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资本的历史本性在于追求自身的无限增殖。植根于这种历史本性,造就了资本发展过程中的文化逻辑:一方面形成资本的文化形态,从而资本拓展了自身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是对文化权力的追逐,从而实现对社会的全面控制。文化产业化既反映了资本形态创新的需要又是资本实现对社会全面控制的根本途径。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语境下,要发展文化产业但不能把文化产业化作为文化建设的方向和目标,同时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本身应给予规范和引导。  相似文献   

2.
资本的空间逻辑及其意识形态神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历史唯物主义空间生产的视角来看,由于资本的历史本性,从资本空间化到空间资本化的发展成为资本发展的必然逻辑。空间资本化发展使得资本获得了更加灵活的积累方式。资本既有历史的进步性又有历史的狭隘性,因此对于空间资本化的发展应从两个方面考察和审理。空间资本化的发展不仅为当代资本的创新性存续寻找到了新的发展路径和存在形态,同时也造就了资本发展的新的意识形态神话。洞穿这种意识形态迷雾成为当代资本批判的一个根本性历史路径。  相似文献   

3.
"文化资本"是指一定的文化资源可以通过社会权力结构与经济资本进行互相转换,"社会权力结构"是这种转换的枢纽。布尔迪厄的社会学主要批判了其中由资本所主导的权力关系。文化资本在当代的文化产业发展中具有积极意义。由于文化产业发展必须依赖于创意产业的优先发展,而在现代社会中启发创意的社会机制是当代艺术,所以,当代艺术、创意生产与文化产业有着必然的联系。我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就要积极改变艺术生产的传统模式,实现艺术生产方式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4.
资本是追求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一旦形成就不断扩张,但资本扩张的结果往往使资本陷入到自身扩张的逻辑矛盾中。文化在资本建构的现代性社会之中遭受到一种不适应感的焦虑。一方面资本扩张带来的社会性制度的变革、生产性财富的增加、技术的创新,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另一方面资本扩张不断侵占文化的空间,使文化日益商品化、工业化,引起人的发展悖论,文化日益堕落。文化乐观论和文化悲观论哲学在资本建构的现代性社会中不断演绎开来,成为资本与文化现代性悖论的真实写照。当前中国文化的建设要利用资本力量,而如何规制资本力量成为中国文化建设的关键,为此,我们要从文化建设的理念到具体的措施都要规制资本的发展,用先进文化引领中国文化建设、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舞动中国文化建设,最后落脚在培育新型文化实践主体上,从而使得中国文化建设在依赖于新型文化实践主体的"对象性活动"中,实现对资本力量的规制,提升中国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在当代中国发展文化产业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需要对资本的文化逻辑和文化的资本逻辑进行深度考察。产业化的文化生产以盈利为根本目的,会造成"资本异化"和"文化风险",从哲学角度讲,"文化产业化"对社会的整体运行系统具有辩证作用。一方面,"文化产业化"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文化产业化"对社会的进步与完善又具有深层危害。为使文化生产更好地实现对人"意义世界"的终极关怀,可以通过注入发展伦理精神,对"文化产业化"进行伦理规范、综合制约和实践超越。  相似文献   

6.
柴冬冬 《南京社会科学》2023,(7):105-112+141
展示乡俗是当代中国短视频文化的重要内容,其表征了一种新的民俗文化叙事范式。乡俗是作为历史流传物置入到由短视频所构建的文化理解和阐释语境之中,进而发生意义生产与变更的。从可读的流传物到可看的流传物的转变是其中最为重要的表征。这使乡俗成为了景观生产与视觉展演活动,并导向了一种以参与、体验、消费乡俗为内容的视觉场景和以观看乡村文化为本质的视觉生活形态的出场。乡村想象对受众日常的构建是其中的重要原因,这种想象活动的蔓延使乡村文化成为了视觉怀旧的领域,并孕育出了一种以乡愁为纽带的情感共同体。短视频文化与乡俗的耦合既推动了乡村文化的振兴与革新,也谱写了一种新的情感民族志,对理解互联网时代的民族(乡民)生活世界变迁有积极意义。但短视频文化对乡俗的生产也要避免被资本、媒体等裹挟,维护其价值正义应当坚持乡俗的活态性文化定位,坚持诠释学关系与美学意识作为再生机制,坚持间性关系与伦理意识的调解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学界日益关注的出场学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因何出场、怎样出场这一重大问题的理论反思,是在总体上与时俱进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范式。马克思主义出场学与马克思主义出场逻辑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自我相关、自我缠绕的关联性。出场学研究的当代使命有三:一是深描当年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唯物史观出场逻辑;二是在对资本创新逻辑的深刻批判中揭示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逻辑;三是全面阐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出场的历史语境、出场路径和出场形态。出场学作为研究"方法论自觉"的产物,是构建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中国学派的核心范式。  相似文献   

