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尽管当代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长期对立,但这两个民族无论在宗教、文化还是在种族上都有着极深的渊源,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阿拉伯人与犹太人也基本能和睦相处. 古代犹太人曾生活在巴勒斯坦,并在这里建立了犹太国.公元前586年巴比伦人入侵并灭亡了犹太国,大批犹太人被掳到巴比伦,从此犹太人开始流散到西亚各地.公元前后,罗  相似文献   

2.
贫困问题是对以色列国家和社会发展进程产生重要影响的难题.当前,以色列社会群体分化比较明显,贫困问题逐渐凸显.部分极端正统派犹太人群体、以色列阿拉伯人群体、大屠杀幸存者群体、失业者群体构成了以色列社会主要的贫困群体.为了回应公众压力并保障国民的基本生活,以色列政府通过转移支付和税收调节的方式向贫困人口提供养老、医疗、教育、失业等社会保险;鼓励自由市场竞争,降低包括住房在内的生活成本;推动以职业培训和提高劳动参与率为基本内容的就业促进政策;发挥慈善团体的社会救助功能.当前的贫困治理对缓解贫困率和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以色列社会长期存在的宗教群体与世俗群体、犹太人与阿拉伯人之间的鸿沟制约着贫困问题的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3.
二、1948年后的戏剧活动二次大战期间,德国纳粹疯狂迫害和屠杀欧洲犹太人,幸免于难的大批犹太人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们送到巴勒斯坦,从而引起犹太人与巴勒斯坦人之间的冲突,委任统治的英国当局无能调解犹太人与巴勒斯坦社团之间的问题,遂于1947年4月将巴勒斯坦问题提交联合国大会讨论.同年11月,联合国大会投票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于是,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宣告成立,翌日英军从巴勒斯坦撤退,随即爆发了以色列与埃及、约旦、叙利亚、黎巴嫩、伊拉克等阿拉伯国家之间的战争,结果阿拉伯国家战败,大片阿拉伯土地被占,巴勒斯坦几乎全部土地被占,只有约旦河西岸的部分土地为约旦控制,加沙地带为埃及控制,计100万巴勒斯坦人被逐出家园,亦即是说巴勒  相似文献   

4.
肇始于19世纪末的巴勒斯坦共产主义运动将犹太复国主义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思想相结合,主张实现犹太人与阿拉伯人的联合,建立社会主义社会。20世纪20年代中期后,在共产国际的干预下,巴勒斯坦共产党推行"阿拉伯化"政策,并将工作重心从犹太路线转向阿拉伯路线。在以色列建国前,巴勒斯坦共产党经历了艰难而曲折的发展历程,它虽未能成功实现阿拉伯—犹太工人阶级联盟、促成阿犹两个民族的联合统一和建立双民族国家的愿景,但它一直努力克服两大民族分裂并尝试建立一个犹太—阿拉伯人的共产主义组织,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支持阿拉伯民族解放运动,提出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享有平等的民族权利和公民权利的政治主张,彰显了它在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中的先进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阿以争端的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以争端是中东问题的核心,其实质是巴勒斯坦问题,即领土之争。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东岸的巴勒斯坦,面积仅2.7万平方公里。但由于居住在这里的两个主要民族——阿拉伯人和犹太人,都声称自己是巴勒斯坦的真正主人,矛盾由此产生,并酿成无数次冲突和5次中东战争。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阿以之间逐渐由势不两立到开始握手言和,其间的恩恩怨怨和所经历的艰难曲折说不完道不尽。1996年5月的以色列大选中,一向对中东和平问题持强硬立场的利库德集团战胜工党而组阁,内塔尼胡出任新总理,这给蹒跚中的中东和平进程增加了许多不确定因素。在贝尔福宣言发表80周年、联合国通过分治决议和以色列建国50周年这几个促使阿以矛盾尖锐化和复杂化的日子到来前夕,回顾阿以争端的历史,展望中东和平的未来,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该地区战争与和平的世纪长卷,而留在人们心头的则是对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思考。 一、阿以争端是西方介入而形成的历史悲剧 1.阿拉伯人和犹太人是巴勒斯坦的两个主要民族 从1947年联大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和随后以色列建国算起,阿以冲突已持续了近半个世纪;如果从1917年主张“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人  相似文献   

6.
对于以色列来说,没有移民就没有以色列国。19世纪下半叶,在犹太复国主义思潮的推动下,犹太人开始有组织地向巴勒斯坦大规模移民。到以色列建国前夕,大约已有65万来自东欧和俄罗斯的犹太人踏上巴勒斯坦的土地。建国后,为保证犹太人占人口多数,政府首先在法律上为犹太人移居以色列敞开大门。以色列建国后通过的第一部法令,就是废除前统治者制定的限制犹太移民的规定;1950年出台的以色列  相似文献   

