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冷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某些地方政府极力倡导和强行推进的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模式,本质上是强制劳动力、资本和土地分离,而不是促进其自由结合,因而并不能提高土地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益,也不能增加农民的实际收益。在目前城市尚无法完全容纳农村多余劳动力,农业技术水平不高的现状下,通过政府权力而非市场手段,强行推进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只能导致土地收益的快速集中、土地经营整体收益的降低和农民实际收入的明显下降。而土地收益的快速集中、土地经营整体收益的降低和农民实际收入的下降,必然加剧农村贫富分化,迟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2.
农地经营规模与土地生产率之间究竟存在什么关系,以及形成这种关系的原因一直是发展经济学家的研究热点,其不仅关乎我国的粮食安全,也关乎我国农村土地政策、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增收等重大问题。通过比较国内外对农地经营规模与土地生产率关系的研究发现:在发达国家由于先进的生产技术、政府的高额补贴等导致大农场生产率较高,出现了正向关系;而在发展中国家,由于要素市场完善程度、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土地资源禀赋等各因素不同,同时出现了正向、负向、“U”型和倒“U”型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农地经营规模与土地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并得出先“U”型后倒“U”型的结论;因此我国应该把阶段性研究扩展到长期研究上,把农地规模分为更精确的区间进行实证分析,以期得到令人信服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理论上论述了规模经营在我国农业发展前景中实现的可能性,分析了双田制的产生及发展趋势,提出双田制是我国农业走向规模经营的一种有效的过渡形式。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以“联耕联种”为代表的个案考察,深入分析新型农业服务模式的经营机制和组织方式。在经营上,新型农业服务模式以家庭经营为核心将横向规模化中的高管理成本“化整为零”,同时通过外部规模化增加农业经营过程的分工和专业化,增进农业经营的迂回性,并通过组织化来减少从外部引进分工和专业化时的市场交易成本,实现“化零为整”的规模化效益;在组织上,新型农业服务模式以政府尤其是村级组织力量来进行组织和推动土地的集中连片,克服高交易成本,同时以农户为中心,保持农户的经营权与收益权,减少了阻力,提高了农户积极性,并以社区为依托,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由此,新型农业服务模式实现了在不进行经营权流转情况下的规模经营,并从农地规模经营拓展到农业服务规模经营,为土地流转和农地规模经营提供了另一种阐释和实现途径,并促进了农户生计发展、农村社区活性化和粮食生产。  相似文献   

5.
“三农”难题的症结在于小农业生产方式。破解这一难题的路径是实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实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主要方法:一是对承包农户的生产要素进行合理配置,实行专业化生产经营。二是把专业化生产经营的农户纳入社会化分工与协作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6.
“双碳”目标的实现除了需要资本的引导、科技的创新、能源结构的调整等措施外,更离不开“双碳”文化的支撑。“双碳”文化是有效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思想武器。从“双碳”理念、“双碳”价值观和“双碳”行为规范三个维度构建“双碳”文化,培育和践行“双碳”文化重在知行合一,要求人们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改变自己的发展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在实践中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非粮化”还是“趋粮化”:农地经营基本趋势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粮化”与“趋粮化”是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农地经营的两大趋势。在种植粮食作物或经济作物的博弈中,各经营主体的资源禀赋、竞争能力及其收益差异,决定了经营模式的二元格局。较高的比较收益和绝对收益,是种植经济作物、形成“非粮化”的内在逻辑;节本增效、提升规模收益,则是“趋粮化”的主要逻辑。此外,国家土地政策、农业机械化水平、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民家庭生计模式等多重因素,共同影响种植行为的决策机制。“非粮化”抑或“趋粮化”,是各经营主体基于“经济理性”和“生存理性”的综合考虑做出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8.
文章运用欧盟发布的世界企业研发投入排名数据(2009-2011)和IMF发布的世界各经济体2011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对企业"双能力"理论的两个核心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即:(1)企业在应对市场和应对政府两种事务上的合理权衡对企业绩效有显著影响;(2)高T值的经济体具有更高的国民收入水平。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研发经费与企业绩效之间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呈现出倒U型曲线的关系,这就验证了假说1。在此基础上,以各经济体T值为解释变量,人均GDP为被解释变量,验证了假说2。  相似文献   

9.
“双碳”目标的实施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电力行业作为碳排放的主体行业,实施“双碳”战略对其产生了巨大影响,甚至可能引发相关的财务风险。因此,在“双碳”背景下,进一步理解“双碳”目标的内涵与影响,识别电力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并从建立风控体系、加快绿色转型、优化能源结构、健全管理机制等维度提出相应的财务风险管控策略,对于促进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开展、推动电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行政化的审批被认为是计划经济体制的象征,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意味着基于行政手段的资源配置方式的根本转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也不断深化。一开始,地方行政审批的改革主要体现在“一站式”的形式化创新。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转型升级,“一站式”行政审批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不适应性并陷入困境。“最多跑一次”改革是最近地方政府行政审批制度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尝试,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从“一站式”服务到“最多跑一次”是改革开放40年来地方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轨迹直观的呈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 培养高素质及拔尖创新的新时代人才是“双一流”高校建设的关键。 设计/方法 通过对西部某研究型大学本科生获奖情况的分析,运用描述性统计、单样本t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探讨了个人特征、经费支出、经济来源和学习投入因素对学生获得国际级、国家级、省级、校级奖项的影响,并将该校高年级获奖学生与美国一流大学高年级本科生学习投入进行比较。 结论/发现 中国一流大学与美国高校在学习投入上各有所长,性别、母亲全年收入、母亲受教育程度、学习策略等对学生获奖具有正向影响,父亲受教育程度、基本日常支出、高阶学习等则具有负向影响。研究结论为“双一流”高校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姜丽 《延边大学学报》2010,43(2):139-144
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是“汉语书面正式语体”的一种,其书面性和正式性的主要表现之一便是运用大量如“大力发展”、“切实加强”、“逐步改进”等的“双A+双V”的偏正搭配。这些偏正搭配在表达上严谨、准确,有的由于经常使用已成为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程式用语”。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分别以偏正搭配的两个组成部分“双A”和“双V”为节点词对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此种模式作统计,可以发现,此种模式的表达符合政府工作报告公文语体的性质,在表达上准确、规范、严谨、科学。  相似文献   

