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荀子提出“其有法者以法行,无法者以类举,听之近也”和“依乎法而又深其类”。本文认为,目前学界对于中国传统司法“确定性”问题的讨论应该正本溯源,回到荀子对“法”和“类”的讨论上来,因为,中国从汉代开始的司法传统实质上是荀子“法、类”说的延续和贯通。 相似文献
3.
由于演绎方法的运用,经济学长期被视为一门先验的科学。尽管经济学家试图以经验研究实现对经济理论的检验,但由于证伪主义这一检验方式固有的弊病,经验研究几乎是也只能是理论研究的附属品,始终不能为经济理论提供适当的经验基础。作为一种特殊的经验研究工具,实验方法的引入带来了经济学方法论的变革,有力破解了经验研究在经济学中的困局。实验活动表明了实验并非单纯为理论提供经验证据,同时也是一种有意识的干预活动,不仅以可控、可重复的特性保证了实验结果的可靠性,还以实验知识建立起理论与实验沟通、对话的桥梁,构筑起经济学累积进步图式。相信实验经济学带来的检验经济理论、探索经验规则的能力在不远的将来终究会引起和促成一场经济学革命。 相似文献
4.
大数据时代,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岌岌可危,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研究也越发重要,而关于该罪的法益属性存在诸多争议。本文认为,个人信息应该作为超个人法益进行保护。首先,从刑法教义学角度分析,不能得出该罪保护的法益为个人法益的结论,而是保护个人法益之上的超个人法益;其次,个人信息权是一种被“泛化”的权利,不宜作为刑法法益。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的非个人控制性导致个人信息权的实现没有可行性基础,且个人信息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和公共管理价值,强行保护公民个人信息权的成本过高。 相似文献
5.
6.
《中州学刊》2019,(9)
学界关于法教义学或社科法学作为主流法学研究范式的论争并不充分,原因之一是法哲学视野的省察长期缺失。各部门法学几乎天然就是教义学式的,作为方法论的法教义学常常被誉为法学的安身立命之本。其实,法哲学可以看作法教义学自带的纠错系统或纠偏系统,前者总是站在更广阔的理论平台上检视后者的基本问题和前提问题,追问现代法律从形式到实质内涵的整体意义上的合法性与正当性。对法哲学的理解往往贯穿社科调研的整个过程,决定研究方法的选择、材料筛选的标准、数据处理的方式等,也决定研究者自我反思的深度及其理论推演的原点设定。从法哲学视角看,法教义学和社科法学在相异中不乏相同之处,用沃格林的话说,两者本质上都属于非智性阐释。 相似文献
7.
民营企业要快速成长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寻求规范性给企业带来的可持续发展。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首先要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即建立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人如何设计激励相容的契约来约束代理人,是实现企业长远利益的关键。现实中民营企业如何获得超过行业平均利润的经济租是战略管理领域研究的永恒问题,动态能力理论提供了可能的视角,尤其面对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民营企业能否持续成长是民营企业家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代理人作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其决策正确与否对企业动态能力影响重大。本文建立了基于风险溢价与确定性等价条件下的薪酬激励模型,分析了薪酬激励对民营企业动态能力与成长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法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和对法经济学的批判,都表明法经济学的应用范畴是有限的。海商法研究是适宜应用法经济学分析的典型领域,但我国海商法研究对法经济学理论的应用水平还有待提高,并应以科斯进路作为长远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近日,我以师友之间的关系,采访了萧兵,要他谈一谈学术经历和想法。虽然还不是法拉奇式提问,可也够不敬的了。目的在于尽量保存真实。——周游周游(以下简称周):您才上过高中一年级,不到15岁就当了兵,怎么搞起学术来了?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技术差距的视角研究对外开放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文章选取我国2002-2011年26个制造业行业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半参数估计方法,考察经济开放度和技术差距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经济效应.实证研究表明对外开放以及合理的技术差距会显著促进我国行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加入相关控制变量后,这种促进作用明显加强;人力资本水平与技术差距存在显著的此消彼长的关系;分样本检验结果表明,在人力资本水平较高和研发投入比例较大的行业,对外开放和合理的技术差距两者对行业技术进步的促进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1.
