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和平崛起视角下的国家软实力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实力是相对于硬实力而存在的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大国身份认同的重要标志.中国和平崛起不可逆转,必须抓住战略发展机遇.崛起的中国,软实力和经济发展不平衡.影响软实力的资源实力和行为实力需要我们用客观的眼光和战略的心态来测量和审视,由此找到一条发展壮大中国软实力的合力路径,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是中国政府与人民根据中国的国家利益与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作出的伟大战略抉择.加强中国和平发展理念的国际传播是回应国际社会对中国在国际格局中所扮演角色的追问和提高国家软实力的迫切需要,同时会加速解构西方传统霸权崛起理论在国际社会的习惯性影响,开辟全球化时代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推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平发展的成就和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构成中国和平发展理念国际传播的有利条件.要进一步加强中国和平发展理念的国际传播,必须继续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着力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与周边睦邻友好关系,打造中国和平发展的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3.
张磊 《理论界》2004,(6):326-327
"和平崛起"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顺应世界潮流做出的理性判断和战略选择.中国的和平崛起之路是在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它倡导和平,强调独立自主,科学发展,突显了中国在亚洲乃至世界发展和稳定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这条道路重视与各种类型国家关系的全面和谐与合作,注重国防而不穷兵黩武,将为世界的和平与繁荣做出独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际秩序理论的发展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适应国际关系的重大变化与调整,中国国际秩序外交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根据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提出了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问题。冷战结束后,适应世界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中国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积极倡导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进入21世纪,中国和世界的发展正处于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中国新一代党和国家领导集体作出了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抉择,提出了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崇高目标。建设和谐世界是中国国际秩序外交理论的继承与创新,它源于中国传统的思想智慧,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选择,成为中国推动建设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的基本理念和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5.
从中国与世界互动和交往的角度,可以把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概括为三个历史阶段.中国第三期现代化发展阶段也可称为辐射型现代化阶段,其基本实质就是中国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真正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重新成为世界先进文明大国.中国要实现辐射型现代化发展目标,就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和平发展是中国辐射型现代化发展的本质特征,是实现中国辐射型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是实现中国人民根本利益与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相互结合的根本纽带,是积累、提升和向外辐射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与软实力的重大战略,它体现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目标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和历史前进方向的进步理念.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领导人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针对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先后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应该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构建和谐世界"等国际战略思想.三者思想虽表述不同,但具有本质的共性和逻辑上的有机关系.和平与发展是构建和谐世界的必要前提,和谐世界是和平与发展潮流的统一.和谐世界是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必然选择,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是构建和谐世界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是中国非常重要的国际实践,中国发展阶段的转换揭示这一实践必须以包容性发展理念为指导.包容性发展是机会均等的发展、多文明共存的发展、和平共赢的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其核心是公平与正义,而全球发展公正性是其精神实质.以包容性发展理念来审视,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实践正面临诸多挑战: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实践屡屡被错误解读,频繁遭遇不公平待遇,环境与气候问题使中国面临生态伦理考验,而中国自身的实践也有待进一步反思.因此,中国在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时,应坚持以包容性发展理念为指导,学会向世界解释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和平发展,利用不同层次的国际舞台为发展中国家谋取公平发展的机遇,在未来的区域贸易安排中力求实现利益均衡和强化规制.  相似文献   