8.
杨东篱 《天府新论》2011,(1):116-119
"文化生态"是多种具有不同价值观的文化相互关联、作用、影响而形成的动态有机系统。在当代中国,构建良性文化生态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发展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可以抵抗外来文化入侵,完善文化生态的多元性,维护多种文化形态之间的平衡,推进多种文化形态之间的交流,协助文化与政治、经济领域建立互动关系。然而,也不能放任文化产业完全自由的发展,在发展文化产业时,需要注意集中处理四种关系,即文化性、政治性与产业性的关系;引进外来文化产业与本土文化产业创新的关系;国家政策管理与市场自由调节的关系以及公益性与经营性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9.
符号文化创新与文化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成功的文化产业都包含符号文化的因素,同时也是符号文化运用的典范.符号文化不仅是孕育文化产业的土壤,同时也是文化产业赖以发展的重要资本.从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律来看,特定符号文化转化并催生发达的文化产业,需要具备某些必要条件,如特定文化符号的广泛传播、创新基础上的复制、成功的商业运作、法律及知识产权的保护等.通过符号文化的创新,推动中国新时期文化产业的振兴,不仅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10.
理念创新对文化产业化的驱动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分析我国当代文化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入手,指出了理念创新在文化产业化发展中的价值意义,并阐明了当代文化产业化的健康发育,必须在理念创新前提下,将文化产业与高新技术的进步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不断创造新的文化产品、参与更广泛的国际文化竞争、促使文化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当代中国文化力.  相似文献   

11.
现代音乐文化对社会资本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音乐文化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活动,其内容大多是非主流的,超越了传统美学范畴,冲击和侵蚀了原有的社会资本,造成文化上的矛盾冲突。在这个走向高度文明的社会里,现代文化在消耗社会资本的同时也构建了新的社会资本。竞争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永恒主题,我们应该历史地看待审美标准,人类历史也是在不断地否定自己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相似文献   

12.
论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反文化性”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柏定国 《东岳论丛》2011,32(3):105-110
全球文化工业对世界最大的影响,在于使文化"下沉"为物质基础;因为不断被物化,文化逐渐远离了上层建筑,进而表现出"反文化性"趋向。文化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在于文化价值体系的建构。文化产业发展的意义不限于提升文化资本的赢利,也不限于推动文化艺术市场化进程,更重要地是去提升文化以及基于文化的创意对于国家、民族在政治、经济领域的引领作用,使文化产业成为一种新的社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模式。  相似文献   

13.
熊黎明 《学术探索》2003,46(7):81-84
在现代环境下 ,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的文化产业 ,越来越具有与经济规模相应的影响力 ,并且开启着文化生成、传播和扩展的新时代 ,从根本上导致精神生产和文化形态的革命性变革 ,推动文化有机体在历史进程中不断发生、发展和创新。本文从文化产业的发展来考察其对文化结构中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意识三个层面的变革和创新意义 ,进而探析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和方向  相似文献   

14.
社会资本是现代公民社会兴盛的基础。社会资本在现代公民社会兴盛的过程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即社会资本直接地促进现代公民社会的形成、维系与繁荣,社会资本通过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间接地促进现代公民社会的发展与繁荣。我们的研究是对以往公民社会研究中忽视"文化因素"这一偏差的一种纠正,无疑将开拓公民社会研究的视野,推进公民社会的研究与理论建构,同时也将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公民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空间生产不仅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途径和表现方式,同时也是社会关系再生产的根本路径。在历史发展中,资本一方面促进了空间生产历史发展,另一方面又表现出对空间生产历史逻辑的僭越。在当代,空间生产成为资本生产的主导历史形态。审理当代中国城市发展,在肯定历史进步性的同时也要指向对资本关系的历史性批判,首先是对当代城市发展理念的批判性反思。  相似文献   

