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体性德育主张建立师生互动的双主体关系,调动和发挥师生双方的主体性作用,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高校德育改革方向.本文提出了以主体性德育思想和双主体理论为指导构建新的德育模式,明确分层递进的德育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主体性德育内容,实施以自我教育和注重道德实践的教育方式方法等几项措施,力求提高大众化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科学性,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2.
增强高校德育的实效性,是德育理论探讨中非常重要的课题。坚持德育中的主体性,是高校德育的根本要求,从德育观念、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到德育的手段上都要弘扬主体性。但单纯的主体性不能保证价值观和品格教育,必须同时注重德育的内容、目标等方面的规范性要求。规范性是主体性的基础和前提,而主体性则是规范性的目的和归宿。  相似文献   

3.
价值澄清理论是当代道德教育理论中较实用、操作性强,同时也是争议较大的一种理论.文章从德育对象主体性的视域对价值澄清理论进行阐述和评价.针对我国当前高校德育改革中德育对象主体性缺失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就如何有效发挥德育对象的主体性问题,以价值澄清理论为支撑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岳云强 《兰州学刊》2006,(12):203-204,149
本文拟在探讨如何把以人为本的方针科学地贯彻落实到高校德育教学中,探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推行大学生主体性德育教学方法的可行性,为进一步揭示高校德育教学的发展规律,提高高校德育教学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提供可资借鉴方法。  相似文献   

5.
李上献  谢志远 《兰州学刊》2009,(10):143-145
高校德育实效性的低效,昭示我们反思传统的高校德育模式。创业教育理论为我国高校德育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研究视角,借鉴其理论,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培养,拓展德育内容,注重个体价值的追求等多种对策,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道德是主体性与规范性的统一。从道德的主体性看,高校德育应注重培养和发展大学生的道德主体性;从道德的规范性看,高校德育在培养德育主体的过程中,不能放松对道德规范的传授和灌输,应实现道德灌输机制和道德接受机制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7.
发展是永恒的主题,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德育也在不断向前发展。作为高校德育方法论发展的重要体现之一,就是德育原则的发展。高校德育原则发展的重要体现就是主体性原则在高校德育理论和实践中的逐步确立。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视野中高校德育的困境与超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德育曾进行过不少有益的探索,但仍然没有摆脱德育困境。具体表现在:轻视人的个体价值;忽视人的道德需求;弱化人的主体性;缺乏人文关怀。高校德育要以人为本,实现德育的超越:德育要以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作为主要的价值目标;要以满足人内心需求的人格道德教育作为主要内容;要以能突显人的主体性的实践体验为主要方法;要关注人的价值,在关怀中形成德性。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高校德育现代化的基本特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振祥 《云梦学刊》2006,27(5):115-117
高校德育的现代化是伴随着世界各国发展一体化以及经济、政治尤其是教育的现代化趋势产生的。新时期高校德育现代化的基本特质包括德育视野要着眼全球化,要尊重优良传统道德,要更新德育理念、树立创新的品质,要重视道德主体性培养等。  相似文献   

10.
刘双 《学术界》2006,(3):181-184
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必须进一步更新德育观念,树立全新的德育功能观、德育目标观、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德育教学模式观和全员参与、全方位渗透、全过程育人的“大德育”观。  相似文献   

11.
高校德育人性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高校德育过去一直对青年大学生群体的教育关注较多,而对于个体的关注很少,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德育内容与生活相脱节,德育目标过于理想化,德育方法过于简单化较突出,“人性化”德育缺失,高校德育现状有待进一步提高。走出困境的出路在于实现德育的“人性化”,即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确立人性化的高校德育目标,优化人性化的德育方法,改革高校德育课程的设置和营造人性化的德育环境。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充分认识高校德育主客体的互动关系及其文化责任,是师生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的内在要求,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大学生主体性的前提。同时,也为师生实施高校德育活动提供了方向。以此以文化为视角,阐述了高校德育主体的互动关系及其责任。  相似文献   

13.
叶智辉 《江汉论坛》2005,(2):133-135
传统儒家伦理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主体性思想资源。道德本能或善端是大学生道德学习的基础性前提。因此,我们应尊重主体性发展的规律,改变高校现有德育模式,借鉴和重构儒家道德主体性思想资源,批判和剔除其中糟粕性的成分和因素,努力建立一个鼓励个性发展的开放性的主体性德育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主体性德育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弘扬与尊重人的主体性,促进人的主体性的充分发展和发挥,是德育自身运动规律的必然要求。主体性德育遵循德育教育的客观规律,成为现代德育的主题。对主体性德育的内涵进行哲学思考,探讨主体性德育的哲学特征,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高校“人本德育”理念取代“社会本位德育”理念,已经被教育界充分认可和实施。“人本德育”倡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注重满足学生内心需要,关注与学生情感的交流,对高校人才培养起到了极大促进作用。但也应该看到,在人本德育的具体落实中,出现了很多认识上和教育上的简单化、形式化倾向,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苏盾 《兰州学刊》2004,(4):284-285
全球化背景下高校德育工作面临德育观念、德育内容和德育方式等方面的挑战 ,要应对这一挑战 ,高校德育工作一要重塑合理的德育观念 ,使高校德育成为开放性、与时俱进、互动式、人性化的德育 ;二要充实完善高校德育内容 ,加强理想信念、健康人格和品德等内容的教育 ;三要改革传统的德育方式 ,结合当前的新情况 ,不断探索新的德育方法  相似文献   

17.
高校校园文化德育功能的弱化及提升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德育工作的有效载体和重要途径。如何发挥校园文化物质环境、制度约束与激励及精神文化的德育功能,提升德育实效,既是当前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迫切需要。但近年来,由于受市场经济下多元文化负面作用及灌输式教育忽视学生主体性因素的影响,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明显弱化。必须营造优美的校园物质文化,完善合理的校园制度文化,培育高尚的校园精神文化,提升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18.
刘美丽 《理论界》2009,(6):171-172
本文就高职院校德育课程推行"主体性教学法"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近年来,高等职业院校"主体性教学法"的倡导.使德育教学出现了新的气象,但也有不少教师在认识上还存在一些误区,许多做法貌合神离.因此,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一步加以探讨,以推动德育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使之沿着正确的方向深入进行.  相似文献   

19.
王钢  莫晓斌 《云梦学刊》2011,32(1):121-122
科学的人力资源开发理论对现代德育有着极为深刻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大学生人力资源开发促进了高校德育根本目标的转变、揭示了德育的时代任务、推动德育内容创新、为德育提供了原则借鉴及方法论指导,这客观上为高校德育的改革与创新创造良好条件,从而推动高校德育工作的发展进步,进一步提高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20.
陶行知主体性德育思想探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炳生 《兰州学刊》2004,(5):277-279
陶行知德育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主体性德育思想 :实现“六大解放” ,确立德育主体地位 ;倡导做人教育 ,完善德育主体德行 ;做事即修养 ,师生共同施行德育 ;实行主体性德育方法 ,全面提升学生品德素养。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陶行知的思想 ,对当前道德教育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