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社会性别是女性主义的当代发展形态.社会性别研究和社会性别分析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女权主义/女性主义"或"妇女研究",是任何把社会性别当作分析的关键范畴的理论框架或科研方法.把社会性别作为分析的视角,对科学发展现进行的解读,可以为科学发展观的当代阐释提供一个新的分析思路,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提供一个新的分析视角.  相似文献   

2.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西方女性主义学术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性别这一女性主义学术的核心概念及其相关理论。该理论以透析男女两性差别的社会存在为主要内容,从解构男性中心主义传统知识体系入手,强调社会文化建构对性别的作用及其多样性、可变性,倡导多元的思维方式,关注女性/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力倡男女两性关系的改善与社会的公正。性别理论的知识批判与重建精神及其实践性,反映了这一新兴的、跨学科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所具有的开放性格和学术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当代西方哲学中"知识"和"权力"的概念以被大大地拓展.传统的知识观只关注知识的纯粹性和客观性,排斥权力.而当代权力观认为,权力与知识是直接蕴含的.本文对知识与权力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女性主义在国际关系中以提出"全球政治中的女性在何处"这个问题为起点,分为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后现代主义、激进主义和文化女性主义.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强调性和性别的区分;认为性别影响民族主义,女性是民族主义的发源,另一方面也反对民族主义政治.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也扩大了安全的内容,强调女性在变化世界中的安全.全球化使性别事务也全球化,女性主义为国际关系的研究提出独特的视角,增加了女性在国际关系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常识的匮乏意味着社会道德知识的异化.基于知识分子身份异化导致的世俗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冲突,是当代伦理知识异化的主要表现.摩尔"捍卫常识"的伦理知识观及对传统伦理学规范化倾向的批判,表明了伦理学知识合法性的一种知识社会学标准.理性的尊重道德常识这一立场,为知识分子参与社会生活确立了一种参考.  相似文献   

6.
安全、国家、权力是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概念。女性主义从性别视角审视传统的安全观、国家观、权力观,发现其隐含着的性别缺失,挑战主流国际关系中精英男性对世界的设想与描述。通过对这些核心概念的解构与重构,在国际关系中加进了女性视角,扩大了国际关系的理论视野。  相似文献   

7.
社会性别是女性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但在今天,它已不再是男人和女人的代名词,也不是简单的男人和女人的角色代码,而是一种社会结构、一种社会关系,是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重要方法和工具。它是女性主义运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既有革命性的积极意义,也存在着时代局限性。女性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对现代知识女性的价值取向和角色转换造成了强烈的冲击,使其面临着家庭责任与社会责任之间的矛盾。琼·W·斯科特从历史学角度将社会性别描述成一种“分析范畴”。强调社会性别提供了一种区分男女两性不同行为和社会角色的方法,为分析女性角色冲突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视角和分析方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两性关系。  相似文献   

8.
当代女性主义教育研究范式主要包括元分析、文本重构及现实批判。元分析是对主流文化高度认可的教育理论或原理予以重新分析和反思;文本重构主要体现为对教育史、教育思想的重构及女性社会性别意义的重新解读;现实批判即以女性主义尤其是以社会性别为视角,检视教育领域存在的性别差异、性别歧视以及女性的生存与发展等问题。女性主义在教育研究范式上的探索与积累,有助于教育研究视角和教育理论体系的丰富,促进教育领域性别公平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作为西方女性主义在当代的发展形态——社会性别理论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视角。社会性别理论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借鉴的有助于马克思主义实现研究范式的多样化。社会性别理论的内容不仅可以补充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概念术语、丰富马克思主义原有思想的内涵,而且进一步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既有内容。考虑性别身份的解读将赋予马克思主义以经验与体验的色彩。   相似文献   

10.
美国批判的女性主义的基本理论主要可以概括为三个论题:多元民主、权力理论和社会性别。多元民主是批判的女性主义的理论基础;权力理论是批判的女性主义中的后现代主义合理因素;社会性别范畴构成了批判的女性主义的崭新理论视角和主要演进线索。批判的女性主义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直面理性与权力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西方哲学的理性概念与中国哲学的性理概念的有意识勾连,现代新儒家建构了一种道德的知识学,一方面高于西方知性层的知识学,"护住"中国哲学道德心性的主位性,另一方面却足以成就西方知识学之实,"开出"科学与民主.从这种道德对知识的胜利中,可以见出现代新儒家的良苦用心,但亦显现出与其良知的傲慢结伴而来的混乱.  相似文献   

