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带一路”倡议及其沿线地区始终是冷战思维主体关注的战略地带,在涉及中国周边的区域、跨区域安全与经济合作,触及当今国际秩序主导大国及其阵营的传统势力藩篱时,经常遭到其发起的地缘冷战思维挑战。从现有研究“一带一路”遭遇地缘冷战思维挑战的文献来看,不仅数量稀少,而且对地缘冷战思维的认知比较笼统与模糊,有将冷战思维与传统地缘学说强行捏合之嫌:一是在用学理解构现象时,没有从政治经济学内含的“历史延续性+现实继承性→衍变”的多维度、整体性视角解读地缘冷战思维挑战;二是在解构现象基础上进行理论归纳时,没有关注到地缘冷战思维带来的挑战虽具有地区性,但实则是以地区和跨地区的特性体现着国际政治衍化的全球性。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提出再研究构想,即从冷战遗留视角界定地缘冷战思维挑战概念并建构相关学理框架,然后以此作为再研究的工具,析出地缘冷战思维挑战的动因及施动路径,再从两个方向,即中国倡议和实践“一带一路”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选择方向,西方大国及其阵营主导世界秩序与护持地区霸权、压制和扼杀“异质行为体崛起→分享全球治理权”的方向,解析这两个方向产生冲突的结构性的深层原因,追溯和比较该冲突在不同运行方向...  相似文献   

2.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丝绸之路世界遗产的成功申报,为我国开展文化遗产国际区域合作提供了有利契机。以此为基点,我国文化遗产的国际合作实践突破了以往倚重国际公约的既定保护模式,在合作框架、范围及方式上都有了极大的发展,但还存在国际公约的带动作用有限、区域合作具体制度有待深化以及文化遗产合作的独立价值未能彰显等问题。当务之急,是应当通过加强利用传统公约合作机制、深化区域平台合作机制、倡导文化遗产独立合作机制三重步骤,重构我国今后的文化遗产国际区域合作之路。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对于理工科人才主要偏重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在服务社会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于理工科人才走出去和请进来提出了新的知识与技能要求。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在继续加强理工科专业教育培养的同时,科学合理地增加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教育,以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俞辉 《国际公关》2023,(16):39-41
本文探讨了“一带一路”倡议对欧洲的影响。文章介绍了“一带一路”倡议的起源和目标,并概述了欧洲在倡议中的地理、历史和经济位置,详细讨论了“一带一路”倡议在欧洲的机遇,包括经济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文化交流的增强以及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推动,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对欧洲的挑战,包括经济竞争压力、政治价值观的差异和安全与法律问题;通过案例研究分析了匈塞铁路项目、亚得里亚海港口项目,展示了这些项目在欧洲的实施情况以及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总结了“一带一路”倡议对欧洲的总体影响,并提出了欧洲应对挑战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一带一路"是我国新时期实施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河南省作为"一带一路"的中心节点,"一带一路"倡议为河南竹编文化产业构建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和新的挑战。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构想的背景下,河南竹编文化产业发展要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实施河南竹编文化产业"走出去"战略。  相似文献   

6.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最新诠释。它与马歇尔计划都有对外援助的内容,但二者本质不同。主要表现在:第一,时代背景不同。马歇尔计划产生在冷战时期,而"一带一路"倡议是当代中国为了带动世界经济复苏而提出的。第二,战略目标不同。马歇尔计划是为了遏制苏联、称霸世界,而"一带一路"倡议是为了引领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发展。第三,实施手段不同。马歇尔计划是靠援助欧洲来称霸世界的,而"一带一路"倡议主张采用和平方式带动全球经济的复苏。第四,作用影响不同。马歇尔计划促使战后的西欧唯美国马首是瞻,目的是反苏;而"一带一路"倡议打破了意识形态的界限,引领各国摆脱经济危机。  相似文献   

7.
