私以及腐败视为白黄黑蓝红5种危机。中国政府认为,“五色危机”严重威胁国家安全,因此出重拳打击。中国不顾日本强烈反对,对日本毒贩执行死刑。去年对英籍毒贩执行死刑时,中国严词拒绝了英首相提出的减刑要求。中国外交部表示,中国依法处理,外部势力不得干预,希望英国能理性对待。英国只能默默地接受这一带有教训口吻的棒喝。  相似文献   

6.
自从1764年,意大利刑法学家贝卡利亚在《论犯罪与刑罚》中首次提出废除死刑和严格限制死刑的主张以来,关于死刑存废问题经历了长达三百多年的争论。面对世界废除死刑愈演愈烈的国际趋势,中国的死刑选择应当何去何从?本文建立在尊重社会价值取向与道义论的基础之上,分析中国死刑存在的原因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十年来,毒品犯罪活动日益猖獗,社会危害性日趋严重,犯罪形势十分严峻,司法机关在打击毒品犯罪时多采取从重从快的处理方式,死刑适用数量节节攀升,违反了刑法的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也侵犯了罪犯的生命权,更是与当下的刑法人本主义相背离,由此,在立法完善滞后的情况下,有必要在司法适用中加以限制。  相似文献   

8.
关爱女童     
《决策探索》2013,(5):2
最高人民法院5月29日公布三起侵犯未成年人权益犯罪典型案例,其中鲍某某强奸、猥亵儿童被判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经最高人民法院复核核准,罪犯鲍某某已于近日被依法执行死刑。最高人民法院相关人士表态:今后将指导各级法院进一步加大对侵犯未成年人  相似文献   

9.
恐怖主义犯罪已成为当代最严重的国际罪行之一,严重影响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中国现行的刑事立法在有效遏制恐怖主义犯罪方面存在不足。因此,完善中国的刑事立法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恐怖主义犯罪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责任事故犯罪的犯罪主体不包括单位犯罪主体。绝大多数责任事故罪的危害结果都规定的较为抽象。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有必要对责任事故犯罪的犯罪主体和犯罪结果进行修改。  相似文献   

11.
时至今日,大学生犯罪问题已愈演愈烈,据中国犯罪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法学教授康树华所作的一项调查表明:1965年,大学生犯罪占整个社会刑事犯罪的1%",文革"期间,大学生犯罪占整个刑事犯罪的2。5%,而近几年,大学生犯罪占整个社会刑事犯罪的17%。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大学生犯罪率上升呢?这与社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大学生个体素质有着很重要的关系。大学生犯罪原因及如何预防成为当代社会关注的问题和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张玉姝 《经营管理者》2011,(4X):297-297
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治安系教授张弘老师提出的犯罪预防理论中的犯罪三角模式,客观的描述了犯罪的三要素:犯罪动机、犯罪机会、犯罪能力的互动关系,揭示了犯罪行为的规律,提出了其中的犯罪机会预防是犯罪预防的核心所在。通过控制犯罪机会,可以卓有成效的降低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马荣海 《经营管理者》2013,(16):239-239
死刑存废之争由来已久,从贝卡利亚开始,围绕着死刑的存废争论就一直持续着。死刑是在人类文明进步到一定阶段之后,人类之间的同态复仇退出历史舞台,惩罚犯罪者的权力收归国有,死刑也伴随而为国家行使。死刑的存在对社会的稳定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对有些类型的犯罪来说,死刑是一种过于残忍的处罚方式。就我国当前来说,死刑的适用还是过于宽泛,因此,本文将围绕着缩小死刑的适用范围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4.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现状一是从犯罪性质看,盗窃犯罪最为突出。许多青少年贪图物质享受,从小偷小摸最终走向盗窃犯罪。二是从犯罪形式看,两人以上共同犯罪人数增多。一些青少年由于过早辍  相似文献   

15.
苟渝绚 《经营管理者》2012,(7X):328-328
轰动一时的吴英集资诈骗案二审宣判死刑,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经济犯罪应不应当废除死刑再次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经济犯罪的发生有较大的社会因素作用,其危害性也不至于剥夺其生命,更毋论死刑的工具性推定无法实现惩罚与改造犯罪的价值。笔者认为,尊重生命,保障人权应该从经济犯罪开始。  相似文献   

16.
从我国《刑法》的规定看,商业贿赂犯罪配置的刑罚主刑从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直至死刑,附加刑有罚金、没收财产和剥夺政治权利.对比西方发达国家刑事立法及有关国际条约的成熟经验看,我国商业贿赂犯罪刑罚的配置主要存在:重受贿轻行贿、附加刑设置和死刑适用问题.对此笔者提出完善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刑事对茕的制定必须能遏制犯罪的浪潮,本文从犯罪原因和犯罪现象出发,结合当前大的社会背景即金融风暴影响下的就业率低下,经济思潮下的崇拜主义,黑恶势力和不安全因素的频发,从而决定了此种环境下的特定犯罪滋生和影响。认为只有制定适合当前应对犯罪的刑事对策,能更好地预防犯罪、打击犯罪,更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保障人民权利。  相似文献   

18.
齐晓舒 《经营管理者》2011,(12):188-189
<正>青少年是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群体,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同时也是充满危险的的年龄阶段。在青少年阶段,由于在年龄、心理、生理特点等因素的影响,拒腐蚀能力较差,成熟性和自我保护能力远不及成年人。青少年犯罪问题十分突出,犯罪比例攀升,青少年犯罪低龄化加剧以及出现青少年再犯罪等法律  相似文献   

19.
(《刑法修正案(八)》中对死刑的改革可谓是我国刑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进步,此次改革废除了13种非暴力犯罪的死刑,对死刑的适用年龄和死缓的减刑规则上面都做出了一些规定,这些改革有着积极的一面,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在这些改革背后所隐藏的问题,笔者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对此次死刑的改革做简要的评析。  相似文献   

20.
关于我国金融网络犯罪的立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敬 《管理科学》2002,15(1):65-67
在介绍金融业网络犯罪的概念、特征和分类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金融业网络犯罪的现状和立法状况,最后提出了在制定网络金融交易的法律规范中两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