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江西社会科学》2018,(4):104-110
时间作为现代小说叙事艺术的重要一维,对现代小说的内容、形式、结构等均具有重要影响。中国现代小说在其从传统向现代的历史转型过程中,蕴含独特时间形式与审美意义。从现代小说时间观念变革新方向、文本时间设置与叙事功能、时间形式的叙事意义等方面,可以透视出现代小说家们在其文学实践中的时间艺术策略与小说文本的独特审美旨趣。  相似文献   

2.
伍尔夫是一位充满实验精神的小说家,她关注小说艺术的发展,追求小说形式的革新。她的小说表现出明显的空间意识。文章运用现代小说空间形式的批评方法,从叙事并置、多视角叙事、叙事支点等方面探讨伍尔夫小说的空间形式特征,力图为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伍尔夫小说提供一种有益的解读途径。  相似文献   

3.
“五四”时期中国小说的现代变革,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描述为从“史传”模式到现代叙事的转型,这其实也就是一个“文”的观念独立的过程。“五四”时期,中国小说在审美对象、审美方式、时空观念等方面一系列的变化,都是通过与“史传”模式的分离表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4.
“真实“的分析:以“新写实小说“和“先锋小说“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小说创作中出现的“新写实主义小说”和“先锋小说”,无论在文学表现形态即表现、叙事语言、叙事策略等方面,还是对生活本质的把握上所进行的深层次审美探索,都是对传统真实性理论的革命性冲击,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审美姿态已不是唯一的选择,以小说叙事方法、叙事策略的变化为潮流的文体革命率先把人们的阅读带入新的视野。对“真实”这一文艺理论中富于思辩性命题进行重新考察,有助于理清创作主体、真实性、小说叙事的基本  相似文献   

5.
清末民初小说家响应"小说界革命"的号召,拔高小说的社会功效,注重小说的实用价值,这种功利主义的追求,使得社会小说突破既有文体框限和题材藩篱,具有连通"寓言体"与"写实体",穿插鬼域与人间,跨越家庭空间与社会广域等多重叙事结构模式,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叙事拓展了多种可能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小说与现代小说时空观念的变化过程中,本文初步探讨了重复这个具有悖论意义的叙事手法的功能及其表现。小说家在利用重复的叙事手段来征服时间的过程中,创造了一种具有深层审美意竭的文本。而重复本身的本体意义得到了升华,在小说的时间文本中显示出非凡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冰心依据新的审美要求重新剪辑小说时间,借助叙事角度的转换表现自我,淡化情节而突出氛围,体现出更深层的审美意识,拓展了其小说的表现空间,以自己的独特叙事模式为中国现代小说叙事提供了初期的资源。  相似文献   

8.
论现代小说的空间叙事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12  
从时空维度看,小说首先表现为一种时间性的存在,因此小说叙事必须遵循某种特定的时间逻辑;但小说同时也是一种空间性的存在,所以小说叙事也必须遵循某种特定的空间逻辑。很多现代小说家不仅仅把空间看作故事发生的地点和叙事必不可少的场景,而是利用空间来表现时间,利用空间来安排小说的结构,甚至利用空间来推动整个叙事进程。然而,对空间的利用和强调,决不能导致对时间的忽视和“超越”。“空间性”和“时间性”的创造性结合,才是未来小说发展的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9.
丁帆 《湖南社会科学》2007,2(1):136-139
废名是前期“京派小说”的中坚作家,其乡土小说被称为“田园牧歌”和“乡土抒情诗”,这与他的文化价值立场和叙事风貌有关。在小说叙事上,废名开了中国现代小说“散文化”和“诗化”的先河,而其田园归隐情结这种反现代的审美现代性的文化追求也具有“先行性”。这就是废名“田园诗风”的乡土叙事在中国新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比:一种小说结构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比是隐含在小说情节背后的基本叙事结构,是小说意义呈现的基本方式,小说世界中呈现的对比关系是小说与存在的对应关系的艺术化展示,表现了人们把握存在的渴望。小说中的对比分显性和隐性两种,分别显示出小说的“表面意义”和“深层意义”,以此作为尺度可判定小说张力的大小和小说的优劣。揭示出小说最基本的对比结构类型,具有文本和阅读的双重意义,小说家通过对比展示小说意义和对存在的思考,读者通过把握对比这个秘密通道使得小说家预设在小说中的意义得到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11.
姚皓华 《东岳论丛》2006,27(3):143-146
运用小说叙事学观点和方法对中国现代重要小说家郁达夫的小说叙事风格进行研究,可以看出郁达夫小说在叙事风格方面与中国传统小说有着本质区别,郁达夫小说呈现出散文化而非史传化的叙事风格,对中国小说现代转型作出了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2.
诗化叙事与人生救赎——中国现代小说中的审美现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小说的叙事传统中一直有一个"呼唤现代文明"式的历史主题,而在对现代小说的研究中也相应地存在一个中心价值——文学对历史进步主题的呼应。这一表现与评价模式同样规范着现代小说的体式。现代作家的诗化叙事正是逸出这种规范后的小说实践,其中也正蕴含着小说文体解放和生命自由的可能。"诗化小说"接续的更多的是王国维曾经实践过的现代性理路,既强调小说的审美特性,又不忘与人生"救赎"关联;而这种小说的拯救功能与强调"小说救世"的社会历史意义的不同在于,诗化小说参与中国现代性建构时不再需要经由"小说救世论"的认定方可获得自身的价值依据。诗化叙事有效地克服了心灵单一化、粗俗化所带来的叙事局限,在文体形式和文化理念上使小说叙事获得了双重解脱。  相似文献   

