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易丹 《民族论坛》2014,(5):38-39
正2006年的盛夏,除开世界杯,与往年相比并没有什么不同。此刻,一个小伙子正对着人生迷惘。他被父母带到了湘西境内的某座古镇去旅行。然而,他的心很乱,他说这个地方他只会来这一次。2011年,5年后的机缘巧合让他再次来到了这座古镇,而且竟然一留就是10个月。在每一个无雨的黄昏,他总是孤独地在漫漫长堤上踱步,他说他养的狗与他并不亲近,而平静的  相似文献   

2.
1963年,他第一次正式接触中医,在永顺县回龙乡卫生院做学徒;他用三年的认真实践,证明了自己,被正式任命为回龙乡中医师。1968年,他参军入伍,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卫生员;1971年3月被任命为人民解放军某部助理军医;1983年,他告别了军旅生涯,转业到永顺县回龙乡卫生院任院长。他叫罗廷耀,中医世家出生,他的母亲就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土家族民间医生,母亲给他传授了一个古老的祖传秘方。按照这个古老的方子,罗廷耀开始了长达十年的集中性实验和研究。罗廷耀在医学博大精深的文化中寻找支点和突破口。这是一段用赤诚写就的关于生命的真实故事。  相似文献   

3.
陵山逶迤磅礴,莽莽苍苍。共产党员李宗长,就是这座大山的儿子。大山,铸造了他浑厚遒劲的性格;大山,记载着他呕心沥血默默奉献的人生。一1958年10月,李宗长出生在永顺县小溪乡大坪岗村一个农民家庭。父亲做过31年老村支书,母亲在1978年5月一次扑救山火的事故中去世了。李宗长在大山哺育下长大成人,是严格的家教、古朴的民俗塑造了他正直、坚强的性格情操。高中毕业后,由于家里兄弟姐妹多,他不得不放弃了上大学的梦想回家务农。因为头脑聪明,人又勤快,一年后被小溪乡食品站聘为站长。在那里,他干了5年。后来因为种种原因,食品站撤掉了,李宗长…  相似文献   

4.
<正>2002年3月10日,杨锡先生走完了他71岁的人生旅程。他走的那天,春光明媚,艳阳高照。可到为他开“欢送会”时,天却下起了雨,方方面面的人们仍络驿不绝地冒雨前来,向他作最后的送别。杨锡不过是个普普通通的侗族老人,为何能得到人们这般深情的缅怀呢?半世坎坷,一腔赤诚杨锡是通道侗族自治县下乡乡流源村人。他出生于地主家庭,旧社会读到初中毕业,在当时当地,算是个很有“文墨”的人了。也正因为此,注定了他人生历程的坎坷。1949年12月,杨锡怀着投身革命、报效侗乡的满腔热情,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湘桂黔边区纵队,在一支队当文书。1950年土改时,部队番号撤销了,他也回家种田。1952年2月,他被正式录用为公办教师。此后几年,他先后到6所乡村小学教书。由于工作出色,先后被选送  相似文献   

5.
张长,原名赵培忠,白族诗人、作家。1938年生于云南省云龙县的一个贫农家庭。五十年代后期,张长在中国文坛上头角崭露。他的诗选入1957和1958年的全国诗选,散文选入周立波主编的1959—1961年《散文特写选》。张长不写那种神一样站在云端上的人,他写人的真实和平凡。他的作品风格细腻而富于感情,谋篇布局上独具匠心。他热情乐观,表现出一个微笑着看生活的作家所独具的风采。张长在小学读书时,读了一些民间和中国古典文学书籍,特别是白族民间故事和汉族古典小说对他影响很大。 1953年,张长在昆明医士学校学习,又读了外国文学作品。他在立志当一个医生的同时,他也想学着写点什么了。  相似文献   

6.
美籍奥地利人约瑟夫·洛克被称为西方研究纳西文化的鼻祖。1922年,他于38岁时到达中国西南部,来到丽江。从此,他在这里度过了27年的时光。最初他是为美国农业部收集云南地区的动植物标本而来的。后来,他深深地爱上了神奇的纳西文化,把在丽江的工作重心转向研究纳西文化。洛克服务于美国3个权威机构:美国国家农业部、美国国家地理协会和美国哈佛大学植物研究所。他一边采集植物和飞禽标本,一边进行拍摄。那时,他认为自己是一位探险植物学家。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将热情投放到了他生活和工作周围的人们——纳西人当中。1884年1月13日,洛克出生于…  相似文献   

