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因果的同一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上曾经有过“因中有果”与“因中无果”的争论,并存在着“因大于果”和“果大于因”两派对立意见。这就是“因果同一性”问题。它问却结果的内容是否与原因有关,或是否由原因所给予、所转化的?这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和科学问题,涉及到世间事物之由来的根源和变化的...  相似文献   

2.
<正> 因果联系的多样性、复杂性及其特点的原理,对于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越有重要的意义。这里,就对此问题作一探讨。一、关于因果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人们一般把因果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片面地归结为“一因多果,同因异果”和”多因一果,异因伺果”。这不可能说明因果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个别哲学教科书虽然提到了“多因多果,复合因果”,但没有从理论上和事实上来论述。  相似文献   

3.
管兵 《广东社会科学》2023,(3):198-210+292
理论贡献是经验研究的目标。从经验跳跃到理论充满挑战。方法教材对如何开展案例研究有较多介绍,尤其是关于如何进入田野、如何开展访谈的知识。现有文献也从不同维度讨论了经验研究如何实现理论贡献。本文尝试提供一个总体性讨论,界定案例研究理论化的三种可行途径。具体而言,分类可以在提供一种新现象、新维度、新概念上做出贡献,后两者具有理论贡献;变量化解释可以通过提供经验相关性做出理论贡献;过程性分析可以通过案例内比较和案例间比较提供因果机制解释。本文进一步讨论了案例研究理论化的风险,尤其是决定论风险的三种具体体现。论文强调合理的理论化需要贴切的理论、充分的经验和两者有机的融合。  相似文献   

4.
说明因果反映的是对象间的事实关系,推断因果反映的是对象间的逻辑关系。判断孰因孰果,前者依据的是事实,反映在关联词语上;后者依据的是逻辑,也反映在关联词语上。  相似文献   

5.
牛文君 《社会科学》2023,(11):45-53
对说明和理解关系问题的反思,首先出现于狄尔泰的诠释学思想中,韦伯将之引入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思考,并在吸收诠释学的因素的基础上,开创了“理解的社会学”。这种新型的社会学要求,对人类行动的研究,要将因果说明和意义理解统一起来,对于行动的解释要达到“合意向”与“合因果”的统一。韦伯的社会科学方法论不仅意在克服实证主义传统的局限,也意在打破肇始于狄尔泰的说明方法与理解方法的长期对峙,他提出了实现因果说明和意义理解之统一的可能方案,对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侵权法上因果理论的研究现状分为传统理论和对传统理论的发展与突破学说,其所存在的问题有:认识方法、内容对国外学说理解等方面。因此,为完善我国侵权法上因果理论的研究,应建立科学的认识论基础和因果关系的认定方法、重视因果关系的介入因素和证明问题等。  相似文献   

7.
基于对社会网络同质性以及“使用关系”的自我选择性偏误的考虑,利用追踪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穆(Mouw)获得了否定主流社会资本因果理论的证据,但作者仍做出肯定的结论. “穆困境”反映了遵循假说一演绎一检验模式的现代社会学经验研究的方法论,过于偏执发现经验事实的技术取向,而对认识论视角下科学检验进程中潜在复杂性的忽视.识别社会资本因果理论的逻辑结构,构建不同因果关系类型的社会资本因果理论,是化解“穆困境”的首要工作.科学检验的复杂性要求经验研究在慎思发现事实的技术合理性的同时,也应给予理论构建工作同样的警醒.  相似文献   

8.
我国侵权法上因果理论的研究现状分为传统理论和对传统理论的发展与突破学说,其所存在的问题有:认识方法、内容对国外学说理解等方面.因此,为完善我国侵权法上因果理论的研究,应建立科学的认识论基础和因果关系的认定方法、重视因果关系的介入因素和证明问题等.  相似文献   

9.
美国学者阿尔温·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把因果性问题说成是当代科学和哲学的“最难解的谜”。在我们看来,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但至少有一点是真的,即因果性问题确实是哲学上争议最多的问题之一。正如M·W·瓦托夫斯基所说:“因果性原理的漫长历史就是这样:形成它和改造它,适应它,伪装它,在各种名称下重新解释它,并且甚至消除它”。自从休谟从唯心主义观点提出怀疑论和不可知论的因果观以来,围绕着因果的客观性和必然性问题,哲学家提出了许多主张,本文评介的概率因果观就是其中之一,它是逻辑经验主义的因果观,在当代科学和哲学中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10.
因果是表示事件关系中的必然性、确定性的范畴。机遇则是表示事件关系中的偶然性、不确定性的范畴。在现代科学中,因果与机遇、必然与偶然,仍处在积极的探索之中。1.牛顿力学的确定性(决定性) 牛顿在《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中,在论述到研究自然的规律时,非常重视研究事物的因果性。牛顿还把他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概括几条“规律”。其中“第一规律”  相似文献   

11.
波普尔是当代西方著名的科学哲学家。他一反逻辑经验主义纯静态地分析科学知识结构的传统,提出了一种从问题出发,经过大胆的猜想和严格的批判、否证而达到新问题的产生的科学发展模式,用一种科学进化的抽象逻辑形态从一个方面揭示了科学的某些本质特征及其发展机制,从而,对作为科学认识活动基本因素的事实与理论在科学知识增长过程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见解,值得重视和认真研究。一、事实和理论的矛盾与证伪原则形成于本世纪二十年代左右的逻辑实证主义亦即逻辑经验主义,坚信一切科学理论必定依据于经验,奉行可证…  相似文献   