8.
张永胜 《理论界》2005,(2):39-40
有些人对中国的"和平崛起"有误解,一个主要的原因在于对"和平崛起"的涵义缺乏理解.中国的"和平崛起"本意是和平发展,它包括综合国力的提高,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防力量的适度发展,祖国统一的实现及外交上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一个国家的发展战略的制定,决定于该国的内政与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同时也是对当前国际体系和世界格局的客观发展趋势的反应.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一方面是基于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则是顺应世界时代主题和国际战略格局的要求.中国的社会主义"和平发展战略"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可以说, "和平发展战略"为今后国际秩序再建提供了一种历史上未曾有过的全新的外交理念.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三个方面评述了克莱斯·瑞恩提出的世界和平与人文主义精神的关系一是只从西方传统而非全球范围来谈世界和平问题;二是使用一个被理性主义者一再滥用的"普遍性"作为世界和平的哲学基础;三是抽象地谈论人文主义与世界和平的关系而没有就其现实性展开讨论.总的来说瑞恩有意无意回避世界和平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由西方文明所带来的,寻找和平的基础又忽视了东方民族和平文化的价值.笔者认为非西方的和平民族力量的增长才是抗衡与抵消霸权主义、促进世界走向和平的根本,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举世公认的中华民族平和品格及其发展对于克制西方文明中的霸气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对二战后国际形势和平走向的认识和把握,毛泽东提出和平为上的新论断。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和平思想相结合的产物,既体现了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战略目标取向,又包含了反对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追求世界公正、平等和平的内涵特色,为中国国家建设引路导航。在新的国际形势下,研究毛泽东的和平为上论断,对于指导当代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中华复兴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付启元 《南京社会科学》2015,(3):134-139,156
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蕴涵着丰富的和平思想。中国传统和平思想主要体现在儒、道、墨三家学说之中。儒家讲王道仁政,注重人伦秩序;道家讲无为不争,主张用道安治天下;墨家讲兼相爱、交相利,倡导非攻备御。中国传统和平思想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自身的整体平衡与和谐,有明显的道德主义倾向。和平思想作为中国文化的主流一直延续至今,为我们今天发展和平学,构建和谐世界提供了丰厚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3.
国家论述力:中国和平崛起的精神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论述力是一个执政党治理国家、振兴民族的思想支柱,也是保持其创造力与先进性的法理根据。中国共产党所宣示并践行的国家论述力植根于对人民利益的绝对拥护,来源于对传统文化的理性批判,得益于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继承和中国化实践,凸现于对世界格局的务实审视,发展于对执政规律的深刻反思,其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论述力体系具有强大的领导力、凝聚力、感召力和创造力。中国和平崛起之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具体国情相结合的国家论述力是和平崛起所必需的软实力,是“中国模式”拓展更加广阔的国际空间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后期以来,全球大变革、大调整在全球化条件下发生、深化,推动了世界的转型.世界转型涵盖文明的转型、世界生产力的转型以及国际关系体系的转型.这一历史进程指向全球整合,其核心是人类社会的和平发展问题.这种因全球化而出现的历史大趋势,给中国与世界的和平发展,提供了最大战略空间.中国与世界和平发展在本质上和方向上与历史大趋势完全一致,形成了最大的优势和资源.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以实现中国梦为目标,以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为旗帜.新型国际关系首先注重和平与发展.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基于历史潮流、中国国情和历史文化的选择.和平与发展是新型国际关系的保障,中国希望世界各国都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新型国际关系倡导文明多样化和发展模式多元化.各种文明交相辉映,尊重各国人民根据本国情况自主选择发展道路,是新型国际关系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际上为确立中国和平形象,邓小平提出了和平共处的思想.新形势下,江泽民提出了和而不同的思想,巩固了中国和平形象.面对新的时代要求,胡锦涛提出和平崛起与和平发展的思想,进一步提升了中国和平形象.  相似文献   

17.
张海夫 《理论界》2006,(8):203-204
和平发展战略是一个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社会发展战略。世界历史是指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所必然引起的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有机联系,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必然带来的政治、思想文化上的交往和联系。中国在世界历史的不同历史时期所处的历史方位不一样,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也不一样,和平发展战略就是要在中国与世界之间建立良性互动关系,超越大国崛起的旧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中国“和平发展”话语权探讨:争论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和平发展"的话语,如何得到国际社会更大的认可,是中国外交面临的重要问题。目前,"和平发展"的话语实践在解构"中国威胁论"上起到一定作用,催生西方更新对中国的话语。这一话语已被西方使用,进入西方议题设置中。西方虽然欢迎和认同"和平发展"的目标,但对"和平发展"是否可以实现的认同度较低。中西论证"和平发展"的理论视角存在很大的差异。中国"和平发展"要转换成话语权力,不但需要借鉴西方理论,更需要中国进行理论反思和创新。提升国际话语权,中国需要更多地表示中国和平发展的善意,而不应过多地陷入争论中。  相似文献   

19.
和平崛起(peaceful rise)战略是新时期中国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国际体系无政府状态造成的"安全困境",是目前中国如何统协崛起与和平发展两者关系的重要理论困境。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对大国崛起引发的原因及起可能性与影响提出了经典的解释。作为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大国,如何理解、应对源于西方文化并被西方世界全球化了的现代性问题已成为中国崛起的理论思考。中国的崛起与世界转型相约而行,这种历史的重合既给人类发展带来了空前的机遇,也给世界和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魏国力 《理论界》2004,(6):64-65
在21世纪多极化的世界政治格局下,中国的日渐强大和崛起成为世界各国瞩目的焦点之一,为了更好地融入全球化体系中,为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友好合作的关系,中国领导人一再向世界宣称“中国选择和平崛起”。而中国传统的民族伦理精神、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的和平外交原则以及当代中国事实上的作为都表明了和平崛起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