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委托代理理论看会计监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委托代理理论是西方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从委托代理的角度对现有的会计监督体系进行分析研究,能找到这一体系存在的动因及体系中各构成要素间的相互关系,也为切实加强会计监督提供了新的思路。一、委托代理理论概述由契约理论发展演化而来的委托代理理论其基本内容就是规定委托人聘用代理人完成某项工作时的委托代理关系的成立及代理人为了委托人的利益应采取何种行动,委托人相应地向代理人支付何种报酬,即通过委托人和代理人共同认可契约来确定它们各自的权利和责任,委托人为实现既定的目标,通过一系列激励机制使代理人与委托人…  相似文献   

2.
公共权力是以委托—代理的方式运行的。由于代理人的目标函数与委托人的目标函数不一致,当委托人监督不力时,就发生公共权力委托—代理失灵,但根本原因是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的解决需要在制度设计上确立公开性原则,但最根本的是要采用网络技术等电子化手段形成电子政府和网络民主,实现委托人监督的电子化。  相似文献   

3.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指各经济主体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对相关信息接受程度不同,掌握信息多的人比掌握信息少的人处于有利地位易获益。只要资本经营权与所有权相分离,就会产生委托-代理关系,只要双方信息不对称,就会存在委托人与代理人利益目标不一致、委托人难以观察到代理人全部行动、委托人与代理人承担的责任风险不同以及代理人不理想等委托代理风险。为此,应采取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完善受托人和管理人激励机制、强化年金运作的约束机制、优化年金理事会人员构成等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国有企业运行中的双层委托代理问题考察陆建新在现代经济学中,委托代理关系被视为一种契约。在这种契约下,委托人授权代理人为前者的利益而从事某种活动,代理人则通过代理行为获取一定的报酬。有效的委托代理关系必须以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激励相容为前提。在现代市场...  相似文献   

5.
我国安全监管体制实行的是“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工作格局.在现行的监管体制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作为监管主体,他们之间存在着委托——代理的关系.地方政府相对中央政府而言掌握着更多的信息,地方政府作为监管代理人为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会选择隐匿部分信息,主要表现形式是地方政府与煤矿企业合谋.为提高监管效率,减少矿难发生,需正视我国煤矿安全监管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信息搜寻、激励相容、建设高质量的监察队伍、发挥外部监督力量,来最大限度的减少信息的不对称,保证监管效率.  相似文献   

6.
一、国有企业代理人行为的特殊性 委托代理关系是委托人授权代理人在一定范围内以自己的名义从事相应活动、处理有关事物而形成的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权能与收益分享关系.在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人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根据获得的信息来奖惩代理人,以激励其选择对委托人最有利的行动.也就是说,委托人的任务是选择最优合同来激励代理人采取实现委托人目标函数的行动.在任何的激励合同下,代理人总是选择是自己的期望效用最大化的行动,也就是说,委托人希望代理人采取的行动需要通过代理人效用的最大化来实现.所以,成熟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企业制度中,委托人通过采取年薪制、股权制、期权制等方式激励代理人努力为企业工作,以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所以,经理人员从激励合同中获得的收益要大于其从事不道德行为获得的意外收益,从而在代理人的道德风险被识别的概率较小的情况下,代理人也不会为得到较小的意外收益而采取违背委托人目标的行动,因为,这对他来讲是得不偿失的.  相似文献   

7.
委托代理理论考察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委托代理理论是伴随代理人间题的出现应运而生的。代理人间题是在现代公司制企业股东与经理之间形成的委托代理关系中,经理作为代理人可能以权谋私侵害所有者(委托人)权益或偷懒,导致代理成本提高和企业效率损失的问题。委托代理理论是对如何解决代理人问  相似文献   

8.
尹波 《东岳论丛》2001,22(6):71-73
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政府以奖励机制取代计划管理模式 ,然而 ,由于信息的不完全和利益差异的存在 ,政府与国有企业代理人之间的行为目标也存在相应的差异。这就要求政府制定国有企业委托代理激励机制 ,降低由此带来的国有企业代理人的代理成本 ,从而将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利益与政府的利益联系在一起 ,使国有企业经营者更加负责。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明确的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 ,就是要求要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在我国由于经理市场的缺位 ,至今对经理的经营行为没有一个有效的制约和监督机制 ,国有企业中激励机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政府应对国有企业代理人的经营业绩进行客观评价 ,在此基础上制定委托代理激励机制。激励方式通常有三种 :一是当年的年薪激励 ;二是长期的股权激励 ;三是组织制度中的聘任和解聘  相似文献   

9.
孙卫敏 《东岳论丛》2005,26(3):168-170
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形成了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可能会产生代理人的道德风险与机会主义行为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损害了委托人(所有者)的利益。应该通过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构建、正确企业价值观的塑造等方式来防范代理人的道德风险,治理代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  相似文献   

