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三公三孤官,古已有之.三公者,太师、太傅、太保也.《尚书正义》云:"师,天子所师法;傅,傅相天子;宝,保安天子."其职事在于"佐王论道,以经纬国事,和理阴阳".三公之官首言德行,故自三代以来就不必备员.三孤官,又称三少官,即少师、少傅、少保.所谓少者,"特言卑于公,尊于卿".三孤之职,在于协助三公辅弼天子,"副贰三公,弘大道化,敬信天地之教,以辅我一人之治"(孔颖达:《尚书正义》卷一七《周官第二十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703 ~ 704页).三公三孤官坐而论道,职高位重,其人选不易得.汉承秦制,罢三公不设.  相似文献   

2.
谢志平 《学术研究》2015,(2):157-158
《汉书·儒林传》是西汉五经经师的类传,成于众手,且传承日久,讹误难免。现根据《汉书》经师本传及他篇,并在前人考证的基础上,考核稽查,再辨误三则:"夏侯建官至太子少傅而非太子太傅";"朱邑为大司农而非大司空";"王中不曾为元帝少府"。  相似文献   

3.
《明史·职官志一》"三公三孤"条云:"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正一品,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从一品,掌佐天子理阴阳,经邦弘化,其职至重。无定员,无专授。洪武三年授李善长太师,徐达太傅。先是,常遇春已赠太保。三孤无兼领者。建文、永乐间罢公孤官,仁宗复设。永乐  相似文献   

4.
黄钺(1750-1841)字左田,号左君(亦作左军)、井两居士,安徽当涂人,宫礼部尚书、太子少保、户部尚书、军机大臣,卒溢勤敏。工诗文,善书画,精于鉴赏,曾参加编纂《秘殿珠杯》、《石渠宝笈》,担任玉牒馆副总裁、全唐文馆总裁。所著《壹斋集》收诗四十卷、《二十四画品》、《画友录》、《萧汤二老遗诗合编》等,是清代一部较为重要的诗文集,对研究古代历史文化,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一黄镇祖居徽州祁门左田村(因以为字),宋末迁当涂,清顺治初年再迁芜湖。五世家居芜湖西门外升平桥,有老屋数十间,黄钺就诞生在这里。他天资颖慧…  相似文献   

5.
继申时行还有叶向高、顾秉谦.叶向高于万历四十一年加少保,天启三年加少傅,天启三年十二月,"壬子,大学士叶向高一品六年考满,吏部具奏.上谓叶向高已经三考,历事三朝,从来阁臣所无,加上柱国太傅,荫一子为尚宝司司丞".天启四年春正月己未,"叶向高辞新命".天启七年八月戊戌,"旧辅叶向高、顾秉谦各加太傅,还赏银五十两,彩(段)二表里,加赐坐蟒一袭."(《明熹宗实录》卷四二,天启三年"十二月壬子"条;卷三八,天启四年"春正月己未"条(梁本);卷八七天启七年"八月戊戌"条,第2217、2228、4205页)此时叶向高已致仕在家,竟无从请辞.  相似文献   

6.
清嘉庆四年己未(1799)会试,总裁即主考官为时任经筵讲官、太子少保、南书房行走、吏部尚书朱琏,副总裁为都察院左都御史刘权之、户部左侍郎、经筵讲官阮元等三人。此科二三场的文策,朱琏请阮元一人阅卷,先选出长策一千三百余卷,又用三昼夜,再选出二百卷,分为三等,“以观头场,名士经生多从此出。  相似文献   

7.
韩休卒年考辨朱玉麒韩休为开元名相,其卒年有二说:一、《旧唐书·玄宗纪下》:“(开元二十八年)夏五月乙未,太子少师韩休、太子少傅李皓卒。”二、《旧唐书·韩休传》:“(开元)二十七年病卒,年六十八,赠扬州大都督,谥曰文忠。”后世征引,多以本传所载开元二十...  相似文献   