自2013年以来“,一带一路”从愿景到行动,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落地生根、深入发展,取得显著成就,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广泛支持,开拓出一条贯通沿线国家、区域共同繁荣的共赢之路。本文首先梳理了“一带一路”倡议的起源及其发展的三阶段,其次阐释了“一带一路”倡议的理念,指出“一带一路”是当前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顶层设计,并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在中国外交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的体现。接着概括了“一带一路”的主要成就与挑战。成就涵盖政治、经济、人文、生态等多个领域。挑战主要来自美西方国家、澳印日等国、东道国以及中国自身内部四个方面。最后,扼要分析了新阶段“三大倡议”与“一带一路”之间的关系,并针对面临的挑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一带一路”倡议下,做好民族文化传播工作,不仅有助于挖掘民族文化财富,还能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但从实际来看,民族文化传播还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民族文化传播积极性不足、采用方式较为落后单一、文化传播平台较为欠缺等,对民族文化传播发展带来极大的影响,新时期下要注重对这些问题展开深入分析,并采用极具针对性措施进行优化改进,在促进“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的同时,中国优秀民族文化也能得到有效传播与弘扬。鉴于此,本文对“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文化的传播路径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9.
于芳 《国际论坛》2020,(2):127-140,159,160
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德国积极加入亚投行,成为创始成员国和最大的域外出资国,但同时又持谨慎态度,"中国威胁论""地缘战略论"日益增多。借助国际信任理论从国家精英层面、组织层面、社会层面对德国立场分析发现,德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矛盾很大程度上植根于德国不同层面对中国的认知和信任程度不一致。德国总理多次访华,积极支持中德扩大合作;德国商界从务实合作中获益匪浅,但随着中德在高科技等领域的竞争加剧,德国商界担心自己的技术优势被超越,合作的意愿有所动摇;德国外交部、议会等机构强调西方价值观,认为"中国模式"带来制度性挑战,担心中国会走上霸权之路。由此可见,德国参与"一带一路"合作更多是基于理性的利益考虑,中德之间缺少基于共同价值观的、广泛的社会认同和民意基础。对此,中德之间应当加固现有合作,寻求更多共同利益;同时更应当加强机构间交流与对话扩大共识,加强中德人文交流,在上下两个方面塑造共享理念,产生积极的身份认同,减少德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疑虑,加强相互信任。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历史潮流势不可当。话语权博弈是大国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合作话语权领域却面临一定的困境。从依附论的角度看,国际合作话语权领域仍呈现鲜明的“中心-外围”的依附结构,“外围”的发展中国家在范式、理论、价值、传播等维度均存在对美西方等“中心”国家的“话语依附”。2013年以来,“一带一路”倡议实现了中国国际合作话语权从理念到行动、从愿景到现实的转化,在提供实践场域、供给理论养分、搭建交流桥梁、壮大传播平台等方面为磨砺和增强中国国际合作话语权提供了有利条件,与此同时,变革国际合作话语体系的不平等格局、提升中国话语权的事业仍任重道远。随着共建“一带一路”进入第二个十年,中国应将国际合作话语权建设作为未来工作的着力点,通过完善理论建设、凸显价值追求、开展话语对接、优化话语传播等路径,着力提升中国国际合作话语权的影响力,助力广大发展中国家摆脱对美西方国家的话语依附,共同为实现新型国际合作积极发声、贡献智慧。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12—2016年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研究了“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显著地促进了中国以全要素生产率和全球价值链攀升等指标衡量的企业高质量发展;从长期来看,这一政策效应呈现出逐渐增强的趋势。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企业高质量发展主要是通过企业技术创新和资源配置效率提升来实现的。上述结论为“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微观证据,为推动中国经济更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近十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22年拉美主要国家阿根廷正式签署“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标志着“一带一路”倡议在拉美逐步走深走实。尽管如此,拉美世界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反应并不相同,同为拉美大国且与中国经贸合作持续深化的巴西尚未表态,这一现象与中国同拉美国家持续深化合作的现状和愿景相悖,表明拉美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存在差异。从拉美学者对“一带一路”的差异化认知入手,分析拉美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认知差异形成的原因,从而为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在拉美的深入发展提供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13.
一带一路倡议是新常态下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中国顺应全球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有利于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发展和繁荣。金融作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过程中资金融通的重要桥梁,支撑着各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而金融外交作为整体外交的重要一环,保障着开放战略的不断深化和有效执行。作为金融外交的重要内容之一,金融合作是中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手段,是中国深度参与国际金融体制改革和建设的重要工具。当前,以分布式技术、互联技术、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中国的金融科技产业快速崛起,正逐渐成为全球金融科技领域的领导者。在这一新浪潮中,应该厘清金融科技发展的重要性,分析金融科技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张陈继 《国际公关》2022,(23):118-120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与国民经济体系建设密切相关。结合目前经济发展状况,笔者对“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必要性、现状及发展策略进行了总结与畅想,以期为民族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16.