7.
1896年,英国学者谢赫塔在著名的“吉尼扎”(开罗藏书室)发现了大量的古籍手稿.这批珍贵古籍手稿的发现,使人们了解了一段鲜为人知的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宽容共处的历史.这对研究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历史的学者来  相似文献   

8.
伊拉克是一个以阿拉伯人为主的多民族国家,在近44.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2600万伊拉克人,其中阿拉伯人约占73%,库尔德人约占21%.伊拉克的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北部库尔德地区的官方语言是库尔德语.  相似文献   

9.
在美国的阿拉伯人是一个人数较多的少数民族.60年代以来,定居美国的阿拉伯人不断成立自己的组织.近几年来,它们的影响日益扩大,值得人们重视. 美国阿拉伯人的历史和现状据美国华盛顿中东研究所出版的《中东季刊》1987年夏季号报道,最近一次的美国人口普查登记的阿拉伯裔人口计有70万.另据《阿拉伯人》杂志1987年2月号报道,  相似文献   

10.
以色列人口中有20%是阿拉伯公民.在2009年2月举行的以色列第18届国会选举中有13名阿拉伯议员当选,在国会中所占的比例远低于其人口比例.这些阿拉伯议员分别来自阿拉伯民族主义政党、以色列共产党和三个犹太复国主义政党.从以色列建国60年来阿拉伯公民参加国会选举的情况分析,阿拉伯公民在以色列的政治参与经历了"质与量"两方面的变化,即政治自决程度从低到高、从附属走向独立;但同时阿拉伯公民的政治参与度却逐渐走低,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甚至降到了很危险的地步.阿拉伯公民对政治现状失去信心和热情,不仅削弱了以色列左翼势力,也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以色列国内政局的发展以及中东政策的制定.  相似文献   

11.
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古代 1.巴勒斯坦的最早居民 公元前20世纪后期,海上民族腓力斯丁来到现在的巴勒斯坦定居。在希腊语中,“巴勒斯坦”意思是腓力斯丁人的地方。 在此之前,巴勒斯坦地区有多种民族存在,主要有迦南人。喜克索斯人,哈卑路人,腓力斯丁人等,他们在这里建立村落,有自己的文化,这在《圣经》的“民数记”与“出埃及记”两章中均有记载。 2.希伯莱人进入巴勒斯坦 前20世纪中叶,一支“渡河而来”的游牧部落先于腓力斯丁人来到巴勒斯坦,他们是希伯来人的祖先,《圣经》中说:希伯来人进入巴勒斯坦时,曾遇到迦南人的抵抗,但最终还是与迦南人融合并逐渐定居下来,住在死海以西山区南部的称为犹太人,住在巴勒斯坦土地上的称为以色列人。所以严格地讲,以色列的祖先是古代巴勒斯坦的外来移民。 3、现在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是土生土长的原有居民 现在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祖先是古代迦南人,腓斯丁人及其他早期部落的后裔。 7世纪时,阿拉伯帝国崛起,阿拉伯穆斯林来到时,当地人改信了伊斯兰教,并与阿拉伯人同化,少数外族穆斯林则被当地居民同化,成为阿拉伯民族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2.
冷战后,美国调整了中东政策,但通过扶持和偏袒以色列来制衡阿拉伯世界的基本原则和控制中东地区的战略意图没有变。结果它既没有造就一个安全而稳定的以色列,也没有有效地控制中东地区,其政策目标与实现手段存在着悖论。本文从宗教的角度分析其中的原因,包括美国是一个宗教社会,犹太教一基督新教是美国社会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准则的基础,决定着美国外交的大方向;犹太教的“教族合一”奠定了美国犹太人支持以色列的基础,而基督教与犹太教的同一性造就了绝大多数美国国民对以色列的强烈认同;美国犹太人与以色列在美国的院外集团联手左右着美国的中东政策等。  相似文献   

13.
冷战后,美国调整了中东政策,但通过扶持和偏袒以色列来制衡阿拉伯世界的基本原则和控制中东地区的战略意图没有变。结果它既没有造就一个安全而稳定的以色列,也没有有效地控制中东地区,其政策目标与实现手段存在着悖论。本文从宗教的角度分析其中的原因,包括美国是一个宗教社会,犹太教一基督新教是美国社会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准则的基础,决定着美国外交的大方向;犹太教的“教族合一”奠定了美国犹太人支持以色列的基础,而基督教与犹太教的同一性造就了绝大多数美国国民对以色列的强烈认同;美国犹太人与以色列在美国的院外集团联手左右着美国的中东政策等。  相似文献   