8.
白孝德是唐朝中期的名将。乾元二年(759),史思明率兵十万,南渡黄河,进军洛阳,白孝德单枪匹马,在河阳城下阵斩叛军骁将刘仙龙,为保卫洛阳,平定史思明之乱立了头功。后来,他历任镇西(即安西都护府)、北庭行营节度使、吏部尚书、太子少傅,被封为昌化郡王。关于他的出身,  相似文献   

9.
耿定向(1524—1596),湖北黄安(今红安县)人,字在伦,号天台,明代后期王门后学中以拯救阳明心学为己任的著名学者。其学“以不容己为宗”,倡“三关”之说,对阳明“良知”之旨,尤有自得。嘉靖丙辰(1556年)登进士第,擢监察御史,旋“出按甘肃,举劾无所私”(《明史》卷二二一《耿定向传》),继督南京学政。隆庆初(1567年),升为大理石寺丞。其后,历任太仆寺少卿、右佥都御史、福建巡抚、协理佥都御史、左副都、刑部侍郎、南京右都御史、户部尚书等职。晚年告归,居天台山,卒于1596年,赠太子少保,谥恭简。其“生平爱惜人才,  相似文献   

10.
王铎艺术成就简论杨海中(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王铎(1592─1652)字觉斯,号痴庵,又号嵩樵,别署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王铎天启二年(1622)成进士,崇祯朝为翰林院侍读、礼部尚书,宏光朝官至次辅。入清后曾为礼部左侍郎充太宗实录副总裁、太子少保、礼部...  相似文献   

11.
"太子三卿"之名出现在晋武帝之时。颁行于咸宁元年的《晋令》当有对太子家令、率更令、仆的规定。太子三卿原为第六品,太康八年晋武帝下诏进第五品。太康八年诏书颁布的背景是同年晋武帝重构政治格局(调荀勖离中书)及太庙殿陷事件。在晋人的职官分类中,太子三卿与中庶子、卫率分属不同体系。晋代太子三卿制的形成,是汉代詹事属官发展、归并的结果。在晋制中,太子三卿职如皇帝七卿。与两汉相比,太子三卿被视作事务性官僚群体,不再是东宫高阶官僚。在三卿排序中,家令已经取代率更令位居首位。太子三卿在两晋仍然为东宫之"达官",这是因为"东宫官属,通为清选",太子三卿在事务职掌之外,还担负着谕教太子的职责,这一点是对汉制的继承。  相似文献   

12.
外容闲暇中心苦似是而非谁得知——析白居易晚年心态张安祖一白居易主动要求,于大和三年春罢刑部侍郎,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时年五十八岁。此后,大和四年十二月任河南尹,七年春再度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九年九月授同州刺史,辞疾不赴,十月改授太子少傅分司东都;会昌...  相似文献   

13.
《乐全诗集》提供了打开瞿佑晚年思想的一扇窗口。结合特定文献可知,瞿佑既身为英国公张辅"幕僚之长者",则参与了张辅重大事件的谋划。特别在平定汉王之乱中,瞿佑当有所建树,宣德三年"太师仍以家舰送至南京"便是对瞿佑留居英国公张辅"西府"三年工作的认可与回报;通过分析《乐全诗集》对卫武公的推崇,可知瞿佑自谪放到留居英国公"西府"期间的思想活动:在谪居保安期间,瞿佑积极参与边塞事务,以诗文羽翼政教;留居英国公"西府"后,"有志于武公之学"便成为张辅与瞿佑的日常人生功课,即以卫武公为道德楷模,将个人融入家国,知所进退,辅佐君王以实现儒家之功业。由此,瞿佑逆转了"辅导失责"的公众形象,并完成"乡里之全人"形象的自我建构。《乐全诗集》记载瞿佑的人生悲欢,运河纪行也见证了"全人"背后的心酸;《乐全诗集》体现出运河行船特点,无论是过闸、击鼓发船还是饮食等,都留下了深深的运河烙印,提供了大明宣德三年(1428)运河行船的生动样本。  相似文献   

