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的政治理论及其路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马克思超越自由主义的一个重要发现,是提出了“经济的政治性质”问题,即资本主义体制下财产权对个人权利的压制。马克思给现代政治理论带来的重大变革在于,将政治的中心场域从传统的国家与法转移到经济领域,通过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的权力压迫性质,开拓出政治理论的一个全新论域,其核心内容便是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马克思的无产阶级概念具有现实性和建构性的双重特征,它不仅仅是一个有特定历史内涵的事实性概念,同时还是一个超出直接事实的建构性的理论概念。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学说是他从经济和财产权角度介入政治问题并揭示现代社会中的政治对抗性本质的理论路径。  相似文献   

2.
王威海 《人文杂志》2012,(5):155-161
在西方国家理论发展的历史脉络中,契约国家理论与国家建构理论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二者均以现代国家的建构作为其核心议题。前者产生于西方现代民族国家的成长时期,偏重于逻辑推理和演绎的方法,中心在于讨论国家的形成和国家权力的分配,提出了社会产生国家的国家建构路径,而围绕国家集权与分权的争论则描摹出现代国家权力的基本结构;后者则出现在西方现代国家的成熟时期,主要采用历史比较的归纳方法,专注于欧洲民族国家建构历史经验的总结,发现了现代国家建构过程中国家权力由集权而分权的阶段性特征以及国家建构的不同路径。二者在国家建构的顺序以及国家权力与社会权利的关系等基本问题上都存在着不同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辩证法的理论特质决定一种国家理论的独特构造。传统政治理论的核心是国家理论,上世纪中叶,现代政治学科实证化、科学化倾向加深了国家理论的一度式微。世界性市民社会思潮的兴起,又将"市民社会-国家"分析范式再度推向学术前沿。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于此背景下挣脱了教科书式的原理把握,并在理论互动中形成了自己的研究范式。本文力图透过"辩证法-国家理论"的视野揭示马克思国家理论的完整面貌,并着力通过对马克思国家学说及其实质的当代解析,对马克思国家理论做出当代修构。基于现代国家社会体系构成要素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演变机制呈现出空前的复杂化和综合性。所以,研究马克思国家理论要在视界转换基础上,充分结合一个多世纪以来各种有价值的理论批判思想,切实观照当代社会国家发展态势,充分发挥马克思国家理论在建设中国社会中的理论导向价值。  相似文献   

4.
刘同舫 《学术界》2022,(9):5-12
对世界历史总体性的论证在马克思理论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基于对资本实质的界定,从资本逻辑与普遍交往两个维度阐明了世界历史总体性问题。马克思通过对重商主义、重农学派、古典经济学和庸俗经济学的资本概念的批判,揭示了资本的本性并建构独具特色的资本观。资本无止境的趋利性将整个世界纳入资本逻辑的循环,促使人类历史的行进方式从民族地域性重塑拓展为世界历史的总体性建构。这种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交往使得各民族国家在世界历史中实现自我发展,普遍交往的世界性、全面性和自为性进一步彰显了世界历史的总体性。  相似文献   

5.
现代国家批判是马克思早期思想中的重要主题,反映了马克思对人类政治文明进步的深刻省思。从政治解放到人的解放的视域重建使马克思的现代国家概念具备了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的理论内核。马克思从哲学批判出发,联系黑格尔国家哲学的“副本”来批判现代国家的社会历史现实的“原本”;在宗教批判层面上,将宗教神学批判和政治现实批判同步推向纵深,揭露现代国家与宗教国家的共通属性;在制度批判层面上,剖析现代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制度安排及其结构性矛盾和危机;在实践批判层面上,揭示政治国家走向消亡的历史趋势,为超越现代国家、扬弃政治现代性提供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路径。马克思现代国家批判的四重维度共同构成一幅内在逻辑嵌合的理论图景,蕴含着对现代资产阶级国家及其历史命运的洞察。  相似文献   

