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人力资本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选择以及进一步对人力资本代际传递的影响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不论是从全国层面还是分不同地区来看,更高的人力资本不仅会显著提高家庭金融资产规模,而且提升了家庭对金融市场的参与从而提高家庭风险资产的比重。同时,人力资本具有显著的代际传递效应,父代人力资本越高的家庭不仅提升了子女重点学校的入学机会,也提高了子女的学习成绩。而家庭金融资产则强化了父代人力资本对子女重点学校入学机会的影响。家庭金融资产对人力资本代际传递的影响状况具有显著的地区差异,在东部地区家庭金融资产规模有助于提升子女的学习成绩,而在中西部地区家庭风险资产比重提升了子女入读重点学校的机会,这也反映出不同地区教育机会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聂焱  风笑天 《江淮论坛》2022,(6):128-134+142
中国家庭是否响应生育政策的更迭变动以及从个体微观角度考察生育影响因素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面对“祖辈的儿童照料支持能够提升生育意愿”的“常识性”结论,需要厘清生育意愿和生育决策的内涵差异。基于23个城市家庭的质性研究发现,祖辈的儿童照料支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目标家庭的生育决策,但不能真正提升生育意愿,相反是有生育意愿的家庭更倾向于寻求祖辈的儿童照料支持。同时,祖辈的儿童照料支持与生育意愿共同影响生育决策,即生育意愿非常强烈的个体,无论是否获得祖辈的照料支持,都保持了意愿与决策的一致性,但当生育意愿不强烈,即使有祖辈的照料支持,也可能最终作出不再生育的决策。  相似文献   

3.
家庭代际关系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田崇玉 《天府新论》2009,(1):108-112
家庭代际关系是家庭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受到宏观社会背景变迁的影响,又与微观的家庭结构、家庭规模等密切联系.随着婚姻家庭研究和代际关系研究的深入与扩展,家庭代际关系研究也开始进入研究者的视野.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家庭代际关系的研究陆续出现不少有价值的成果,这一领域也越来越被研究者重视.总结和借鉴已往学术成果的经验与不足,必将推动今后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江西社会科学》2015,(5):74-80
利用中国居民健康和营养调查数据(CHNS)对我国居民代际收入传递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以子代受教育年限为代表的人力资本投资与以子代职业类型为代表的社会资本投资确实是解释我国居民代际收入传递的重要因素。1991—2011年间,职业因素在代际收入传递过程中扮演着比教育因素更加重要的角色,然而从2004年开始,两者之间的差距有了明显的缩小。此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会带来其居民代际收入传递机制的不同。要提高我国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政府需要在不断完善劳动力市场的基础上,努力保证各个阶层子代拥有公平的受教育机会。  相似文献   

5.
6.
当前我国低生育问题已经成为不争事实,女性教育水平提高强化其在婚姻匹配中的优势地位,对生育意愿与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文章运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7)数据,建立家庭内部生育决策模型,构建以收入赋权的婚姻教育匹配指数,探究婚姻教育匹配对女性生育意愿与行为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婚姻教育匹配指数增加,即妻子的受教育水平越高于丈夫,会显著降低女性生育意愿、减少生育行为,并扩大生育意愿与行为的偏离程度。婚姻教育匹配对低收入、夫妻双方均未接受过高等教育及农村家庭女性生育意愿与行为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并且女性在婚姻教育匹配中的优势增加会显著降低男孩偏好。进一步发现,婚姻教育匹配会通过改变女性生活满意度与性别角色转换度对生育意愿与行为产生影响。因此,围绕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树立新时代婚姻家庭观念等方面制定政策有助于提升生育水平。  相似文献   

7.
李翌萱 《浙江社会科学》2020,(7):77-85+158-159
代际支持是中国家庭代际关系构建的重要基础,子代和父代之间的相互支持并未随着现代化进程和家庭结构变迁而减弱。既往研究更侧重于对反哺型代际支持的讨论,较少涉及父代对子代的支持情况。基于对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老年专卷数据的分析发现,在代际支持内容方面,老年人在经济支持和日常照料方面更倾向于儿子,精神支持方面更倾向于女儿,呈现出"双系化"特征;在代际支持提供主体和对象方面,女性老年人为子女提供精神支持和日常照料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男性老年人,其中农村老年人为子女提供的日常照料仍然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儿子偏好"。因此,基于代际平衡的发展型家庭政策是助力中国家庭发展和老龄社会应对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文章使用2006年CGSS数据,利用COX风险比例模型对影响我国城市女性就业的因素进行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个人的政治面貌、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对就业有显著影响;父母自身的层次和掌握的社会资源在城市女性就业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职业类别、职务的层次、户口性质均对城市女性的就业产生影响,父亲的影响力度更大,在城市女性就业过程中存在着代际传递效应。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数据,研究了不同类型的生育动机对个体生育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当代中国居民的生育动机涵括注重个人情感价值追求的个体主义生育动机与强调家庭发展和延续的家庭主义生育动机两个基本类型。二者共同作用于中国家庭的生育行为但作用方向相反。具体而言,个体主义的生育动机会促使个体拥有更低的生育意愿并更晚结婚,从而降低生育子女的数量。与之相反,家庭主义的生育动机会刺激个体拥有更高生育意愿且更早结婚,从而生育更多子女。个体主义与家庭主义动机构成了现代中国生育实践解释的双重路径。本研究为理解当前的低生育水平以及政策调整后的"二孩"生育现状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对生育政策及其相关配套政策的出台具有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0.
我国山区少数民族农民贫困代际传递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农民的贫困代际传递现象是一个不容回避的话题。贫困代际传递现象的产生是多重因素相互影响与作用的结果。在分析造成几代人都难以摆脱的持续性贫困的成因时,贫困代际传递理论突出多重因素的相互影响和作用;特别重视政治经济体制与社会结构、文化与行为方式、价值观念、传统与习俗、生活环境、人口与健康、家庭以及个人素质等因素与持续性贫困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1.
"慈孝"伦理特别是"孝"的伦理是中国传统家庭代际伦理的独特表现形式,它具有非常复杂的双重历史效应,其消极方面主要表现为:父子(代际)关系极端不平等;移孝作忠;老年本位和过去本位;局限于家庭领域即私域,而对社会公共领域少有涉及。其积极效应主要表现为:孝是文化代际传承的重要机制;体现了纵向的代际思维方式;具有社会稳定功能和睦家功能。  相似文献   

