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8年浙江电视台播出的《浙江新闻》的质量有了明显提高:报道面拓宽了,信息量增大了,时效性提高了,内容深刻了,形式更丰富多样了。这些图文并茂的新闻报道给人以哲理,给人以思考,给人以知识,给人以启迪。综观一年来的报道情况,《浙江新闻》在以下几个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 一、把改革的报道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对工矿企事业的改革,象推行承包制、租赁制、股份制进行了报道。在对农村改革报道方面,象发展村级经济、逐步推行集约经营、建立各种农业发展基金制度等农村改革新形  相似文献   

2.
谭婉薇 《探求》2009,(1):76-77,71
图书馆自古至今都拥有重要的社会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图书馆的生存发展面临着不少问题。为此,图书馆应加大建设力度,提高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专业素质等途径来创新图书馆的服务方式,推动图书馆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人民日报》总编辑邵华泽同志在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上指出:“在今天,光有文学报道而没有新闻照片是不能成其为报纸的;同样地,如果一张报纸只有好的文学报道,而没有好的新闻摄影作品,也不能成为一张好报纸的。”的确,新闻摄影作为一种形象传播新闻的独立的宣传手段,其形象的直观性、  相似文献   

4.
分析研究中国大陆与台湾三家不同报纸有关“三鹿问题奶粉”事件的380篇报道,并对其报道概况、报道体裁、报道主题、消息来源、事件成因等报道内容与形式结构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三家报纸对同一事件的新闻框架建构存在诸多异同之处:消息来源选择上都有着明显的政治倾向性;事件成因、报道主题、事件解决观点、衍生问题等方面有着显豁的差异;政治立场、社会制度、新闻理念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使三家报纸在同一事件的“报道框架”上呈现异同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5.
20世纪末 ,特别是从 90年代开始 ,言论的衰退在世界各地都很明显 ,尤其是日本 ,情况更为突出。此处所说的言论 ,指新闻界的发言 ,即在高度理论和专业知识基础上 ,面向社会 ,深入发掘时代特征及问题的发言。日本言论的衰退有如下一些原因。首先 ,日本社会具有传统的大众性。众所周知 ,日本不分所谓的一流报纸和大众报纸 ,报纸的发行非常兴旺 ,有些报纸的发行量甚至高达千万份 ,其基本编辑方针都是面向大众。为引起大众读者的兴趣 ,日本报纸的每篇报道都短小精悍 ,长了就没人读。这样的结果是 ,所报道的事情或是一目了然 ,或是给人以明显的错…  相似文献   

6.
新闻媒介怎样反映妇女、妇女问题和妇女运动?这个问题已经越来越多地为人们所关心和评论,并成为一个正在开拓的研究领域。本文通过研究八家全国发行的重要报纸的新闻报道,分析主导报纸中新闻人物/新闻参与者(Newsactor/interviewee),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描述当前我国主导报纸中有关女性报道的现状,包括与男性相比较报道的比例、年龄和社会身份分布、在被报道事件中的作用等,并用性别视角(genderperspective)考察这些指标所反映的媒介现实中女性的比例是否合理和平衡、是否存在和强化角色陈规定型等现象,为促使新闻报道朝着有利于妇女发展的方向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从地方党报来讲,新闻版的很大一部分版面是报道当地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的,这也是党的新闻事业的性质所决定的。而且,现在都市报纸一改以往对上级指令性任务不得不登而敷衍塞责的做法,而是主动配合,努力投其所好,尽力搞好党政报道。这是因为,众多报纸从多年的办报实践中认识到:一、抓好党政报道,是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的需要,也更能体现政治家办报的原则;二、新闻舆论要当好党和政府的耳目和喉舌,就必须做好上情下达的工作;三、宣传好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及时刊发一些政情新闻,也增加了报纸的卖点。应该说,除了一些领导的长篇讲…  相似文献   

8.
1992年年底,南京一家报纸登载了一条题为“平安时善公关礼仪,危急时会摔跤擒拿,南京女保镖开始习武”的小消息,旋即,海内外不少报纸竞相转载。随后,江苏一记者历时半月采访,却始终未见“女镖队”踪迹,遂发表《南京女保镖“产房”探视》一文,对女镖队究竟是“胎儿”还是“婴儿”提出疑问,进而又有报纸断定“金陵镖女”纯属子虚乌有……本刊记者历尽曲折,终于采访到了镖女和镖局,本篇特稿对此作了详实披露,这在全国尚属首家。  相似文献   

