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区域合作的社会资本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合作的顺利运行离不开信任、规范、参与网络、文化认同等社会资本.其中,社会参与网络是区域合作的渠道与载体;规范是区域合作的运行准则;信任是区域合作的心理基础;文化认同是区域合作的"黏合剂".当前我国区域合作存在诸多困境:区域合作意识淡薄、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区域合作法律法规制度缺失等导致地方政府间合作机制发展缓慢、合作成本较高,需要将社会资本纳入区域合作的分析视角.除了政府主导的行政层面的区域合作与区域协调之外,还应考虑社会资本的因素.在各行政区之间加强互惠互补的竞争合作意识、健全区域合作制度、建立区域合作网络、增强文化认同、构建区域信用体系等.  相似文献   

2.
从二分到合作: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公共行政结构与范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日益强调统筹区域与协调发展。与此同时,传统上分割化、闭合化的地方行政管理体制已经成为阻碍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深层次根源。针对这一问题,需要通过区域层面的政策规划、组织架构、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制度安排与系统创新来促进区域合作、产业整合乃至区域经济一体化。从公共行政学的理路出发,面对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的双重压力与挑战,需要遵循公共行政体系的内在逻辑秩序与成长规律,改变固有的"中央—地方"二分的行政结构框架,增加区域的"视野"与"选择",实现向"中央—区域—地方"复合型结构范式的转换。通过变革传统行政管理体系的构造,构建区域合作行政的制度与模式,推进区域合作组织的创新与效能,解决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中长期存在的体制性、制度性障碍。  相似文献   

3.
贾焕银 《学术论坛》2006,(5):116-120
法律安全是法律所达致的秩序与法律自身规范、事实逻辑自恰性的同一。在法律全球化背景下,法律安全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下的国家秩序,而且包括拓展了的全球秩序和深入了的民间秩序;法律自身安全在具备自恰的规范逻辑结构独断属性的前提下,还应当建立与社会的良性沟通机制。在国家秩序和全球秩序的构筑过程中,只有在一个具体理想图景指导下,在多元规则整合和多元主体契约性商谈基础上,实现秩序维持力量由强制力向约束力转变和主权的契约性面向,才能达致全球化视域下的法律安全。  相似文献   

4.
区域合作视阈下的海洋公共危机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政府失灵和志愿失灵的存在,单个国家或区域内的地方政府以及非政府组织都无法单独应对危机,因而区域合作治理成为一个普遍的选择。合作治理海洋公共危机,需要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社会公众等主体建立起伙伴关系,共同成为区域危机治理的主体,同时需要推进海洋"区域化"进程、协调区域间政府或国家的合作关系,明确海洋主体间的联动与合作机制,完善区域海洋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东盟区域货币合作的进程中,建立CAMCF将为区域货币合作提供组织及制度保障.CAMCF的法律性质是区域金融组织,应具备促进区域货币合作、监督管理和风险预警以及融通资金和危机救助三大功能,围绕此功能应从基础规范以及包括主导规范、主体规范和支撑规范在内的基本规范这两个方面来构建法律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6.
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长三角的区域合作积累了经验,也提供了合作的新动力.本文基于这一新背景,提出了长三角区域合作的新依据、新思路,认为未来长三角区域合作与国际竞争力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寻求新突破:加大自主创新合作进程、按国际都市区水平合作打造基础设施、较早地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等等.  相似文献   

7.
贾焕银 《东南学术》2007,(1):120-126
法律所达致的秩序与法律自身规范、事实逻辑自恰性的同一是法律安全的基本内涵.在全球化背景下,法律自身安全在具备自恰的规范逻辑结构独断属性的前提下,还应当建立与社会的良性沟通机制.在国家秩序和全球秩序的构筑过程中,只有在一个具体的理想图景指导下,在多元规则整合和多元主体契约性商谈基础上,实现秩序维持力量由强制力向约束力的转变和主权的契约性面向,才能达致全球化视阈下的法律安全.  相似文献   

