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芳 《南方论刊》2023,(9):93-96
上海A高校作为教育部知识产权课程改革试点,在该教学目标的大背景下,如何把知识产权课程中既结合思政教育,又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还需要有充足理论知识学习的特点,是课程设计的核心难点,即“知识产权法学课程思政”转变为“结合思政教育的法应用学教学”,在此目标下教学面临了几个主要问题:一是在教学中如何完成知识产权法中“产权保护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思想”的有机结合,这是课程首要难点;二是,如何将“知识产权案例”和“富有思想道德教育、爱国主义内涵和具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建设目标的案例”[1]有机结合,这是第二个难点;三是,如何选择合适教学路径,将文献阅读和案例教学有机结合,并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最终引导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具备实践能力,也是一大难点;上述三座课程思政改革大山,都是该课程设计与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基于“课程思政”的知识产权法教学探索,是基于通过教学实践,探究课程思政的融入点,从理论知识中挖掘思政要素,从实践案例中落实“课程思政”的内涵,实现全方位全员育人,培养专业知识与思政内涵融合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2.
通过阐释微生物学课程思政育人类型和分析其思政育人效果,发现凝聚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案例普遍受到学生欢迎;教师情感投入与对故事背后的价值挖掘,容易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与理论课相比,学生更青睐实验实训实践教学,其思政育人效果比课堂理论教学效果更好。通过凸显专业课程特色协同育人、坚持显性教育与隐形教育相结合“无声”育人、强化实验实践融入思政立体育人三个层面提升微生物学类课程思政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3.
陆雄新 《南方论刊》2009,(5):104-104,103
学校教育最基础的工程,就是教师的培训工程。教师成长并最终成为名师,必须在三个方面进行实践并不断提升:一是课堂教学实践;二是班级管理实践;三是教育科研实践。真正的名师,应该是有自己思想的教师。品牌课至少有这些特征:思想性、教育性、高效性、相对独特性。在教师培训中,让教师认识品牌课,追求品牌课,形成品牌课,未偿不是一种很好的培训方式。  相似文献   

4.
“三个务必”遵循着辩证的历史逻辑:源于对历史过往的深刻借鉴,基于对现实形势的准确把握,成于对未来发展的科学预见,是历史省思、现实关照与未来指向的辩证统一;“三个务必”蕴含着深刻的实践要求:牢记初心使命以夯实思想根基,保持谦虚奋斗以加强作风保障,锻造斗争本领以涵养实践动力,是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纪律作风与实践本领要求的有机结合;“三个务必”凝聚着丰富的时代价值:是共产党员加强党性修养的行动指南,是中国共产党推进自我革命的重要法宝,是中国共产党“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要准备。  相似文献   

5.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是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兼备的复合型人才,增加实习实践机会是学生获得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学分置换方式,更好地平衡企业实习与在校学习时间,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参与企业实习实践,通过工时、工作表现和工作业绩等来置换相关理论课程学分.  相似文献   

6.
调整课程设置,突出师范性教育特点;明确培养人才目标,选好教材;加强教法研究,提高教师教学素质;政治思想教育领先,强化专业思想教育;从基本功训练抓起,在提高学生素质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7.
有感于中国学界的“世风日下”,从2006年春天起.北大中文系学术委员会决定。为所有博士生开设“学术规范与研究方法”课程。虽说是只有一个学分的“专题课”.但要求各专业的博士生都选,那等于就是“必修课”了。所谓“念博士”,历来以自学为主,只需选修很少的专业课程;现在,在教育部规定的外语和政治外,再加一门必修课,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8.
艾辉 《理论界》2013,(5):221-221
东北师范大学于海波教授新著《重建科学课程的生活世界—一种弥合现代与后现代科学课程观冲突的尝{式》已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近来得闲细细品读。国内科学教育、科学课程研究近年发展迅速、成果迭出,总体而言,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领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从更上位的课程哲学的高度对诸多科学课程问题进行清理,进而为科学课程实践指明方向的著作尚属少见,于海波教授新著应算可贵的尝试。在僵建科学课程的生活世雪鼢中于海波教授富有创意地选择“生活世界”视角对科学课程理论与实践进行了重新审视,并确立了四个研究议题:一是现代科学课程发展的内在机制是什么,如何从“生活世界”的视角解读科学课程发展的“钟摆效应”?二是何为科学课程的生活世界,科学课程的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世界一样吗?三是何为科学课程生活世界的微观结构,如何深度认知科学课程生活世界的图景?四是科学课程世界理想实现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如何促进科学课程生活世界理想的达成?  相似文献   

