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作为新民主主义宪政的具体形态——“三三制”政权,在中国现代宪政运动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三三制”政权的提出及在抗日根据地的成功建设,实现了新民主主义的宪政,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广泛地团结了抗日力量,改善了中共对政权的领导,加强了与党外人士的合作,推动了全国的政治民主化运动。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比喻的分类法是不科学的,一味在原有的基础上修修补补不能解决问题。为此,笔者提出一个新概念———辞式,辞式是辞格下面所划分的类型。辞式概念的确立,有利于修辞学建设,有利于澄清当前把辞格、辞式混为一谈的混乱现象,也有利于本文阐述比喻重新分类的问题。然后笔者认为比喻共有六个要素,它们是:本体、喻体、相似性、本体部分特征、喻体部分特征、相异性。这样,我们根据本、喻二体的隐现,将比喻分为两个辞式:明喻与借喻。根据比喻的六要素中的四个要素的隐现,明喻有四明喻、三明喻、二明喻等小类,借喻有单借喻、复借喻等小类,这些小类各有不同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3.
"三三制"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项重大政治举措.它的提出,既是对国统区民主宪政运动的一种政治呼应,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它是中国共产党对于民主政治在认识与实践上的一个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比喻及其分类问题研究》一文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回顾古代比喻研究所涉及的领域;二是对现代关于比喻分类研究问题的主要成果进行介绍,简评;三是就比喻分类研究问题展开讨论,其中提出了比喻的单位问题、分类的标准问题。在讨论中,引入了“群喻”的概念,并对比喻的下位类进行了四次划分,从而将32个比喻下位类简化为16个。  相似文献   

5.
一 比喻这一修辞手法,古往今来,人们在说话、创作、写文章时经常运用。然而,什么叫比喻,至今还不能说已有一致的看法。 陈望道先生所著的《修辞学发凡》中说,“思想的对象同另外的事物有了类似点,说话和写文章时就用另外的事物来比拟这思想的对象的,名叫譬喻。现在一般称为比喻。”《辞海》(修订稿)沿用了陈的定义。 我认为,鉴于“比拟”一词已专用作另一辞格的名称,如再用来解释比喻,不免混淆不清。可能正由于此,现在很多论著已不再用。 建国以来不少论著则因袭张瑰一先生在《修辞概要》中的提法,认为比喻就是打比方。倪宝元先生在《修辞》中还补充说是  相似文献   

6.
按照修辞学理论关于比喻类型的结构特点的论述,把比喻型成语分为明喻类、暗喻类和借喻类三大类别,从修辞角度对其结构、语义和表达分别进行分门别类的细化阐发。  相似文献   

7.
"三三制"政权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所创建和领导的民主政权形式,"三三制"政权建设的实践,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民主执政的一次重要实验,为中国共产党今天的民主执政积累了历史经验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稍稍浏览一下当代文学作品就会发现比喻的大量运用是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现象,尤其是隐喻,几乎成为当代文学语言及叙事技巧的主要特征。“新批评”理论家布鲁克斯的有关论述颇具代表性:“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现代诗歌的技巧:重新发现隐喻并充分运用隐喻。”①有些学者甚至把比喻提高到与一般言语方式并列的高度:“最主要的非言语本身所固有的形式就是比喻。”②从某种意义上说,比喻的方法甚至还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形式,与人类的精神结构和意识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显然,传统修辞学不可能解决上述问题。从亚里士多德直到现在的修辞学研究,很少甚  相似文献   

9.
浅析英文"比喻"与"拟人"的修辞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学好英语,必须掌握一定的英文修辞.英文修辞方式丰富多彩,比喻和拟人是常用的两种修辞手法.比喻是利用事物之间的相似性,不直接说出某事物,而用另一具体的事物作比方来表现原事物.拟人赋予动物以人的特征、思想和活动,或将无生命的东西比作有生命的东西,从而将原事物表达得更加生动、深刻.  相似文献   

10.
比喻又叫譬喻或打比方,是语言中运用 范围最广、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修辞手法, 它的显著特点是用具体的事物、简明的事理 来作比方,说明抽象的事物和深奥的道理。 比喻可以使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具有 较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一般说来,比喻和非比喻的句子是容易 分辨的,特别是明喻和暗喻,因为它们的本 体、喻体和比喻词语是明明白白地摆在字面 上的。例如:  相似文献   