6.
人们在援引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理论进行全球化问题研究时,往往停留于马克思关于"世界历史"或"世界市场"的现象性描述,而未能从剩余价值实现方式的理论原理上来看全球化对资本主义的意义。其原因在于我们对剩余价值实现条件理解上的欠缺和对马克思辩证法的误解。而卢森堡及柄谷行人则在对马克思的批评中提出了富有意义的新理解,前者在政治经济学层面上提出了世界市场对于剩余价值实现的意义,后者则为卢森堡的这一阐释提供了哲学方法论上的支持。马克思所强调的世界市场是资本主义的存在条件,全球化则意味着资本主义殖民化的全面完成,以及全球资本主义获取剩余价值的国家地区间差别性优势的逐步减弱。一旦由于全球化的资本主义不再有能力通过国家地区间的差别性优势获取超额剩余价值来缓解社会矛盾,则资本主义的总危机时代就要无可避免地到来。全球化既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也是其终局。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中三个方面的主要思想及其当代价值:一、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阐述了这一规律的普遍性与各民族、国家社会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的辩证关系。这对于我们认识和把握现代化的发展规律和道路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二、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把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确立为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和价值标准,并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思想。这对于我们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正确把握社会发展的目标和价值取向具有重大的启迪意义。三、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正确把握了“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发展趋势,并指出了人类历史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基础条件、基本途径和主要动力。这对于我们制定社会发展战略和现代化建设方针政策具有重要的启迪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透视唯物史观中的发展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森林 《河北学刊》2005,25(3):111-115
刘森林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出发,对历史唯物主义中未经反思的发展主义信念提出了反思与批评,并结合当代生态学的有益成果,提出历史唯物主义当代建构,必须清除那些与当今的可持续发展观有差距甚至不一致的观念,对发展理论进行了新的思考。刘怀玉结合列斐伏尔这一个案研究,提出了传统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中一个长期没有受到重视的问题,即“空间”问题,分析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与空间规划之间的内在关系,指出了空间理论在批判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以及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建构中的重要作用。郁建兴从全球化与民族国家之间的关系出发,在厘清马克思国家理论的基础上,指出随着全球化时代经济、政治、文化之间关系的日益复杂化,马克思的国家理论有着复兴的趋势,并构成了考察跨国资本逻辑的一个有力视角。吴向东关注的是制度与价值观问题的内在关系,以及它们在历史唯物主义当代研究中的重要意义,将制度维度引进历史唯物主义,对于我们理解社会,把握现实生活,特别是为我们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变革达到理论自觉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础。仰海峰则从消费社会这一现实前提出发,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在每一特定阶段的主导性思想状况,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必须面对消费社会提出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拓展自己的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现实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作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马克思还根据社会的经济形态即人们经济活动的性质和发展形式来揭示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马克思晚年的理论设想并未成为现实,但却为东方国家指明了一条通向美好社会的“捷径”。  相似文献   

10.
仰海峰 《东岳论丛》2005,26(2):34-41
在马克思的思想发展中 ,对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有着不同的理论分析视角。从黑格尔的国家理性转向市民社会批判 ,这是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变革中的重要一环 ,但这并不意味着马克思对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分析不再重视。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中 ,以资本逻辑为基础 ,马克思揭示了现代市民社会与现代国家同资本逻辑的内在同构关系 ,指出只有以资本逻辑为基础才能真正地揭示现代市民社会与国家的本质规定。要真正地颠覆现代市民社会与国家 ,就必须从政治解放转向社会解放 ,以“自由人联合体”实现对资本主义市民社会与国家的超越。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与恩格斯虽然没有专门讨论民族国家的文本,但两人诸多论述具体欧洲民族发展的文章中涉及了关于民族国家的重要论断,其中波兰问题就是最引人注目的一处例证。马克思、恩格斯一直高度重视波兰民族独立问题,并将其视作19世纪无产阶级运动的组成部分。相较于卢梭在18世纪为波兰民族独立所提出的方案,马克思与恩格斯跳出了通过民族性建立民族国家的近代政治哲学框架,而是将波兰的民族解放与19世纪的社会革命紧密联系,从中指认了现代革命的历史任务。在此意义上,波兰问题不仅是马克思与恩格斯理解近代民族国家的一例个案,更是浓缩了马克思主义对现代国家的基本立场与分析视角,并为20世纪轰轰烈烈的民族解放与社会主义运动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落后国家的社会发展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以世界历史理论为研究框架,考察研究了落后国家社会发展的道路,揭示了落后国家社会发展的方式,指明了落后国家社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落后国家的社会发展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以世界历史理论为研究框架,考察研究了落后国家社会发展的道路,揭示了落后国家社会发展的方式,指明了落后国家社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西方现代民主国家的建构,很多是从税收法定、公共预算开始的,但中国预算的现代化进程,并没有印证这一点。财政社会学者从西方国家的历史经验出发,向世人阐释了税收制度、财政制度对于国家建构的决定性意义,但后起国家的发展常识告诉我们:只有一个现代国家建构的完成,现代意义的财政预算制度才是可行的。我国学者目前在财政预算与国家建构和国家建设这两个关系维度上均展开了研究,其成绩与困惑值得我们深刻总结与反思。  相似文献   

