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习惯和习俗不仅是一种重要的非正式制度安排,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影响农村居民消费行为。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并且以少数民族为主的省区,民族习惯和习俗对少数民族的行为具有较大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讲,少数民族生活在习惯和习俗的世界里,特别农村居民受习惯、习俗的影响更大,民族习惯、习俗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影响了农村居民的居住、饮食、衣着等行为。以贵州农村居民为研究样本,采用1978年至2009年的统计资料,运用消费习惯模型,对农村居民饮食、居住、衣着、交通通讯、教育及文化娱乐、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等消费行为进行了计量研究,农村居民的消费主要受滞后一期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两个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从居民行为特征的角度探究扩大消费的方法,旨在研究不确定性下城镇居民消费的习惯形成特征。基于转型时期消费环境和居民心理特征的分析,并经时间序列ARIMAX检验,可知多元不确定的增长经济环境和儒家传统造就并强化了我国居民消费显著的习惯形成特征,其类似一种谨慎的消费行为,不确定性引致的预防性动机将增强其强度,其又会降低不确定性的影响。我国转型时期高速发展的经济和广泛存在的不确定性导致城镇居民消费的习惯形成特征格外明显,消费行为日益谨慎。故为促进居民消费,应从供给侧出发,提高居民收入,健全社会保障等公共制度,以努力降低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消费结构数据和广义矩方法分析了湖北省农村居民消费的内外部习惯形成,结果表明:湖北省农村居民在食品、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与住房支出上有负的内部习惯形成,在文教娱乐支出上有正的内部习惯形成,其他方面的则不显著;城镇居民在交通通讯和医疗保健支出上的示范效应为正,而在住房和衣着支出上为负,其他方面不显著。农村居民消费开始呈现理性特征,但还不成熟。  相似文献   

4.
关注大学生理性消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特殊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在社会大背景的影响下日益多样化、超前化、现代化。高校承担着教育、培养和管理学生的重要职责,所以高校应充分重视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加强对大学生理性消费观的培养。本文分析了大学生的非理性消费现状,提出高校积极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消费社会是一种诞生于后工业社会、具有典型消费特征的人的生存状态.异化消费下的消费主义客观作用于人的存在方式导致人的生态出现了危机、人的异化.弱化异化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突破人的物质占有和精神匮乏的悖论有助于人诉求消费理性和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作为一类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行为不仅关乎自身发展,更对国家与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对河北省工、农、医、师范、经济5类高校1 500名大学生进行消费现状调查分析发现,大学生理性消费占主流,存在分层消费、依赖性消费、同群效应消费等特点,贫困大学生的消费问题尤其值得关注。遵循理性消费原则,依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提出鼓励贫困大学生合理消费、引导中等消费水平大学生科学消费、教育高消费水平大学生适度消费等建议,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陈少英 《中华魂》2000,(6):19-21
新千龙年伊始,媒体喜传佳音: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乡居民生活的"恩格尔系数"(主要指饮食消费在整个生活消费中的比例),首次跌破50%大关。这意味着12亿中国人民的绝大多数,已跨越贫困与富裕的分水岭,走向世代翘盼的"小康"时代;同时,也预示着一个新的消费时代的到来。这是很值得国人高兴的事情。有感于此,笔者愿就消费话题谈些粗浅的想法。  相似文献   

