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分析了商业银行不愿办理国家助学贷款的原因、为什么现阶段由商业银行来办理国家助学贷款以及是否有必要建立一家政策性银行来办理国家助学贷款等这些问题,并得出结论:要解决国家助学贷款发放难的问题,除了要从完善个人信用系统、简化办理手续、加大宣传力度等方面着手以外,还必须从经办银行这个方面进行改革,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国家助学贷款发放难的状况。  相似文献   

2.
自我国实行大学生国家助学贷款及信用贷款以来,关于大学生的信用问题、偿债能力的研讨以及案例时有发生.本文认为,只有从理论上弄清大学生信用贷款"何以可能"、"能否可能"的问题,才能真正解决大学生信用贷款"如何可能",从而为国家助学贷款的发放及顺利回收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陈柳饮、冯涛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撰文指出,我国自推出国家助学贷款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本身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影响了它的进一步推广。这些制度缺陷包括:国家助学贷款还款期较短;发放对象没有一个量化的标准;贷款发放存在着不平衡现象,如投入地区结构上不平衡,不同银行发放的数量差别较大、很不平衡,中央部属院校和各省地方院校分配比例不太合理,投入专业结构不均衡等;现行的贴息政策存在着一定的矛盾现象;风险补偿机制存在一定的问题。作为一种信用贷款,国家助学贷款是以学生个人的信用为担保,用将来的收入承担学业中的部分教育费用。但信用贷款的回收率取决于贷款人的守信程度,而学生的守信程度又取决于多种不确定因素。首先,国家助学贷款市场上存在着非对称信息现象;其次,教育制度变迁导致国家助学贷款的需求大于供给;第三,我国尚没有一个完善的个人信用系统;第四,政策性贷款本质与商业化运作模式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国家助学贷款的政策学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家对普通高校进行了收费制度的改革.高校收费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带来了困难.为保证学生不因家庭经济问题而失学,国家建立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的学生资助体系,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大学梦.但由于贷款发放、贷款对象、贷款利率、贷款金额和还贷期限的不尽合理,使有的学生遵守信用积极性不强,从而影响了国家助学贷款的可持续性.而贷款的可持续性是国家助学贷款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因此,应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信用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促进国家助学贷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在实施的五年中,弊端日益显现.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从国家、银行、学校、借教人等方面着手,通过建立个人金融信用制度,发行助学贷款彩票或教育彩票为其筹集建立担保基金,同时可通过在借款人的生源地开办助学贷款业务,改变担保方式等方法来降低银行风险,从而使国家助学贷款制度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6.
国家助学贷款与诚信教育一体化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信教育与助学贷款分离、诚信教育诸多错位、助学贷款办理信用缺失等问题,影响了助学贷款政策的正确执行。必须在处理好集中与个别教育相结合、诚信教育延伸、银校和谐合作等问题的基础上,推进国家助学贷款与诚信教育的一体化。认清国家助学贷款特点,抓住教育关键时期,广泛开展经常性的诚信教育和宣传,认真做好贷款资质审查,严格监督助学贷款资金使用、适时进行诚信再教育等措施,落实对贷款学生的自强教育、创业教育、激励教育、真情教育、心理调适教育,是实现国家助学贷款与诚信教育一体化有效性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出台的历史背景 ,具体分析了助学贷款在实际运作中暴露出的三个问题 ,即银行放贷积极性不高、一般院校学生贷款比较困难、学生在短期内不能还清贷款。建议逐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偿还机制、采取多种方式发放助学贷款、加强对学生诚信教育 ,建立学生诚信档案等。  相似文献   

8.
国家助学贷款现行制度中,高校对法定义务和约定义务的违反成为其承担责任的依据.该责任可以归结为三方面:承担部分风险补偿金的责任,承担贷款额度的减少的责任,承担行政责任.这些责任与高校在国家助学贷款中所担任的角色--"介绍人"不相符合.在国家助学贷款中,高校应当只承担与其过错相适应的责任,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对其归责,且在其受益范围内以经济补偿为主要责任形式.  相似文献   

