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我们党历史上的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会议。它和七大一样,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七大是一次把人民革命引向胜利的大会;十二大则是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向胜利的大会。十二大不仅总结了过去六年来的胜利经验,而且提出了我国人民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战斗任务,确定了继续前进的正确道路、战略步骤和方针、政策。十二大通过的文件,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典范。因此,研究和阐发十二大文件的精神实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的报告中,在讲到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时提出,要在广大人民中,首先是在干部和青年中,加强祖国历史特别是近代史的教育。这一指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们党历来重视对近百年来的中国历史的学习和研究。早在1938年,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就曾把认真学习历史知识作为指导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条件之一。他强调指出:“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后来,毛泽东同志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在论述党的建设问题时,又把对中国的历史状况、社会状况和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的深刻了解,作为衡量我们党的成熟程度和干部、党员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这篇著名报告中,把不认真研究中国历史作为一种极坏的作风。他指出:“不论是近百  相似文献   

3.
十二大文件中提到,在我国民主革命时期,党的“六大”提出的路线、方针和任务,历时十七年,到“七大”才获得解决。同样,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八大”提出的路线、方针、政策,更是在历时廿六年之后,到这次十二大才获得解决。这说明革命历程曲折反复之大。作为历史研究工作者,认识这点极为重要,极有启发。  相似文献   

4.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过程: 毛丰席在民主革命时期,创造性地提出了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并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使革命无往而不胜。邓小平同志总结了长期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进一步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论断,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本书中,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一系列精辟的论述,这些论述的中心思想,就是他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讲过的一段话:“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大家都知道,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正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从而领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中,通过总结正反两方面的  相似文献   

6.
<正> 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毛泽东认为:“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他在《青年运动的方向》一文中说:“你们看,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这不是胜利了吗?说它失败,是说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那么,辛亥革命为什么在“赶跑皇帝”以后,又遭到失败呢?这是史学界尚未准确回答的问题。本文认为:辛亥革命不幸的结局是由辛亥革命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反满联盟”决定的。  相似文献   

7.
俞祖华 《东岳论丛》2022,(9):5-18+191
现代化话语与民族复兴话语是贯穿近现代历史尤其是中共奋斗历程的两大历时性叙事。革命时期倡导的现代化主要指“工业化”,即实现从农业国到工业国过渡;建设时期提法从“工业化”过渡到“四个现代化”;改革时期提法从“四个现代化”过渡到“社会主义现代化”或“小康社会”;新时代提法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渡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民族复兴叙事经历了从革命时期的“中华民族独立解放”、建设时期的“中华民族团结统一”、改革时期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到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演变,建构了以独立、富强、振兴、圆梦为核心的复兴话语。“两大叙事”相辅相成:生成同源,激发于鸦片战争后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创巨痛深,受命于旧民主主义革命屡遭挫折的危难之时,打开机会窗口于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与新的社会力量成长;目标同向,体现制度优越性——定位于建设社会主义强国,体现发展全面性——定位于国家的全面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体现定位高阶性——定位于赶超西方发达国家;道路同程,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三个阶段。“两大叙事”又相对分立,现代化话语侧重现代性...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思想提出和宣传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历史时期处于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不得不归于共产国际和苏共因素。一、抗战期间,苏共出于维护本国安全不顾及中国革命利益,客观上加速了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共产国际的解散为毛泽东思想的提出和宣传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二、1948年苏南冲突后,鉴于中苏关系及解放战争即将胜利,毛泽东思想的提法和宣传曾一度暂时停止。三、从建国到中共八大,为维护中苏友好同盟关系及尊重苏共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方面的解释权,中共领导人对毛泽东思想提法和宣传持谨慎态度。四、苏共二十大和中苏全面论战后,为批判苏共修正主义以及维护中国社会主义的正统,毛泽东思想提法和宣传又逐渐强化起来。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国革命应该走什么道路?通过什么途径才能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呢?如何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暴力革命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这是“一个全世界共产主义者所没有遇到过的任务”(《列宁选集》第4卷第104页),这个困难而伟大的历史任务是毛主席胜利完成的。毛主席揭示了中国革命的规律:中国革命只能是长期的武装斗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诞生一百多年来的历史发展,雄辩地证明了世界上共产主义事业的一切胜利,都是马克思主义的伟大胜利。我国建国三十多年,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虽然走过曲折的道路,但是仍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有力地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我国粉碎“四人帮”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的召开,我国在各条战线上取得了拨乱反正的重大胜利,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变。党的十二大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伟大纲领和一系列方针政策。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将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按照预定的目标,以绚丽的成果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当此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之际,我们满怀革命的豪情和胜利的喜  相似文献   