13.
推进高校学生党建育人工作是“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举措。目前,高校学生党建育人工作还存在着学生党员质量控制体系不够严谨、学生党建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不够完善、学生党建育人合力不够明显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在调研高校学生党建育人工作现状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高校学生党建育人工作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并从构建科学的学生党员质量控制体系、构建完善的学生党组织架构体系、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党建工作体系三个方面提出解决措施,探究构建高校学生党建育人模式,提出基于过程性培养考核模式的党建育人案例,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4.
碳排放、碳足迹对气候变化产生深远影响,对维护中国粮食安全带来严峻考验,加剧了中国粮食安全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侵蚀着中国粮食安全的薄弱根基,恶化了中国粮食安全的现实环境。粮食安全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健康福祉,作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粮食安全引发中国高度关注。回溯历史,中国在实现粮食自主、保障供应、满足需求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绩;展望未来,中国需对粮食安全领域的潜在风险进行前瞻性风险识别。就“双碳”背景下的中国粮食安全问题而论,回应碳排放、碳足迹所诱发的气候变化,实现维护粮食安全和践行“双碳”承诺的并行不悖,是新时代中国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而深远的课题。尽管气候变化对中国部分地区改良农业生产条件、扩大粮食种植范围、提高粮食作物产量是有利的,但总体而论,气候变化已经对中国粮食安全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在全球气候骤变的大背景下,中国极端气候产生的人为因素愈发凸显,动摇了中国粮食安全的基础。在“双碳”目标已上升为国家意志的背景下,实现同粮食安全战略“共赢”是因应全球百年大变局和国际国内发展大势的必然抉择。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分析双记录单的育人效果及其在实施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完善双记录单教育管理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和理财观念,使大学生学会自我约束,不断强化成才意识。双记录单的内容就是每个学生大学期间的一部成长成才史。  相似文献   

16.
创新人才培养是“双一流”建设高校本科教育教学的应尽职责,也是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必由路径。以“卡脖子”“缺芯”等事件为标志,“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本科创新人才培养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教育风险。基于风险社会理论,从专家系统“人为性风险”增加、传统教学方式潜藏原发型教育风险、制度性风险演化为组织管理危机、工具理性异化诱发评价风险等角度出发,揭示“双一流”建设高校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知识建构、高阶思维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培育和创新精神品质激发四方面的风险预警。基于风险的可预测性和可控性提出四点策略:围绕自反性主体建构改进课程设置,聚焦学生创新知识建构;明确创新人才培养的因果链条,借助数字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建构人本主义制度关照下的纯粹关系,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破解功利化评价导向,建立发展性和过程化的创新品质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7.
在经营规模扩大和农业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背景下,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市场成为农户优化资源配置的理想选择,而农户市场参与行为不仅包含服务需求(购买服务),还可能包括服务供给(提供服务)。基于服务需求和供给的二维视角,采用江苏省534个家庭农场调研数据和双变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家庭农场的服务选择行为。研究结果表明:规模经营下家庭农场既购买服务也对外提供服务,且两种行为不是孤立的,而是存在着相关关系;经营规模与服务需求以及经营规模与服务供给之间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呈现出显著的倒“U”型关系;影响家庭农场服务需求和供给的因素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具体而言,服务需求受到性别、年龄、农机价值、规模经营年限、流转租金以及正规信贷规模的影响,而服务供给除受上述因素影响外,还与农场主受教育水平、农场类型、土地经营条件以及农业技术培训等变量相关。因此,推进农地规模经营应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密切结合;要关注家庭农场的服务供给功能,鼓励其兼职化提供服务;做好政策扶持工作以提升家庭农场的服务自给与供给能力。  相似文献   

18.
从中国会计师事务所发展的现状出发,探讨了其实现规模经营的途径和意义,从而得出实施规模经营是会计师事务所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认购碳汇”是近两年来我国在环境司法实践中创新的一种替代性修复方式,近期又被定位为一种司法服务“双碳”目标的保障机制在多地推广适用。“认购碳汇”是否能服务于“双碳目标”的关键在于其能否实现碳减排或碳汇增长的机制性效果。“认购碳汇”预期实现替代性修复,必须以无法直接修复为前提、契合修复策略的位序、遵循替代性修复责任方式适用的边界。实证分析当前的“认购碳汇”案件,“认购碳汇”的司法适用没有以直接修复为前置程序,没有体现生态环境修复策略的位序选择,未能彰显生态环境修复的核心目标,未能构建替代性修复与“双碳”目标的内在关联。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应当从构建“认购碳汇”与增加碳汇的关联、明确“认购碳汇”司法适用的条件、厘清“认购碳汇”司法适用的范畴、载明“认购碳汇”替代性修复的方案等几个方面,规范“认购碳汇”的司法适用。  相似文献   

20.
管理学专业本科生教学偏重于实践操作技能的运用,所以建立起一套适合其特点的教学模式以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对以实践为指导的理论型管理人才的需要显得尤为重要。校企“双导师制”模式恰恰符合这一要求。在培养管理学专业本科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两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