9.
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人才培养,特别是扶助贫困学生的重大下政策举措.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推行比较缓慢.要打破国家助学贷款中的"瓶颈",加大助学贷款政策宣传的力度;建立助学贷款风险控制机构;建立助学贷款保险制度;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加快建立个人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10.
推行国家助学贷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适应教育收费制度改革的需要 ,运用信用手段解决教育经费不足和经济贫困学生就学问题已提到了议事日程。 1999年以来国家推出了包括国家助学贷款、一般助学贷款、教育储蓄、教育保险和高校后勤社会化贷款等在内的一系列信贷办法 ,这些办法对教育事业的发展、商业银行业务的创新和贫困学生就学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 ,由于助学贷款开展的时间短、各方面的认识不足等原因 ,致使助学贷款中还有许多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影响了助学贷款的社会经济效应的充分发挥。笔者想就国家助学贷款中存在的问题作一粗浅分析 ,为助学贷款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一点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1.
从保障的角度浅议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几经变迁,大学生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再调整反映了国家面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在2004年新的国家助学贷款机制政策推行下,使得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这一群体有了把握高等教育的机会,通过贷款他们完成学业并实现大学梦。但从保障的角度分析,国家助学贷款这一资助性政策还有很多方面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助学贷款的分类,通过对现行国家助学贷款新机制的政策分析,阐述了国家助学贷款新机制的特点,以及在政策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成因,论述了建立完善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必要性,并针对国家助学贷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率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着眼于目前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率问题,从国家助学贷款制度设计的四个利益主体:学生、银行、高校、政府来分析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存在的缺陷,把助学贷款违约率高居不下的原因主要归结于制度性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立健全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完善风险补偿机制、加快社会个人信用体系建立等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4.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因高等教育学费上涨所带来的受教育机会不均等的矛盾.但是由于制度本身的不完善、运行体制的诸多弊病以及内外部环境的不成熟,国家助学贷款在运作和进一步发展上显得力不从心,甚至处于近乎停滞的状态,然而助学贷款政策关系着贫困学生公平享有高等教育权利的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讨论社会伦理价值对教育公平的期许、国家助学贷款所应担负的责任,以便进一步探索完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河南模式”作为新的国家助学贷款模式的成功试行.在制度的稳定性、业务办理、贷后管理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但在执行过程中.存在政策有效性不够、管理机构不完善及管理人员不够专业等不足。因此,为促进“河南模式”的可持续发展,应进行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法制化、管理工作人员专业化、校级管理精细化等工作。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助学贷款的调查分析与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回顾国家助学贷款的发展历程 ,分析山西实施助学贷款的现状基础上提出 :完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 ,加大全社会对助学贷款制度的宣传力度 ,转变人们对贷款的陈旧观念 ,健全信用体系 ,各级政府全力扶持 ,教育部门积极配合 ,探索适合不同区域高校的贷款方式 ,方能有效实施国家助学贷款 ,培育栋梁之才  相似文献   

17.
国家助学贷款试行两年多来 ,目前还贷状况令人担忧。本文针对国家助学贷款现状 ,分析其环境因素及影响因素 ,提出提高国家助学贷款偿还率途径 ,即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 ,建立个人信用评估制度 ,不断完善配套的法律措施 ,保障国家助学贷款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国家助学贷款中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国家助学贷款的持续、稳定的发展需要解决的难题很多,但关键还是加强受贷学生的诚信教育问题。文章从当前我国国家助学贷款的现状出发,分析受贷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和原因,提出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措施,倡导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与国家个人征信系统对接,加强体制和机制的约束力,从而促进国家助学贷款步入健康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9.
高等农业院校国家助学贷款研究——以杨凌示范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国家惟一的农业高新产业示范区杨凌为例,研究高等农业院校国家助学贷款问题。结果表明,杨凌区高等农业院校国家助学贷款存在的问题是贷款名额较少,银行恐贷惜贷、学生惜借,贷款政策缺乏灵活性,政策理解不一致,违约率高。产生问题的原因在于: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收入预期低,学校催贷难度大,政府对助学贷款的行政干预及学生信用意识较差。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