11.
(一) 集体林区是怎样一个发展模式?这是很值得研究和探讨的大问题。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说:“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相似文献   

12.
<正> 胡耀邦同志在十二大报告中,把“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为我党的一项重要任务提出来了,而且对于“思想建设决定着我们的精神文明的社会主义性质”及其内容“最重要的就是革命的理想、道德和纪律”,都作了明确的论述。邓小平同志在十二大开幕词中,也把这一问题列为今后一个长时期内的一项重要工作。这样,就使得思想政治工作战线有了明确的努力方向。在十二大精神的指引下,采取什么具体措施,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工作做好,培养一代又一代的社会主义新人,这是摆在教育战线前面的一项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3.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总结了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经验,吸取了经济建设中遭受挫折的教训,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又成功地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了,开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对这次成功的“结合”,我们应该总结、思考。本文探讨一下新时期邓小平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提出的唯物辩证的方法论原则。一、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现代化建设的唯一正确的方法论原则早在本世纪30年代初,针对当时把中国革命引向失败的左倾教条主义,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彻底唯物主义者的坚定性,提出了“反对本本主义”的问题,明确指出,马列的“本本”是要的,但必须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由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半个世纪以后,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这个问题又被重新提了出来。粉碎“四人帮”以后,华国锋提出的“两个凡是”,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教条主义,是“左”  相似文献   

14.
各位同志: 江苏省农业经济学会1982年年会暨科学讨论会现在开幕!我们这次会议是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及全国农业书记会议胜利闭幕之后召开的,这两次会议,尤其是党的十二大为农业经济工作提出了明确的任务,也给我们这届年会指明了方向。党的十二大制定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从现在起,要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把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继续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经济建设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和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本文拟就毛泽东经济建设思想的萌芽阶段——土地革命时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思想试作探索。土地革命是一场摧毁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耕者有其田”的革命;武装斗争是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要坚持长期的武装斗争并最终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变成巩固的革命根据地。因此,根据地建设特别是根据地经济建设,就成为革命  相似文献   

16.
“集中”是中国无产阶级的“特出的优点”(也有说“本身的一些重要特点”、“自己的特点”、“特殊的优点”等,文字不同,含意一样),这似乎已成定论。但每当我重温毛泽东同志关于中国无产阶级优点(特点)的论述时,总感到迷惑不解:为什么毛泽东同志没有把“集中”作为中国无产阶级的“特出的优点”呢?难道是毛泽东同志还没有发现这个“优点”,或一时疏忽?我不以为然!且不说《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以下简称《中国革命》)为毛泽东思想成熟时期之经典论著,就是在十四年前,毛泽东同志《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以下简称《阶级分析》)一文中就有过中国工业无产阶级(现代产业工人)“集中”的提法。毛泽东同志说,中国现代工业无产阶级之所以做了民族革命运动的主力,  相似文献   

17.
初步学习了“十二大”文件很受鼓舞,也很有一些感受。这里谈以下几点意见。 第一,在我们共产党的领导下,历史上虽然遇到过严重的挫折和困难,但我们共产党人,能够总结历史经验,总是要把社会历史发展推向前进。我们党六十多年的历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我国的革命转向深入,深入到土地革命的时期,我们党召开了“六大”。“六大”确定的路线、  相似文献   

18.
我们党的“十二大”是与“七大”具有同样历史意义的会议。“七大”的纲领是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十二大”的纲领则是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七大”为新民主主义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十二大”将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开辟道路。因此,各行各业、各单位,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都应当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大题目,来自觉安排自己的活动,使自己的工作服从于、服务于这个总目标。离开这个大题目,轻则得小失大,事倍功半;重则南辕北辙,迷失方向。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要探讨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以,我想就此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党的十二大向全国人民提出了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发出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号召,十二大确定把发展教育与科学技术同解决好农业问题及能源交通问题并列为到本世纪末实现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这一总目标的战略重点,对于科教战线的广大知识分子,更是强有力的推动与鼓励。我作为一个年逾八旬的老年知识分子,为自己能在晚年亲眼看到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亲眼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十二大的胜利召开,亲眼看到国家欣欣向荣而欢欣鼓舞。我以能  相似文献   

20.
我们党校是在十二大召开以前就收到了十二大文件的初稿了,那时,我们就进行了学习,现在学习正在继续深入下去。在我们党校学习十二大文件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即十二大文件中也讲了,七大的召开,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十二大的召开一定能使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胜利。七大是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十二大的文件是不是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个问题很尖锐、很紧迫地摆在党校同志的面前。我个人认为,十二大文件是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但是,在什么地方继承、发展的,怎么继承、发展的,还要很好的学习和研究。刚才倪浩堂同志讲的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这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