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什么叫民生主义?孙中山下过一个定义。他说:“民生主义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孙中山又说:“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即是大同主义。”①可见,尽管民生主义包含的内容很广泛,但是,孙中山首先是把它作为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的政治思想学说提出来的。对此,从民生主义学说的形成也可以得到证实。也正因为如此,民生主义不仅对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产生过重大的作用,而且对毛泽东同志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也有一定的影响。为承继孙中山“在政治思想方面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③,进一步了解民生主义,特别是它和社会主义的关系,本文对这一学说的形成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探索社会主义的政治家之一.他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看到了资本主义的社会弊病,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批判.为了预防中国资本家垄断的流弊,他提出了民生主义学说.民生主义凝聚了孙中山防患于未然的战略考虑和谋求人民"共同繁荣昌盛"的崇高理想.他的民生主义目标--"均富"、构建"小康之家"社会,与我国今天提倡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相互呼应 .虽然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同科学社会主义在哲学基础、阶级基础与策略基础上根本不同,是一种主观社会主义,但他提出的农业现代化、对外开放、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等思想,对于实现社会主义建设目标--"小康社会"、"和谐社会"仍有着极其宝贵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社会主义的性质问题,是孙中山研究中热烈争鸣的一个问题。兹略抒管见,就教于学术界前辈及同行。按照孙中山自己的表述,他所倡导的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早在1911年,孙中山曾说:“余实社会主义家也.”就连他的论敌、保皇派巨魁梁启超也公开承认:“提倡社会主义,以他为最先。”在孙中山的大量文稿中,社会主义就是民生主义的同义语。判断历史人物思想性质的主要根据,不是他本人的主观意图,而要看其思想的客观社会效果。这是马列主义经典作家们屡次教导我们的一条重要原理。评价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无疑也应遵循这个原则.  相似文献   

4.
<正> 民生主义,是孙中山思想中最具特色部分,也是吸引研究者最有兴味之处.自1905年孙中山提出“平均地权”口号以为革命奋斗目标以来就不断引起争议,虽然孙中山本人也多次对民生主义予以阐发,且在1924年作了较为系统的演讲,但不论是他本人或与其同时代追随者,拟或民国时代学者乃至延续今天的国内外学者,对民生主义的论释、研究均有不同,差异程度不一.对民生主义(或孙民经济思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研究,文章数以百计,成果丰硕,各成家成派.韦杰廷教授所著《孙中山民生主义新探》(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1年出版)是解放后大陆出版的第一本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专门论著,对大陆几十年来形式的一些传统观点提出不同看法,在论述上自成一派.  相似文献   

5.
资产阶级革命派理论家朱执信,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之一。他在阐发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时,着力论述了民生主义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采纳、吸收了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容,使他对民生主义的解释更激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一思想,作为从辛亥革命时期的思潮向共产主义思潮过渡的先声,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一在朱执信的著作中,民生主义和社会主义含义相同。而在更多的情况下,他把实现这一革命的过程,称为“社会革命”或“社会政策”。这和孙中山所说的“民生主义者,即国家社会主义也”是一致的。但朱执信对社会革命的原因、实现的道路及其内容的论述,不仅丰  相似文献   

6.
论孙中山的社会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是孙中山研究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其关系到孙中山三民主义 (包括新三民主义 )而首先是民生主义的历史与时代意义的认识与评价。多年来 ,学界对孙中山社会主义的认识与评价莫衷一是 ,有些观点甚至相去甚远。从根本上说 ,对于孙中山社会主义的研究 ,至少应把握三个方面 :其一是孙中山社会主义即民生主义的本质特点 ;其二是科学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内容 ;其三是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有无时代意义。一在西方 ,社会主义一词最早出现在 1 832年圣西门的门徒乔西安尔发表在圣西门派刊物《地球》上的一篇文章中。主张社会主义的…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的社会主义研究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其关系到孙中山三民主义(包括新三民主义)而首先是民生主义的历史与时代意义的认识与评价。多年来,学界对孙中山社会主义的认识与评价莫衷一是,有些观点甚至相去甚远。从根本上说,对于孙中山社会主义的研究,至少应把握三个方面:其一是孙中山社会主义即民生主义的本质特点;其二是科学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内容;其三是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有无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李永伦自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首次提出民生主义后,在近三十多年的时间里他多次在不同的情况下对民生主义作了各种不同的阐述。“民生主义者,即国家社会主义也”。“民生主义,即贫富均等,不能以富者压制贫者也。”民生主义就是“...  相似文献   

9.
(四)耕者有其田与平均地权的关系在弄清了孙中山土地主张的发展演变以后,有几个重要问题应该来重点作些研究了.首先,孙中山耕者有其田的主张与平均地权的学说是什么关系?关于这个问题,孙中山没有具体讲,但他讲耕者有其田时是放在民生主义之中讲的,而他认为民主主义就是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因而耕者有其田是平均地权学说的一部分,是平均地权要达到的目的.他提出的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方法,也是平均地权学说中核定地价、照价收税、照价收买的办法.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革命家,伟大的思想家,从他的思想宝库里,我们可知他对社会主义有一定的认识并心向往之。虽然他的社会主义思想与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有相当的距离,但不可否认他在某种程度上是赞同社会主义的,难怪他多次强调"民生主义"即"社会主义"。我们今天重温他的社会主义思想,不仅仅在于继承他的某些合理成份,而是在新的条件下对发展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由民生主义看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探索社会主义的政治家之一。他以西融中,较系统地提出了要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民生主义。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民生主义还停留在民主社会主义的层次,但其中有许多建设性的观点,被其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所印证。  相似文献   