15.
"黑格尔-马克思问题"是我们理解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的关键线索。该问题的核心内涵是市民社会的非伦理性问题,黑格尔首先洞见到了市民社会的反伦理倾向,并把它看作现代社会的根本难题。马克思在新的历史条件之下分两步对该问题的内涵做了进一步的深化。他先通过分析国家与市民社会之间的关系而明确断定市民社会并不同时具有伦理功能,而只有反伦理倾向;接着,又通过对市民社会内部权力关系的分析,在阶级统治的理论框架之下对市民社会和国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重新阐释。通过把市民社会概念转化为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概念,马克思把黑格尔对市民社会的非伦理性的判断转化为对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发展趋势的断定,明确指出"资本主义经济+自由主义政治"的发展模式注定无法持存。从"黑格尔-马克思问题"出发来具体阐发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一种本体论的解释框架,在视民族现象为历史的本体、各个民族都是国家建构主体的前提下,考察加拿大、西班牙和中国等现代多民族国家的国家建构过程,各民族在这一过程中的博弈与互动,揭示少数民族通过何种话语形式对国家政治过程的参与和影响,以及他们与强势民族之间的互动博弈在何种程度上改变了主流精英们所绘制的设计蓝图,轨制了现代国家政治制度的设计和架构的真实过程.少数民族作为行为主体在国家建构与其他民族的积极互动,促使多民族国家的叙述结构和话语体系发生改变,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现代国家政治理论和政治实践的进步与完善.  相似文献   

17.
意识形态:一种政治分析 --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新论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是一个存在论概念,他的意识形态论不是为了颠倒虚假意识来获致真理性认识,更不是为了建构一个一般社会认识理论,而在于通过意识形态批判来揭示人类生存的状况,并谋求这种生存状况的改变.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以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为集中代表,无产阶级由于能够形成彻底革命的意识,因而其阶级意识不是意识形态.马克思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概念,并不适用于全部历史时代的社会结构,它仅仅适用干阶级社会又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的意识形态论从属于他的国家理论.  相似文献   

18.
布洛赫历史哲学的价值诉求是理解其社会历史思想的关键切入点。他从西方传统人本主义和宗教人本主义以及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发展理论中汲取理论营养,揭示了人类物质异化、精神枯竭的社会现实,批判了斯大林主义和正统马克思主义的缺陷,从而试图建构一种西方传统人本主义、弥赛尔主义和人类解放的价值诉求相融合的社会历史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具有重要而独立的学术价值。从思想形成史角度看,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源于对黑格尔国家有机体思想的批判和超越。马克思和黑格尔都正确地关注到现代世界中市民社会与国家相分离这一最根本问题,黑格尔诉诸外部力量,希望以国家统摄市民社会,使其不致分离,形成国家有机体思想。马克思则批判黑格尔“国家有机体”的神秘主义倾向没有真正解决问题。马克思从市民社会本身入手,认为社会本身就应当是有机体,并从要素、结构、动力等角度分析了一般性社会有机体和资本主义社会有机体。在此基础上,马克思阐述了未来社会有机体即自由人联合体的总体原则和实现根基,回应了现代世界最根本的问题,构成了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的实践旨归。马克思以回应现代世界最根本问题为理论主题、以解密社会有机体为理论任务,取得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民族观隶属于他的世界历史理论。马克思对民族问题研究的深入和其民族观的创立,在其世界历史理论的构建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构建和发展内含着马克思民族观基本构架的确立及其创立的完成。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构建和发展与马克思对民族问题研究的深入和他的民族观创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蕴含着重要的现代启示,即:以对"民族问题全球化"的深入考察来带动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研究,以对把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正确运用于"民族问题全球化"的方法论的深入探讨来带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