2016年以前,柬美关系基本上保持了稳定。但自2017年初以来,柬美两国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两国关系有趋冷的倾向。这与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亲华以来东南亚国家纷纷加强与中国友好关系的大趋势保持一致,可以认为这是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挫败。其实,“亚太再平衡”战略本身就是冷战思维的一个产物,为的是维持其霸权的一己之私,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大趋势、大格局格格不入,注定不可能成功,相信东南亚各国人民能够看清。柬美关系的趋冷客观上有利于“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顺利实施。然而,在中美对弈东南亚的棋局中,基于各自的利益考量,柬美关系仍存在很大的变数,这给“一带一路”合作带来潜在的风险。我们可以从分析柬美之间的利益关切入手,分析造成柬美关系趋冷的原因,并从中查找风险点,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7.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至今已经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境外经贸合作区可以有效规避企业向“一带一路”国家“走出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宏观的中外关系不稳定、中观的商业环境不确定以及微观的工程项目管理和实施规则不熟悉等风险。为了更好地助力“一带一路”倡议,深入研究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发展现状、主要特征,并提出促进其可持续深入发展的对策,运用文献调查和比较研究的分析方法,通过已有新闻、报刊、文献等资料的查阅与整理,对截至2016年9月通过商务部、财政部考核的20家境外经贸合作区的现状进行分析,对其基本特征进行归纳。研究发现,当前境外经贸合作区多以中方企业主导投资建设,产业结构以中低端产业为主,主要分布于亚非发展中国家,入驻行业类型有集群发展趋势,在合作机制、产业定位、盈利模式、配套体系等方面面临困境。研究表明,在促进境外经贸合作区可持续发展上,应健全中外双方顶层设计和基层协调,奠定制度保障、积极吸引外方参与建设和运营,强化中外优势互补、完善相关的配套和支撑服务,便利合作区专注发展、创新合作区转型发展,提升合作区自身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阿尔巴尼亚共和国位于巴尔干半岛西部,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一。自从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阿两国在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有了更深层次的合作。在阿尔巴尼亚政治、经济及文化背景下解读其高等教育法,可以发现作为欧盟候选国,该国高等教育的核心是依托欧盟高等教育体系,积极融入博洛尼亚进程,与欧盟成员国互通高等教育资源,实现高教和科技一体化。阿尔巴尼亚的高等教育十分重视实践教学,保证了学员实践技能的发展。中阿两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高等教育合作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9.
阿尔巴尼亚共和国位于巴尔干半岛西部,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一。自从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阿两国在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有了更深层次的合作。在阿尔巴尼亚政治、经济及文化背景下解读其高等教育法,可以发现作为欧盟候选国,该国高等教育的核心是依托欧盟高等教育体系,积极融入博洛尼亚进程,与欧盟成员国互通高等教育资源,实现高教和科技一体化。阿尔巴尼亚的高等教育十分重视实践教学,保证了学员实践技能的发展。中阿两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高等教育合作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0.
"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产生了大量的人才缺口,人才的匮乏对中国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以人才需求类型、地域分布、素质特征为出发点,基于"一带一路"建设需要提出的国际汉语人才培养模式包含如下六个要素:1.培养理念。人才培养需要树立"全球观"理念和"全人类"的格局感,契合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愿景。2.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的直接目标是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人才支撑。3.培养主体。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主体不再仅是高校,而是转变成中外政府、高校、智库、企业和社会组织等组成的联合体。4.培养内容。建立在现状调查之上的培养内容,以提升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为主,同时融合"一带一路"所需的专业知识,落实"汉语+"的政策方针。5.培养方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不同国情要求人才培养要以国别化的方式进行。6.培养评价。在满足国际人才培养五个标准的前提下,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由多方参与建设而成,从而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模式还需借助大数据挖掘、数据库建设、AI技术等手段,提高人才培养效率。以需求为导向构建的国际汉语人才培养模式,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的建设工作提供学理支撑和应用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