12.
情境化的知识概念是女性主义认识论的中心概念,对此,女性主义认识论者已经在认识论传统内的三个方面发展了知识的情境的三种进路:女性主义经验论、女性主义立场论和后现代女性主义。唐娜·哈拉维作为后现代女性主义的代表对知识也进行了独特的解析。基于对一般情境化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对哈拉维的情境化知识作出剖析,可以发现哈拉维的情境化知识区别于一般情境化知识的特点以及与传统的科学知识观的异同。哈拉维的情境化知识分析对奠定女性主义科学批判和女性主义科学的基础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英国当代著名作家戴维.洛奇集文论家与小说家于一身,在其重要作品《小世界》中,用后现代主义元小说叙事建构了一个后现代主义浪漫传奇文本。小说文本由"谈这部小说如何成为小说的小说"和"类文本元小说"构成,使关于传统人文批评、解构主义、读者接受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文学本体论等的批评理论探讨转变成小说叙事艺术。同时,作者使用互文手法将高雅的专业知识阐释与表现当代学术界荒诞景观的通俗故事情节并置,讽刺性地质疑文学研究的目的和公共学术批评机构的性质。  相似文献   

14.
女性主义视野中的"身体写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格意义上的"身体写作"与女性主义理论密切相关;中国当下的"身体写作"误解了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精神,与女性主义理论本身一样有着致命的缺陷;"身体写作"附和着消费主义的时代,在文学精神上有待超越和突破.  相似文献   

15.
美国黑人女性小说中的身份、性别、阶级和政治等主题的书写契合了西方后学的批评理论范畴。黑人女性作家自觉地将文学创作与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思想相观照,她们为黑人文学分别注入了性别成分、种族成分和文化成分。黑人女性主义文本不仅彰显了黑人女性文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独立性与自主性,更进一步推动、促进了黑人女性文化身份的建构与发展。黑人女性主义将逆转黑人女性身份被边缘化的境遇,颠覆和拆解黑人女性身份被客体化、被边缘化的命运结构。  相似文献   

16.
回顾与反思:女性主义视角下的阿特伍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是加拿大当代著名作家。从女性主义角度来阐释她的作品,一直是阿特伍德研究的重要方面。其写作历程与加拿大本土乃至全球女性主义思潮的发展在时间上是一致的,这是她的作品与女性主义理论有着天然契合之处的原因之一。但传统的女性主义视角不是阿特伍德研究的唯一途径,后现代语境下的女性主义思潮已经呈现新的趋势,衍生出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等新的理论建构,值得我们在解读阿特伍德作品时参考。  相似文献   

17.
波普尔的进化认识论范型启迪我们,虽然科技发展是中国前行的必经之路,但中国特殊的“背景知识”即传统文化背景上伦理型文化的“学术不分”和社会行进方向上“迟到与叠加的转型”等决定了我国必须走适合自己文化场域的科技道路,才能激活传统文化资源并找到其与现代科技的契合点,从而规避西方走过的弯路。  相似文献   

18.
知识经济与开放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和开放经济有密切联系,知识经济以经济开放为前提,开放经济须以知识在国际间的传播为媒介,二者共同构成当代世界经济的本质特征.传统经济理论中的"里昂惕夫悖论"和"产品生命周期论"都可以用知识经济加以重新解释.二战后,美国、日本和德国经济的繁荣和衰退都与其知识经济的发展状况息息相关.我国应坚持改革开放国策,实行科教兴国方针,大力发展知识经济.  相似文献   

19.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雌雄同体"观与文学创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雌雄同体"概念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提出的文学观点,它既是伍尔夫女性主义思想中的重点概念,也是西方女性主义的重要内容。文章探讨了学术界关于"雌雄同体"概念的研究与争议、"雌雄同体"观在伍尔夫整个创作过程中的运用、她常用的"雌雄同体"文学意象以及该观点对西方女性主义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20.
当代女权主义视野中的阿伦特政治哲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女权主义者力图打破男性/女性、公共领域/私人领域的二元论构架,解构本体论的"妇女"概念,把"多样的差异"、"自我认同"等话语引入女权主义政治的过程中,她们发现阿伦特的思想为女权主义超越传统理论的限制,提供了非常有启发性的角度,从而出现了新一轮的关于"阿伦特的女权主义"的研究热潮.作者从阿伦特关于私人领域/公共领域的区分和自我认同两方面的思想来讨论当代女权主义者对她的重新阐释,表明作为哲学家和女性的自我教育是一场持续的斗争、行动和解释学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