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西成功的原因,集中到一点就是坚持从实际出发,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华西具有自己特色并有普遍性意义的经验是:坚持巩固扩大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突出思想领先,坚持开展农民教育;靠自己建设一个过硬的稳定的领导班子;发挥区域集团化经济优势,实现规模经济;完善精干高效的经济管理机制,实现经济运行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
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范,华西村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率先走向共同富裕,而且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并取得骄人成果。研究华西发展模式和华西精神、科学总结华西的经验教训,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指导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华西村是举世闻名的“天下第一村”,50多年的持续发展堪称奇迹,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功典范,在经济社会发展引领全国的同时,华西的文化建设同样引人瞩目。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进程中,华西的特色文化生态已经形成,这一文化生态是以吴仁宝精神为核心,囊括华西的企业文化、教育文化、休闲文化与建筑文化等要素,从而形成有机的文化体。华西的经济社会发展凝练成独特的文化生态,华西文化生态也滋养了华西的经济社会发展。考察华西文化生态、文化建设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空想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空想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不能等同。区别他们的意义在于防止减少在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再度出现空想。只有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善于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定会更加兴旺发达  相似文献   

5.
华西村是举世闻名的“天下第一村”,华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国的典范,在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引领全国的同时,华西人也创造了独特的“华西文化”。华西经济社会发展孕育了先进、丰实、充满活力的华西文化,华西文化的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华西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华西文化的精神内核集中体现为“吴仁宝精神”,这种精神在华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逐步凝结成华西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华西的文化发展和文化建设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的最大最重要的国情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它的含义表明了中国选择并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同时也规定了在改革的进程中,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须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必须旗帜鲜明地加强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7.
十年中,党中央对精神文明建设作出的两个《决议》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都很重视。而第二个《决议》的概括则更加完整,突出了理论武装的连续性和直接现实性。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由马克思主义本身所具有的科学理论体系与崇高价值体系统一的特性所决定的,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这种指导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为精神文明建设规定正确方向;二是它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原则和方法。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当代,最重要的是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党员、教育人民。认真汲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经验,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是把包括精神文明在内的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推向前进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在思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时,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为中国人民指明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同时,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保障和实现中国人民人权,发展我国人权事业的新思路和新途径。保障和实现中国人民的人权,必须以保持社会稳定为大前提;必须以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根本途径;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必须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根本政治保障;必须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在国际关系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9.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文化建设,是大学文化建设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当前大学文化建设要做到四个坚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大学文化建设,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引领大学文化建设,坚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坚持与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14年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党的基本路线。”这条基本路线就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相似文献   

11.
赵紫阳同志在《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报告中提出:“在礼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①其主要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这条基本路线,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特别是九年改革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我体会它的实质是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排除一切干扰,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这条基本路线象一座光芒四射的灯塔,照耀着我国社会发展的方向和社会主义的锦秀前程。  相似文献   

12.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文化建设,是大学文化建设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当前大学文化建设要做到四个坚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大学文化建设,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引领大学文化建设,坚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坚持与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强调指出,我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十四年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党的基本路线。这一科学论断明确告诉我们,我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密不可分、溶为一体的:建设有中  相似文献   

14.
郑天翔 《中华魂》2011,(7):15-18
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潮中,在促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团结中,迎来了中国共产党的90华诞。喜庆来临,心潮澎湃,浮想联翩。一、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我们现在正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将延续百年左右。什么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一个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二是不搞两极分化。"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内容的决议》,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科学而又完整地提出了全民族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在基本任务的表述中,表达了两个层次的目标要求,这为我们高等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坚持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结合的原则,有层次地开展高校德育教育指明了方向。一、高校德育主体的层次性高校德育的主体包括德育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在这个主体中可以分出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状况不同的层面:一部分大学生在学生中属于较为先进的层次,他们…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确立了新时期中国现代化的总体战略目标"三步走"战略;规定了中国现代化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明确提出了中国现代化实现的根本方针和实现途径,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政治和法律保障;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思想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对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理论层面上的本质规定,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引领当代中国的政治思想,要从三个维度进行把握:一是要深刻认识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引领政治思想是当前我们党应对在政治思想领域面临严峻挑战的客观要求;二是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引领社会政治思想的精神旗帜;三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作为引领当代中国政治思想的有效途径,坚持党的干部的标杆作用,坚持引领政治思想中的以人为本,坚持引领政治思想中的媒体管理,从而把握引领政治思想的领导权。  相似文献   

18.
《阅读与作文》2011,(5):23-24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 抓住机遇 深化改革 扩大开放 促进发展 保持稳定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是否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  相似文献   

19.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指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三大指出,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这一实际出发,规定了本世纪末和下个世纪中叶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造就大规模的能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各级各类经济建设人才。所有这样的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坚持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