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9 毫秒
1.
社会法学派是借助于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法律问题所形成的一个法学流派,其法律观主要体现在法即社会秩序、法扎根和服务于社会、重实效而轻名分及重经验而轻逻辑等观念上。在西方法学的发展中社会法学特殊的贡献之一就是提出了一种新的法观念,即活的法观念,这一观念打开了我们对法认识的新领域,因而对法学研究和法制建设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立足国内法律方法论研究的已有成果,总结国内学界在该领域的研究发展状况,具有一定的理论反思价值.方法与方法论的界分从模糊到逐渐清晰,可以看到法律方法论研究中跨学科、跨区域借鉴理论成果的不足与成长;从较多关注理论研究的法学方法逐步转向较多关注司法实践的法律方法,折射了法学研究中对法的实践作用的更多关注;从早期单一关注法律解释学的研究到现今法律方法论体系的日益完善,可以看到国内法律方法论研究中学科独立意识的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3.
信息法学的理论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法学是以信息法的现象为研究对象,从法学角度研究有关信息和法律的关系的学科。信息法学体系的形成,受到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法律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信息法学的立法环境,是信息法学体系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确定信息法学的逻辑起点,关系到信息法学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和严密性。同时,它还关系到信息法学的学术导向和理论功能。  相似文献   

4.
平衡是法的理论原点和逻辑起点,法的根本特征在于平衡。在权利与义务、权利与权力、权利与权利、权力与权力、权力与义务、义务与义务六对法基本范畴中,将研究视角从本位移转到关系的平衡,突破了传统二元对立思维,丰富了法基本范畴的形式理论,赋予当代中国法学理论新的活力与生命。法律正是通过对多元利益的界定及其冲突的调适与平衡来达致一种大致合理的社会秩序。可以说,平衡法治有利于促进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主题,有利于遏制战争和冲突,有利于构建新型的文明的进步的国际新秩序。平衡法治必然引领法律全球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法律行为,它作为法律规范调整与控制社会行为的功能,越来越多地展示在人们的法律生活、司法实践、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等面前。由法律关系主体的行为所产生的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法制建设和法学理论发展亟待研究解决的新课题。本文试从法理学的视角探讨法律行为的构成和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6.
学界关于法教义学或社科法学作为主流法学研究范式的论争并不充分,原因之一是法哲学视野的省察长期缺失。各部门法学几乎天然就是教义学式的,作为方法论的法教义学常常被誉为法学的安身立命之本。其实,法哲学可以看作法教义学自带的纠错系统或纠偏系统,前者总是站在更广阔的理论平台上检视后者的基本问题和前提问题,追问现代法律从形式到实质内涵的整体意义上的合法性与正当性。对法哲学的理解往往贯穿社科调研的整个过程,决定研究方法的选择、材料筛选的标准、数据处理的方式等,也决定研究者自我反思的深度及其理论推演的原点设定。从法哲学视角看,法教义学和社科法学在相异中不乏相同之处,用沃格林的话说,两者本质上都属于非智性阐释。  相似文献   

7.
中国行政法法典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行政观念的转变,也需要制度建设的保障,更需要法学方法论的有效运用。行政法律关系理论是为现代行政法革新,尤其是大陆法系行政法学发展所普遍重视与接受的法学方法论。行政法律关系理论在中国现代行政法学发展中具有包容性、时代性与合宪性的法解释论上的价值,在逻辑层面与经验维度中发挥着法认识论的价值,在法律解释的统一性与法学建设的体系化中体现出法教义学上的价值。行政法律关系理论的合理运用能够推动中国行政法学形成更加严谨的体系,为推进我国行政法法典化提供另一种重要的法学方法论。  相似文献   

8.
恩格斯在《论住宅问题》中针对住房短缺问题所作的论述,含有丰富的法律思想,涉及法的起源、法学的产生、法与社会物质生活的关系、正义观念等问题,对其论述的梳理和把握,有助于理解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对当代法学理论研究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以往,由于所持的学科立场及研究视角的不同,对法经济学关注的学者们并没有就其学科性质、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取得一致的看法。以波斯纳为代表的主流学派把“法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定位于“法律的经济分析”,在研究范围上包括从反托拉斯法到法律和法学的各个领域,在研究方法上偏重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而以麦乐怡为代表的非主流学派则把“法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定位于“经济、社会、哲学等比较分析”,在研究范围上纳入更多意识形态内容,在研究方法上强调经济、政治、社会判断方法的综合。主流学派凭借其研究方法上的“技术优势”,在过去40年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非主流学派试图突破法经济学研究中“法律的经济分析”这种狭窄的分析框架,发展出一种新的思考法学与经济学的方法。这一发展趋势能否取得成功,主要取决于其研究方法和分析结论在多大程度上能显示出超过“法律的经济分析”。从根本上讲,法经济学理论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创造性过程。作为新兴的理论学科,法经济学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法理学三十年的发展大致经历了法学理论确立、法理学确立和法理学方法与立场三个时期。在法理学研究的过程中,基于利用法律、敬畏法律、质疑法律的立场,形成了外在视角、内在视角、超越视角三种研究视角,在法理学的视野中便有了作为社会现象的法、作为规范体系的法、作为价值集合的法的划分,这种划分具有正当性,应当成为我国法理学研究的一种路径。  相似文献   