11.
中医的"取象比类"与比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学产生于经验医学时代,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以其独特的形象思维方式,即“取象比类”,把抽象的医理寓于具体的物象之中,而比喻修辞则使“取象比类”成为一种可能。生理病理抑或诊治法则,一经比喻就不再是艰涩难懂的学术概念,而成为可眼观手触的身边物,凸现出辨证论治的丰富哲理和祖国医学的文化深蕴。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介绍了在"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教学中采用的比喻方法搬运与设施规划、布置方法与学生座位排序以及在制品库存与队伍行军的三个比喻,并形象地解释了本课程的难点.  相似文献   

13.
“比喻”是修辞学中运用最灵活的一种方式 ,对它的研究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小说《白鹿原》中的 2 0 0多个比喻句对人们进一步认识“比喻”的结构特质 ,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N1的N2"比喻结构的审美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N1的N2”比喻结构的审美价值,其价值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结构形式的创新美;(2)个 性化比喻的新奇独特美;(3)具象性比喻的错综变化美;(4)抽象性比喻的含蓄美。独特的审美价值使该类比喻独 树一帜,不可替代。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时期,党中央为了全面地贯彻落实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在各个革命根据地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从一九四○年起,在民主政权中实行“三三制”(即共产党员、党外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分子及其他分子各占三分之一)政策。“三三制”政策的正确实施,调动了各阶级团结抗日的积极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的作用。当前对陕甘宁边区“三三制”政权进行探讨,对于无产阶级政权建设不无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比喻是人们运用得最多,研究也最多的一种修辞格。人们在研究中把视点较多地投射在什么是本体、什么是喻体、什么是比喻词及明喻、暗喻、借喻等的区别上,而不大注意听读者是如何理解把握一个个具体的比喻的内在含义。那么,听读者是怎样领会比喻所包含的意义的呢?这与比喻形式上的区分,如明喻、暗喻、借喻有  相似文献   

17.
修辞中的比喻,是利用两个用作比喻的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来达到比喻的目的。比喻构成的关键,在两个比喻事物的相似点上。比喻的相似点,是从比喻双方的内在相似含义或曰逻辑含义来说的,是从意义上着眼,而不是从修辞效果上着眼。 我们说比喻的模糊性,正好表现在比喻双方的相似点上。比喻的模糊,是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比喻的调整     
比喻是古往今来运用最广泛的修辞格之一。比喻也和其他修辞格一样,要用得恰到好处也并不是很容易的。有经验的作家运用比喻也跟运用其他修辞手法一样,总是十分认真严肃的,在某一具体的情境中用不用比喻好,用哪个喻体好,他们都反复考虑,精心选择,认真调整,从不掉以轻心,作家的改笔有不少就是这种选择和调整的记录。一、比喻的增添 1.原句:太阳没出满天韶,崔二爷从后门溜跑了。(李季《王贵与李香香》第二部,见1946年9月23日《解放日报》) 改句:朝霞满天似火烧,  相似文献   

19.
王选的比喻     
自1984年到1998年,我国中关村创下了一年销售逾千亿的奇迹,其中除了人才、技术外,还离不开人的团结、协作。王选教授曾对中国人、日本人、美国人作过形象的比喻:日本人有下围棋的做事方式,他们会考虑全局、整体,为最终的胜利可牺牲局部;美国人有打桥牌的风格,他们会互相合作、紧密团结;而中国人则是打麻将的作风,只知孤军奋战,看住上家,防住下家,自己和不了,也不让别人和。中国人向来是以单干为主,如麻将、踢毽子、乒乓球等,而外国人打篮球、桥牌、足球,都是集体性的,很有团队精神。  相似文献   

20.
在言语交际中,“比喻”是一种最为常见的修辞手法,运用恰当,可以收到形象、鲜明、生动的表达效果。古今中外,在各个民族的文学作品中,没有比“比喻”这种修辞手法运用得更为普遍的了。但由于各民族所处的自然环境、历史上形成的传统文化、崇尚心理、以及审美意识等方面的差异,对事物的认识也就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