16.
资本逻辑既是一个历史范畴又是一个社会范畴,是资本增殖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逻辑,即在供需矛盾和价值规律的支配下,资本追求着无限的增殖和利润。资本逻辑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导性原则,并通过实体形态、关系形态和观念形态来达到资本增殖的目的。随着我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资本逻辑仍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是由于资本逻辑的本质使然,它在实现自身利润的同时也必然给生态环境、人际关系等各方面带来危害,仍然无法摆脱资本主义社会曾经出现过的"旧社会的痕迹"。因此,应该从建立文化机制、消费观念、政府调控、法律约束等方面对其进行规制,以达到缩小和弱化资本逻辑的负面影响的目的,进而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稳步前进。  相似文献   

17.
韩晗 《东岳论丛》2019,40(11):14-31
在"中国化"路径之下,文化产业的概念需要进行重新定义才具有符合中国国情的可阐释性。与新中国同步的新中国文化产业史可以分为奠基期、繁荣期与引领期三个历史时期。在奠基期实现了由点到面、从多地到全国、从星星之火到体系完备的质变,具有开拓性的历史意义,并完成了新制度与新导向的确立。而在繁荣期,文化产业则逐渐确立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激活了民营经济的力量并融入、开拓并培育了国际市场。在引领期,中国文化产业逐步建立了文化和科技融合与文旅融合创新体系,文化产业日渐成为拉动内需的重要引擎,而多元化的资本结构则将推动中国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在机制上形成了新的创新与"文化产业+宣传思想"的聚合效应,在"一带一路"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背景下,引领期的中国文化产业进一步加深了自身的国际化融入。因此,要牢固树立中国文化产业的本质是社会主义文化产业这一观念,并在坚持以社会主义文化产业为本的基础上,保持创新的心态,进一步完善、健全国内文化产业法律法规与市场体系,控制资本市场的风险。今后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对内要依赖于城市化进程与不同地区的协调创新发展,对外应进一步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有效地将文化资源、资本与市场进行全球化配置与转换,充分利用自身的后发优势,使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有更为坚实的国内基础与国际空间。在大方向上继续坚持求新精神,努力开拓出中国文化产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数字技术的崛起使数字技术与资本的共契耦合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现实,由此形成的数字资本也成为超越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资本发展的最新样态。数字资本在增殖和积累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垄断的自发倾向和数字资本权力,数字资本权力控制引致了一系列消极异化后果。数字资本逻辑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在厘清数字技术崛起的全面影响的基础上,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发掘数字资本的出场逻辑,阐明数字资本的异化后果和消极影响,并在现实性和可能性之间尝试给出消解危机的解放策略和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9.
资本市场经济 ,是对市场经济历史发展形态的一种抽象。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般形态即是资本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和资本市场经济的历史结合是不容违背的客观历史趋势 ,但这种结合客观上又存在着矛盾和冲突。我们只要以“三个代表”为指导 ,坚持不懈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革 ,我们必然能够化解这一矛盾和冲突。  相似文献   

20.
经典物理学发展了基督教的线性时间,确立了量度物体运动变化的绝对时空观;资本概念的发育和资本主义的生产实践在绝对时空观中获得支持,而时空也被资本不断的塑造为资本化的时空;马克思在批判绝对时空观和黑格尔的绝对资本观的过程中确立了实践唯物主义时空观,在实现了时空坐标转换的同时展开了对资本的批判。马克思从历史哲学的高度透过资本品看到了隐藏在资本背后的社会关系,从而深刻的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剥削的本质,揭示了资本和资本主义社会的过程性,破除了资本的永恒符咒,通过以自由时间扬弃必要劳动时间深层地规定未来理想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发展的逻辑。在当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促进了信息交换速度和交通水平的提高,空间壁垒逐渐消融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时间就是发展的空间”,时间与空间的关系逐渐变得松散,产生了时空分延或时空压缩现象,而这正是资本追求利润的结果。时空化的资本与资本化的时空纠缠在一起共同形塑了当代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