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邦达昌”反叛噶厦政府始末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邦达昌"是藏东芒康地区的一个有权有势的富商家族,该家族出生于平民,后被封为贵族.在十三世达赖喇嘛时期,该家族因善于经商而名扬天下.但十三世达赖圆寂后,"邦达昌"及邦达·多吉开始走向反叛噶厦政府之路,究其走向反叛之原因、经过、结果是本文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2.
“邦达昌”在康定设立商号后的第二次复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三世达赖喇嘛时期,"邦达昌"是较早开始经营中国西藏与英印贸易的藏族大商家之一,西藏地方政府把出口英印的西藏羊毛列为专卖商品,"邦达昌"家族成为当时西藏地方政府经营羊毛的代理商。十三世达赖喇嘛圆寂后,"邦达昌"开始转向中国内地与西藏之间的贸易,并于1940年由邦达.多吉在康定设立了"邦达昌"商号,原来的中国西藏与英印贸易扩大到中国西藏、内地、英印三地,使"邦达昌"的经营规模比原来大了很多。而且,最重要的是"邦达昌"为汉、藏之间建立起良好的经济联系,从而促使汉、藏之间政治、文化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并充当战略性先导,在客观上为后来顺利和平解放西藏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此段历史对于"邦达昌"来讲是第二次复兴。  相似文献   

3.
上谷耿氏家族是辽代汉世族中重要的一支,该家族入辽后以军功起家,子孙不仅官居显位,而且还与辽朝皇室以及汉族门阀世族中玉田韩氏、彭城刘氏家族缔结了婚姻关系,但至第四代,耿氏家族外部受到韩氏家族衰败的影响,内部又存在子孙不昌的问题,此时该家族婚姻对象全部出自彭城刘氏的衰败支脉,家族的衰落也就无可避免。  相似文献   

4.
关于“黄金家族”的具体所指,学术界长期存在着“黄金家族”与“孛儿只斤”是等同概念,和“黄金家族”是指成吉思汗系后裔两种不同的看法。本刊1996年第3期发表的阿尔丁夫先生《蒙古史中“黄金家族”一词的来源和含义》一文提出了第三种看法。认为“黄金家族”出现的时间是在15世纪中叶,专指忽必烈家族。文章发表后在蒙古史学界引起了一定反响,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系的青年学者特木勒、希都日古两同志撰文提出不同意见与阿尔丁夫先生商榷,故此本刊特请阿尔丁夫先生撰写一篇答辩文章一同刊出,以推动学术界对该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论辽代后族     
辽代后族是指拔里家族、乙室已家族和剌只撒古鲁家族,三族均为契丹建国前后的强盛家族。后族各家族、各支系在辽代的发展,虽在不同阶段各有盛衰起伏,但均称得上与辽王朝相始终的世家大族。后族世代与皇族互通婚姻,形成较为固定的婚姻关系。后族在政治、军事和经济上均具有较多的特权,家族势力强大,是影响辽朝政治走向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6.
︽拉萨往事︾高原在回叙文·图/泽让索朗在拍摄完西藏题材电视连续剧《雪震》后,杨韬历经两年时间,终于寻找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拉萨往事》,迄今为止篇幅最长的西藏题材电视连续剧———德康家族的二小姐德康·央吉卓玛出生时,家族已经走向了没落。“没有福气”...  相似文献   

7.
“卜古可传说”是蒙元以后中外文献中广为流传的关于回鹘起源的一个传说。本文经研究后证明,该传说实际上是唐朝咸通七年(866)回鹘部落联盟中的仆固家族建立西州回鹘国的历史折射,西州回鹘国的创建者仆固俊就是所谓“卜古可”的人物原型。该传说之所以流传于蒙元时期,主要因为当时的畏兀儿族政治家力图通过这种形式为其统治者──亦都护家族修纂一个家谱,提供一个王统承嗣关系的合理说明而已。  相似文献   