“决策者半数以上说了算”的简单多数决与“总人数2/3、3/4以上才能说了算”的超多数决是最为常用的两种“多数决”。想要合理地使用这两种决策规则,需要对它们的正当性进行比较。简单多数决具有的“中立性”特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平等对待”的价值。超多数决具有的“非中立性”特征,则有可能实现“保护少数”“维持制度稳定性”的价值。但超多数决实现“保护少数”价值所需要的条件极难满足,实现“维持制度稳定性”价值所需要的条件则相对容易满足,因而这种决策规则的正当性只可能基于后者而被证成。当简单多数决与超多数决实现相应价值的条件都能够得到满足时,对两种决策规则的合理选择才需要对不同价值进行权衡。由于简单多数决“固定的多数值”在一定的条件下也能得到“平等对待”价值的证成,而某种特定的超多数决中具有任意性的“多数”值无法得到合理证成,从而面临着“可能强化系统性不正义”的风险。当无法确定简单多数决与作为一类决策规则的超多数决哪个更为正当时,简单多数决仍比某种特定的超多数决更具有正当性。多数决的“多数”值并非越高就越具有正当性。 相似文献
12.
法与经济学分析范式是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法律规则和法律制度的形成、运行及效果,是法学与经济学互动融合的产物.跨学科研究范式和法与经济学自从产生就存在逻辑勾连,经济属性、发展本位、效益价值以及限权理念和法与经济学分析范式的契合决定了法与经济学分析范式在跨学科研究中的适用.这种适用对于丰富经济学与法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强化经济学与法学的当代使命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课堂观察及课后的学生采访,本文采用定性研究法考察了决定英语课堂上中国学生讨论情况的因素。 本文的主要发现是:(1) 中国文化推崇的谦虚美德明显地妨碍了学生们抒发己见;(2) 学生推理能力和英语表达能力之间的鸿沟是引起表达焦虑的主要原因;(3) 教师的角色左右学生讨论中表现。基于上述发现,本文认为,课堂学习由民族性格、教育体制、口语习得心理以及教师角色所决定。因此建议,今后要注意研究课堂学习和其他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文章考察了文化批判理论中坚持精英立场的法兰克福学派与关怀大众文化的伯明翰学派各自的相关理论资源,结合文化研究(Cultural Studies)的相关理论方法.以电影批评的理论话语对英国导演丹尼·博伊尔(Danny Boyle)的两部电影作品<迷幻列车>(Trainspotting,又译猜火车,1996)与<迷幻沙潍>(The Beach,又译海津,2000)相近的艺术形式、美学风貌、表意特征、意识形态性进行递进式分析,揭示其消费性质的艺术形态背后,隐含了提倡社会意义的精英文化形态与更注重消费意义的大众文化形态之间的冲突与妥协,呈现为一种兼顾艺术自律性要求与商业规律的方法与实验. 相似文献
15.
论定性调查的人数问题:是"代表性"还是"代表什么"的问题——"最大差异的信息饱和法"及其方法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定性调查中究竟应该调查多少人,这个根源于"代表性"的问题很现实却又是错向的.本文认为在质性研究的最主要形式"求异调查"中,不是有没有、要不要"代表性"的问题,而是究竟要代表什么的问题.定性调查试图囊括的是"研究主题相关的所有潜在信息",追求的是对"研究主题的归纳程度",而不是定量调查所要求的"代表性"(代表"总体中的全部个体").定性调查只要相对实现了"最大差异的信息饱和",就足以反映信息的整体质性,足以通过归纳来满足研究主题的需要,而绝不在于人数的多少.因此,对于定性调查而言,所谓"代表性"其实是个伪问题,以此来衡量定性调查则是个误区. 相似文献
16.
作为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相结合的"三角测量法"——国际研究回顾与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国际上有关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相结合的讨论中,有一种多元性研究策略"三角测量法"引起了研究者的普遍关注.它指的是在同一项研究中结合使用多元的研究资料、研究者、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来分析同一个问题,以取得对所研究问题的全面深入的了解.本文系统回顾了这一研究方案的形成与发展.文章的分析表明,三角测量法与单一的研究方法相比具有更大的认知潜力,有助于研究者克服单一研究方法的内在缺陷,提高分析的广度、深度以及维度.它同时也被视为是结合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的一种理想的综合性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17.
18.
现代管理理论的本质是制度管理+人本管理。当前,高校财务管理廉政风险问题主要表现为:校(院)长负责制的实施,往往被某些人误解为权力个人化;分工的失衡使财务廉政风险发生的机率越来越高。究其原因,主要有:内部思想根基不正,即人的因素;外部支撑环境缺乏,即环境因素;监督弱化惩治不严,即法治因素。为降低财务廉政风险发生几率,高校应加强自我管理,从思想行为上杜绝腐败的发生;加强制度约束,从制度上制约腐败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