9.
在西方媒体纷纷对乔布斯逝世事件予以高度关注的同时,中国传媒也不甘落后,国内各大媒体争相对此事件展开报道。对于国外一个商人的离世,国内媒体此次的报道面之广、篇幅之巨比较鲜见,甚至已造成过度报道。本文通过考察甘肃省内三家报纸媒体对该事件的报道文本,分析了它们在报道规模、报道视角与传播框架方面的异同点,并以此为例探讨过度报道的形成机制、负面影响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赫鲁晓夫时期,报纸是党和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职能是集体的宣传员、鼓动员和组织者,这一时期报纸的报道取向充分地体现了赫鲁晓夫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是研究当时苏联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的重要史料根据,这些史料既包括独一无二的文稿,也包括一些客观评论,充分地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1.
当前,党正领导全国人民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经济报道理所当然地成了报纸、广播、电视新闻的主角。如何搞好搞活经济报道,已成为新闻界共同关心的问题。现在,从事经济报道的记者普遍感到经济报道难搞,写不活。读者反映大多数经济报道千篇一律,数字加过程,枯燥乏味,不爱读。只有努力提高经济报道的可读性,才能提高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读性强的经济报道,需要从事经济报道的新闻工作者改变观念,深入实际,大胆创新,以适应新的形势发展和需要。一、从读者出发长期以来,新闻界强调报道的指导性,把经济新闻的出发点放在指导工作上。经济报道要吸引读者,首先  相似文献   

12.
1999年夏季高考招生扩大规模之后,一大批因 分数不及录取分数线而被淘汰的年轻学子非常幸运地走进了高校校园。正当新生人学不久,国家教育部传出消息说,2000年研究生也将扩招30%,继续加大高等教育改革的力度。随后,有报纸报道说,北京市的十几所高校将在2000年春季联合进行第二次高考,招收3000-5000人,为更多因在高考中发挥失常的落榜生提供到高校学习的机会。很快从上海传来消息,好几所大学也准备进行春季招生,专招高考落榜者,为符合选拔条件的学子打开深造学习的方便之门。而后,广东省也表示,将争取…  相似文献   

13.
《北洋官报》应清末北洋新政而生,亦以宣传新政为己任。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官报》作为一份新式官报,如何展示和报道新政。首先是邸报部分。邸报与篇首圣谕广训、京师风,-t的图画.三者在官报初创之际,共同构成了报纸内容的仪式性空间,暗示了皇权秩序的象征性存在。文牍部分是《官报》宣传新政的核心所在。其意义有三:一、《官报》报道与宣传新政,是以文牍的展示为主。二、文牍的展示不仅能使读者全方位了解北洋诸项新政的进展情形,而且形成了呈现于报纸之中的新政话语。成为其他民报、外报报道或评论新政的可靠的信息来源。三、汇聚在《官报》中的各式新政文牍,也起到了公开政治信息的作用。新闻部分对新政的宣传,某种程度上是文牍部分的延续。另一方面,《官报》报道新政的新闻也有很多来自于对其他民报与外报的摘选和编译,体现了官方与非官方之间的连接和转化。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科技型企业安全问题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泽民  唐现杰 《学术交流》2005,(11):106-108
黑龙江省科技型企业已步入较快发展的新阶段,一些知名科技型企业也逐渐作大作强,但从总体上看质量和效益都不高,人才短缺和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均加大了科技型企业经营的风险。为此,从宏观层面来看,首先应加大科技型企业外部安全性保障问题的研究。一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提高科技型企业风险防范能力,二是拓宽政府直接采购范围和扶持科技型企业发展等等。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来,我国专业报发展较快,出现了各行各业的专业报。传统观点认为;专业报必须强调其专业性,要报道报纸所代表的行业消息、新闻。法制报要报道社会上发生的与法律有关的新闻消息;税务报则报道税收动态、重要税收新闻。然而,近一个时期以来,专业报出现了一种倾向,即专业报报道本专业、行业以外的新闻、消息等内容。这种倾向我们称之为专业报的非专业化倾向。这种倾向的出现,引起了新闻界的普遍关注。我们在阅读专业报时,常常看到,如今的专业报并非单纯报道本专业内容。我们可以从经济类专业  相似文献   

16.
加大硬件投入,完善基础设施。由于淮安市社会福利院建院时间早,设备老化陈旧,与示范性养老机构的硬件标准差距较大。为此,福利院采用多渠道筹集资金的办法,加大对相关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和部分器材的更新,使设备处于良好的运  相似文献   

17.
出差途中,随手买了一份当地的报纸,就看到这样的一个小报道,大意是,在全球经济危机影响下,许多人探求不同的生活方式,寻找一些普遍价值标准来取代金钱挂帅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段兰芬 《社科纵横》2006,21(8):145-147
对于报纸来说,广告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角色。从报纸产生及其发展的历史来看,报纸的前身并不主要是“新闻纸”,而更多的是“广告纸”。现代报纸更是离不开广告,随手翻开我们手头的报纸,期间的广告五彩缤纷,它们不仅美化了报纸版面,更是报纸生存发展的直接经济来源。本文从报纸广告版面的视野入手,探讨了报纸广告的特征、报纸广告与报纸版面的关系、报纸广告的版面环境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讨论报纸广告的版面策划原则及其取向问题。  相似文献   

19.
深度报道是近年兴起的一种新的报道形式。它一出现立即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其中不少报道曾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成为新闻报道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报道形式。 为什么深度报道有如此的吸引力,它产生的背景以及规律是什么?笔者就这些问题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1989年12月14日早晨6点30分,当人们习惯地收听每天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与报纸摘要”节目的时候,一条转播的美联社消息使他们震惊了: “据美联社报道,一颗小行星可能撞击地球,科学家们正想方设法避免这场灾难。”“于近日结束的美国地球物理学联合会秋季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