12.
刘闯 《中国社会科学》2023,(11):124-141+207
行动不仅是简单的行为,没有信念、欲望和意志(信欲志)作为理由,行动不成其为行动,这是当代行动哲学的中心思想。那么,以信欲志为原因来解释行动的根源何在?心智因果状态与脑神经的动力因果状态作为行动的原因,它们之间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心智哲学的研究文献对此类问题众说纷纭。以最小自由能原理为核心的能动推理理论,为动物和人类的心智因果解释提供了新资源。行动的物理解释仅为动力因果解释,戴维森和塞尔强调的基于意向性的心智因果解释恰恰是自然目的因果在动物和人类身上“内在化”的结果。这种内在化遵循自组织系统的最小自由能原理,并经由长期复杂的演化博弈过程演变而来。最小自由能原理为心智意向性解释提供了科学基础的自然规律。通过自然博弈与选择而涌现的能动推理功能,遵循的是一种二阶自然规律(最小自由能原理),它为化解如反常一元论这样的身心问题提供了自然机制。  相似文献   

13.
张静 《学术月刊》2022,(3):142-150
对于中国经验的阐述问题,思维特性对传播效果具有重要影响。要从中国案例中揭示新的一般性原理,并经受其他经验的挑战和检验,需要我们对人类可共享的知识有深入理解,并相信存在认识事物的一般思维逻辑。而具有从特殊经验中揭示一般性的问题意识,在比较参照中将中国案例与已有的系统性知识相关联,抱有追问因果的纯粹目标,援引关于事物本体的认识范畴寻因作证,区分事实判断与道德判断,并运用形式逻辑从具体现象中抽象简洁原理,这些思维特征限定着我们从特殊经验中发现一般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产业革命以来,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效应愈益强大,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反思:科技革命是如何发生的?制约科技进步的因素是什么?它们的作用层次及作用机制如何?苏联学者凯德洛夫关于“科技的突破点往往发生在社会需要和科学内在逻辑的交叉点上”的思想。对人们颇有启发。本文拟就社会需要为始点对科技进步的因果联系发表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5.
因果模糊理论是战略管理中的前沿课题之一,现已呈现出多个流派争鸣的态势。从现有的研究文献提出该文的研究视角,以价值链理论为基础展开论述因果模糊性的形成原由,探讨了因果模糊性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基于价值链视角的因果模糊性对企业竞争优势影响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但不同区域的环境治理成效差异明显。为探究中国情境下区域环境的有效治理机制,本文选择珠三角大气污染治理作为案例,构建“制度-激励-行为”分析框架,从多维视角分析珠三角大气污染防治过程与环境治理逻辑。研究发现:为实现环境善治,需要完善顶层制度设计,源头控制与末端监管两手抓,形成以经济激励为基础、压力激励为补充的双重激励环境,并充分动员政府、公众与企业共同参与环境治理进程;企业缺位、社会监督力量薄弱、地方政府激励不足、治理手段单一等是影响区域环境治理难以取得成效的主要因素。珠三角大气污染治理作为区域环境治理的范例,探索与分析其治理逻辑,对完善中国区域环境治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休谟把经验科学的方法运用于“人性”问题的探讨,认为关于实际的知识都建立在困果律之上。而因果律来自经验,经验是习惯,从而否定归纳推理的可证性,使古典经验主义终结。他的观念关系和实际事物两类命题的划分在哲学史上首次区分了分析与综合。休谟认为,综合知识只能最后归于心理作用,任何逻辑识只能是诡辨和幻想。休谟坚持因果关系的存在,他只是怀疑它的可证性和归纳推理的有效性.康德受此启发,从人类理性的角度提出“先天  相似文献   

18.
:“先锋小说”的先锋性与前卫性主要是通过其叙述方式得以体现的。具体而言 ,就是通过对传统情节结构及其相关的准则、规范的拆解、颠覆实现其在意识层面上对传统意识的消解。拆解传统情节结构的主要策略是对传统故事建构的连贯性与因果性机制进行有意地毁弃 ,“先锋小说”实现其“反因果”策略的手段主要有两种 :一是通过藏匿故事的关键因素造成障碍和谜团 ;二是通过故事因素的重复叙述有意造成矛盾与破绽 ,造成一种故事因素互相否弃的“迷宫”效果  相似文献   

19.
作为原因的社会资本概念整合——实体、属性与因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关于社会资本因果分析的经验研究在社会科学领域中取得相当大的发展,但对社会资本概念的界定却始终存在着过于松散、缺乏一致性的概念整合风险。本文从因果唯实论范畴出发,基于对社会资本主要原初概念的梳理,尝试将社会资本概念置于作为结构实体的社会网络的主要属性的范畴内加以理解,并强调指出社会网络的资源成分属性是表征社会资本因果力的内在特征。  相似文献   

20.
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科学观为逻辑起点,吸收建构主义科学观和康德的认识论的合理思想论证科学事实的创新本质.科学事实的发现是以观察记录为基础,在一定的科学概念框架、商谈、话语互动的“发现与境”中对观察到的现象的一种创新过程.科学事实的抽象性特征昭示科学事实“放大了”日常的经验事实中的理论因素及其作用,从实验的筹划、实验结果的记录到科学事实的描述,都必须以先行的意义框架为基础,创新性是科学事实陈述的一个基本的构成形式.科学事实创新本性的生存论根据在于创新性揭示了科学事实的发现在人的存在中的意义和可能性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