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末元初,杂剧勃兴于北方,以大都(今北京)为中心。另外,东平(今山东东平县)、真定(今河北正定县)、平阳(今山西临汾)亦为杂剧早兴之地。能代表东平杂剧特色的剧作家,要推高文秀。纵览其副作,概而言之,其作品内容以写英雄剧为主,其风格沉雄豪放,壮烈激荡,所留著作,足以代表他的风格。仅此谈几点粗浅看法,以望得到方家的批评指正。一、高文秀和他的剧本创作据钟继先《录鬼簿》“前辈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编传奇行于世者”栏内,关汉卿列于首位,第二名便是高文秀。其名下往日:“东平人,府学生,早卒。”《天一阁》本注文别…  相似文献   

2.
关汉卿散曲美学价值重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汉卿创作的元曲中,杂剧和散曲各有侧重:杂剧面对社会生活,散曲面向心灵世界;杂剧以社会价值为主,散曲以审美价值为主;杂剧的创作主旨是惩恶扬善,散曲的创作主旨则是弘扬美质;杂剧以叙事为主,散曲以抒情为主.与此相应,研究散曲就应该以美丑为评判标准,重点透视其审美意蕴和美学价值.关汉卿的散曲注重自然意象的天然美和哲理品味,关注女性形象内外兼美的艺术价值,并注重发掘情感美的理想美质,显示了超凡脱俗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3.
文学性与舞台性的失衡──元杂剧衰微论之二杜桂萍当公元13世纪元世祖忽必烈将首都迁至大都(今北京),他主要致力于疆域的扩大和土地的割划。对生成于辽金以来任情率性艺术土壤上的杂剧似乎并未特别在意,尽管他也制定了有关杂剧的种种法律,如“禁止民间子弟在城市坊...  相似文献   

4.
《求是学刊》2019,(4):123-132
朱有燉的杂剧创作并刊刻于元刊杂剧与《元曲选》之间,在我国戏剧形态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特殊意义,也为认识宾白不全的元刊杂剧提供了参照。朱剧揭示出"楔子"本指套曲之外的一两支曲牌,可与元人的论述相印证。朱剧不分折,但剧中却常有"××一折了"的提示,与元刊杂剧相同。朱剧中往往在两个套曲之间插有歌舞、弹唱场面的提示,这反映了元末明初北曲杂剧的演出形态。廖立、廖奔的《朱有燉杂剧集校注》,治学态度严谨,最大限度地保存了元末明初杂剧的剧本形态,值得称道。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杂剧从娱人到自娱的转型过程,通过诗词吟诵抒发内在情志的文人转而也成了杂剧的“表演者”。曲体的特殊规定性如诗词的体式、宫调乐式和代言体的抒情方式等为吟诵提供并促成了文本的诗化追求。这种从“观演”到“阅读”的转变实际上是审美方式的转变,相应地,杂剧的文本形态也出现了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正>主持人话语:所谓"明清戏曲宗元",是与诗文领域的宗唐、宗宋、宗汉等一样,体现在戏曲创作与批评方面的一种现象、思想与观念。具体指明清时期戏曲创作与研究领域对于元代以北曲杂剧和南曲戏文为代表的戏曲形态的认知态度。其基本表现方式是以元曲为宗尚、为圭臬,包括以元曲为反拨的依据、变革的前提等,具体展开领域主要在于戏曲创作、戏曲批评方  相似文献   

7.
迷宫巧填字     
《东西南北》2009,(10):79-79,21
横行提示: 1.女明星,主演电影有《伊莎贝拉》《刺青》等。2.指当事人反而糊涂。3。世界知名的门户网站。4.指在皇宫中服役的女子。5.多形容一个人在某方面的造诣、修为达到了一般人不能比肩的境界。6.一句诗下旬为“一夜乡心五处同”。7.元曲家马致远所作的讲述王昭君出塞的一本杂剧。8.用以在不良道路或无路的野地上行驶的汽车。  相似文献   

8.
富强理想的幻灭——严复思想再认识曾晟堂严复在近代中国史上的思想贡献,学术界已多有评述。普遍流行的观点是,他一生的思想历程经历了由早年的“全盘西化”,过渡到“中西调和”,最终演变成晚年的“返本复古”。即由早年的先进倒退为晚年的反动。大都对共前期取积极的...  相似文献   

9.
在古典戏曲研究史上,清初杂剧始终处于尴尬的地位。相对于整体上颇受冷落的清代杂剧研究而言,与明代中后期杂剧一脉相承的清初杂剧应该算较受关注的一个点,无论在研究的广度还是深度上,都是清中后期杂剧研究所无法相比的,这或许可算是它的“不幸中之幸”,但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  相似文献   

10.
<正>"宗元"即指在明清戏曲创作和研究领域普遍存在的以元代戏曲为宗尚的尊体意识与皈依心态,亦有"尚元""崇元""尊元""趋元""佞元""遵北"等提法。基本表现方式是以元曲为宗尚、为圭臬,并与"去元""抑元""黜元"等相反相成,交相为用,主要功效是促进了明清戏曲的文本创作和文体繁荣,影响和制约着古典戏曲的理论建构和发展走向,并最终确立了以北曲杂剧和南曲戏文为代表的元曲在明清时期的文学史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