7.
牛志男 《中国民族》2007,(10):55-57
本期关于“民族新闻”的话题,我们选择了采访张儒。原因在于,本刊创刊以来,张儒在这里工作了30年。并于1984年、1991年两次获得“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从1984年起,张儒开始研究民族新闻。1987年,着眼于少数民族新闻事业发展的现状,他在内部刊物上撰写了《民族新闻面面观》,以期引起关注。1996年,张儒在调入中央民族大学后,兼任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导师期间,首开中国少数民族新闻学概论。他最大的愿望是能在民族新闻学科的建立上做出自己的贡献。但30多年过去了,他的愿望仍旧是一个难圆的梦。他的经历,记录了一个新闻工作者民族新闻实践和探索的历程……  相似文献   

8.
我的父亲——“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离开我们整整三十五个年头了,三十五年来,人们一直在怀念着他。我的父亲是在抗日战争中成长起来的民族英雄,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一九○二年二月,他出生在河北省献县一个回族贫苦农民家里,从小受尽了地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在家乡组织成立了“回民义勇队”,同日本侵略者展开了英勇的搏斗。一九三九年,这支队伍在党  相似文献   

9.
2004年7月20日,中国剪纸蝴蝶王胡宝国再次到东南亚各国进行文化交流,记者在他行前专门采访了他。痴迷剪纸拜老太太为师胡宝国出生在古都开封一个回族家庭,少年时即爱好剪纸,每逢喜事,他都爱往人家"门"前凑,琢磨人家写的"喜"字,后来又对花圈上的蝴蝶开始着迷,时常关在屋里学剪蝴蝶。父母怕他"捂"出病来,往外赶他,依旧挡不住儿子剪蝴蝶的兴致。一晃数年过去了,胡宝国长成一个身强体健的青年,到1976年当兵时,他剪的蝴蝶已经很不错了。  相似文献   

10.
弹匠     
梁平 《民族论坛》2005,(9):25-25
清早起床,弹匠卜老大习惯性地用手指弹了下他的老伙计——一张跟了他父亲几十年,又伴随他半辈子的大弹弓。当他听声音发现有些不对劲时,将弹线又重新安了一次,调了调,又似大提琴手临登台前试音准般,用心爱的黄杨木锤试弹了几下,直到声音清脆悦耳,才放心地将弓收好。这张弹弓自他14岁那年,从他父亲那里接过来,已经跟随他整整45年了。卜老大的家在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的蒿子港镇,棉花是这里农民的主要经济作物。棉农们每年收了棉花,都会留一小部分自用。南方的春天比较潮湿,棉絮一般过几年就要翻新一次,弹匠的手艺在这里比较吃香。弹棉花是卜家…  相似文献   

11.
一位锡伯族飞行员在祖国的万里蓝天翱翔了三十年。他——空军某航校政委那启明,无论是在基层,还是在大队、团和航校各级领导岗位上,都是团结的模范。那启明是个有战功的人,但他有功不自居。解放战争时期,他当过机枪射手,多次立功;一九五○年调空军学飞行之后,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击落敌机三架。他调某航校二十四年来,从未讲过自己的功劳。校政治部宣传干事从档案材料中发现他击落敌机的事  相似文献   

12.
雅斯尔·十娃子不仅是天才的诗人,而且他的名字也与东干文学的产生与发展紧密地联在一起。他为东干人民的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雅斯尔·十娃子1906年(一说1903年)5月16日出生于吉尔吉斯首都伏龙芝所辖骚葫芦乡的一个贫苦的铁匠家庭。1930年他毕业于塔什干民族师范学院。还在上学期间他就开始了创作活动。当时,他和其他东干大学生一起,依据拉丁字母创造了东干字母并发行油印文学刊物《学生》。而且他对东干民间文学声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学习、研究。  相似文献   

13.
刘树生 《回族研究》2005,(3):114-115
王连芳同志离开我们已经5年了。对他的思念无时不萦绕在我的心间。每当想起他,不禁思绪万千、激动不已,和他在一起战斗、工作、学习的往事历历在目,他的音容笑貌就浮现在我的眼前。我和连芳同志合作共事了半个多世纪。1947年春,我调到渤海区党委,就和连芳同志在一起工作。1949年新中国成立,我俩一同调到北京。1950年又一起到云南,从此,我们共同扎根云岭大地,献身红土高原。共同的革命目标和信念,把我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几十年来,我们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共同经历了各种各样的严峻考验,始终情同手足,革命友谊坚如磐石。连芳同志不仅是我的…  相似文献   