10.
委托代理理论述评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委托代理理论的核心是解决在利益相冲突和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委托人对代理人的激励问题,即代理问题。经过30余年的发展,委托代理理论已由传统的双边委托代理理论发展出多代理人理论、共同代理理论和多任务代理理论。这些代理理论都遵循着同一的研究范式、假说前提和基本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1.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仅需要产权关系的变革,而且需要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和激励机制的改造。在代理人利益结构发生急剧变化的情况下,政府有必要根据商品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代理人的利益追求,重新构造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真正解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代理人动力不足的现实问题。一、激励机制与代理人利益追求的矛盾企业生产运行离不开推动力,经济利益是运行动力的源泉。企业运行的动力产生于企业内部不同利益主体根据自身利益对企业运行目标的追求。当政府把国有企业委托他人经营管理时,代理人是否尽责尽力,取决于用来刺激代理人动…  相似文献   

12.
论欺诈客户的民事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欺诈客户是指行为人在证券发行、交易及相关活动中欺骗客户,损害客户利益的行为,具体说来是指行为人利用其受托人、管理人、代理人等地位,进行损害其委托人、被代理人利益的证券交易,或诱使客户委托其进行不必要的证券交易而从中获利。欺诈客户的行为可能产生合同责任、侵权责任,也可能是两种责任的竞合。作为客户的投资者利益受到损害时,投资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撤销合同和损害赔偿等不同的权利救济方式。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中存在三大亟待解决的问题。 1、政企不分、政资不分依然是难以消解的“制度情结”。在自上而下的多层级委托和自下而上的多层级代理链中,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关系是上下级行政隶属关系,产权界定十分模糊,委托人不是真老板,代理人也不是真管家。从多层相嵌的委托系列看,国家各级各类  相似文献   

14.
地方政府考核:双重委托人失效及其政策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公共选择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信息经济学的相关理论重新解释地方政府考核失效,基本结论是公共选择制度失效使地方公众丧失了地方政府委托人的身份和考核地方政府的发言权,中央政府不得不成为地方政府的整体委托人,高昂的信息成本却阻碍中央政府成为有效率的、甚至胜任的委托人,这是地方政府考核失效的根源。地方政府控制权过度膨胀和不断扩张导致地方政府本位利益最大化过程中的机会主义难以被有效遏制,产权约束对地方政府而言在很大程度上处于失效状态,以中央政府为委托人的地方政府考核失效被进一步放大。地方政府考核失效集中反映出我国政治经济体制基本面上的深层次问题,地方政府考核是否改进,也是下一步体制改革在关键领域能否有所突破的试金石。  相似文献   

15.
国有企业经理人员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制中的委托代理制度 ,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提高了资本的运营效率 ,另一方面由于委托人与经理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经理为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 ,往往会以牺牲委托人利益为代价 ,由此产生经理人员的“职务怠慢”和“道德风险”问题 ,增加代理成本。代理成本包括两部分 :一种是显性成本 ,如支付代理人的薪金和奖励 ,为监督经理行为而支付的监督费用等 ;另一种是隐性成本 ,也就是由于代理人的“职务怠慢”或“道德风险”而给投资者带来的损失 ,这是人们深有感受却又说不明白、算不清楚的代理成本。一、我国国有企业经理人员激励与约…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委托-代理的另一角度--正相关性(忠诚)研究委托人关于代理人选择和最优监督策略决策.本文的基本结论是:如果委托人希望代理人偷懒,则委托人选择家族成员;如果委托人希望代理人努力干活,则代理人选择取决于正相关性和监督技术;监督策略的选择取决于监督的效率.最后,我们利用模型的结论对家族企业的发展作了一些解释.  相似文献   

17.
委托代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内容是量化基数的确定。在通常情况下,代理人拥有的信息要多于委托人,因此,委托人在基数的确定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作者提出的“HU理论”的特点是充分利用代理人的信息优势,通过利益机制使代理人自动地报出他通过努力能够完成的最大数,即“跳起来摘苹果”。本文介绍的这个创新理论,是作者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项目最新研究成果,已在一些企业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8.
在农民工随迁子女较多的市,其义务教育政策执行出现了梗阻现象.归根结底,症结在于政策要求与地方利益相冲突,地方政府的执行动力阙如.要激发地方政府执行政策的积极性,必须建立政策执行的激励机制与健全政策执行的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19.
代理人拥有私人信息是传统委托代理理论的分析范式,在委托代理关系中也会出现大量的知情委托人情形。对于知情委托人情形仍然采用传统的委托代理分析范式,很难圆满地解释现实中委托人拥有私人信息的诸多问题,因此,研究知情委托人范式有着重要的理论前景。  相似文献   

20.
委托人和代理人的行政化倾向是我国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的典型表现,其主要特征是委托人和代理人都由政府任命。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越来越趋于成熟的情况下,这种委托人和代理人对企业治理结构产生了许多不利的影响,包括造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国有企业领导选拔任用机制缺乏,激励与约束机制失灵,如监督动机的缺乏、监督者的机会主义行为等,这就必然导致内部人控制现象的产生。为此,如何解决国有企业领导管理体制问题,就成为了当前我国国有企业领导管理体制改革中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理顺产权关系、改进选拔任用方式、完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和引入引咎惩罚制度,无疑是深化我国国有企业领导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