13.
捷裔法籍作家米兰·昆德拉既是一位存在意识较为强烈的小说家 ,也是一位有着明晰小说史观的批评家。本文分析了昆德拉在其小说与理论中表达的小说史观念。昆德拉认为 ,小说史不同于一般的历史 ;强调小说审美价值与小说发现精神的连续性 ,成为昆德拉小说史观的根本立场。这一立场具有二重含义 :其一 ,小说史具有时间上的连续性、顺延性 ,现代小说因此而成为一个历时性艺术整体 ;其二 ,小说史具有空间上的扩展性、绵延性 ,“欧洲小说”由此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共时性艺术整体。昆德拉的小说史观 ,除了体现出他作为小说家特有的实践意识外 ,还与他对小说现状与命运的忧思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小说“多重叙事”是应“泛叙事”浪潮中文学叙事的机遇与挑战而提出的。小说以“多元化统一”的语言表意方式与“以小见大”的叙事审美特点,在建构方式上形成了以叙事主体与“个体—群体—国家”相关联的“多重叙事”结构。小说“多重叙事”理论的提出,在理论层面,推动了文学领域“双重叙事动力”的深入与细化;在实践层面,实现了小说文本内外真实性的多重解构与再建构。  相似文献   

15.
张志忠 《晋阳学刊》2009,(3):96-104
与卡林内斯库的审美现代性理论不同,米兰·昆德拉提出的“欧洲小说”观念,是以审美现代性对抗“资产阶级的现代性”的源头所在。米兰·昆德拉在小说理论和创作实践中展现出了对资产阶级的启蒙现代性的批判,和对审美现代性立场的坚执中产生的反省,阐述了他独特的“欧洲小说观”与审美现代性起源新说。他站在小说家的立场上,以审美现代性的态度,审视和评判现代生活,深入地考察了现代人生存中的一系列现象:媚俗,舞者,轻与重,快与慢,记忆与遗忘,革命、鸟托邦与抒情姿态,等等,犀利地揭示出其中的现代性悖谬。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现代小说中,死亡叙事文本中如铁屋子、家、旷野等特殊意象与中国社会、中国传统文化和知识分子精神困境之间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这些文化场景包含着人类精神世界的信仰和特定的文化价值观,沉淀着现代作家特定的心理感受,体现出对生命敬畏的历史性内涵,拓展了中国现代小说死亡叙事的审美空间。  相似文献   

17.
李国平 《殷都学刊》2009,30(1):89-93
社会小说是现代通俗小说中最重要的门类.而在现代大众传媒的影响下,这些社会小说一方面将清末至民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纳入小说,另一方面又吸纳了众多野史(政界轶闻),同时还把大量的杂闻(花边新闻)融入其中,凡此都表现出鲜明的新闻性特征.这些社会小说之所以具有新闻性,是因为其作者多数是以报人而兼小说创作的.新闻性无疑增强了这些小说的可读性,也易于与读者产生共鸣,但对新闻事件的强烈兴趣又导致这些作品大多重事不重人,长于叙事却拙于写入,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又损害了其艺术性和结构的完整性,成为其致命弱点.  相似文献   

18.
在传统小说与现代小说时空观念的变化过程中,本文初步探讨了重复这个具有悖论意义的叙事手法的功能及其表现。小说家在利用重复的叙事手段来征服时间的过程中,创造了一种具有深层审美意韵的文本。而重复本身的本体意义得到了升华,在小说的时间文本中显示出非凡的魅力。  相似文献   

19.
张世君 《学术研究》2005,(10):135-138
明清小说评点家从看戏的审美视角评论小说文本,借用了一系列戏曲概念,诸如楔子、折、关目、收煞等。这些概念表现出评点家以舞台艺术的空间观念看待小说叙事,引导读者对小说文本做舞台时空表演的理解,也表现出评点家特别关注小说的结构艺术。  相似文献   

20.
2001年的中国小说除极少数作品表现出作家别致的想象和独特的叙事方式外,多数小说延续着上个世纪末的创作趋势,但创作状态从弥散走向清明;现实叙事在直面社会热点与关注普通人生的两端展开,“反腐”小说更有意挖掘复杂人性、关注普通人生的叙事透出诗意的追寻;历史叙事有着文学把握历史的个性特性;爱情婚姻的母题表现出与实际生活的贴近,但此岸的表达却淡化了灵魂、精神的向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