14.
司马迁曾遍览中祕所藏,且具有敏锐的史家眼光,其《史记》特重采摘《尚书》,其采摘去取要远胜于当时的《尚书》学大师,方式十分灵活。其诠解《尚书》及《书序》资料,不限今、古文说义。特别是《太史公自序》篇,从多个层面对《书序》有所模仿。《史记》所述孔子"序《书传》"、"序《尚书》"、"论次"《书》,等等,并不等于言孔子作《书序》,其义均谓孔子曾"编次"过《尚书》。  相似文献   

15.
古往今来,许多诗人曾写过咏梅诗,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梅花诗。但是写梅花诗最多的却是前清咸同年间的武将一彭玉麟。他曾任水师提督,先后辞任漕运总督、安徽巡抚、两江总督,后诏赐兵部尚书、太子少保。他为人刚直廉明,不慕名利、不避权贵、不治私产,不御姬妾。但是,彭却有一部缠绵悱恻的情史,因而产生许多哀艳入骨的梅花诗。  相似文献   

16.
《新唐书·食货志》所载唐会昌年间官吏俸料钱数额可能有错误,是著名的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在《元白诗中俸料钱问题》(陈寅恪《金明馆从稿二编》)一文中指出的。陈先生说:“新志所载俸钱之数,为会昌时之定额,而白诗即作于会昌时,断无相差十倍之理,其为误记,尤显然易见也。”又说:“唯《新唐书·食货志》所记俸额,自太师起,至太子少傅止,较《会要》《册府》之数,多  相似文献   

17.
《阅微草堂笔记》[清]纪昀撰。纪昀(1724—1805),字晓岚,直隶献县人,乾隆十九年进士,改庶吉土,散馆授编修。历官左春坊左庶子、贵州都匀知府、翰林院侍读学士、兵部侍郎、左都御史、礼部尚书、兵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谥“文达”。《阅  相似文献   

18.
王吉鹏  王敏 《殷都学刊》2007,9(4):154-156
《尚书》一直被奉为中国文化的元典。深受古典文学浸润的鲁迅与《尚书》存在着难以割裂的或直接或隐晦的联系。首先,在《汉文学史纲要》中,鲁迅从文学史学的角度对《尚书》进行了客观的考察和知识性的介绍;其次,鲁迅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为其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作为"六经"之一的儒家经典《尚书》自然被鲁迅信手拈来地用于多处作品之中;第三,《尚书》作为一部文化元典性著作,其中也包含了朴素的文艺观,它所提出的"诗言志"一说,对后代文艺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鲁迅对该文艺观也是充分肯定的。  相似文献   

19.
《史记·五帝本纪》"居西土,曰昧谷"句系承自《尚书》,"昧谷"有异文作"柳谷",就该处异文产生的原因,诸家各种歧议纷出。文章通过分析认为,柳、昧之异或因"酉(梄)"与"昧"古文字形相近而导致,《尚书》壁中书疑本作"酉(梄)谷",郑解《尚书》作"昧"乃误识字形,今文《尚书》作"柳"是受伏生所传,口授记音,不失其真。司马迁引《书》多采今文,《史记·五帝本纪》"居西土,曰昧谷"以作"柳谷"为宜,"昧谷"盖后人据郑玄对《尚书》的误识所改。  相似文献   

20.
《文心雕龙》有"《书》标七观"一说,其相关内容最早见于传世文献《尚书大传》、《孔丛子》两书。两书载记稍有差异,但就此并不能认为"七观"说属于秦汉或魏晋时期儒者所臆造,恰更能证成其为战国流传下来的一些有关孔子论《书》的"传"文或传说。"七观"说不仅概述了《书》之核心要义,亦对汉魏时期不同《尚书》学派诠释《尚书》之向度产生过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