11.
法律研究与社会理论之间的关系总是以矛盾的方式而存在,且常常令人难以清晰地厘定。本文要阐释的主题是,造成法律研究与社会理论之间关系的矛盾和法律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而被社会理论所思考的原因何在,以及当下社会理论在法律研究中的价值是什么,进而思索在社会科学与社会理论的专题研究中所引起的各种质疑,并初步尝试分析因法律国际化的理论研究和超民族国家的法律生长所引起的一系列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著作<过去和现在>中,黄宗智先生坚持从"实践"出发展开研究,可称为"迈向实践"的法学研究.这种研究找到了沟通部门法学与理论法学的途径和方法,它可以以实践反思表达,从而有助于认识实践本身;可以以实践反思制度,从而使研究有政策意义;可以从解释实践出发建构理论,从而使研究有理论意义.这种研究有可能摆脱西方社会科学主流的主客二分法,成就真正理解中国法律实践的法治和法学理论.  相似文献   

13.
试论信息法学的学科特性与知识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艺 《学术研究》2005,(8):74-78
信息化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管理和规范问题,向传统社会领域提出了挑战,以社会信息关系为调整和规范对象的信息法学也就应运而生。本文讨论了信息法学作为法学新的研究领域,包涵着在法的规律和信息社会运行机制的共同作用下,从事实到知识的形成、整合,信息法律关系的特点,以及所包括的一系列法律规范的制度构架。  相似文献   

14.
软法是在近几年才开始研究的法学的新兴领域.虽然软法的存在历史很漫长,可是对于它的深入探讨是随着国家管理的衰弱、社会事务的纷繁复杂开始的.软法的独特特征使得它与硬法能够互相配合、互相补充,更好地调整社会生活.道德规范是社会生活中隐含的法律,控制着人们的思想,是软法实施的重要依赖手段.在中国的法律背景下二者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是讨论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法律关系是凝结着国家意志的法津规范作用于社会生活的过程和结果,是法的价值得以表现和实现的方式,也是法律秩序的存在形态。在法学的理论结构中,法律关系又是法学的基本范畴。因此,深化对法律关系的研究,有着不容忽视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庞德看来,历史上各种法律哲学和法律思想存在着一个一般性的思想谱系。据此,庞德的社会学法学理论通过对19世纪历史法学派的直接批判得以转出,同时,其理论的最终建构也是对当时社会历史情境的回应和对各种外部思想资源的借鉴和吸收。庞德社会学法学理论的建构路径可能的启示在于,在建构中国当下的法学理论中或许可以寻求到一条相似的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20年代以来,李达始终关注法律问题,探索改造中国社会的法学理论和法律实践.他的法学思想堪称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范式开展法学研究的成功范例.具体而言,李达对妇女、劳动解放与立法运动以及社会主义宪法的关注和思考贯穿着立足中国现实思考法律问题的理论旨趣;他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法律现象,考察了法律制度的历史演变,阐明了法理学研究的马克思主义方法;他的《法理学大纲》是建构马克思主义法理学体系的理论尝试,它以法理学话语表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范式,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展开了法理学批判,还阐明了法理学研究的前提性问题和核心论题.  相似文献   

18.
学术自主性与中国法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看来,正是经由种种不对研究对象进行反思或不对理论研究对象进行建构的过程,各种外部性需求渗入并在很大程度上支配了中国法学论者的知识活动。本文分别讨论了四个问题,即关于中国法学研究的自主性问题、关于中国法学研究与学术传统自觉建构的问题、关于中国法学研究与问题意识以及学术批判的问题、关于中国法学研究增长逻辑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讨论在更大的范围上关涉到了中国社会科学的自主性,关涉到了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有效性,甚至也关涉到了作为整体的中国学术体制如何走出困境问题。从总体的意义上讲,本文的研究所提供的视角或开放出来的各种问题实是一种警醒知识生产者去更关注知识生产和再生产本身的内在进路。中国学术研究和学术体制中还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本文研究所提供的知识内在视角也并不可能为上述问题提供一个全涉的解答,因为它同样也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肖平辉 《学术研究》2023,(11):76-80
新冠疫情爆发,中国卫生领域内第一部“牵头管总”具有基础性、综合性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施行,引发了学术界对卫生法新的一波关注。学术界提出卫生法学集法学、医学、公共管理学、伦理学等多学科交叉,其特殊性需要突破传统法学理论构建。文章探讨了以传统部门法为生成逻辑的法教义学、社科法学在卫生法基本理论上的困局,提出领域法学作为卫生法学方法论上的理论重构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法经济学虽然属于经济学的研究范畴,但是却和法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法学关注的是如何从权利、义务出发体现法律的公平与正义,而法经济学关注的是如何严谨法律制度,让法律实现公平正义。前者关注法律结果,后者虽然也关注结果,但更关注所引用法律的制度设计。虽然学科近似,但各自研究领域内的思维方式大相径庭:法律人多数仅仅是从提供正义的角度来看待法律的作用,而法经济学人是从改变行为的诱因(隐形价格)和政策目标(效率与分配)的手段来看待法律。如果说法律思维是一个价值观,那么法经济学思维就是一把衡量尺子,如果法学思维是"主观的",那么法经济学的量化思维就是"客观的"。但法经济学思维的微观经济学观点缺少一种统领全局的原则性研究范式,"适当论"可以成为这种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