8.
人生转折的临界点--母题数字"十三"与藏族成年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十三”在藏族早期文化中的大量出现,其背后具有深层的文化精神作支撑。文章从藏族“十三”的一系列民俗思想中发现,“十三”是人生重要转折时期———成年礼的临界点。这种成年礼习俗在周边民族中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9.
塔尔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自明代万历年间建立后,随着明朝“多封众建”政策和卫所制度的推行,“西宁十三族”成为明朝纳马番族;万历之后,随着西宁番僧纲司的建立,西宁十三族逐渐分化重组,最终成为塔尔寺的寺属部落,史称“塔尔寺六族”.  相似文献   

10.
岷州攒都沟后土司向来被认为是甘青地区的重要土司家族,与明封大智法王班丹扎释同出一族,历来受到学界的关注.已有史料中关于其家族世系大致有五种记载,各史料相互之间亦多有抵牾.本文以新发现的“攒都沟后土司宗图”为核心,对该土司的世系及相关史事进行了分析研究,初步厘清了后氏土司的世系、品级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一个其成员以自己的肌肤生得黄黑而自豪的古老民族,端着不熄的火塘和信念,从远古走来,历经痛苦的迁徙,终于和寨头高大的神树一起,把根牢牢地扎定在偏僻的中缅边界上。在那里垦田,“种林为酒,歌舞而饮”;垒炉升火,打制“柔可绕指,剁铁如泥”的刀剑。这个和它所打制的户撒刀一起扬名的民族,是我们阿昌族。阿昌族是云南境内最早的土著民族之一。古代的汉文献中写作“娥昌”、“蛾昌”、“萼昌”、“莪昌”。现有人口2万余人。云龙县是阿昌族的摇篮。如今,约90%的阿昌族同胞居住在陇川县户撒阿昌族乡和梁河县九保、囊宋两个阿昌族乡,其余分布在潞西、盈江、腾冲和龙陵等县。此外,在缅甸、泰国境内也居住着一部分,人数不详。我们阿昌族居住的地区资源丰富,近几年来,靠开采锡矿、煤矿走上致富之路的阿昌族同胞不断增多。阿昌族地区的种稻水平和技能也不断提高,在许多地  相似文献   

12.
在内蒙古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发现的突厥鲁尼文查干敖包铭文,是内蒙古迄今发现的唯一的突厥鲁尼文文献史料.根据查干敖包铭文的发现地点及其印记,可推断该铭文应属于后突厥汗国可汗家族阿史那氏的旁系家族,纪年约在7世纪末至8世纪初,极有可能为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突厥鲁尼文文献史料.结合汉籍史料和笔者的田野调查,可推断后突厥汗国的“黑沙南庭”即为达茂旗一带的草原.而查干敖包铭文,则印证笔者有关“黑沙南庭”的这一推论不误.  相似文献   

13.
据《后汉书·耿弇列传》记载:“余初读《苏武传》,感其茹毛穷海,不为大汉羞。后览耿恭疏勒之事,喟然不觉涕之无从。嗟哉,义重于生,以至是乎!”“耿恭疏勒之事”指的是东汉初年匈奴反叛汉廷,在天山以北的戊校尉所在地——金满城(今吉木萨尔县境内)戊校尉耿恭誓死保卫城池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
辽睿智萧后族属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景宗(耶律贤)睿智后萧燕燕的父族,即从辽初以后逐渐鼎盛起来的萧思温家族,在《辽史·外戚表》中,与敌鲁家族并列。同属于国舅帐的“大父房”。这两个家族的关系,据史载,萧思温为“敌鲁之族弟忽设里之子”。①又,敌鲁子萧幹,景宗至圣宗初官“北府宰相”,“时皇后(萧燕燕)以父呼干”②。还有,他们的共同祖先,为“大父房”的五世祖胡母里。是一种同姓、近亲的血缘亲属关系。  相似文献   