8.
符号消费已成为消费一大趋势。本文探讨了符号消费与商品消费的区别,并重点对符号消费的形成机制及引导策略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关系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剖析。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继承马克思的批判精神,将批判的视角由生产领域延伸到消费领域,提出异化消费理论。异化消费理论为深刻认识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各种不当的消费观和消费行为提供了理论支撑,对深入分析当前大学生群体消费的特征和影响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出现的追求物质享受而忽视精神向度的追求,热衷于超前消费和炫耀性消费,受资本驱使沉溺于网络消费陷阱等消费现象和趋势,具有典型的追求虚假需求的满足、消费行为受资本和消费文化的操纵、通过消费和对商品的占有取代对本真生存意义的追求等异化消费的特征。当前大学生群体中出现的异化消费现象是当代生态危机、人性危机和意识形态危机的重要表征,具有极强的社会危害性。大学生作为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承担着引领社会风尚的重要历史责任,因此,大学生个人及其家庭、所在高校和社会必须深刻认识到当前大学生群体中不当消费观的严重后果以及应对大学生不当消费的紧迫性,及时采取必要行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分析促进我国奢侈品消费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引导我国居民奢侈品理性消费的相关对策,为我国消费者能树立正确的奢侈品消费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信息消费已经成为信息化社会人们消费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主体为个人或非生产经营目的的单位(法人),客体为信息产品或信息服务。随着信息消费和信息技术应用的普及,消费者也逐渐形成了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日常消费的信息化消费习惯,而且其依赖程度将随社会经济信息化水平的逐步提高而不断加强,因此,文中所提出的信息化消费特征与影响因素等8个主题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城乡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扩大内需的关键就是要提高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通过对福建城乡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进行实证研究,得出改革开放以来福建城乡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化波动情况,从而为当前福建省政府调节经济、更准确地贯彻实施扩大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品牌力量日益凸显的时代,儿童的消费心理也趋向于品牌化。本文认为,以年龄阶段划分,儿童的品牌消费心理特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感知阶段的品牌模糊、分析阶段的品牌识别、反思阶段的品牌认同。据此,儿童消费心理的品牌化加工过程则经历认知、理解和接受三个阶段。最后本文指出,家长要从以身立教、理性消费等五方面合理引导儿童品牌消费心理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14.
伦理理性是经济方式运行的深层文化基础,自然经济、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具有不同的伦理理性。当今经济转轨中,大量出现的“道德失衡”现象说明计划经济的伦理理性与市场经济伦理理性存在着尖锐的冲突,无法对市场经济主体进行有效规约,因此,探索西方市场经济伦理理性的形成,揭示西方思想家对基督教伦理的理性化改造、契约化改造、法制化改造、政治化改造和市场化改造历程,对于建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赖以有效运行的伦理理性基础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股市理性泡沫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性泡沫的一般理论模型出发,主要采用久期依赖法(duration dependence)对上证综合指数进行了理性泡沫的实证检验,并用观察性证据(anecdotal evidence)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中国股市的各种特征很符合理性泡沫模型的推论,支持了中国股市理性泡沫的存在性。而中国股市理性泡沫的成因有其制度上的特殊性,这是由我国股市的特殊发展轨迹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6.
从获得感的主体、客体、途径、规则和感受5个方面界定了获得感,并把获得感分为绝对获得感和相对获得感.从理论上分析了消费与获得感之间的关系,并从私人消费、集体消费的角度分析了城乡居民的消费变化及其对获得感的影响.根据五次CSS调查数据分析了城乡居民获得感的变化,提出了提升居民获得感的政策建议:加强供给侧改革,加大对消费市场的研究,创造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产品和服务;提升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和消费水平,缩小贫富差距;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该文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和ELES模型,对2000-2010年的中国城乡居民的收入与消费支出情况进行模型估计,得出收入和消费的依赖关系: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纯收入)的多少直接影响人均消费性支出的规模;城镇居民中消费和收入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而在农村这一滞后性表现得相对微弱。在此基础上估计出各类消费品的支出及其构成,并求得边际消费倾向、需求的收入弹性以及价格弹性等。最后提出,应该进一步有的放矢地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扩大内需的经济政策以提升城乡居民的消费意愿,扩大居民的消费需求,促进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8.
始终认为,所有的物件都是有生命和灵魂的。它的气息无处不在,溶于我们的生活,替我们宠爱着自己。它的存在,提醒着我们其实生命不仅可以而且应该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并享受它给生活带来的缤纷。然而,以往我们总是把拥有物质的多少或者价格的贵贱看得很是重要。我们甚至投入毕生的精力和时间,试  相似文献   

19.
舒心 《社区》2011,(3):29-29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理财不外乎储蓄、节约、投资。可最近女儿却教给我一种新型的理财方式—cpw。  相似文献   

20.
伴随环境问题的日益紧迫,居民家庭生活中的能耗与碳排放问题逐渐成为今后社会关注的重要方面,通过将居民消费研究领域的习惯形成模型引入到居民生活能耗的分析框架中,计算中国居民生活能耗中的习惯量,研究中国居民生活能耗增长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居民生活能耗中存在较大的习惯性成分。通过将居民生活能耗中的习惯因素扣除后,基于协整方程,发现生活能耗中非习惯性成分与中国经济增长和城市化之间是同向变动关系,与工业化是反向变动关系。从降低生活能耗的角度提出了节能减排的相关政策建议,认为:居民的节能消费行为习惯的形成以及节能技术推广应用,在抑制居民生活能耗过快增长中的地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