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时期,国家和政府针对民族文化的创新开发提高了重视程度,同时,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与鼓励措施支持地方民俗文化的舞蹈创作,在群文舞蹈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应当要明确认识到地方民族文化与群文舞蹈艺术创作之间的紧密性联系,同时,还应当要积极地强化对于民俗文化的有效管理,要把握地方民俗文化,对于群众文化群文舞蹈艺术创作的重要性,影...  相似文献   

2.
系统是事物存在的一种普遍方式和运动方式,任何事物都处于一定的系统中,艺术创作也不例外,它是一个人造的具有明确目的性的开放系统,是由若干个构成艺术创作所必须的子系统和要索,按一定的艺术创作目的的特定联系方式结构而成的,具有整体新质的复杂动态总体。它的功能表观为;艺术家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  相似文献   

3.
梦与艺术是很有缘分的。古人不知道艺术是怎么创作出来的,常归之于神授,神授的途径就是做梦。谢灵运梦中得“池塘生春草”句,自己都感到吃惊,说是神助,非自语也。说文艺作品得之于神助,那当然是自欺欺人的谎话,但梦中作诗、作曲、作画,却是许多艺术家都曾有过的实事。刘后村的《沁园春》据说来自梦,他在词序中写道:“癸卯佛之翼日,梦中有作,但易数字。”瓦格纳《莱茵河的黄金》三部曲的开场调也是  相似文献   

4.
(一) 模糊思维是新近发现的人类早已存在着的思维活动形式。它有大脑互补优势说与神经回路说两种脑科学根据。大脑互补优势说指的是人的左右半脑分工不同,右脑偏重于形象思维,左脑偏重于抽象思维,但在思维活动中,二者相互协调,以不同的思维优势互为补充。左脑的优势在于对抽象概念的组合和创造,右脑的优势在于形象的组合和创造。人脑为什么会有这种既分工又合作的联  相似文献   

5.
王昭旻 《天府新论》2014,(6):134-137
无论是玩世现实主义,亦或是则政治波普艺术,其共性都在于消费历史,最终走向历史虚无主义.玩世现实主义虽主张远离历史,拒绝对历史的介入,但其艺术主张的背景正在于对宏大叙事的恐惧,对理想信念的放弃;而政治波普艺术行走在历史与政治之间,借对历史人物形象的颠覆,借重构历史之名,颠覆历史和价值.随着商业社会的来临,无论是玩世现实主义亦或是政治波普主义,一旦其所要批判的对象发生了改变,其艺术张力也就失去了弹性,其艺术批判之箭也就缺乏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人类思维划分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模糊思维三种,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对艺术创作具有实质意义。本文力从模糊思维的活动形态,看艺术创作因素中存在的现实。  相似文献   

7.
世界观应包括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等方面的内容。世界观中的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对艺术创作的影响各不相同。宇宙观主要影响艺术作品的浅层内容。而艺术作品又融入艺术家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艺术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中正的或负的价值事物的真、善、美、益或假、恶、丑、害的感情体验和价值理想的升华与结晶。  相似文献   

8.
“模糊”与精确相对,日常生活中、人们自认为是精确的认识其实也是模糊的认识。我们平常说“今天天气很好”。“好”包括哪些内容,什么才叫好?”什么不叫“好”?其实并不清楚。又比如说“这朵花多美”。这“美”也是一个模糊概念。什么叫“美”?什么不叫“美”谁能说得上来?尽管如此,人们并不觉得“今天气很好”、“这朵花很美”之类的说法不清楚,甚至觉得这样说满可以了。反之,说得太精确,有时还觉得啰嗦。  相似文献   

9.
作家的情感体验是艺术创作的重要环节。本文拟从创作心理和作家的智能结构方面,考察情感体验对于创作的意义,探讨作家体验的“内省”特征。一深切地体验人的感情,这是托尔斯泰艺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艺术论》中多次说:“作者所体验过的感情感染了观众或听众,这就是艺术。在自己心里唤起曾经一  相似文献   

10.
艺术创作中的情感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艺术创作中的情感问题,涉及到艺术的本质特性,是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多年来的经验教训说明,对艺术创作中的情感问题,亟需展开广泛深入的自由探讨,这将大有利于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否则就难以消除概念化和滥情倾向在艺术创作中的滋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11.
高源  刘坚 《社会科学战线》2022,321(3):265-269
数字化元素进入艺术活动,是影像艺术在数字媒介技术环境下的自主选择。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影像艺术的创作在多个方面表现出多元化的倾向。以数字影像艺术创作观念的转变及艺术实践为切入点,从创作的主体、文本、媒介和传播4个方面对数字影像艺术创作的多元化现象进行深入探讨,对深入了解数字影像艺术创作和传播的规律、更好地进行艺术创作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清赋概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赋文学至唐宋体变虽穷,然经元明之仿古,清复其盛,亦可谓“集周、秦、汉、魏、唐、宋、元、明之大成”。尽管清赋由繁盛而衰亡,反映了中国古典文学共有的末代命运,但其绚烂的创作现象,实为赋学研究之重要范畴。一清赋体制、风格之复兴气象,既非赋体的更化,亦非赋艺的宏扬,而是清代政治、文化的反  相似文献   