15.
“五胡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的汉化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胡十六国”时期建立政权的少数民族的氏族部落组织早已析解,宗族部族组织已经形成,由同姓、异姓,甚至不同民族的宗族、家族、家庭形成了部族或地区性的行政组织,都已发展到家族一宗族奴隶制阶段。这与形成周公、孔子思想的夏商周的家族一宗族奴隶制相比,在本质上是处于相似的发展阶段。因此,这些少数民族的汉化,既是其自身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其内部结构机制发展的结果。他们之所以如饥似渴地吸取以孔子思想为核。心的汉族文化,是因为孔子的思想和伦理观念,以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最高宗旨,是他们处理好宗族内部及其与外部的关系,依靠宗族统治部族国家的思想武器,也是他们发展壮大走向中原的法宝。  相似文献   

16.
茶马古道:一条精神的河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走过茶马古道茶马古道开辟于何时?茶马古道起迄于何方?茶马古道上走过多少古今行人?何以要走,如何去走?为什么今天有那么多人一往情深地在寻访它,研究它,描述它,深刻地感着兴趣?多番在藏东的大地上行走,其实正是沿着茶马古道。茶马古道是一条穿越整个青藏高原的道路。统而言之“一条”,是以走向而言,其实局部线路众多,犹如江河主脉与支流。尤其在川西、藏东一带横断山脉中,更是四通八达的网状结构。若仅从雅茶入藏和滇茶入藏路而言,它东起四川雅安,经泸定、康定,过理塘、巴塘、芒康,过邦达草原到昌都;或从康定经甘孜、德…  相似文献   

17.
才旦多杰 《中国藏学》2023,(4):144-155+218
北宋初期,在今青海西宁附近即“青唐地区”新诞生了一个以吐蕃为主体的地方政权,即唃厮啰“青唐王子政权”。该政权的兴起,与当时在河湟地区的吐蕃三大地方势力,即河州耸昌厮均、宗哥李立遵、邈川温逋奇三者的历史作用分不开,尽管他们最终与唃厮啰不欢而散,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先后各尽其能,为唃厮啰立政提供了一系列必要条件,对青唐地区政权格局的形成和发展发挥了直接的、决定性的作用。文章对耸昌厮均、李立遵、温逋奇势力及其各自所据地河州、宗哥、邈川的相关情况作了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吞巴家族(藏语称之为第巴吞巴)是吐蕃松赞干布文臣吞米·桑布扎的后裔,对此古今学界基本持相同观点.然而,吞巴家族的历史中仍存一些可议之处,其中包括吞米·桑布扎的出生地,吞巴家族和雅嘉巴家族的关系以及吞巴为何被称之为“拉让宁巴”等.本文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深入考察和分析,试图回答和理清该家族的历史脉络.  相似文献   

19.
宋、金时期安多藏族部落包家族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金时期,安多藏族中有一支著名的吐蕃汉姓部落“包家族”,其来源是吐蕃化的汉姓丁家,最初居地在秦州宁远砦北,后迁徙于熙、河、洮、岷等地,并从此世居此地,其家族成员有宋代的包约、包顺、包诚及金朝的包长寿、包世显等。包家族归附宋、金王朝后,始终效力于宋、金王朝,与宋、金王朝保持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位于类乌齐县的祖拉康寺是出生在达咙噶斯家族的桑吉温于1276年始建的。当时修建了“阳宫”寺和“莎玛”寺,并设立了哲学及怛特罗的理论学说机构。1320年乌金贡布又建造了富有艺术风格的“昌吉理殿”,所以祖拉康寺又称“昌吉玛”寺,到1326年正式落典。距今已有7百多年的历史。祖拉康下设3个扎仓、2个拉章。按噶举派规定拥有僧人2500左右,在西藏白教寺院中可算是规模最大之一。这座寺已传承23代法台,在各地有58个分寺,多集中于青海、云南、四川、昌都等地。祖拉康寺建筑面积有2809平方米,共分3层楼;第一层称“条花殿,”墙厚在1.6米以上,高有13.5米。墙外涂有3种竖型颜色,殿内有180根柱子,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