14.
美国犹太人与以色列的密切关系对美以特殊关系和美国偏袒以色列的中东政策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美国犹太人与以色列关系的模式正经历着从"群众动员"向"直接接触"的转变,美国犹太人对以色列的立场出现碎片化和多样化的趋势,以色列也对原有关系模式进行了反思。美国犹太人积极介入以色列政坛为其增添了更多的复杂因素。  相似文献   

15.
王占义  侯倩 《中国扶贫》2017,(18):55-57
目前,我国贫困人口大多集中在中西部,集中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集中在生态条件恶劣的地区.根据2016年底的数据,内蒙古自治区有31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人口约为56万人,贫困发生率为4.1%.兴安盟、赤峰、乌兰察布和通辽是内蒙古脱贫攻坚的重点区域,共有贫困人口46.4万人,占全区82%.在返贫人口中,因病返贫占41%,是第一大致贫因素.  相似文献   

16.
安达卢西亚文化,由生活在伊比利亚半岛(阿拉伯人称之为“安达卢西亚”)的阿拉伯人、柏柏尔人和当地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是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征服安达卢西亚伊比利亚半岛位于欧洲西南部.那里四季如春,雨水丰沛,山高林密,河流湍急,沃野千里.伊斯兰征服前,伊比利亚半岛处于西哥特人的统治下.西哥特人是4世纪末摧毁并瓜分了西罗马帝国的日耳曼民族的一支.6世纪初,他们占领了伊比利亚半岛,建立了西哥特王国,定都托菜多.在阿拉伯人进行征服前不久,科尔多瓦总督——罗德里克推翻了渥姆巴国王的统治,自己取而代之.由于他残酷地迫害犹太人,引起了犹太人的反抗.犹太人派了一个使团去拜见驻守在马格里布的穆斯林武装部队首领——塔立克·本·齐亚德,请他征服安达卢西亚.在得到倭马亚朝马格里布总督穆萨·本·纳赛尔的批准后,塔立克于711年率军北渡海峡来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末以来,美国犹太教正统派和非正统派之间呈现出明显的“极化”趋势,以色列是加剧这一“极化”进程的“分化剂”。以色列在全球犹太人中“精神中心”地位的凸显、全球化时代流散地犹太人群体对以色列关联的增强以及不同宗派群体在对以关联中的地位差异,导致以色列成为美国犹太教不同宗派间竞争的关键“战场”。籍由此种紧密但不平衡的关联,以色列的社会政治冲突和“极化”得以“外溢”至美国犹太人群体。美国犹太教不同宗派以“受邀”或“回旋镖”模式卷入以色列社会政治的纷争。进入21世纪以来,右倾化和“民主危机”使以色列犹太人正统派在身份认同、政党归属和政策倾向等方面与美国正统派犹太人趋近,同时却更加疏远非正统派群体。日趋右倾化的以色列加剧了美国犹太教不同宗派间的“身份冲突”。  相似文献   

18.
以色列建国61年来,尽管其阿拉伯公民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境况已有了很大改善,但他们并没有完全融入以色列社会.以色列作为一个犹太国家和西方民主国家的双重特性,决定了其对阿拉伯公民实行的是一种表面上平等而实质上则是剥夺与压迫、歧视、隔离和分化的政策.以色列阿拉伯公民的民族政治意识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已克服了最初的混乱和迷惘,将争取自己在以色列国内的平等地位和权利作为自己的目标,并提出了明确的政治愿景,对以色列的立国理念--锡安主义形成了挑战.正视阿拉伯公民的合理要求并将其纳入以色列民族国家构建的范畴之内,不仅关系到以色列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而且对未来巴勒斯坦建国进程及其巴以关系的走向也将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1986年到麦加朝觐的穆斯林人数约为160万,来自全世界的10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856718人是朝觐季节从国外到沙特阿拉伯来的.其余的是居住在沙特阿拉伯的穆斯林.外国到沙特的朝觐者1985年增加了34957人.国外穆斯林中亚洲人数最多,为559443人,其次是非洲,为285908人.朝觐者中有645303人是乘飞机到达沙特阿拉伯的,157658人走陆路,4.8万人走海路.以下是各国人数:  相似文献   

20.
以色列自立国以来,一贯奉行实力扩张政策,尤其是在核武器领域,长期实施模糊策略,利用各种方式向阿拉伯国家暗示,它已拥有一定的核打击力量,藉此对阿拉伯国家施压.美国长期奉行偏袒以色列的政策,并给予大量军援,加上以色列本身进行的大量的军事研究和新武器开发,其军事优势显而易见,近期内尚没有一个阿拉伯国家能在军事力量上望其项背.以色列的核威慑策略客观上对阿拉伯国家形成了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