12.
<正>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即民主主义)、民生主义(即“社会主义”)构成了孙中山著名的三民主义.民生主义在三民主义中占据最为突出的地位.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所提出的一切政治要求,本质上都根源于民生主义所提出的经济要求.可以说,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基础、出发点和归宿.孙中山自己曾经指出,“民生主义若是不能实行,民权主义不过是一句空话”.1924年1月,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开会期间,孙中山在《关于民生主义之说明》中又指出:民生主义是一个“重大问题”,这“一重大问题为本党之基础问题”.  相似文献   

13.
论"民生主义"的内容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包括重视民生、发展实业、贫富均等和"平均地权"与"节制资本"四方面的内容.就这四方面的内容来看,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逻辑联系,并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任何把它们中的某一或某些方面的内容单独提取出采,说成是孙中山的"民生主义"的做法,都不符合孙中山思想的发展逻辑.孙中山虽然是在19世纪末、尤其是在20世纪的一二十年代提出、发展和完善他的"民生主义"思想体系的,距今已有八九十年甚至近一个世纪之久的历史,但"民生主义"并未因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而过时,在当代仍然有重要的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韩剑锋博士所著《裕民、齐民、新民——孙中山民主主义思想研究》一书,(上海三联书店2013年出版)是一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力图对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作新的历史梳理和科学评价,突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审视孙中山民生主义理想,无疑对我们具有开阔视野和新的启迪。第一,该书详尽的叙述了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核心理念。近代中国社会的客观实际是孙中山民生主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中最有历史价值的部分.它既为中国社会发展提出了一个社会主义目标,又体现了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现代化要求.从对中国现代社会发展的意义上讲,它体现了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的统一,这就包含了理性主义与理想主义关系的命题.因而,民生主义不是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或民粹主义,而是建立在进化论之上的、把现代化与社会主义融为一体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6.
民生主义多被定性为"主观社会主义",源于列宁依据孙中山演说俄译文错译而作出的误判。从孙中山本人信念,民生主义的两大根本特征,及他对社会主义各流派的继承批判和独特创见来看,民生主义实为具有特定内涵和范围、理论和取向的社会主义。民生主义以公平正义为思想核心,强烈反对资本家和地主的剥削压迫,坚决维护工农民众权益,提出用"共享"原则解决贫富悬殊问题,并勾勒出理想的社会主义图景,摒弃了旧式平均主义,充满了新的时代精神。其实行民生主义的举措,以实现社会革命目的为指向,又以采取改良方式为手段,力求紧密结合中国实际,反对照搬外国模式,为时人及后人提供了一个极有教益的范例。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很早就向往社会主义,高度评价马克思和马克思的学说,但他也不主张在中国全盘照抄、照搬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后,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极大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力,引起工人和农民的强烈不满,以致列宁不得不改行"新经济政策"。孙中山认为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和自己的《建国方略》基本一致。此外,孙中山很早就看出资本主义的弊端,不主张中国走西方的发展老路,但并不全盘反对资本主义,而是主张吸取资本主义的积极面,预防并避免其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等社会病症。他从对美国"福特制"的研究中发现,现代资本主义仍有其自我调节、发展生产、改善工人生活的能力,因而提出四种推动"社会进化"的办法,企图对资本主义进行"改良"。对马克思的学说,孙中山认为应该从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出发,"师其意不用其法"。他主张,调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两种推动"人类进化"的"经济能力",使之"互相为用",利用外国的资本主义,造成中国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8.
刘磊 《社会科学家》2006,(Z1):222-223
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中最具特色的部分.民生主义的经济思想,在当时历史所能允许的条件下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民生主义从思想的酝酿到作为资产阶级革命行动纲领经历一个逐步与中国当时社会相结合的过程.本文从孙中山当时所处的特殊历史背景下谈谈民生主义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节制私人资本”思想是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学术界大都认为,民生主义即孙中山社会主义是“主观社会主义”,“主观上”或“名义上要社会主义,实际上是要发展资本主义。”因此,“从学理上说,是错误的和反动的”。它是一种“乌托邦”,是“反动分子的理论”。现在看来,这种评论是值得商榷的。为此,本文想谈谈孙中山关于“节制私人资本”的主张,这对于理解孙中山民生主义的性质是有帮助的。 “节制私人资本”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辛亥革命时期国民党元老派理论家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介绍和宣传,对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过积极作用。由于他们仅仅把马克思主义归结为社会主义,又把社会主义等同于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因而没有完整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更没有真正接受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理念是中国人接引西方各种社会学说、尤其是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一个最主要的文化心理跳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