13.
唯识概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此栏无稿。因本社房屋。久被宪兵营入驻。阻碍一切进行。加以损失不赀。故停讲半载有馀。其原因详见丛录公牍栏。不赘惟去冬唐大圆居士。偶尔莅社。请其临时讲演唯识概论。原稿早见大公报。兹特录刊。聊饷阅者。  相似文献   

14.
郦学概论     
北魏郦道元所撰《水经注》,自北宋中期以后流入民间,随之相继出现了不同的刊本。南宋蔡珪撰《补正水经》,始对郦注进行校勘、研究,成为郦学的?矢。明万历时刊行朱谋(土韦)所校《水经注笺》,是迄今见到的最早佳本,并从此开创了郦学研究的第一个学派即考据学派;至清代,此学派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出现了全祖望、赵一清、戴震三位郦学大师,他们各自潜心校书,使《水经注》由残籍变为完璧。晚明崇祯时刊行著名文学家和诗人钟惺、谭元春的评点本,着重从文学成就方面研究郦注,形成第二个学派即词章学派。及至晚清,杨守敬、熊会贞撰《水经注疏》,着重从地理学角度开展研究,形成第三个学派即地理学派。当郦学刚刚步入黄金时代,不幸发生了席卷甚广且旷日持久的赵、戴《水经注》案,影响了正常的郦学研究。近代以来,中外一些有远见的郦学家摆脱论战的干扰,获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5.
(一) 义和团运动出现于1900年有它历史的必然性。十九世纪末,资本主义已经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在他们重新分割与争夺殖民地与半殖民地过程中,中国成为重要目标。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中国国势日落千丈,列强掀起了瓜分狂潮。深重的国难激发了中国人民空前的民族觉醒,各阶级、阶层特别是知识分子普遍认识到:非奋发图强,抵抗外侮,无从挽救国家民族濒临灭亡的厄运。资产阶级维新派于1898年发动了变法运动。1900年,在中国大地上爆发了由不同阶级、阶层组织发动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自立军起义和惠州起义。尽管起事者之间在认识水平、具体目标和斗争方式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孙云英 《学术探索》2004,(11):106-109
道家哲学博大精深 ,其对文艺美学的影响极为深远。本文就道家创作主体的精神条件、创作主体的审美意识、创作主体的通感能力以及艺术创作的目的和方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艺术创作的完形与隐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艺术切入,主要讨论艺术实践中完形与隐形的规律。完形蕴涵着合目的性的图式与矫正规律和缺失性的体验;隐形,则包容着空白、无、沉默、不在场等诸多内蕴。这两者之间,在艺术中是相反而又互补的。  相似文献   

18.
试论艺术创作中的无意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致力于探讨无意识活动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问题。为此 ,我们首先从思想史的角度对无意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做了系统的梳理 ,而后分别从创作对象和创作过程两个方面 ,对于艺术创作和无意识活动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我们认为 ,无意识现象在现代艺术中已经成为艺术创作的重要表现对象 ,同时 ,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也具有一定的无意识特征 ,只是这种无意识活动必须处在作家的显意识及其理智活动的约束之下 ,因而艺术创作乃是意识活动与无意识活动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9.
陈中科 《南方论刊》2007,(8):87-87,100
伟大的艺术家敢于担负联结民众发现自然美、生活美、精神美,使民众欣赏美、感染美、提升审美能力的重任,如何完成这个重任?这就需要我们的艺术家将自己对生命不断的终极思索和自己的人文精神融入艺术创作中,以有深度、能引起震动的艺术品形式呈现在民众面前,感化、教化民众。人文精神在伟大艺术家诞生和艺术创作中起着重中之重的作用。怎样形成人文精神,要通过我们的艺术家在生活的点滴中去总结去提炼,依靠其它艺术、依靠生活经验、依靠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断思索形成指引自己前进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20.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提出:“相反皆相成也”。这包含着矛盾着的两个方面互相连接起来获得同一性的思想。世界上任何互相联系着的双方,都是又对立又联系,组成对立的统一体。矛盾的一方假如没有和另一方形成对立关系,它自己就失去了存在的条件。矛盾着的双方除了表现为相互依存的关系之外,还呈现出其特有的复杂性。如:哭泣常常是软弱的表现,但有时却预示着坚毅与顽强的进发;笑是愉悦的迹象,又能是内心空虚传达在脸上的痉挛;直率可以是心地坦荡的表露,也可以作为简单粗暴的代名词;老实是做人的美德,也是无用的别称。所谓“长歌当哭”、“大智若愚”、“男愁唱,女愁浪”,对这些矛盾的双方所表现的复杂性的深刻认识、理解与把握,有助于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