9.
资料信息     
如何理解“三个启示”回顾中国共产党80年的伟大实践,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总结得出三个宝贵的启示,如何理解这“三个启示”的深刻内涵、重要性和之间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明在答记者问时说道:“三个启示”的总结与江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的思想本原是一致的,是经验总结和行动纲领的关系,是理论基础和实践要求的关系。这三个启示,内涵十分丰富,意味特别深远。如果简单概括一下,可以说,“三个启示”实质上是揭示了三条真理:即必须始终把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必须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  相似文献   

10.
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基本逻辑:以通识课程奠基,以学科课程立命,以教育课程定向。教育专业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其基本逻辑结构包括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技能课程。学科课程可按照认识小学教育、理解小学教育教学过程、学会研究小学教育的逻辑来建构;活动课程可按照感知小学教育、实践小学教育、研究小学教育来建构;技能课程可按照小学教师公共职业技能和学科职业技能来建构。  相似文献   

11.
目前高等院校非师范专业大学生选修教师教育课程,意愿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趋势明显加强,但作为非师范专业教师教育核心课程之一的教育学,其教学方式却存在着严重的理论和实践脱节、教学方法落后等问题。在非师范专业教育学课程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对于改革教育学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恢复教育学应有的教学生命与活力,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创新实践型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路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的创新发展离不开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应从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课程结构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毕业环节考核机制、素质拓展与创新实践学分的引入等方面,探索创新实践型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路径,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养成。  相似文献   

13.
学分制的自由选课、弹性学制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 ,这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素质提高和身心健康。但学习质量如何保证呢 ?首先强化绩点制以达到对学习质的调控。实行学分制的学校一般都以学分绩来区别学生学习的好坏 ,为此特设计了评分计量单位与相应的学分绩。总体来说 ,各校评分计量单位与相应的学分绩的计算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浮动的相对评分 ,即根据全体学生实际考试情况相对评分 ,普遍考的好 ,90分为B ,普遍考的不好 ,也许 6 0分即为优了。为此设计的评分计量单位划分比较细 ,一般为五级十等或五级九等 ,即优、良、中、及…  相似文献   

14.
范达娜·席瓦的生态女性主义实践活动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亲身参与印度20世纪70年代的抱树运动;二是创立九种种子基金会;三是发动“为多样化的多种女性”运动。席瓦生态女性主义实践活动大力支持了印度人民环境斗争,捍卫了底层人民权益,有效保护了生物与文化多样性,将本土环境保护与全球环境保护紧密联系在一起。但其仍面临诸如参与人群和保护人群狭隘化、在实践中缺乏多样化手段、缺乏与政府的深度沟通合作、思想激进等现实挑战。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面向21世纪思想政治专业课程的设置问题,从四个方面作了阐述:1.课程设置改革的必要性和依据;2.课程设置的基本框架;3.课程设置需要具备的支撑环境;4.课程设置应具备的特性。  相似文献   

16.
一、社会主义本质新论断的提出是邓小平长期探索社会主义的思想结晶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有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十分重视总结社会主义实践中的经验教训;二是始终把“发展生产力”和“达到共同富裕”作为探索的重点;三是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邓小平在长期的探索中,形成了许多卓越的思想,发表了大量精辟的见解,提出了一系列科学的理论观点。其中主要有:1、忽略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实践中的一条重要教训。邓小平指出:“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如果说我们建国后…  相似文献   

17.
高等师范院校开设教育法课程的设想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开设教育法课程是教育改革、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合格人民教师的需要;二是开设教育法课程的主要内容应有教育基本法、教育单行法、教育行政法;三是开设教育法课程要讲究一定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8.
“A+B学分制”课程体系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为出发点,由着眼于“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能力”的A学分类课程与着眼于“多方位参与、重过程体验,促个性发展”的B学分类课程整合互动而形成的整体系统。这种课程体系解决了实施学分制带来的若干困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构建和运作这种课程体系需要推进分级管理、提供制度保障体制、形成工作机制等。  相似文献   

19.
我国特殊教育课程研究历经萌芽、探索和发展三个阶段。在遵循传统与现代并重、本土化与国际化统一、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研究路径下,我国特殊教育课程研究主要集中对课程设置、课程形态、课程开发、课程研究、课程管理和课程标准等课程问题进行了探究。针对研究路径和课程问题研究,提出特殊教育课程研究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20.
剩余索取权的归属理论分歧与现实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探索过程中,剩余索取权(residualClaim)成了理论界关注的焦点。由于牵涉到公有产权的变革和利益关系的调整,因此,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剩余索取权的归属都是一个极其敏感和复杂的问题。在本文中,笔者将作三个方面的尝试:(1)梳理有关剩余索取权归属的理论分歧;(2)考察剩余索取权的归属在现实中的变化;(3)讨论由现实变化所引发的几个问题。一、四种模式理论界有人认为,对剩余索取权归属的经济学分析是近年来才开始的。这种说法显然有悖于史实。根据经济思想史提供的文献,对这个问题的经济学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