8.
北部湾产业布局优化的区域合作制度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娌 《学术论坛》2012,(6):138-143,175
导致北部湾产业布局优化中区域合作实质性推进困难,各功能组团争抢资源,引资恶性竞争,产业同构、空间组织混乱的主要根源在于,区域合作的法制化程度不高,行政管理体制不顺,合作主体之间利益区分和共享机制缺位等主要区域合作制度供给不足。应在提升区域合作制度安排的法制化程度,改革和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加强地方各政府跨行政区合作与利益协调机制的制度化建设等方面改进和完善,增进北部湾经济区合作,消除恶性竞争,加快产业布局优化,促进北部湾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与东盟各国在警务合作交流方面已初显成效,但当前各方的合作仍面临着文化差异造成的观念认同障碍、制度差异和国家利益考量带来的合作壁垒、警务合作方式单一等问题,阻碍了区域警务合作向纵深推进。在相似领域内,欧洲区域警务合作已成功发展出北欧警务合作模式、申根协定体系下及国际刑警组织框架下的警务合作模式,有鉴于这些成功的国际警务合作模式经验,未来中国—东盟区域警务合作应以建立规范化的合作机制为目标。为此,可从培育区域合作观念共识、构建多渠道的经常性警务合作机制、加强区域警务技术合作、培养跨区域执法人才等方面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10.
后疫情时期中日韩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合作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范围内的爆发,中日韩三国率先受到波及,疫情波及范围广,感染人数众多.但三国政府均采取了有效措施,很快抑制了疫情,且在应对的措施上具有相似性,如应对的及时性、理念的互助性、执行的统一性以及法律的衔接性.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贸易流通和往来已然受到阻碍,区域合作成为必然趋势.因此,中日韩三国可以依托疫情期间形成的合作基础,进一步加大合作力度,积极搭建救灾物资和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国家间防疫合作沟通机制和应急处理体制,共同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不断拓展三国的合作途径,为推动东北亚区域整体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一体化呈现出了加速发展的态势。不仅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数量迅速增加,而且许多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合作层次不断提高。在这种大背景下,许多长期坚持非集团化对外经济政策的东亚国家也开始调整其原有的政策取向,特别是中、日、韩三国先后加入到了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行列。然而,中、日、韩三个东北亚国家的政策调整并未成为推动东北亚制度性的经济合作的积极因素,到目前为止,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仍然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究竟会向什么方向发展,影响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影响因素将呈现何种演变趋势,以东盟为主导的东亚区域合作对东北亚区域合作具有什么样的影响,作为东北亚地区主要经济体的中国应该如何参与和推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等,都是学术界极为关注的重要问题。王胜今教授主持的200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东北亚区域合作与东北振兴研究"课题组一直从事上述问题的研究工作,本刊将部分研究成果予以发表,以期推动有关问题的研究得到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一体化呈现出了加速发展的态势。不仅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数量迅速增加,而且许多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合作层次不断提高。在这种大背景下,许多长期坚持非集团化对外经济政策的东亚国家也开始调整其原有的政策取向,特别是中、日、韩三国先后加入到了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行列。然而,中、日、韩三个东北亚国家的政策调整并未成为推动东北亚制度性的经济合作的积极因素,到目前为止,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仍然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究竟会向什么方向发展,影响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影响因素将呈现何种演变趋势,以东盟为主导的东亚区域合作对东北亚区域合作具有什么样的影响,作为东北亚地区主要经济体的中国应该如何参与和推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等,都是学术界极为关注的重要问题。王胜今教授主持的200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东北亚区域合作与东北振兴研究"课题组一直从事上述问题的研究工作,本刊将部分研究成果予以发表,以期推动有关问题的研究得到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一体化呈现出了加速发展的态势。不仅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数量迅速增加,而且许多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合作层次不断提高。在这种大背景下,许多长期坚持非集团化对外经济政策的东亚国家也开始调整其原有的政策取向,特别是中、日、韩三国先后加入到了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行列。然而,中、日、韩三个东北亚国家的政策调整并未成为推动东北亚制度性的经济合作的积极因素,到目前为止,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仍然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究竟会向什么方向发展,影响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影响因素将呈现何种演变趋势,以东盟为主导的东亚区域合作对东北亚区域合作具有什么样的影响,作为东北亚地区主要经济体的中国应该如何参与和推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等,都是学术界极为关注的重要问题。王胜今教授主持的200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东北亚区域合作与东北振兴研究"课题组一直从事上述问题的研究工作,本刊将部分研究成果予以发表,以期推动有关问题的研究得到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4.
