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衡派史学思想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衡派将人的活动视做历史的主要内容 ,人们“保生”、“乐生”的愿望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 ,同时以此作为史学研究的对象。在史学研究上 ,学衡派强调史学研究应该发现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在研究方法上 ,学衡派充分认识到史料在史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并总结了发掘整理运用史料的系统理论 ,尤其主张把文献资料和文物考古资料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开辟了历史研究的新路。对于历史诠释 ,学衡派反对运用现代的理论去比附历史 ,而是主张将历史事实放入历史环境中 ,做“了解之同情”。学衡派就古史问题与顾颉刚等人进行了辩论 ,事实上双方实无太多分歧 ,辩论有意气之争的意味。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人们对“史学危机”已发了不少议论,史学界同仁为克服“史学危机”也提出了诸种方法:1)、史学要面向现实,要为现实服务;2)、加强史学理论的研究,尽快建立起完整的史学理论体系;3)、更新研究方法,实行跨学科研究;4)、打破传统史学主要局限于政治史的局面,开拓历史研究的新领域;……等等。应该承认,凡此种种都从不同角度,对史学改革有所推动,但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史学危机”,首先必须改变我们传统的史学方法论观念。笔者认为,战后在国际史坛上叱咤风云的法国新史学派提出的“问题史学”概念,在这方面对我们具有极为重要的启发意义。因为“问题史学”涉及的并不是研究对象的问题,而是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的问题。历史研究的目的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不同史学流派会有不  相似文献   

3.
在历史研究中,如何正确处理“史”与“论”的关系,也就是史料与史学理论的关系,一直是历史学界探索的问题。历史研究离不开史料,掌握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但是史学并不是史料的堆积、综合和排比,仅仅掌握了史料还不等于历史研究。只有将掌握的史料经过理论的思维和升华,能够解释和回答历史向人们提出的问题的时候,才算走进了历史研究的大门。  相似文献   

4.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美国历史学界兴起一个新的史学流派,此派将精神分析理论应用于历史研究,探讨历史人物心理活动对个人成长过程和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取得了显著成绩。这一史学研究方法传入我国以后,国内学者与国外学者共同从心理分析的视角研究中国历史人物的心理问题,既丰富了中国的史学理论与方法论,同时也出现以主观臆测研究问题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历史学步入困境,“史学危机”已成为历史学界许多人议论的话题。所谓“危机”,是怎样造成的呢?我们认为,首先是史学理论(也可以说是历史哲学)薄弱和僵化的问题。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将政治与学术混为一谈,“百家争鸣”的方针未能贯彻实行,社会科学理论的研究被视为禁区,因而史学理论也几成空白。“文革”之后,这种情  相似文献   

6.
《东岳论丛》2021,(1):65-74
后现代史学在国内的传播具有阶段性。20世纪八九十年代,后现代史学在国内水土不服。1999年“怀柔远人”论争标志后现代史学正式进入国内史学界。21世纪以来,国内学界对后现代史学进行深刻的学理探讨。受后现代史学影响,国内学者提倡多线叙事、回到历史现场和研究对象多元化,促进了思想史和妇女史等领域的发展。语言学转向带来的文本化历史,促使国内学者开展史料批判和拓宽史料范围,促进了阅读史、历史记忆和概念史等领域的研究。应当理性认识后现代史学对历史学的冲击,推动历史学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 由中国农战史研究会、河北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历史教研室联合主办的“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会第八届年会”,于1992年9月22日至9月27日在北戴河举行。与会代表50多人,提交论文20多篇。大家围绕“农民史研究”、“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流民和流民起义”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将讨论概况综述如下: 一、亟待加强农民史的研究农民起义与农民战争的研究应如何打破目前沉寂、徘徊的僵局,走出低谷?这是与会代表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众所周知,史学在我国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但在传统史学中从来没有农民的位置。农民之被作为史学研究的重要对象是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才开始的,并走了一条坎坷之路,教训良多。其中最根本的教训之一,恐怕要算是出现了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偏狭的排他性。从最初的所谓“五朵金花”之一到随  相似文献   

8.
李达对史学方法及史学方法论高度重视,并特别强调在研究中国历史时科学方法是极为重要的.依据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不同的性质、作用、范围,李达的史学方法包括了普遍的史学方法和具体的史学方法两个层次.普遍的史学方法有:“掌握住科学的阶级观点理解阶级社会史”和“必须用历史主义的方法考察社会形态”.具体的史学方法有:自觉地比较中西历史文化,“必须对事物作具体的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互相联结”考察历史,重视“统计”方法,“哲、史、政、文、教诸方面相互配合”的多学科方法.这些多样的方法广泛地运用在李达的具体史学研究实践中,极大地丰富了他的史学思想.  相似文献   

9.
地方志与历史学历来有“同源异流”的密切联系,同时两者间的关系研究一向又是一个薄弱环节,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以往地方志自身性质定位不明.而今,地方志“资料性文献”性质之说逐渐为方志学界所认同,这是对史志关系重新进行审视分析的重要前提.本文在此基础上,从地方志的本质特征、地方志与史学研究的不同结构、中外史学研究发展过程及态势等几个方面,对史志关系作了梳理分析.  相似文献   