12.
妇女、家庭与生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临近20世纪末的时候,人们发现家庭制度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呈现出一幅之多散漫的状态,那么在这些变化中,妇女在家庭与生育问题中所处的地位发生了多少变化,我们希望通过国内外的一些数字来说明问题。因为这些数字的背后折射地是一个心理观念、价值取向的现实问题。数字告诉我们妇女、家庭与生育问题也是一个事关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从生命历程视角探讨家庭生命历程事件的代际支持,有助于深入理解不断变化的时空背景下家庭代际关系的当代意义。基于解释性时序混合设计的研究发现,生命历程事件的代际支持呈现出两条主要的实现路径:一是基于家庭形态改变的代际支持调整,二是基于需求引致的代际支持变化。生命历程事件的代际支持既非纯粹基于家庭主义导向的利益权衡,也不完全是家庭规范约束的结果,共同的价值体系和紧密的情感联结促使家庭成员对代际支持达成一致性理解,使代际关系伦理在家庭生活中被制度化并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家庭秩序。这种相对稳定的家庭秩序对于老龄化不断加剧的中国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城市住房价格居高不下与生育率持续走低的背景下,文章通过OLS模型,采用CGSS2018年调查数据和2017年城市房价数据,研究住房财富效应与居住模式对适龄人群生育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住房的财富效应对适龄生育人群生育意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核心家庭相较于主干家庭的生育意愿较低;核心家庭偏向生育女孩,主干家庭偏向生育男孩。通过工具变量法进行检验,结果仍然稳健。建议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重塑主干家庭,鼓励代际同居,以提高适龄人群的生育意愿。  相似文献   

15.
16.
中国传统家庭代际伦理的现代转型和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孝"为主要形式和基本特点的中国传统家庭代际伦理,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双重效应.现代市场经济和随之而来的家庭结构的变迁对中国传统家庭代际伦理产生了重要而深刻的影响,并提出了建构现代家庭代际伦理的必然要求.中国传统的孝文化和孝伦理对中国现代社会的老年人保障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民主与平等的共进、权利与义务的共享共担是建构现代家庭代际伦理的总目标.  相似文献   

17.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晰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民族复兴伟业的宏伟蓝图。人口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前提,对推动经济繁荣、促进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文化强国、增进人民福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全局性根本性基础性作用。然而,中国式现代化同时面临“少子化”“老龄化”的严峻挑战。研究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为动态坐标,结合实证调查研究,探寻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家庭生育面临的生育成本高、生育工作难平衡、生育新规吸引力弱等现实困境。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析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家庭生育的本质,既是人作为主体对人的本质、生育本质的理性认识,也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共富目标的高质量生育追求,是“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的主体性实践,是生育现代化的深刻变革。其目的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使人成为“一个具有许多规定和关系的丰富的总体”。马克思主义对生育本质的阐释为认识当前我国生育课题提供了独到的视角和深刻的启迪。理论和现实迫切要求从优化生育政策体系、提供女性生育支持、完善子女养护体系、营造生育友好环境方面着力,激发民众生育意愿,实现生育合理赓续,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储备必要的人力人才资源。  相似文献   

18.
家庭养老是人类社会一种古老的非正式制度安排,目前在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中也仍然处于基础地位。然而,家庭养老是否具有经济效率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基于孩子是"投资品"的假设,将养育孩子的动机抽象为老年安全动机,在一个两期代际交叠模型中将生育率内生化,使得家庭通过养育孩子的成本和赡养强度的约束最优化问题来确定养育孩子的最优数量,从而基于模型的均衡解考察家庭赡养强度对经济的影响。结果发现,存在赡养的经济中,生育率会提高,而过高的赡养强度会导致生育率下降;家庭养老会造成资本积累的挤出效应,使得人均有效产出和消费都出现降低,在一个具备有效的投资市场的经济中,家庭养老是缺乏经济效率的。基于此,我国应加速完善透明化的资本市场,鼓励自愿性养老年金的建立,同时增强家庭尤其是农村家庭的社会养老意识,降低养儿防老动机。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已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城市家庭结构和代际关系小型化趋势日益明显,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带来了一定影响,多元化城市养老模式逐渐形成。本文以广州市老年人为调查对象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当前传统家庭养老模式仍是城市老年人主要选择方向,但对自我养老模式和社会养老模式产生一定的选择意愿,在调查基础上从家庭结构和代际关系变化两个方面结合回归结果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低生育水平下的生育意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是课题组2006-2007年在江苏六县/市开展调查的初步分析报告。本调查从多个角度测量收集了有关生育意愿、生育观念、生育计划及其影响因素的信息,初步探讨了生育的政策、意愿、计划、行为之间的关系。调查发现,育龄妇女的意愿生育水平和实际生育水平都远远低于更替水平,理想子女数、现有子女数、生育打算和政策允许的生育子女数之间存在差距。育龄妇女对子女作用和子女价值的认识已经变化,精神需求是生育的重要理由。生育政策对人们的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的影响已不是首要因素,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才影响人们的生育决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