14.
<正>巴菲尔德(Thomas J.Barfield)现为波士顿大学人类学系教授。他1972年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1978年于哈佛大学获得社会人类学博士学位。巴菲尔德的研究重点为阿富汗,田野工作主要在阿富汗北部,他也曾短期在我国新疆和乌兹别克斯坦作过调查。他的第一本书是以博士论文为基础的《The Central Asian Arabs of Afghanistan:Pastoral Nomadism in Transition》1,出版于1981年。同年他发表了《The Hsiung-nu  相似文献   

15.
<正>钟敬文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学术文化大家,也是高等教育教材建设领域的前辈和先行者。早在上世纪20至40年代他在中山大学、浙江大学等校执教期间,就编写了多部教材。1931年,他在杭州编写了第一部专业教材《民间文学纲要》。1944年,他在香港达德学院编写了《民间文艺学》教材。新中国成立后,他在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执教的过程中,开设了民间文学、古典文学、通俗文学、现代文学、鲁迅研究、诗词格律学、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民间文  相似文献   

16.
读你已迟     
特奥·埃林霍恩是个前线士兵,已成了一场早已输了的战争炮灰。1942年12月30日,这一年行将结束。特奥·埃林霍恩所在的德军在斯大林格勒被包围了。他不再能得到任何消息,那里只有战斗,为了生存的战斗。这个金发青年蹲在战壕里。前线离他只有500米远。来自那靳斯堡的延斯已死在他身旁。斯大林格勒的大炮在不停地演奏残  相似文献   

17.
赛福鼎·艾则孜,维吾尔族,1915年3月生于新疆阿图什。1932年,新疆爆发反对反动统治的武装暴动,时年17岁的赛福鼎·艾则孜毅然拿起枪,成为一名游击队战士。1935年,他赴苏联乌孜别克斯坦塔什干中亚大学学习,在苏两年中,他开始接触到马列主义,并亲眼看到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现实,这给了他巨大的影响。从苏联回国以后,他到北疆的塔城报社工作。  相似文献   

18.
杨振中,1954年5月出生于广西宜州市(原宜山县) 的一个贫苦工人家庭,底层群体环境的感染、父亲长年的疾病缠身,使少年时代的他萌生了长大后要当一名好医生,为穷苦百姓治病行好事的理想。读书后的杨振中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始终是品学兼优。1974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曾任大学班级党支部书记。1979年10月,杨振中在广西中医学院毕业了。毕业前夕作为优等生的他曾被拟定为留校的对象。但他坚决而又愉快地服从组织安排,回到了生他、养他的故土——宜州市(原宜山县),并到石别乡卫生院当了一名医生。  相似文献   

19.
他已在西藏嘎丹寺度过了八年的喇嘛生活了。每天,不仅要背诵藏经,观看“生死轮回”的壁画,还要象奴仆一样地背水、扫地、做杂活儿,稍不留意,就鞭棍加身。在这劝善的佛经与现实鞭棍的矛盾之中,唯心主义的神鬼之说,在这颗小小的心灵中,卷起了阵阵疑云……一九五二年,修筑川藏公路的金珠玛米来到了嘎丹寺附近。这个小喇嘛经常好奇地偷偷跑去。战士们喜欢这位藏族小兄弟,请他一起进餐,教他讲汉语,教他看书看报,带他看电影。这些崭新的生活,使他第一次窥见了自由平等的人间,他渴望着这种生活,望眼欲穿地期待着自己快长成一个有力气的  相似文献   

20.
深厚的专业知识,是他创业的第一桶金1995年,马国强从象牙塔的讲坛走进了中国钢铁航母——宝钢,开始了他职业生涯中一次重要的转型。从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毕业后,马国强留在了学校,教授成本会计、工业会计、会计信息化等课程。9年时间里他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知识,被宝钢作为紧缺人才引进。到宝钢以后,他的职务不断晋升,管理职责也在不断变换,他很快就在新的工作中有出色表现。这在宝钢股份上市过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2000年12月12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内人头攒动。宝钢股份这一国内资本市场的“航空母舰” 即将 "横空出市",18.77 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