10.
近两年来,学术界或专业界人士在央视媒体对中国历史进行的“大众化解读”,可以说是学者以“学术”的形式向大众介绍和讲解历史的探索,一些媒体称之为“大众史学”或“流行史学”,但是这种学者讲说受到来自历史学界的一定程度上的批评和质疑。鉴于这种情况,《社会科学战线》杂志社于2006年10月15日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多媒体传播背景下的史学大众化问题研讨会”,历史学和传媒学界部分学者参加了研讨会,就史学的大众化和普及问题进行严肃的学术讨论。我们将此次会议的讨论内容,分两期以笔谈的形式发表,期望能对史学大众化进程的健康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然而,迄今为止,对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史的研究都是非常薄弱的,以致迟至今日,我国还没有出版过一部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史专著,我们对其中相关问题的研究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仅有的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研究多集中在哲学界,历史学界的研究相对不足。因此,看似雄踞史坛的这一学科,实则整体上只是处于起步阶段。本刊邀集哲学、历史学界的相关学人,讨论马克思唯物史观和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家的历史认识等问题,希冀研究能脱离文本解读的藩篱,展现最新的学术成果,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然而,迄今为止,对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史的研究都是非常薄弱的,以致迟至今日,我国还没有出版过一部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史专著,我们对其中相关问题的研究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仅有的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研究多集中在哲学界,历史学界的研究相对不足。因此,看似雄踞史坛的这一学科,实则整体上只是处于起步阶段。本刊邀集哲学、历史学界的相关学人,讨论马克思唯物史观和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家的历史认识等问题,希冀研究能脱离文本解读的藩篱,展现最新的学术成果,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40至60年代,有许多人从中国大陆、港台留学美国,学成之后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返回祖国,而是选择留在美国定居工作,其中不乏一些历史学家.二战后他们逐渐在美国的中国学界产生一定的影响力,中国改革开放后他们的著作开始影响大陆,其中又以黄仁宇、唐德刚、余英时三位影响最大.黄仁宇的“大历史”观、余英时的“内在理路”说、唐德刚的“历史三峡”论等历史理论给大陆史学研究带来了新理念、新视野;他们运用的心态史学、口述史学等方法,促进了大陆史学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发展;他们亦历史亦演义、生动活泼的写作手法,推动了大陆通俗史学的发展.美籍华人史学家对中国大陆的影响,给中国大陆史学的发展提供了哪些经验教训,值得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然而,迄今为止,对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史的研究都是非常薄弱的,以致迟至今日,我国还没有出版过一部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史专著,我们对其中相关问题的研究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仅有的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研究多集中在哲学界,历史学界的研究相对不足。因此,看似雄踞史坛的这一学科,实则整体上只是处于起步阶段。本刊邀集哲学、历史学界的相关学人,讨论马克思唯物史观和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家的历史认识等问题,希冀研究能脱离文本解读的藩篱,展现最新的学术成果,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然而,迄今为止,对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史的研究都是非常薄弱的,以致迟至今日,我国还没有出版过一部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史专著,我们对其中相关问题的研究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仅有的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研究多集中在哲学界,历史学界的研究相对不足。因此,看似雄踞史坛的这一学科,实则整体上只是处于起步阶段。本刊邀集哲学、历史学界的相关学人,讨论马克思唯物史观和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家的历史认识等问题,希冀研究能脱离文本解读的藩篱,展现最新的学术成果,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中国80年代改革开放的10年,是史学大变革的10年,史学理论研究突起的10年,也是当代历史认识论研究接受新挑战的10年。本文拟就历史认识论中“纯粹客观的历史”、“人心中的历史”、“二重历史客体”等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一、“纯粹客观的历史”与历史学家笔下的“历史” 世界上有没有“纯粹客观的历史”?历史学家能否写出符合客观实际的历史?这一直是古今中外历史学家、历史哲学家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中国的乾嘉史学、19世纪德意志的兰  相似文献   

17.
以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生态宜居问题为研究对象,围绕着生态宜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问题,对学界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述评。研究共识和研究不足启迪我们,若以西北地区“生态宜居”乡村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以“生态宜居”为基础、关键和出路的西北地区乡村振兴之路,需要深化西北地区乡村振兴的现实困境及原因分析研究、西北地区乡村振兴更应突出“生态宜居”问题研究、西北地区乡村“生态宜居”的路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史学学”的创建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教学实践中的“史学概论”不是一门严格的学科,必须由“史学学”取代;“史学学”是以历史学自身为研究对象,从整体上研究历史学的特点和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关于历史学的一种“中观理论”,它比“史学概论”更为科学;创建“史学学”既是科学发展的大势所趋,又是长期史学理论研究的必然结果;科学的“史学学”应包括两大部分、七大块共10章内容,并有严谨的内在逻辑结构;这样的“史学学”必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史研究所史学理论编辑部编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型学术刊物——《史学理论》将于1987年3月问世。该刊是我国第一个专门探讨研究史学理论和方法论的学术刊物,主要发表国内有关这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评介外国史学理论和方法论,翻译有关新作,以及新兴学科、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方面的著作。辟有“论文”、“探索与讨论”、“历史研究中的理论问题”、“新兴学科与交叉学科”、“新方法运用实例”、“国外史学理论流派”、“海外专稿”、“综述”、“书评”、“专访”、“信息之  相似文献   

20.
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一门哲学学科,其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的总画面,它的任务是认识社会历史的一般规律。历史科学研究的是具体的历史过程,它的任务是认识各种具体历史过程的本质的必然联系,即社会历史的特殊规律。因此,可以将哲学与史学对历史规律的认识,分别称为“哲学历史规律”与“史学历史规律”。它们是社会历史的一般的与特殊的规律在哲学家与历史学家头脑中的反映。由于人们对这两种认识的特性不清楚,常常将这两者混淆起来,在史学研究中出现了用历史唯物主义的一般原理取代对特殊历史规律的探讨的倾向,或月历史发展的特殊性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