区域合作是推动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及一体化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解决北京及周边地区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要手段。文章通过分析北京与周边地区的经济环境关系以及区域合作特剐是水资源合作的现状,发现了二者在生态环境与产业领域的合作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例如合作项目的前瞻性不足、缺乏统一规划、区域合作信息收集与服务水平较低等。针对这些问题,文章在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构建了北京与周边地区区域合作机制的主体框架,并提出了解决前述问题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一体化呈现出了加速发展的态势。不仅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数量迅速增加,而且许多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合作层次不断提高。在这种大背景下,许多长期坚持非集团化对外经济政策的东亚国家也开始调整其原有的政策取向,特别是中、日、韩三国先后加入到了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行列。然而,中、日、韩三个东北亚国家的政策调整并未成为推动东北亚制度性的经济合作的积极因素,到目前为止,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仍然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究竟会向什么方向发展,影响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影响因素将呈现何种演变趋势,以东盟为主导的东亚区域合作对东北亚区域合作具有什么样的影响,作为东北亚地区主要经济体的中国应该如何参与和推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等,都是学术界极为关注的重要问题。王胜今教授主持的200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东北亚区域合作与东北振兴研究"课题组一直从事上述问题的研究工作,本刊将部分研究成果予以发表,以期推动有关问题的研究得到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6.
数字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和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战略重点和必由之路,数字下乡成为国家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国家主导和行政化推动的数字下乡,遵循科层本位和技术中心主义的运作逻辑,偏离了乡村社会整合与数治秩序再造的目标,在增强国家对乡村社会行政控制的同时,面临数字技术与乡村社会的适配性问题,造成数字下乡而乡村不动的“最后一公里”困境。数字乡村建设不仅是数字技术在空间上进入乡村社会,更需要在机制层面嵌入乡村社会治理体系,数字技术赋能国家、农民与社会有效连接,激活乡村自主性力量,达成行政控制与社会自主的均衡,促进乡村社会数字化整合和数字治理秩序重构。新时代数字乡村建设要立足农民主体地位,发挥乡村社会自主性力量,实现数字技术与乡村社会基础的有机适配,构建以人为核心的乡村数字治理秩序。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中国的对朝鲜政策走向置于2012年朝鲜新领导人上任后,朝鲜新形势对中国影响的背景下进行分析,通过中国目前对朝鲜政策背景、基本内容梳理,从新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来探讨中国对朝鲜政策走向。新现实主义主导中国对朝鲜政策的国家利益关系,新自由主义主导中国对朝政策的国际合作。未来中国通过国家利益、国际合作机制使其在中朝关系中占有影响力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当前的中国正处于快速崛起阶段,东南亚地区对中国立足周边、成为有所作为的地区大国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但受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影响,东南亚地区的政治波动状态不断增强,影响中国周边环境的稳定。如果中国要获取区域大国地位、赢得区域主动并化解美国亚太再平衡的压力,就需要主动寻求与东南亚国家进行深入合作,建立稳定的国家关系,因此,中国应当推动有利于周边国家发展的区域合作机制。三角合作机制是区域建设的最优选择,其具有建构成本小、效率高的特点,中国若能以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开发为平台加强三角合作机制,推动中南半岛区域国家间合作、实现中国在该区域的主导,可以为中国经略周边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同时使三角区域合作机制发挥最大效用,推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区域合作的机制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合作是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是资源约束条件下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适宜的合作机制是区域合作成功的关键。借鉴欧共体和长三角区域合作机制的成功经验,国内区域合作应从目标机制、动力机制、市场机制、协调机制和利益共享机制等方面建设。为使区域合作取得成功,区域合作各方应成立一个行使公共权力的共同体,形成区域法律体系,采取激励措施,共享区域发展的成果,并通过协商机制,协调区域合作的利益,使区域经济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政府要廉洁高效,一方面是抵制腐败,建立廉洁机制;另一方面是在重视效率的同时更加重视人的重要性。应通过机构改革重塑政府职能,实现政府职能体系的合理配置。在新公共服务理论框架下,政府应从服务主导、民本位、有限政府、透明行政等方面入手,建构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